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舒婷与“朦胧诗”

小编:

中国的“朦胧诗”兴盛于八十年代初。最早的发轫之作是舒婷于1979年发表在福州《兰花圃》上的一批诗,其中有后来被广为传颂的《致橡树》《这也是一切》等。其时真名叫龚佩瑜的舒婷还是厦门灯泡厂的一名女工。她的诗作以新颖的构思、神奇的意象和独特的比兴,给在“四人帮”时代压抑已久的中国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这使众多诗歌作者和读者深受鼓舞和喜爱,同时也引来不少非议和反对。

由此,《福建文艺》(后更名《福建文学》)编辑部于1980年2月率先在全国组织了一场新诗大讨论。围绕诗歌可不可以抒发个人感情;抒个人之情与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的关系如何;怎样扩大诗歌的题材;怎样看待诗歌的社会职能;新诗应如何吸收外来形式,它与民族化、大众化的关系如何等等,每一期都辟出专版刊登争鸣与商榷文章,时间达一年半之久。这期间,诗歌界著名的“三个崛起”先后问世。即谢冕发表于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上的《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发表于1981年3月号《诗刊》上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发表于1983年第1期《当代文艺思潮》上的《崛起的诗群》。此前,孙绍振更早在1980年4月号的《福建文艺》上最早在理论界发表了支持舒婷的文章《恢复新诗根本的艺术传统──舒婷的创作给我们的启示》。《福建文艺》及紧随其后的《诗刊》的新诗大讨论和“三个崛起”无疑给起步中的舒婷、北岛、顾城等新诗人以极大的支持和肯定。但反对派的声浪也正一浪高过一浪。

最早的反对派代表人物是公刘、章明等。章明以《令人气闷的“朦胧”》──发表于1980年8月号《诗刊》上的文章而“名满天下”:“也有少数作者大概是受了‘矫枉必须过正’和某些外国诗歌的影响,有意无意地把诗写得十分晦涩、怪僻,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印象……为了避免‘粗暴’的嫌疑,我对上述一类的诗不用别的形容词,只用‘朦胧’二字;这种诗体,也就姑且名之为‘朦胧体’吧。”此前,舒婷北岛的诗先后被人叫作“新诗”、“难懂诗”、“晦涩诗”、“古怪诗”、“某种品类”等。自从章明的“姑且名之为`朦胧体'吧”之后,“朦胧诗”一词迅速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并传扬开来。由《福建文艺》首开先河的各种新诗大讨论也在全国相继开展。但是,很快,一场全国性的“清除资产阶级精神污染”运动自上而下地开展起来。给“朦胧诗”以极大肯定的“三个崛起”首当其冲受到批判。尤其因为孙绍振(当年才45岁)提出了诗歌创作的新的美学原则,以其思想的大胆,理论的尖锐还有对传统美学观念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不驯服姿态,既引起全国理论界的关注,又受到最严厉的批判。断章取义截取的批判论据是“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甚至于回避去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的场景”;“和我们五十年代的颂歌传统和六十年代的战歌传统有所不同,不是直接去赞美生活,而是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孙的这最后一段文字被批得最多最狠,几乎达到体无完肤的地步。

但是,无论怎样大棒挥舞,“三个崛起”反而越批知名度越高。“朦胧诗”更在全国诗坛奠定基础,从此走向世界。这正如诗人蒋夷牧在1980年写的《用自己的声音歌唱》中所言:“‘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曾给诗歌界带来一场灾难。十几年来,诗歌在宣传大话,编造假话方面充当了很不光彩的号手角色。暂且撇开内容不说,就风格和流派而言,诗坛几乎只能听到一种乐器──小号的声音。言不由衷的高调,声嘶力竭的呼喊早已使人厌烦。而舒婷同志却操着自己的琴弦,吹奏着富有自然气息和人情味的木管进入了诗坛……”

一晃20年过去了,今天的舒婷早已担任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兼福建省作协副主席。舒婷这几年散文创作收获颇丰,一样好评如潮。但她依然保持诗人本色,尽管经常被邀请出国访问,却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平常心。这不,9月15日刚从云南参加笔会20余天才回到厦门家中的舒婷,你问她在干什么?她回答说:“在家里呀。”

    相关推荐

    江河与朦胧诗 舒婷与“新诗潮” 朦胧诗潮 朦胧诗潮 论“朦胧诗” 朦胧与变奏 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简介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简介 《蒹葭》的朦胧之诗美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朦胧诗派简介 关于舒婷 朦胧诗人今何在 顾城“朦胧诗”问答 舒婷诗歌中人的价值 鼓浪屿上的舒婷 “矇眬”和“朦胧”一样吗? 似近似远的舒婷 世纪末的诗歌“口香糖”──舒婷批判 朦胧与变奏──评刘丹《星星变奏曲》教学 “纵然我是一支芦苇”──记舒婷 跨过爱情——舒婷《致橡树》主题再认识 引导学生赏析朦胧诗中的意象──《星星变奏曲》教学反思 戴望舒的诗 戴望舒的诗 《雨巷》与戴望舒 朦胧歧解千古谜 空幻莫测通境情──李商隐《锦瑟》赏析 周婷婷的故事 巧用意象,思沉情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鉴赏 “雨巷诗人”的悲情之旅──戴望舒与他的恋人 湘教版《婷婷的画》教学设计 戴望舒与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简介 “雨巷诗人”戴望舒抗战片段 《戴望舒传》:戴望舒的传奇人生 【语文】一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李婷婷主讲】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简介 舒乙《父子情》赏析 戴望舒《雨巷》欣赏 舒克申《秋天》学案 戴望舒《雨巷》原文欣赏 戴望舒的文学道路 走过雨巷──怀念戴望舒 荷花与诗情 知了与诗歌 戴望舒《雨巷》的教学实录 杜牧与晚唐诗 白居易与茶诗 词与诗的区别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独辟蹊径 舒卷自如——我教《变色龙》 诗人与他的保姆 与“马”有关的诗句 初唐诗坛与“四杰” 诗人与山的对话 2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歌鉴赏与修辞 有关与思乡的诗 古诗与美的熏陶 与诗同行测试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 舒乙:“老舍先生的投湖是必然”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2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东晋玄言诗与佛偈 《与诗同行》复习检测 与春天有关的诗句 与“阳光”有关的诗歌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与诗同行》一课一练 郭沫若的诗与小说 儿童诗与作文教学 《诗经》与上古音韵学 与“鸟”有关的古诗名句 古典诗词与人生境界 独辟蹊径 舒卷自如──《变色龙》活动课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现代诗歌选读》“梦幻与诗”专题欣赏 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 《木兰诗》导学案与答案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与“风筝”有关的古诗词 《病梅馆记》与《己亥杂诗》 臧克家与诗并辔而行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董仲舒的君主立宪制_语文论文 与诗同行活动:举办诗歌朗诵会、自己动手写诗 综合学习——轻敲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 中国古诗的自由与局限 南朝小乐府与盛唐诗风 有关诗词的诵读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