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梁启超的家庭形象

小编:

做梁启超研究多年,对与梁氏相关的大事小节不免时刻留意。不希望观察对象只定格在书本中,更愿意知道他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间蕴藏的故事。起码,对于我来说,活人更容易理解,较少歪曲,所以,“虽死犹生”也成为我对梁启超的特别期望。

出于这一兴趣,前几年编过一本《追忆梁启超》,专收与梁有过交往的亲友甚至敌对者的忆述文章。窃以为,梁氏虽属于感情外露类型,喜欢不断谈论自己的经历、兴趣与矛盾,但这也只是使人比较容易接近,其间仍有大量的省略。这些有意或无意的遮蔽,恰恰是研究者最当用心之处。因而,知情人对同一事件的多种解读,有助于我们立体地观照人物。

就此而言,家人的回忆也是不可或缺的角度。不同于古代子孙辈写的行状专记大节,现代散文为私人的情感表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名人家话这一隐秘的角落也受到了公众的极大关注。由于在家庭中,人物最无须遮藏,其生活形态也更自然本真。倘若有如实的记录,资料价值不言而喻。阅读这类文献,也容易获得亲切的感知。问题是,传统的制约在近、现代之交仍有留存,近代名家的家庭形象也不免若明若暗。因此,编辑《追忆梁启超》时,得见吴荔明先生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文,自然极为欣喜,并毫不犹豫地以之作为选文的殿军。虽然此文在回忆文章中已属长篇,而我仍不满足。如今,在大加扩充之后,又出现了同名专书,对于如我一般的期待者自是好音。

记得文革中,借助“最高指示”的东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古代贤人名言曾耳熟能详。姑不论其中包孕的政治谋虑,单考历史事实,“传家久”、“继世长”在名人后裔中确乎很难见到。非有严格、细致的家庭督导,一世而斩也不稀奇。曾国藩的训子书格外受人青睐,便因其以方正之道体现了父亲的爱心。而在一家之中,能集中出现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梁思礼如此众多的知名学者,梁启超在子女身上花费的心思之多也可想而知。加以梁氏看重感情生活,更显得儿女情长。其大量家书首先披露于《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后经过修订,更名为《梁启超年谱长编》正式出版),还多半是为着重大事件的说明所作的摘引。而《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专从对子女的关爱与子女的成长两个角度切入,辅以作者个人收藏的未发表书信以及家庭成员的记述,便凸显出梁氏的无微不至与因材施教。

下列事例或许最能表露梁启超与康有为这两位近代史上重头人物的性格差异。吴书中写到,梁启超曾希望作者的母亲、梁的二女儿思庄学生物。作此建议,在梁氏是经过了缜密的思量。其中有家庭的考虑,“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也有学术的考虑,梁认为,生物学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为哲学社会学之主要基础”;小而言之,对女孩子来说,它又是“极有趣而不须粗重的工作”,因而“极为合宜”,且“容易有新发明”;大而言之,“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男子也很少)”,故鼓励女儿“做一个‘先登者’”(48~49页)。但如此周到的安排,只为思庄的缺乏兴趣与苦恼不安而最终放弃。梁启超反加以肯定:“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而要思庄以“自己体察作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49~50页)。正是由于梁氏能够体贴个人性情之不同,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梁思庄日后才能成为有成就的图书馆学家。

与之适成对照的,则有康有为弟子卢湘文写的《万木草堂忆旧》中的记述。卢氏以资深教育家的体验,对康氏戊戌以前改革幼学、拟新编蒙学书的计划评论说:“盖先生天分太高,视事太易,不能为低能儿童之设想。”其编书之悬的过高、不切实际,注定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应用。这自然与康所教万木草堂生徒“皆一时之秀”有关,故不知中人以下者读书的甘苦。他曾把女儿同复送到卢处受教,并言:

“此女甚钝,幼时尝教以数目字,至数遍尚不能记,余即厌恶之。”(《妇孺韵语》)以康氏眼界之高,便只能教天才而不能教常儿。

吴荔明虽以第三代的身份,讲述上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故事,却并不回避矛盾。《谱写“凝固音乐”的人──二舅梁思成》一章,便引录了林徽因1936年写给美国朋友费慰梅的信,其中有大段文字抱怨“小姑大姑们”的家务琐事使她厌烦。也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不和谐音,书中关于梁家的生活描述才显得真实可信。

不过,作者毕竟隔了一辈,对于上代人的记述也偶有失误。如述及林徽因之父长民先生行迹时,谓其“在浙江海宁任官职期间,创办了求是书院、蚕桑职业学堂等”(135页),便与事实相左。1897年在浙江创办求是书院与蚕学馆的林氏,乃是时任杭州太守的林启(字迪臣)。林长民当年虚龄22岁,尚在其父林孝恂(字伯颖)开设的林氏家塾中读书。其家塾分东西两斋,分别聘请了林纾与林白水主讲旧学与新知(参见陈与龄《林长民及其从兄弟》与梁敬金享《林长民先生传》)。林纾的《畏庐文集》中因而留下一篇《赠林长民序》,便是这段因缘的雪泥鸿爪。

虽有此微瑕,《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仍值得珍藏。记事之外,书中收录了一百多帧梁启超全家照片,其文献价值为目前所有梁氏研究著作之最。这些从梁家后人的家庭照相簿上汇集的留影,在公众人物之外,更多展现了作为父亲与丈夫的梁启超形象。同样,梁氏的两位夫人,尤其是王桂荃也从幕后走到前台,使读者在获知这位梁氏家书中称为“王姑娘”与“王姨”的女子身世的同时,也可以一睹其饱经沧桑的面容。至于梁家的儿女们,也各自在专章叙述中现身纸上,令人备感兴味。再配以梁启超题写于照片以及书信的手迹、旧居摄影与房屋结构图,梁氏的家居环境透过历史尘埃,又复显于我们眼前,我所渴望的活生生的感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极大满足。

    相关推荐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 咏梁启超 梁启超的故事 梁启超的爱情 梁启超探索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史话》序 鼓吹新学的梁启超 梁启超满门俊秀 梁启超诗文名句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壮年逝世的原因 梁启超妙对杏花联 世纪人物回顾·梁启超 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 梁启超生平活动大事记 梁启超对儿女的教育与影响 中国“百科全书”式巨人──梁启超 张之洞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比较 梁启超为人之道──一部读不完的书 梁启超轶事:还君明珠双泪垂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梁启超:抄录太平天国印书的第一人 梁启超是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人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 梁启超激情一生追求中国现代化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三)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二) 让生活闪光——解读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在文学和史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从《敬业与乐业》看梁启超的趣味主义教育观 从象形到形声的发展 家庭教育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形象的汉字》教案 哈姆莱特形象的象征意义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解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燃料的家庭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繁漪形象的悲剧美 美好的形象来自于想象,崇高的境界来自于形象──《天上的街市》赏析 我的理想家庭 语言 形象 情感 19 燃料的家庭 《信客》人物形象 形象图解简说 手法多样,形象鲜明──谈《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形象 手法多样,形象鲜明──谈《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形象 《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手法多样,形象鲜明──谈《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形象 谈《祝福》中短工的形象 哈姆莱特的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的形象”渊源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家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愚公形象新解 《形象的汉字》教学设计 《故乡》人物形象 《故乡》人物形象 《离骚》人物形象 《雷雨》人物形象 形象的汉字 教学建议 《形象的汉字》教学设计 《形象的汉字》教学设计 《形象的汉字》教学设计 《形象的汉字》教学设计 笨狼的形象 备课资料 翻译家梁实秋 家庭风波 畸形的社会病态的灵魂——阿Q形象分析 高尔基形象浅析 《琵琶行》的“形象类比”特色 令人羡慕的家庭 谈《故乡》、《社戏》的“母亲”形象 《窦娥冤》人物形象 关注教师形象美 桥梁专家茅以升 《鸿门宴》人物形象的探究 《鸿门宴》人物形象 再谈林黛玉形象 论赵家少女作为郁达夫小说女性形象的原型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罗敷形象的双重审美理想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梁启超《论毅力》课堂练习卷 《心声》人物形象分析 《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信客》人物形象分析 《心声》人物形象分析 阿Q正传人物形象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从不同材料解读项羽形象 落实主体 启发想象──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例谈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解读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 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 散文家梁实秋:“雅舍”的悲音 白杨的形象、品格和象征意义_语文论文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