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品析《包身工》

小编: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距今六十余年了。今天读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历久弥新。这与作者讽刺手法的娴熟运用是分不开的,高超的讽刺艺术,饱含着对包身工制度的无比愤懑和对包身工们的深切同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在文章中由于表达的需要,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现象是常有的。这种变移词语感情色彩的手法,称之为“易色”。《包身工》一文,也多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你能找出下列句中的“易色”词,并谈谈它们的讽刺效果吗?

⑴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易为贬义了,这借以说明有的老板,到菜场上去搜集一些菜叶,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而实质上却是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哪里算得上什么佳肴;这里故意谓之“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

⑵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

这句中的“爱”褒词贬用,揭露了这伙带工老板们为了榨取包身工的血汗而不择手段,丧尽天良的豺狼本性和蛇蝎心肠。

⑶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

这句中的“合理”,褒词贬用。对包身工折腾的残酷程度是一样的,而所谓的“合理”,就是说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比直接殴打包身工,对于“拿莫温”更省力而已。

⑷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这里的“饲养”一词,贬词褒用,反映了在旧社会中国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残酷剥削和重重压迫以及饥馑灾荒,使广大穷苦农民无力对自己亲生子女给予应有的抚养的悲惨景况,读来令人心酸。

多么形象生动的语言,多么尖刻的嘲讽和辛辣的抨击!品读这些句子,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仿佛是一幅幅逼真的“漫画”,启人想像和深思。

在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下,“芦柴棒”这些“小人物”求生存的起码的合理要求都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生存要求与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他们被旧制度压榨、吞噬的悲剧命运便促人深思,它引人探求生活的真理,从而给人以深沉的悲悯、同情和激愤的强烈感受。

2、文中从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把“芦柴棒”“小福子”等“包身工”与“老板娘”“带工老板”“打杂”“拿莫温”和“东洋婆”加以对比,请找出这样的句子。

前者,住的是“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像鸽子笼一般”的工房;吃的是“浆糊一般”的薄粥;其穿着“破烂”“蓬头赤脚”;得到的工钱每天仅三角八分钱。而后者,住的是“几十层楼的高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穿的是“拷绸”之类;其榨取的利润十分惊人,带工老板的获利“不仅可以放债、买田、起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老板娘”“东洋婆”其获利之厚更可想而知。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突现人物性格,增强讽刺效果,挖掘其灵魂深处的肮脏,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滔天罪行。

在此,作者对被嘲讽的人物是极少用“恶语贬词”来加以简单化否定的,而往往把憎恶之情巧妙地化为描述,集中笔墨显现,在人物自身的背谬中,使描写对象“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在冷静客观的描述中,通过他们的丑态百出,使那些丑恶、荒谬的东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寄寓了作者强烈的褒贬色彩。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作品思想内容的表现力度,而且也大大增强了作品艺术性的美学力量,体现了作家含蓄的智慧。

3、“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这段话里,为什么用“饲养”一词?这样的类比起什么作用?

“饲养”本义是喂养动物,用在这里,说明资本家将包身工当作会讲话的动物牲口,役使她们以牟取暴利。资本家对包身工的残忍役使,使作者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包身工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牟取暴利的却是资本家!这一类比尖锐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蕴藉含蓄,十分精当。

4、“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作者在引用了这个警句之后,紧接着又写道:“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结尾处,作者用含蓄的笔触宣告:“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些警句有何作用?

这样的警句引用以及从引用中生发出的精辟的饱含感情的议论,如同凝聚了愤激的烈焰,一旦爆发出来,必将焚毁那吃人的制度。对读者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深化了主题,收到了画龙点睛之妙。

生活中的事物,既有美的,又有丑的,人们为了追求美,必须认识丑、克服丑。

在戏剧舞台上,有许多反面典型,如《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奥赛罗》中的埃古等,由于艺术家们活灵活现地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真实地反映了丑,使得这些反面典型成为对实际生活中这些丑类的否定,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从而把生活丑转化为了供人欣赏的艺术美,使读者的情感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

5、文中用了哪些称呼来借喻包身工?

“猪猡”是上海一带的方言,是对人侮辱性的说法。工头骂“包身工”为“猪猡”。“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两千左右……的‘猪猡’。”作者在这里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用“猪猡”借喻包身工,反映了包身工在老板、奴才的眼中地位极端低下,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作人看。

“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这句话中的“懒虫”出自工头之口,作者拈来借喻包身工,更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她们四点一刻就起床了,早晨五钟点由打杂的或者老板送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才接领回来,“懒虫”其何懒也?

老板娘把一些锅焦、残粥,气烘烘地放在这些廉价的“机器”的前面,这句中用“机器”借喻“包身工”,生动地揭示了日本纱厂不把包身工当作活生生的人,而纯粹看成用来赚钱的工具的罪恶本质。

文中还用“芦柴棒”借喻一个十五六岁的包身工,极言其在超负载的繁重劳动摧残下身体是多么的羸弱。

你课外阅读过《儒林外史》吗?它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了解了“化丑为美”的艺术特色,再读,相信你一定会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6、“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和“厂门口的‘抄身婆’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这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用了夸张手法。第一句突出地表现了带工老板们到乡下不耻于用花言巧语哄骗包身工及其家长们的卑劣行径,把他们披着羊皮的豺狼本质揭示得入木三分;第二句,这一夸张的说法出自抄身婆之口,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十分强烈地反衬出了芦柴棒所受剥削和压榨是多么惨重!

    相关推荐

    《包身工》作品赏析 《包身工》简析 《包身工》赏析 《包身工》词义辨析 《包身工》结构分析 包身工 《包身工》 包身工 包身工 包 身 工 包身工 《包身工》 《包身工》 包身工 《包身工》结构分析 《包身工》续篇 包身工教案 解读《包身工》 《包身工》指瑕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 漫谈《包身工》 “包身工”余话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3 《包身工》教案5 《包身工》教案4 《包身工》教案2 《包身工》教案12 《包身工》教案4 《包身工》说课稿 《包身工》教案3 《包身工》教案5 《包身工》导学案 从“包身工”到“血汗工厂” 《包身工》题目简说 《包身工》语言特色 《包身工》课文点评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案例 《包身工》语言特色 包身工主要内容 《包身工》有关资料 《包身工》精彩句段 《包身工》课外延伸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语法修辞 《包身工》背景资料 包身工(第二课时) 《包身工》教学反思 《包身工》作者简介 读《包身工》的妙句 《包身工》中心思想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课文导入 《包身工》教学案例 《包身工》精彩句段 《包身工》中心思想 我这样教《包身工》 我这样教《包身工》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读后感(三) 《包身工》语法修辞 《包身工》词语解释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杂谈 《包身工》问题探究 《包身工》词语解释 包身工教案设计 《包身工》教案设计 包身工教案设计 《包身工》内容简介 《包身工》名家点评 关于包身工制度 《包身工》背景资料 《包身工》写作特点 《包身工》问题探究 《包身工》说明手法 《包身工》点将过关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课文点评 读《包身工》的妙句 包身工(第一课时) 包身工读后感(一) 包身工读后感(二) 《包身工》的结构艺术 《包身工》课后测试卷 当代“包身工”资料选编 《包身工》教学设计之五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学设计之四 《包身工》教学设计之六 《包身工》教学设计之三 《包身工》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