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阅读与写作的链接

小编:

【设想】

最近,为改变学生作文的或无病呻吟,或矫情造作;或仅有空洞的抽象,或仅有浑浊的流水账的窘困的现状,我利用阅读《包身工》作了一次在阅读中感悟生活,在感悟生活中写作的教学尝试,力图使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计划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模仿《包身工》的结构作文,反映高一学习与生活的常态。第二课时,再读课文,品读细节,观照自己的学习生活,给自己的作文补充细节。第三课时,三读课文,探讨夏衍的写作意图,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把思想引向深入。

【实践】

第一课时

初读──感受生活常态

提供《包身工》的结构提纲,让学生初读课文,用不同符号画出新闻事实新闻背景,梳理课文的两条线索,课后以《校园的一天》为题模仿《包身工》的结构作文,描述自己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提示如果不知道怎么写请再读课文,如果写作中思路阻塞了,也再读《包身工》。第二天阅读学生作文时,果然不出所料,看到学生描述的每天周而复始地起床,吃饭、上课、睡觉,大多仅有抽象的叙述,其间几乎看不到一张鲜活的脸,听不到一句对话或喧闹声、读书声,闻不到一丝丝的饭菜香。

第二课时

再读──观察有滋有味的生活

学生再读课文,寻找文中最触动人心的细节,这样的阅读似乎远比写作来得容易,很快,一个个鲜活动人的细节被发现:十六七个“猪猡”挤在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的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里,吃着混和了锅焦、残粥、自来水、头油的早餐,过着非人的猪狗不如的生活,被“拳头、棍棒、冷水”强制着从事男工的工作。我要求学生放声朗读这些细节,于是,他们愤怒了,同情了,感叹了。我再请他们大声朗读自己作文中描写吃饭、睡觉、上课等的片断,结果朗读声越来越小,我问:“怎么啦?”同学们都笑了,我趁热打铁,叫赶快拿笔,像夏衍那样在自己的作文中加入吃饭、嬉戏、上课、做操等情景,让自己的作文也变得有味、有声、有形、有情起来,霎时间,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或咬笔沉思、或挠头凝望、或奋笔疾书,此刻的我笑了。当我再读学生的作文时,高兴地看到了学生作文的可喜变化。例如张炜凤同学第一次的“各种读书声传入耳中,晨读开始了,时而会有几句闲话冒出来。一阵音乐铃响起,宣告了晨读的结束。”变成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各种读书声传入耳中,晨读开始了,有的神情悠闲,有的东张西望,有的正焦头烂额呢!时而还会冒出点嬉戏声,这时的阳光特温暖,洒在脸上,犹如一条毛巾热敷在脸上,更增添了读书的情趣。一阵音乐铃响起,晨读宣告结束,这时同学们像鹿遇到老虎一样窜下食堂去了。”

第三课时

三读──感受生活的真谛

学生三读课文,品味文中的背景材料部分,探讨包身工悲剧的根源。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们逐渐看清了一面是日本沙厂的大断膨大,一面是包身工的大量死亡,认识了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本质,明了了夏衍的创作意图,见时机成熟,我又置作业,再次阅读自己的作文,深入思考透过自己的学习的压力,青春的烦恼,情感的困惑,成长的快乐……这些学习与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尝试着像夏衍那样以插叙的形式表达出来,于是学生们又陷入了沉思。

【思考】

高中生为何将自己绚烂多彩的生活令人不可置信地表现得呆滞没有生气?关键就在于缺少感悟,每天生活着经历着却没有感悟,提起笔来便一脸茫然,满脑空白,缺少经历与心灵的对话,而作家却能用文字这部摄像机神奇地实录斑斓的生活,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用思想和情感操纵着文字摄像机。读了《包身工》我们看到夏衍正是为包身工的境遇所愤怒,所思考,进而写出了不朽名作。而这种源于生活的愤怒与思考,激活了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欲望,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引向深入,于是在学生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学业的压力,青春的烦恼,情感的困惑,成长的快乐背后对高考制度的粗浅思考,亲情与父母代沟的矛盾,对贫富不均的迷惑……

阅读架起了生活与写作的桥梁,阅读也是观察,间接的观察生活,通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阅读文字也是阅读生活,学生们把阅读到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对接,使自己的情感变得细腻,思想变得丰富,感受生活通过感受文字产生了写作效益。黄美兰同学在周记里这样抒写自己的写作体会:“今后在写作上,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敏感,要能够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细节要写得够细够准,要善于把艺术用到写作上来,吸引更多的读者。”

由此可见感悟的重要,感就是感觉,感受,感慨,感想;悟就是觉悟,领悟、开悟。感悟是作文的内容,是思想是情感,感悟是生命的体验,是个性的表现,那么如何获得感悟?正如巴金先生所言:“当时我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里面有一些我不但懂而且喜欢,……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20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这里所说的两个“慢慢”就是感悟。对学生而言,生活阅历大都相仿,差别就在于阅读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阅读感悟的千差万别。有孩子曾为《简爱》中那个平凡坚强的女孩哭过,那是因为他理解了那颗“平凡外表”下“珍贵的心灵”;有的学生看了《西游记》用他的通常最原始的方式手舞足蹈,那是因为他们喜欢书中那个神通广大并能帮助他们完成理想的会变会飞的猴子。尔后,他们开始明白了什么叫“坚强”什么叫“英雄”,渐渐地,他们会越来越独立地认识到了《难忘那份情》中“情”的难忘,《我看我家》该怎么“看”。学生的阅读越多越广,他那有限的生活空间就拓展得越广阔,感情就越丰富,思想就越深刻,其个体的人格品质,文学素养和价值观念在阅读的潜移默化中越能得到升华。

这次写作实践是由阅读开始的,正如余秋雨所说“看书要像挖井一样,只有垂直地挖才会出水。”学生们读到的《包身工》的“水”就是饱含深情的“实录”生活,学会思考种种生活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学生们以此观照自己的生活,挖掘出了各自晶莹的水滴。让学生在不断的深入阅读中,将阅读资源化作思想的内涵,语言的内存,让学生自如地畅游在生活的海洋里,真正让写作的源泉──生活之水洗涤多年沉积于心的空洞、单调、肤浅、冷淡。让阅读与生活接轨,还学生一个多彩的生活,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理想?

    相关推荐

    第二模快 我的母亲 链接阅读 让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链接 阅读链接——智者的叮咛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阅读链接教案设计 阅读链接漫画友谊教案设计 阅读链接——冉庄印象教案设计 阅读链接《感受亲情》教学案例 《白杨》考点链接之相关文章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相关链接 《老人与海鸥》相关链接 《有的人》相关链接 高考文言文阅读技巧:课内外知识的良性链接 缺少写作的阅读课 缺少写作的阅读课 《鲸》相关链接 《去年的树》相关链接 《花的勇气》文本链接 《鸟的天堂》相关链接 《我的舞台》相关链接 写作请从阅读始 《松鼠》相关链接 《一面》相关链接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巨人的花园》相关链接 写作请从阅读始 《草原》相关链接 《穷人》相关链接 《手指》相关链接 《荷花》文本链接 《匆匆》相关链接 《翠鸟》文本链接 《太阳》文本链接 《观潮》相关链接 《白鹅》相关链接 《藏戏》相关链接 《珍珠泉》文本链接 《画杨桃》文本链接 《颐和园》相关链接 《珍珠鸟》相关链接 《祖父的园子》相关链接 《唯一的听众》相关链接 《永生的眼睛》资料链接 《北京的春节》相关链接 《永生的眼睛》资料链接 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与写作练习 《蟋蟀的住宅》相关链接 《夜莺的歌声》文本链接 《渔夫的故事》文本链接 《梦想的力量》相关链接 《草虫的村落》相关链接 《彩色的翅膀》相关链接 《路旁的橡树》文本链接 《爬山虎的脚》相关链接 《难忘的一课》相关链接 《金色的鱼钩》相关链接 《索溪峪的“野”》相关链接 《金色的脚印》相关链接 《大自然的启示》相关链接 本文【阅读链接之《“柳文化”集锦》】所属专题栏目是【】 《月光曲》相关链接 《落花生》相关链接 《九寨沟》课文链接 《将相和》相关链接 《西门豹》文本链接 《火烧云》相关链接 《景阳冈》相关链接 《詹天佑》相关链接 2011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系列练习(1) 《秦兵马俑》相关链接 《自然之道》文本链接 《牧场之国》相关链接 《少年闰土》相关链接 《伯牙绝弦》相关链接 《桃花心木》相关链接 《大瀑布的葬礼》相关链接 藏羚羊跪拜阅读与写作练习及答案 《卖木雕的少年》文本链接 《小木偶的故事》相关链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相关链接 《太阳是大家的》文本链接 《大自然的启示》文本链接 《圆明圆的毁灭》相关链接 《燕子专列》文本链接 《古诗两首》相关链接 《中彩那天》文本链接 《全神贯注》文本链接 《丝绸之路》相关链接 《草船借箭》相关链接 《山中访友》相关链接 《中华少年》相关链接 《顶碗少年》相关链接 《牧场之国》资料链接 《惊弓之鸟》文本链接 《生命生命》文本链接 《慈母情深》相关链接 《杨氏父子》相关链接 《青山不老》相关链接 《顶碗少年》 考点链接 《寓言两则》文本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