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及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2、分析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形象及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3、了解本文对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及描写的作用。

4、培养学生分析课文、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鉴赏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形象,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枚瑰丽的奇葩,它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享誉古今中外,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奇珍至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翰林丛书中拾宝,今天我们学习《红楼梦》节选 《林黛玉进贾府》。

二、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1、曹雪芹: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因此,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2、《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以它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的高峰。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说:《红楼梦》是一首无韵的《离骚》,也是一部“说”家之绝唱。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中国的古典小说再也没有超越它的作品出现了。《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

三、认字解词

1、正音:

要求:

通过预习,指出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敕造 阜盛 绾着 内帏 盥沐 两靥 忖度 宫绦 嗔视

明确:

(chì) (fù) (wǎn) (wéi) (guàn) (yè) (cǔn) (tāo) (chēn)

2、解释词语:(指名学生回答)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 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 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lià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跨(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四、梳理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口述课文情节梗概。

(检查预习情况及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2、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或以讲故事形式阐述)。

明确:课文讲述的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事,以她第一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目睹、耳闻、心感介绍了贾府的一些人物,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其中黛玉细心多虑自尊,宝玉蔑视功名利禄,凤姐泼辣刁钻。

2、理清课文层次: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是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的,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故事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众多人物。

一层(2-4):林黛玉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二层(5-6):林黛玉见王熙凤。

三层(7-11):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四层(12~14):宝黛初见。

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题、三题。

第二课时

一、讲解课后作业

二、课文分析

通过提问分析课文中典型环境的描写。

依次提出下面四个问题,由学生速读课文后分析回答,老师分别给予提示,最后总结。

1、提问:贾府地处什么地方,林黛玉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进入贾府到贾母住处,林黛玉看到了什么?

明确: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令初到贾府的林黛玉无不为之惊讶。

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明确: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 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装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林黛玉所见的贾府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

⑴ 宏伟的外观:林黛玉眼中的贾府就外观突出一个“大”字,即大石狮子、大门、大书、大字、大额插屏。几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富丽,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的地位。

⑵ 讲究的布局:如贾母住的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力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设置考究,布局规整,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⑶ 华贵的陈设:第八段有关“荣禧堂”的描写:“进了堂屋中……‘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第九段对王夫人东房的描写:“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这些无不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奢侈豪华。

这样写可以突出贾府的高贵权势,体现贾府官宦(贾赦、贾政)的显赫。深刻反映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奢靡腐朽的生活,间接揭示了阶级压迫的沉重和深刻的社会矛盾。

三、布置作业

在文中选一到两个人物,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学生口述人物性格、事迹。

二、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学生所描述的展开下面重点的人物性格分析。

1、林黛玉:

⑴ 学生找出描写黛玉性格的句子。

⑵ 总结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她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细心、多虑、自尊是她的性格特点。比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又如: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反复在心里估量,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她礼貌地让座,她还要改饭后喝茶、漱口等习惯,以至与贾府一致。以上这些事都说明她细心、多虑的性格特点。

从外貌上看她有娇美的容颜,并且举止谈吐不俗。在宝玉眼里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心又胜过七窍玲珑心,姿色要高过西子三分.

2、贾宝玉:

⑴ 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贾宝玉?

(学生回答。)

明确:

①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王夫人语云“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甜言蜜语”“有天无日”“疯疯傻傻”

林黛玉诉母亲曾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② 出场时的肖像描写

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③ 二首《西江月》的描写: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分析: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二词作似贬实褒,正文反作。

④ 出场以后的语言行动描写:

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⑵ 总结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生来就与众不同,“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 ,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他是贾母的心头肉,是贾家光宗耀祖的希望,但他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他便有自己的为人经世之道,不愿被封建制度所管制。所以他在《红楼梦》中是精神上的自由人。

3、王熙凤:

⑴ 文中对王熙凤的出场是怎样描写的,说明什么?

明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放荡无礼”既表现她的泼辣,又说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⑵ 王熙凤是怎样的一个人,谈谈看法。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贾母也她叫“凤辣子”。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本文以四个层次(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以此来说明她是贾府少有的“ 放荡无礼”的人,从而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从对她肖像的描写中得知她是貌美但却透着她贪婪、叼钻的本性。在见到黛玉后的说辞,足显出她察颜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点。在对王夫人的回话中则又表现出她的果敢能干。

三、课堂小结

1、《红楼梦》的反封建意识: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披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本文对人物介绍采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且别具风格的人物出场,细腻的肖像描写等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四、布置作业

以“王熙凤(贾宝玉)性格之我见”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人物 表现 性格特点 林黛玉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细心、多虑、自尊 贾宝玉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王熙凤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性格泼辣,察颜观色

机变逢迎,果断能干

精明能干

    相关推荐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赏读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精彩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课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6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2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0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6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8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4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6 《林黛玉进贾府》探微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4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7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3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5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杂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0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0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4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案例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2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35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2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20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4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2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之三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4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之六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之一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教案教学设计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林黛玉进贾府》(现代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范例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教案 谈《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出场 《林黛玉进贾府》词语修饰 《林黛玉进贾府》词语解释 《林黛玉进贾府》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