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画──《祝福》的风俗描写及其作用

小编:

一、关于“祝福”的描写

作为一种习俗,过大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祝福”。“祝福”的仪式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以后的五六天内举行,用“牲醴和香烟” 祭祀“天神”和“祖宗”, 以祈求来年的幸福。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 三次有关“ 祝福”的描写, 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人生的典型环境, 而且也留下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烙印。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这些描写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 人们的风俗习惯依旧, 思想意识依旧, 也即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 通过环境描写, 就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预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活动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 在鲁四老爷不准“ 败坏风俗” 的祥林嫂沾手祭祀的告诫下, 祥林嫂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力。她为了争得这点权力, 不惜捐门槛来“赎罪”, 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 祥林嫂! ”这样一声断喝。这一声断喝轰毁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希望。

第三次是结尾对“祝福”景象的描写。这一部分对“祝福”的描写, 既照应小说的开头, 使首尾呼应, 又让寂然死去的祥林嫂与在“祝福”爆竹声中祈求来年幸福的“鲁四老爷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关于“白头绳”的描写

按照我国民间风俗, 妇女头上扎红头绳, 是喜庆的象征; 而扎“白头绳”, 则是死了当家人的标志。小说中前后两次写到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在中国封建社会,要求女子即使丈夫死了也必须“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否则, 将成为“罪人”。

祥林嫂因为嫁了两次(尽管第二次是被迫的),违背了“从一而终”的封建教条,落了一件大罪名, 所以处处遭人歧视。她第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鲁四老爷看到她“头上扎着白头绳”, 就“皱了皱眉”, 心里“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认为不吉利。因为四婶看见她“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才把她留下来。当第二次失去丈夫又死了儿子的祥林嫂再到鲁家帮工时, 四婶本有些不满, 四叔也“照例皱过眉”, 可鉴于雇用女工之难, 才又将她留下。只是四叔“暗暗地告诫四婶”,这种人“败坏风俗”,是不洁之物。从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明显反映出封建社会对寡妇的歧视。小说通过“白头绳”这一风俗习惯的描写, 既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又揭示了封建礼教极端虚伪、残忍的本质。

三、关于“坐花轿”“拜天地”的描写

汉族婚嫁要合八字、择吉日、坐花轿、拜天地等,十分讲究。《祝福》中也有祥林嫂坐花轿、拜天地的场面描写。可祥林嫂不是由新郎用花轿接走的,而是被跟踪而来的婆家人抢走后,“ 用绳子一捆, 塞在花轿里”, 以八十千大钱的价格卖给深山里的农民贺老六做老婆。这种绑架式的买卖婚姻, 以暴力强逼再嫁的行径, 充分体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祥林嫂“一路只是嚎,骂”,被“抬到男家”,“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祥林嫂倔强、不屈从的性格和反抗意识,通过拜天地时“出格”的“闹”,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关于“阴司阎罗”“土地庙”“魂灵”的描写

迷信思想是封建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许多封建糟粕, 如天地鬼神, 阴曹地府等等。迷信思想也同样毒害着祥林嫂的灵魂, 摧残着她的精神。

小说中写迷信的柳妈对祥林嫂讲述阴间的惩罚, 使祥林嫂感到非常恐惧。为了“赎罪”, 祥林嫂听从柳妈的劝告,不惜用“ 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去给自己捐了一条“给千人踏, 万人跨”的门槛。她本以为自己从此能够恢复“人”的地位, 不料, 她却又一次遭到主人的大声喝斥, 这次打击使得她的精神趋于崩溃, 也宣告了祥林嫂想摆脱受歧视的“罪人”的地位,做一个受尊重的“人”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从此,她的记忆和体力大不如前, 终被鲁家赶走, 沦为乞丐。她不仅生前哀苦无告, 还须怀着更大的恐惧走向死亡。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封建礼教与迷信思想摧残虐杀,这正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本所在。

祥林嫂在捐了赎罪的门槛后,还是不能洗脱自己的“大罪名”,仍然没有恢复一个人应有的尊严, 仍然遭受着歧视和冷遇,“想做奴隶而不得”。临死之前,她终于对鬼神观念、魂灵有无产生了的“疑惑”。这表现了祥林嫂对命运不公、神鬼不灵的怨愤。

五、关于“半副对联”的描写

在堂屋、书房等处张贴对联,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对联内容往往表示喜庆、祝福,或显示主人的爱好、兴趣和追求。小说中提到鲁四老爷书房里的对联,其内容宣扬的是理学家的自我修养标准。在作品中,鲁迅先生没有将那脱落的上联直接写出,而只写这“半副对联”的目的是含蓄地告诉我们,在鲁四老爷的心目中,理学家的修养只是一个幌子。他标榜自己“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实际上他既不通情,也不达理。他对祥林嫂的寡妇身份,不是皱眉,就是满口的“可恶”,对祥林嫂的离家出逃深恶痛绝,甚至把祝福时分惨死街头的祥林嫂说成是“谬种”。这副不全的对联正是对鲁四老爷那虚伪阴险嘴脸的辛辣讽刺。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相关推荐

    多姿多彩的花 风筝与民俗文化 多姿多彩 铸成名篇──都德《最后一课》的细节描写 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教学设计 多姿多彩的咏春诗 多姿多彩的咏春诗 《多姿多彩的花》-教学教案 德国风俗习惯 泰国风俗习惯 描写冬天的成语和俗语 《祝福》的副主题及其情节功能 《祝福》人物描写 《祝福》人物描写 《祝福》人物描写 民俗中的土地 重阳节赏菊的风俗由来 如何上一堂多姿多彩、吸引学生的语文课 六年级2014年寒假作文精选:多姿多彩的寒假 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读孙犁的《荷花淀》 “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斑羚飞渡》彩虹描写的作用 从《祝福》看肖像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画风》 写作指导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怎样去了解民间风俗?──读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中华民风民俗专题 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 《俗世奇人》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多音字组词 《孔雀东南飞》反映的民俗 《俗世奇人》的俗与奇 《俗世奇人》写作借鉴 《俗世奇人》写作方法 《祝福》写作特点 《老王》比《祝福》多了什么? 《祝福》写作借鉴 《祝福》写作背景 《俗世奇人》写作特色 《俗世奇人》写作特点 《祝福》写作背景 多彩的秋天作文 《祝福》写作背景 《祝福》写作特色 《孔雀东南飞》反映的民俗 《祝福》的情节功能 《祝福》中几次写“祝福” 谈《祝福》的情节高潮 秋天是多彩的画卷教案 《燕子》多角度状物的描写特点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祝福》的对比艺术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多姿多彩的天气 一座城市的风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后一课》对小弗郎士爱国情感的多侧面描写 多彩的夏天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后一课》对小弗郎士爱国情感的多侧面描写 多彩的春天 七夕的习俗 《俗世奇人》用词凝练 风车之国及其他 十二生肖与中国民俗 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例谈_语文论文 装饰化写意——吴冠中的庸俗 体贴入微 感人至深──议《俗世奇人》中的细节描写 浅谈《祝福》的情感教学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的几点民俗 描述型的小作文的写作(动作描写)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画风》情境体验设计 课文《秋天是多彩的画卷》教案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秋天是多彩的画卷》教学设计 《画风》情境体验设计 《火烧云》的色彩描写 《理想的风筝》写作特色 风筝线的妙用 一幅难忘的画 一幅难忘的画 《风筝》多角度阅读理解 《风筝》多角度阅读理解 《智取生辰纲》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幅难忘的画 《画风》 画风 画 风 画风 画风 《夏夜多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画 风 画风 画风 画风 探寻多彩的春天 《画风》 作者简介 《画风》 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