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独特境界

小编: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古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继承前人的方面较广,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境界,在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总的说来,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谨严,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词藻繁艳;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技法比比皆是。

构思严谨深清委婉

李商隐的诗歌非常注重艺术构思,往往匠心独运,在很一般的题材中发掘出新的意境,给人以新的感受。而且诗歌立意高超,寄托深远,他人望尘莫及,这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作为封建晚唐社会,已经走向日益衰落的时代。特别是朋党之争,使当时的很多才子成为政权争夺的牺牲品。而李商隐,作为这时代的读书人,他想通过自己的才华来诓世报国,但本身却陷入牛、李两党的旋涡,屡遭不幸,在仕途上一生不得志,所以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很深的感触,从而培养了他过人的社会洞察力和批判现实的眼光。在继承和发展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上,进行了别出心裁的探索和尝试,将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写下了大量富有思想,富有深刻寓意的政治讽刺诗。在诗中,通过咏史,咏人,咏物和写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从不同前人的新角度,对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进行揭露、讽刺和抨击。用心独到,思路开阔,别出心裁。如唐代诗人吟咏唐明皇,杨贵妃事迹的题材,在很多诗篇中,大多数是对他们的悲剧表示同情,惋惜。但李商隐在他的《华清宫》二首:

其一

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

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

其二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娥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下暂蒙尘。

一扫前人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逐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对他们的同情。而是用批判的态度,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否定。他巧妙地把安禄山叛乱(“胡尘”)与唐明皇宠幸杨贵妃联系起来(“高处舞”),用“褒姒妃一笑使周灭之”反衬杨玉环。使诗歌的立意更高远,构思更巧妙,而措辞却又含蓄委婉,绵里藏针。

在创作风格上,李商隐力求克服前代诗人过于平直,不够凝练,缺乏艺术情韵的短处,刻意追求诗歌朦胧含蓄的审美情趣,形成独特的意境,提高诗歌的艺术韵味。在具体诗篇中,往往表现为意境曲折,扑塑迷离,主题深远,显而不露。就是那些直抒胸臆的小诗,也常常写得有声有色,直中见曲,给人一种斗转星移,柳暗花明的感受。如《嫦娥》写道:

云海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毁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这首诗里,诗人借用嫦娥对面的景物落笔,通过景物的变换,借嫦娥的心情来推测,表现、咏叹嫦娥的孤独落寞。在诗中,作者没有直接言明嫦娥的孤独,只是借助“碧海青天夜夜心”来暗示,这就显得余韵悠长,耐人寻味。再如《霜月》中写道: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高楼水接天。

青女素娥但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本篇虽写深秋月夜景色,却全无悲秋之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霜月之神不畏寒冷,竞妍斗美。洋溢着一片生机活力。这首诗中的嫦娥形象与上首诗中的嫦娥形象是迥然不同的。这正是缘于诗人对美好、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和咏怀诗,构思严密,深清婉约的风格特点表现得就更为明显了。这些诗歌往往主题更丰富复杂,含意更深邃,情感更深沉,悲剧气氛更为浓厚,富于暗示性和双重品格,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语言清丽词藻华美

李商隐诗歌的第二个独特境界是语言清丽,词藻华美,句式多变,对仗极为工整。诗人博学多识,语汇丰富,谴词造句挥洒自如。李商隐的诗如同“百宝流芳”,炫丽夺目。诗歌中成语典故,华语丽词,民谣民谚,口头俗语,比比皆是。用得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形成了辞澡华美,色彩徇丽,典雅清丽,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如他的咏物诗《牡丹》写道:

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片片寄朝云。

诗中以卫夫人比喻牡丹初开的艳丽;以越国鄂君形容牡丹绿叶拥裹时红花的娇美;用戚夫人的折腰争舞来描绘牡丹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情态;又用石崇、荀彧两个历史人物的传说来盛赞牡丹的色泽与芳香;最后又化用江淹才尽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强烈感受。这样,通过“情、色、香、味”的描述,牡丹的情态迷人,婀娜多姿,使人诵读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花,从而产生无比欢悦之情。

在遣词造句方面,李商隐的诗歌还具有明显句式多变,对仗工整的特点。诗的语言婉转流动,注重锤词炼句,善于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叠字的运用就富有特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菊》)“依依向余照,远远隔芳尘”(《离席》),“花情羞脉脉,柳意怅微微”(《向晚》)。这些诗句读起来回旋流转,音节铿锵,韵味无穷。同时顶真修辞联珠句式,如“春天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错综句式,如“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子初郊墅》);倒装句式,如“数日同携酒,平明不在家”(《闲游》)等等,使得诗歌新意百出,变化多端。

李商隐做诗非常讲究诗律,对仗严谨而又形式多变,他的律诗除了唐代诗人一般经常采用的一联中上下两句对偶外,更多的是运用隔句对、当句对等对仗形式。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在对仗中,又善于炼字,尤其是虚词的运用非常成功,确有独到之处,在诗中巧用关联词,造出不同的关系句式。如“岂关无景物,自是有乡愁。”(《寓兴》)“非关宋玉有微醉,却是襄王梦觉迟”。(《有感》)。而且,他在诗中还运用大量使用设问、反诘等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直陈自己对历史事件,社会时事的观点和意见。如“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华清宫》),“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幽居冬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鬼二首》)。他还频繁地使用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讲究押韵、平仄,形成诗句音节的动听和声调的抑扬变化,诵读起来曼妙婉转,荡气回肠,动人心弦。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在这点上,李商隐是深得杜甫的精华的。

工于比兴巧用典故寄寓深远

比兴寄托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艺术手法。历代诗人都采用比兴手法来歌其事,咏其乐。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白居易等也大力提倡诗歌要有“兴寄”,讲求“美刺比兴”。但是,他们都过份强调诗歌要蕴含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即“诗歌合为事而作”,而忽视了具体的比兴寄托艺术手法的运用。李商隐据此加以发展,在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中尤大量采用比兴手法,形成了意境曲折,寓意深隐,韵味隽永的独特意境,成为他对传统艺术手法继承与发展的一大贡献。这一突出的、独特的艺术境界,在李商隐的咏史诗(政治诗),无题诗和一部分的咏物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咏史诗是李商隐政治诗的典范之作,一般都是通过题写历史事件来抒发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在具体表现手法上,有借古喻今,托古讽今,以古鉴今等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比兴寄托艺术技巧在咏史诗中的实际运用。如《筹笔驿》一诗写道:

猿鸟将疑畏筒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继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文吟成恨有余。

这首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可以与杜甫的咏怀诗相提并论。在诗中,诗人通过对筹笔驿这一古战场的游览、凭吊,在称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的同时,又对他的壮志难酬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诗中写道,虽然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胜过管仲、乐毅,而且六出歧山,兴兵伐魏,用兵如神。但是他正好生在末世,蜀国此时是上有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下缺像关羽、张飞这样的贤臣大将,即使诸葛亮再努力,最终也不能挽回国破家亡的历史命运。而诗人笔下的蜀国历史,正是当时晚唐黑暗现实的真实写照。当时晚唐君主昏庸无能,在作者短暂的一生中,就经历了三朝君主,朝廷内部腐败不堪,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像当时颇有才干的宰相李德裕,也受客观环境的局限而难施抱负,反遭打击迫害,客死他乡。而作者本人,也成为当时牛、李两党相争的牺牲品。从这首咏史诗来看,诗人的写作技巧是极为高妙的,他并不局限于对历史人物诸葛亮这一典型及其事迹的议论,而是针对当时社会的现实,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自然而然地贯穿于诗篇中的壮志难酬的诸葛亮身上,通过这人物的形象刻画和议论,加以引申和发挥,画龙点睛,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实感,使寓意更深一层;几个典故的巧妙运用,更使诗歌的主题进一步升华,寄托深远,耐人寻味。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所传诵的,是他的爱情诗,即他的无题诗。在这类诗中,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更是大量的运用。只是表现出来的寓意隐晦曲折,诗意朦胧。有些诗歌,还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追求在里面。如《无题二首》之二(重帏深下)写道: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落谁叫桂枝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粗看这首诗,是在抒发失恋的痛苦,诗人错杂运用象征、比兴的手法,结合神话传说,自然景物等来写情传恨,一位失恋少女深夜独卧闺房,愁思满怀,深恨寂寞夜长,回首往事如梦似幻。然而,细读之下,则能看出带有明显的暗示性,再结合李商隐的身世遭遇来分析,那诗中的政治寄托就显而易见了。这里,作者以神女漂泊和小姑独居来象征他和令狐绹关系恶化后的心境。以风波摧枝和月露禁桂来比喻黑暗官场压抑人才和诗人怀才不遇的政治遭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就很形象地写出作者在政治仕途上的坎坷一生和他本人的无奈、痛苦。

李商隐的比兴寄托常常借助典故来完成,这些过去的历史事实,故事和古代的传说,在诗人灵活自如的调遣下,能够准确生动、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往往能推陈出新,从中挖掘出他人看不到的新意,这又是诗人突出的一大独特写作特点,也是他的过人之处。咏史诗《贾生》就很有代表性:

宣宝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坐,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中所用的历史事实是汉文帝深夜召见汉初著名政治家贾谊,向他询问鬼神的本原。诗人不写君主恩遇的表现,而是巧妙地从“问鬼神”入手。引发深刻而新颖的议论,在诗人眼里,像贾谊这样有政治才能,有极大抱负的人才,所应受到的恩遇应该是辅国当政,干一番事业。怎能夜半不问“苍生”而大谈鬼神呢?这就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却不能识贤用贤的本质。这就表现了李商隐的远见卓识和敏锐过人的洞察力。

当然,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比兴寄托等艺术技巧上刻意追求,导致他的诗歌典故堆砌,晦涩难懂,令人费解。过份追求词采华丽,使诗歌思想性削弱,出现华而不实的倾向。不过,他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的分量是极为重要的,他本人在我国文坛上也享有极高的声望。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从晚唐之后的历代诗人,或多或少在诗的风格上都受到他的消极或积极影响。特别是唐宋婉约派词人,以及元明清时的爱情曲作家,都不断地向他学习、借鉴。纵观古代文学史的发展,李商隐的诗歌的独特境界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形成了古代诗词婉约派的一大风景。

    相关推荐

    《李商隐诗两首》写作特色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译诗 《李商隐诗二首》学案 李商隐《蝉》诗词鉴赏 李商隐诗《锦瑟》解读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 读李商隐的《嫦娥》诗有感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风雨》诗词鉴赏 《李商隐诗两首》背景知识 《李商隐诗两首》难解句子 《李商隐诗两首》有关资料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课文题解 《李商隐诗两首》生字注音 《李商隐诗两首》词语解释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课案 《李商隐诗两首》鉴赏要点 《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蝉》诗意图及赏析 李商隐的生平、恋情与无题诗 《李商隐诗两首》多音字辨析 李商隐《锦瑟》鉴赏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锦瑟》赏析 李商隐《锦瑟》解读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学案 和李商隐一起抒情 李商隐《锦瑟》之我见 韩军:我教李商隐的《隋宫》 李商隐《无题》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学案2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学案4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教案1 写《锦瑟》的旷世情种──李商隐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之三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之一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学设计之一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之二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导学案3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学设计之二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高效导学案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2016年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试题 怅惘年华──李商隐《锦瑟》浅析 李商隐《无题》优秀教学设计 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朦胧歧解千古谜 空幻莫测通境情──李商隐《锦瑟》赏析 试论语文教学的两种最佳境界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诗歌的特点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高二上册人教版李商隐诗两首同步检测精编 佳人锦瑟说华年——李商隐《锦瑟》破译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解读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解读 人生价值的悲剧式拷问──李商隐《锦瑟》赏析 人生价值的悲剧式拷问——李商隐《锦瑟》赏析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论李白诗歌 语文论文:追求朗读的高境界 《人生的境界》实录(本站论坛稿)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感悟诗歌意境 体验诗歌灵动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第一课时)(论坛帖) 论庄子《逍遥游》的意义及境界 李白的生平、诗歌、个性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诗心的哺育——试论现当代诗歌的教学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论文精品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