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2

小编:

教学目的: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 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 (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 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

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2.介绍作者、解题;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5.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结合“思考和练习”

二,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3.熟读课文,初步自析课文,

思考题:

(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2.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3.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木直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作用: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讨论第三题: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②正反设喻、③反复设喻。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用一个寓言故事;用五个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体的比喻。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劝学教案2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7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1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8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5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4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5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4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3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1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6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9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3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范文 高二语文劝学教案范文精选 高三语文劝学教案1 高三语文劝学教案3 高一语文上《劝学》教案 高二《劝学》优质教案 高三语文劝学教案4 劝学2 高二语文祝福教案2 高二语文马嵬教案2 高二语文雷雨教案2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案 高二语文赤壁赋教案2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2 高二语文过秦论教案2 高二语文蜀道难教案2 高一语文《劝学》教案26(苏教版) 高二语文上册《劝学》的词类活用 高二语文上册《劝学》的古今异义 高二语文上册《劝学》的原文和翻译 语文教案-劝学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2 《劝学》教学设计2 高二语文逍遥游2 高中语文:《劝学》课堂实录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2 高二语文赤壁赋2 高二语文陈情表2 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2 高中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劝学(节选)》课后习题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劝学》的一词多义现象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2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2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案2 高一语文:劝学达标测试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祝福2 高三语文师说教案2 高三语文马嵬教案2 高三语文祝福教案2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古代的劝学诗2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登高教案范文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过秦论教案2 高二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随堂练习:劝学(节选) 鲁人版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附答案):《劝学》 高三语文过秦论教案2 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2 高三语文蜀道难教案2 高一语文《消息二则》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2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2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高二语文烛之武退秦师2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高二语文《药》教案 灯高二语文教案 高中高二语文《青玉案》教案 《灯》高二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小狗包弟2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2 高一语文教案:登泰山记2 高三语文再别康桥教案2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2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劝学(节选)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氓》教案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劝学(节选)》课后习题:阅读鉴赏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2 高一语文教案:祝福 教案示例2 高二语文教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孙权劝学》教案(2篇) 《劝学》学案 初二语文《孙权劝学》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