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1

小编:

1、感知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体会志摩的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

点击下载全部: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1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

徐志摩

徐志摩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罹难。

在英国剑桥大学 学习的那段日子,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 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1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0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6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7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6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9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9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8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8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3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5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3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6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2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5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4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2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3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3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5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0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4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2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5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4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7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6 再别康桥的高一教案 《再别康桥》的高一教案 高一上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关于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案 高一《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再别康桥教案3 再别康桥. 高三语文再别康桥教案5 高三语文再别康桥教案2 高三语文再别康桥教案1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1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 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读《再别康桥》 高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高效导学案 《再别康桥》教案2 《再别康桥》教案15 《再别康桥》的教案 第一册再别康桥 第一册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1 《再别康桥》学案 再别康桥 教案2 《再别康桥》教案4 《再别康桥》教案5 再别康桥 原文 第一册再别康桥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