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30诗五首

小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解:

王昌龄是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李白写这首诗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2、课文分析

①杨花落尽子归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写景则专取杨花,“杨花”即“柳絮”

闻道龙标过五溪——直叙其事

“闻道”就是非常惊讶地得知。”“过五溪”, 荒蛮之地。;“五溪”,本已是极偏远的地区;而“龙标”……。可见王昌龄当时被贬的地方非常荒凉,过这里到龙标道路非常艰难。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教师:我要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着风伴随您奔赴到夜郎之西。朋友远去,不是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

※★ 名句赏析:

A这两句的含义是:

B因此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3、小结: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是诗人通过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

4、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谪一事的关切与同情。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译文: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在上面可听见天鸡破晓,看见太阳初升。我不害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2、题解: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浙江杭州的灵隐山上。相传可以看到沧海日出。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鄞(yín)县任上所作。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王安石登上飞来峰,踌躇满志的写下了这首热情洋溢,

富有气魄的诗章。抒发自己作为政治改革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伟大抱负。

3、课文分析:诗的前两句侧重写景,为后者铺垫 , 后两句侧重抒怀,为前者升华。将写景与抒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诗的主题。 

4、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的含义是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是站在浮云之上的最高层。在这里作者把政敌比喻成浮云,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人们的 耳目,但是最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伟大抱负。

5、主题思想:这首七绝借登高能望远的描绘,抒发自己作为政治改革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伟大抱负。

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音。

1、《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整首诗以“静”字贯之。

2、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坐落在花草树林的深处。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3、课文分析

①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二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佛家称僧徒聚集之所为“丛林”而说“高林”,称颂之意流露于笔端。

首联既点题,又突出一个“静”字

②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境。诗人惊叹、陶醉、艳羡之情跃然纸上。

45、既然“山光悦鸟性”,鸟儿欢唱,为什么又说“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音。”呢?岂不是矛盾?

答:不矛盾。诗的前五句重在写实,突出环境之幽静;后五句重在抒情,突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并非真的万籁俱寂,实在是此时充盈在“我”心中的只有佛音。

6、本诗以题咏禅院而引发隐逸情趣,自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凡脱俗作结,笔法古朴,意蕴含蓄。

7.源自本诗的成语: 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

8、思想感情:诗中抒写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2、全诗无一“望”字,却处处写望见的泰山景物: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望岳而想象到将来登岳的情景。

3、课文分析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作者以距离的广远来烘托泰山的高俊,这样比直写其山势的高峻要高明得多,艺术得多。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达的形象。

4、思想感情: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译文

萧瑟的秋风,波澜壮阔的海浪不断涌起。

2、课文分析

前八句是写海。……若出其里”是写诗人面对大海,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 写观海的地点

写水和山岛,水是“澹澹”的,山岛是“竦峙”的;山水相连,已透出不凡的景象。

再写树木和百草,适遇秋风骤起,海波涌荡,风萧气杀,百感交集。

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诗人面对大海,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

3、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写大海之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里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

    相关推荐

    30 诗五首 30 诗词五首 30诗词五首 30 诗词五首 30 诗五首教案 五册30课诗词五首 30诗五首教学设计 30诗五首教学设计 30诗五首教学设计 30.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30诗两首 30诗五首教学设计(1) 第30课《诗五首》课文简介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 诗五首》教案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诗五首 八下30课《诗五首》教学设计及相关资料 第30课《诗四首》课文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课《诗五首》教学教案 诗词五首 25诗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歌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 25.诗词五首 杜甫诗五首 古诗词五首 《诗五首》教案 《诗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 第30课: 诗五首 之《饮酒(其五)》教案0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30课: 诗五首 之《饮酒(其五)》教案0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下):第30课 诗五首 语文版语文七下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课件 教案 《诗五首》通假字 25诗词曲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5 古代诗词五首 五册25课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诗五首》通假字 古诗词曲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古诗词曲五首 古代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教案 25 诗词曲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 《诗词五首》教案 中外短诗五首 《诗词曲五首》诗词精讲 《诗词曲五首》诗文简析 《诗词曲五首》诗文简析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达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