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抓联系 明因果 悟方法——《将相和》教学难点突破

小编: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

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

《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最终通过学生的读和发言,总结出这样的结论: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的性格。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特点”,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自学用法。“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教师可由半扶半放到全放,也可以直接全部放手,以课后题1的(2)(3)或上面两个问题为主,分小组自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在熟读、精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可重点抓以下两部分:一是蔺相如“逼”秦王击缶并记录下来,二是“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说的话。从这两部分中,体会出他的机智勇敢和对敌寸步不让、对友却宽宏大量的高贵品质,突出他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同时可渗透团结、爱国的思想教育。教师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复述“负荆请罪”,完成课后题5。

通过自学,学生弄明白了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以课后题2、3为主进一步深入探讨,抓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第一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即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才会有渑池之会的随行;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即蔺相如连立奇功造成廉颇与之失和;整个故事的起因则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所讲的“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三、品读欣赏,领悟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课文中心的,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如《将相和》一文,作者构思巧妙,虽然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但却表达得非常清晰。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可设问: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另外,作者在写人物特点方面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其性格特点,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可找出有关句段品读、体会、欣赏。也可以让学生谈体会: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让其各抒己见,说明理由。如:前两个故事中几次用到“只好”“只得”这两个词语,可抓住它们来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事情的因果关系中体会出蔺相如的智与勇,从中品析出作者用词之巧妙。

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布置以下作业:

一是知识延伸练习。课后设悬念:“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呢?它是怎样灭亡的?”这个问题虽然难度较大,但却能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促使他们博览群书,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是读中学写练习。通过一件事写写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前因后果。

    相关推荐

    抓联系 明因果 悟方法──《将相和》教学难点突破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抓联系明因果悟方法——《将相和》教学难点突破 ——《将相和》教学难点 突破 ——《将相和》教学难点 突破 《将相和》教学难点突破 ——《将相和》教学难点 突破 五年级教案:——《将相和》教学难点突破 《回声》突破难点 《春》重难点突破 《将相和》重难点分析 《说“屏”》重点难点突破 《秋天》重难点突破 《三峡》重难点突破 《丑小鸭》难点突破 《信客》重难点突破 质疑 感悟 运用——《挑山工》难点突破 质疑 感悟 运用——《挑山工》难点突破 《理想》重难点突破 《山市》重难点突破 《伤仲永》难点突破 质疑 感悟 运用——《挑山工》难点突破 《风筝》重难点突破 《台阶》重难点突破 《老王》重难点突破 《三峡》重难点突破 《诗两首》难点突破 《散步》重难点突破 《背影》重难点突破 抓住情节的情感因果关系 《詹天佑》教学难点突破 《变色龙》重点难点突破 《化石吟》重难点突破 《核舟记》重难点突破 《诗两首》重难点突破 《诗四首》重难点突破 《词五首》重难点突破 《短文两篇》重点难点突破 11 将相和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1 将相和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蒲柳人家》重点难点突破 《我的信念》重点难点突破 《短文两篇》重难点突破 《短文两篇》重难点突破 《绿色蝈蝈》重难点突破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重难点突破 《山中访友》重难点突破 《山中访友》重难点突破 《女娲造人》重难点突破 《寓言四则》重难点突破 《桃花源记》重难点突破 《生命 生命》重难点突破 《〈论语〉十则》重难点突破 《羚羊木雕》重难点突破 《短文两篇》重难点突破 采用词语突破法 读中感悟 采用词语突破法 读中感悟 采用词语突破法 读中感悟 《紫藤萝瀑布》教学难点突破 《智取生辰纲》重点难点突破 《大道之行也》重难点突破 《爬天都峰》难点突破实录 《济南的冬天》重难点突破 《大道之行也》重难点突破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联系借鉴 中间突破 《皇帝的新装》重难点突破 《杜甫诗三首》重难点突破 《爬天都峰》难点突破实录 《紫藤萝瀑布》重难点突破 《生物入侵者》重难点突破 《背影》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在山的那边》重难点突破 《看云识天气》重难点突破 《湖心亭看雪》重难点突破 《将相和》难句讲解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后记-抓住明暗线突破 《月亮上的足迹》重难点突破 《郭沫若诗两首》重难点突破 《大自然的语言》重难点突破 六年级教案:将相和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爸爸的花儿落了》难点突破 《〈世语新说〉两则》重难点突破 《古代诗歌五首》重难点突破 突破难点、享受拼音的快乐 品读感悟 落实重点 体验情感──《少年闰土》教学重难点突破 品读感悟 落实重点 体验情感──《少年闰土》教学重难点突破 将相和课文要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突破 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 《将相和》重点词语 阅读教学中一点突破教学法新探 《走一步,再走一步》重难点突破 《醉翁亭记》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你一定会听见的》重难点突破 《岳阳楼记》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零”的突破》探究感悟 《将相和》写作特点 《亮亮捉虫》一课重难点的突破 《亮亮捉虫》一课重难点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