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拿来主义

小编:

[教学目标 ]

1. 理解文意。揣摩语言内涵,分析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旨。

2. 培养学生“杂文语感”。

3. 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 重点:“”的内涵分析。

2. 难点:(1)“送去主义”的内涵分析。

(2)作品语言的内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略作停顿说)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发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多方启发,让学生进入角色)冯先生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是的,冯先生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继承文化遗产和我们的改革开放一样,只要我们坚持“”的原则,就一定成功。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补充新知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时所用的笔名。

他的作品集主要有:

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一部:《故事新编》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

诗文集一部:《野草》

杂文集十六部:《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本文选自于1935年结集的《且介亭杂文》。当时鲁迅寓居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是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以外修筑马路的区域,俗称“半租界”。“且介”就含“半租界”之意。“且介亭杂文”即指在半租界亭子间里写的杂文。

本文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之后,又企图吞占中原地区,但国民党政府却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外出卖主权,对内军事围剿。同时,一些御用主义则大力鼓躁“尊孔读经”“全盘西化”“少谈主义”等,鲁迅先生在此加“主义”二字就含讽刺之意。而进步文学在探讨文艺大众化时,又对旧形式采取全部否定的态度,这又涉及到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则以“拿来”进行了分析阐释。

针对以上介绍,鲁迅先生此文一方面揭露国民党丧权辱国的同时,阐明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三、文章导析:

1.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问:什么是?是针对什么情况提出来的?

答:“”就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主张。是针对“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争论而作,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2. 全文写“”为何又从“闭关主义”起笔?

答:第一段主要写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两种“主义”都是错误的,“闭关主义”是盲目排外的,与世隔绝的保守政策,而“送去主义”又是卖国求荣的奴才政策,这是鲁迅先生树的靶子,否定这两者才能让“”的出现有理有据,这是“先破后立”的写法。

(分析:“送去主义”的本质和“闭关主义”是相同的,都是国力虚弱,而又自以为是的,实际又是无知和愚昧的,而正确对待问题的态度应是正视现实,取长补短,以求文明与进步,这就应实行“”)

3. 根据课下注释,分析作者举三个“学艺”上的例子的作用。

答:是为了论证“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为本文着重讲文化继承的问题,所以文章用了“别的且不说罢”转到“学艺”方面,紧扣文章主题。同时讲此三例还意在揭露反动政府媚外卖国的丑行。

(分析:A“近来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一句,用反语进行了强烈的讽刺与鞭挞,“后事”批借展览一事行盗卖之实。B“以催进‘象征主义’”一句,根据课下注释,“催进”一词应无从谈起,因“象征主义”在苏联已趋没落,可“催进”的实则“全然是旧社会的维护者。“送去主义”已无真正的艺术贡献于世界。)

4. 如何理解第3段中“要不然……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一句的含义?

答:这实际上是实行“送去主义”的后果。一味“送去”只能是亡国灭种,祸延子孙。“磕头贺喜”嘲笑了反派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丑态。“残羹冷炙”则生动描绘了做了奴才的人受到的必然待遇。当我们的财富被掠夺殆尽的时候,只能仰人鼻息,靠列强的所谓“援助”过活了。

(分析:尼采的例子和掘煤的事,都意在论证一味的送与只能让自己“发疯”毁灭,让子孙后代受累,这都是切切实实的后果,从而使“讨一点残羹冷炙”的悲惨结局更加警人深省)

5、揣摩课文前半部分语言:在对各种“非”概念的清理和清算中,一面认识它们的实质,一面去发现“”的立场怎样在文章的论述过程中逐渐浮现出来,使学生看到课文清晰的思路,使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步得到提高。

如果把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分为同意交往和拒绝交往两大类,那么,“闭关主义”代表了拒绝交往的态度。但是,自从枪炮打破了国门以后,“闭关”的道路(或选择)已不复存在,因此中国人只有学会同外部世界交往而别无他途。

如果把交往分为“输出”和“引入”两种方式,“送去主义”是只包含“输出”内容的单一交往方式。一味送去的后果是恐怖的,将来,终于无物可送的子孙只能仰人鼻息,摇尾乞怜。于是,交往中必须包含“引入”观念成了不言自明的道理。

如果再把“引入”分成主动和被动两类,那么自己主动去拿叫“拿来”,被动接受外国的给予叫“送来”。当鲁迅指出了“送来”总是不怀好意后,“拿来”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人对外交往中无可逃避和惟一可能的选择,文章确立了鲜明有力的观点。鲁迅先生就是用这种不断两分和排异的方法彰明“”立场的,逻辑极为严谨。

6、“占有”和“挑选”是的精髓,阐示此中道理时,鲁迅巧设比喻,语言生动形象。对继承来的“宅子”只有占有一途,经过前半篇的论证应不再有疑义,故此有了对“孱头”“昏蛋”的指斥,这“宅子”唯其大而旧,才需要占有和挑选,所以“废物”也就丧失了存在的理由。要“挑选”就必须有对象,作者将“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和“姨太太”一一排出,既然它们价值不同,作用各异,照单全收诚不可以,慎重挑选以趋利避害也就顺理成章。教学这一部分可以充分利用作品用相互联系的一组比喻说理的特点,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联想到新主人和旧家当的矛盾,想到最符合新主人利益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对旧家当来一番清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有助于把抽象的关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转化成一个简单的、经验性的问题,而且学生在品读中还可以获得语言艺术的享受。

7、对文章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可以集中在两点上。一是作品将准备批判的观念形象化,然后着意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否定,如描写徘徊的孱头、放火的昏蛋和欣然入室吸鸦片的废物,就是用了这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将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如描写捧着古画挂过去的大师,让人忍俊不禁。对讽刺语言的揣摩让学生了解鲁迅辛辣的笔触和风格,更要让学生在笑过后感悟鲁迅无情的战斗精神。至于对徐悲鸿、梅兰芳的评价,教师可参读鲁迅《花边文学》中《谁在没落?》和《略论梅兰芳及其他》等文,但一般无须给学生深讲。

板书

闭关主义

↓ ┏行为、表现(①②)

送去主义┃

│ ┗实质、后果(③④)

│ ┏“送来”X(吓怕)(⑥)

↓ ┃ ┏不敢进门(逃避主义)-孱头┓

┃ ┏错误态度┃放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

│ ┃ ┃ ┗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 ┗拿来!┃ ┏或存放

│ ⑦ ┃ ┏占有┓ ┏方针┃或使用

│ ┗正确态度┃挑选┃总之,┃ ┗或毁灭

│ ┗区别┛要拿来┃ ┏沉着勇猛

│ ┗条件┃有辨别

│ ┗不自私

└───────────────────结果:新

四、熟读课文

    相关推荐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拿 来 主 义 “拿来”,不必非要“主义”——《拿来主义》新读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备课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赏析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创新... 《拿来主义》板书 第二册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案1 《拿来主义》教案7 《拿来主义》教案11 《拿来主义》教案12 《拿来主义》教案4 《拿来主义》教案5 《拿来主义》说课稿 《拿来主义》教案6 《拿来主义》评课稿 《拿来主义》教案10 《拿来主义》教案9 拿来主义主要内容 《拿来主义》说课稿 《拿来主义》教案3 《拿来主义》教案16 《拿来主义》教案17 《拿来主义》教案16 《拿来主义》教案13 《拿来主义》教案14 《拿来主义》教案27 第二册拿来主义 第二册拿来主义 第二册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说课稿 《拿来主义》教案4 《拿来主义》教案2 《拿来主义》教案31 《拿来主义》学案8 《拿来主义》学案3 《拿来主义》教案2 《拿来主义》教案5 《拿来主义》教案8 《拿来主义》教案3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 《拿来主义》教案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拿来主义》导学案2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教案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 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第一课时)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 拿来主义(第一课时) 《拿来主义》创新教案 《拿来主义》创新教案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 拿来主义阅读答案 《拿来主义》说课稿1 《拿来主义》主题的再探讨 《拿来主义》备课指导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