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第一册我教《背影》

小编:

语文姓“语”,所以我咬文嚼字教《背影》。首先引导同学们补足题目:惨淡家景之下,冬天相别之时,儿子心目中的父亲“背影”。接着扣紧五句话儿,四次背影,三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组织教学。

朱自清先生记叙父亲说的五句话,平平常常,朴朴实实,不婆婆妈妈,不千叮万嘱,但把一位身处逆境,老态蹒跚的父亲爱子之心刻画的淋漓尽致。抓住这五句话,“缓缓咀嚼一番,便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是为宽慰簌簌流泪的儿子说的。“如此”二字笼罩了第二段里“死、交卸、祸不单行、狼藉”和第三段里“变卖典质、亏空、丧事、惨淡、赋闲”等词语的全部内容。但他不向儿子倾诉苦衷,反而宽解儿子,劝儿子“不必难过”,话语短促而有力,心胸豁达而乐观。为了让儿子安心求学,父亲一肩担起了接踵而至的灾祸。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是决心护送儿子过江上火车时说的。“他们”其实是单数,指的是“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但用复数,意思就有了明晰的层次感:别说这个熟识的茶房,就是别的任何人去,都比不上父亲啊。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③“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是为了买桔子给儿子在旅途上解渴说的,反映出在人声嘈杂人群拥挤的情况下替儿子考虑得还是那么周到那么细心。“几个”不多,但手头拮据的父亲的爱心却是无价的。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是把桔子交给儿子后,“心里很轻松似的”说的。感叹号透露出强烈的感情,表面轻松,内心却蕴藏着对“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的儿子牵肠挂肚的思念。⑤“进去吧,里边没人。”父亲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叮嘱道。“里边没人”是说车厢里没有自家人,是叫儿子进去的原因。但父亲不说“里边没人,进去吧。”而是把“进去吧”提前说,这反映出父亲微妙的心理,首先担心的是儿子劳累伤感,其次担心的才是丢东西,但又说得很平淡,不用感叹号而用句号,表明不是命令式,而是商量的口吻。语调不高昂,态度很恳切,可能正如古诗所说的:“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这是一种“无话可说的苦”(朱自清语)。

背影在文中出现四次。

第一次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爱就要直截了当,爱不要华丽包装。一个副词“最”表示了印象深刻之极。第二次是具体实写父亲去买桔子的背影:他,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穿过铁道,又往那边月台上爬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特写镜头没有音响,没有色彩,完全由动作构成:蹒跚地走,慢慢探身,手攀,脚缩,身倾,努力。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心灵震颤、热泪涌出,又急又多,所以“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一位感情丰富,领悟父爱的年青人把激动和感激深深埋在了心里。终于,在黑色的基调上,在晶莹的泪光中,出现了一抱“朱红的桔子”。朱红,象征着热烈与热情的火焰,烘暖了读者的心,冲淡了凄凉惨淡的情调。第三次是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这说明父亲普通到了极点,与千千万万人并无二致。父爱埋藏很深,越发掘越觉得了不起。第四次是读信时儿子想象的“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迭印在结尾的大特写,照应了开头,总结了全篇。“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

涌动在《背影》中的情感潜流出现过三处跌宕,不送与送是第一处跌宕。父亲到南京谋事糊口,心烦事忙,本已说定不送儿子,但“终于”不放心。这里两次使用动词“踌躇”:“颇踌躇了一会”,时间较长;“踌躇了一会”,时间较短,表现出思想矛盾尖锐,内心斗争激烈,侧面反映出压在父亲头顶的生活阴霾是多么的浓重。但不管多浓重,终究遮盖不了父爱的光芒,父亲“终于”下定决心去送儿子。这里也两次使用了副词“终于”,更表示作出“送”的决定的艰难思考过程。走与不走又是一处跌宕。上车后诸事停当,儿子请父亲走,但父亲欲离又难舍,终于不走而去买桔子,于是留下了那感人肺腑的永久的一幕。颓唐与惦记是第三处跌宕。老境凄凉的父亲触目伤怀,悲哀忧愁和苦闷郁积心中,常常为家庭琐屑发怒。“琐屑”无非鸡毛蒜皮,为此而发怒,说明父亲谋事不成,心绪愈坏,家事国事天下事,搅得他心态失去了平衡。但在儿孙面前,他宽容,仍始终惦记着儿孙。明明身体不好,自知大去之期不远,但给儿子写信却说“身体平安”,还是时时替儿子着想,怕儿子分心,耽误了学业。全文无一“爱”字,但把挚爱表现得催人泪下;全文没有细腻的心理描写,但把亲情表现得缠绵悱恻。这就是《背影》的语言魅力。叶圣陶说得非常中肯:“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

为了表现父爱的博大、含蓄和深沉,作者还以自我忏悔、自我谴责进行了反衬。好比音乐中的破调,故意让不和谐来增加和谐。文中有两个“聪明”。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实哪里是父亲说话难听呢,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啊。对此作者自嘲道:“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是不理解父亲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对此作者又自嘲道:“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个“聪明”均褒词贬用,都是“幼稚无知,自以为是”之意。这种反衬体现了儿子对父爱的感受和理解越来越真切,越来越深入,同时也是对最后一段中“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一句中“不好”二字的呼应,否则这“不好”二字就没有着落了。

文末一声长叹:“唉!”(第5段的末一句之首也有一声叹息“唉”,打的是逗号而不是感叹号,表示短叹)这声长叹,是前面那声短叹的感情递增,“情韵之厚,已是沦肌浃髓而有余”,对健康欠佳的父亲无限的思念,对辛苦辗转的自己无力尽孝的愧疚,全都包蕴其中了。这声长叹融入了多少的情和爱,多少的忧和愁。这是掺进浓浓温馨之中的一股绵长的苦涩的遗憾,这是嵌在记叙之后一种不能自已的辛酸的感慨。灵魂的创痛,生活的沉重,人性的美丽,亲情的温暖,通过这声长叹而得以释放,紧接着引出最后的呼唤:“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何时”遥相呼应了开头的“二年余”,把父子真情推向了更深层。由引可见缜密之至,由此可知“背影”内涵:背影者,内心深处之谓也。

《背影》写的不是什么轰轰烈烈之事,只是“不惜郑重”地写出了“芝麻黄豆大的事”(朱自清语),但它却让人过目不忘。我曾先后询问过十名理工科大学生:中学语文中的哪些散文你印象最深?他们几乎都提到了《背影》。可见《背影》品位之高,感人之深。于是我在《背影》结束课上,不怕献丑,作诗赞曰:

舐犊情深数背影,

一声长叹泪沾襟。

人间自有真善美,

玉壶冰心堪晶莹。

    相关推荐

    背影作文 背影一 背影 第一课时 第一册叶圣陶谈《背影》 语文第一册背影教学辅导 十一 背 影 第7课《背影》 第7课《背影》 背影作文 背影三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赏析(一) 背影 第二课时 《第7课 背影》教案 背影作文 背影二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第7课 背影》教案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教学给我的启示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里的“背影”解读 背影教案板书设计 背影教案一等奖 7 《背影》里的“背影”解读 《第7课 背影》教学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 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7.背 影 7 背影 初二上册语文背影教学设计2021 背影教学设计一等奖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 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7背影 11、背影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 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背影》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 影》教案 背影 教案示例之一 11、背影 《第7课 背影》教学设计 语文《第7课 背影》教案 《背影(第二课时)》学案 《第7课 背影》导学案 异彩纷呈教《背影》——《背影》教例评析 《背影》写作背景 异彩纷呈教《背影》──《背影》教例评析 《背影》教案12 《背影》教案43 《背影》教案19 《第7课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课例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7 《背影》教案4 《背影》教案5 《背影》教案6 《背影》教案11 《背影》教案14 《背影》课例 品读《背影》 《背影》简案 解读《背影》 《背影》教学案例──谈《背影》的教学设计 《背影》教案13 《背影》教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