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所见 教案示例一

小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zhèn yù chán hū bì

(1)出示生字词卡: 振 欲 蝉 忽 闭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 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了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

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教案点评: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五言绝句《》,语言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本课教学从内容入手,引以情趣,配合直观的的图画,让学生边看边想,理解诗句意思。引入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1.收集有关袁枚的资料。

2.想象牧童捉蝉的样子,看图联系课文编故事。

    相关推荐

    《所见》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示例 夜书所见教案案例反思教学 《所见》 赏析:夜书所见案例反思教学 《所见》 狼 教案示例一 狼教案示例一 所见 《所见》 所见 所 见 所 见 所见 所见优秀教案设计一 所见教案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一 本《所见》 春·教案示例之一 小池 教案示例一 《舟夜书所见》教案 1《所见》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反思案例 一束鲜花 教案示例一 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 《所见》诗文 夜书所见 500个考试常见易错字示例 所见优秀教案设计一精彩 《所见》优秀教案(一年级下册) 背影 教案示例之一 《所见》课堂设计之一 改写《所见》 《所见》赏析 狼·教案示例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 最后一课·教案示例之一 范进中举 教案示例一 《所见》教学实录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反思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 教学设计 《所见》教材理解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 周处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 观潮 教案示例 《背影》教案示例 舟夜书所见 最后一课·教案示例之二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材理解 所见-教学设计 课 文 19 所见 课 文 19 所见 狼 教案示例二 《信客》教案示例 所见优秀教案设计二 所见优秀教案设计三 狼教案示例二 春蚕 教案示例 为学 教案示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最后一课·教案示例之三 人教三上《夜书所见》教案 《所见》教学设计1 祝福 教案示例 二 祝福 教案示例 二 丑小鸭 教案示例 木兰诗 教案示例 所见 二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 《所见》作者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示例一 春·教案示例之二 有的人 教案示例 赵州桥 教案示例 高一语文教案:祝福 教案示例4 赏析:所见精彩 《所见》听课反思 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祝福 教案示例2 诗歌鉴赏多向思维示例──兼谈《夜书所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祝福 教案示例 二 木兰诗 教案示例 爱迪生 教案示例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祝福 教案示例6 高一语文教案:祝福 教案示例1 越巫 教案示例2 夜书所见的意思 高一语文教案:祝福 教案示例7 所见优秀教案设计二精彩 高一语文教案:祝福 教案示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