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走出文字,再来看美

小编: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以往教育实施中重语文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现象,特别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从某种角度看,语文教学也可以说是与语言打交道的师生相长的过程。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语言表达、感受、运用为实施手段,其最终目的就是能正确、有自己特色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然而,语言文字的表达是无限自由的,是无拘无束的,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渗透,突破口何在?以何种方法为好?我们经常会想尽方法把各种美综合在语言文字的身上,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形象生动的字词、抑扬顿挫的语调、急重缓轻的节奏、别具一格的语法、奇特巧妙的修饰等,为学生建起一个美的序列,展现一幅蕴藏美的画卷。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课文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到《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从《做一片美的叶子》到《北大荒的秋天》,带着学生从北海课余生活的轻松之美,走到秋之奇景中留连一二,再缓缓看看美的大树,学一学如何做一个心灵美的人,再随着北大荒的第一片落叶去领略北大荒秋天的丰收之美。学生们时而轻轻哼唱,时而浮想翩翩,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热热闹闹的画一画心目中的北大荒。一路学下来轻轻松松,美不胜收。

可以说,带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天地,是渗透美育的一种好的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个特例,让我感悟到:美育的渗透有时也可以走出文字,再来看美。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但所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一开课,我就让孩子们看课题质疑。学生围绕着拉萨、天空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不少是值得研究的,例如:为什么不写西藏的其他地方,而只写拉萨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为什么那么美呢,我们的天也很蓝,为什么不像拉萨的天那么透亮呢?从这些提问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思维直指美的核心所在。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聊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查找资料,自己试着解决想了解的问题。在第一课时初读过后,我期待着第二天的语文课。

第二节课围绕着“我喜欢拉萨天空的什么”的问题,进行着激烈的讨论。我和学生一起看图片,品读句子,玩味着课文里优美的语句。我注意到班长一直举着手,似乎和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果然他的第一句话就出人意外。“曾老师,我觉得拉萨的天空有美的地方也有不美的地方。”他的目光坚定不移,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课文里写: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我觉得这是写蓝天离人很近,用手就可以摸到蓝天,甚至可以在像小河一样的蓝天里洗脸,我和大家一样也觉得蓝天湛蓝的很美。但是天空离人这么近,那里的西藏人民不会觉得压抑吗?”显然学生没明白他的意思,全瞪着他。“你是说天空很低,这样气压就很低,人会觉得呼吸困难,是吗?”班长对我帮他解难报以一笑,拼命的点着大脑袋。

“大家怎么认为?”我抛出了大石头,期待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没想到全班静悄悄的,有一两个欲言又止。我也做出沉思之状,自语道:“有道理吗?西藏人民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呢?”我看见朱道鑫眼睛里亮光一闪,心里一阵欣喜,“朱道鑫,你来讲讲。”朱道鑫拿出了自己找到的资料,慢慢讲了起来。学生从他的介绍中知道了西藏人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幸福快乐。于是有学生总结说:“西藏人民并不觉得压抑,他们生活得很好!”学生们感受到了那里人民精神的愉悦,但是对于气压的不同并没有正确的认识,显然班长的话有理,这个问题还要再聊一聊。“西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谁对青藏高原有了解?”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学生们明白了空气的稀薄确实能使人呼吸困难,感到压抑,只是西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习惯了这种气压。凭我的直觉,如果问题就此完结,会有遗憾留在学生心里,因为在学生的资料介绍中有关于西藏人民生活的情景,对此他们是带有朦胧的憧憬的,是一定会有求知欲望的。于是我请学生和我一起欣赏了歌曲《青藏高原》,在高亢、清俊的歌声中,在西藏独特的美景中,学生欣赏到西藏人民驱马放牧的生活情景,班上一阵阵唏嘘声。

美与情感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情感愉悦是美育的魅力所在,情感共鸣却是获得美的体验的基础。正因为学生对西藏人民的生活产生了由衷的向往之情,感受到蓝天之下的幸福生活之乐,才能真正解决心中的疑团,达到对美的认可。此后的学习,学生谈得更有根有据,他们也能结合资料进行阐述。课堂上随时可闻声情并茂的朗读声,随处可找妙语美文,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最后都想去西藏亲眼看一看,有一个孩子说:“我要到布达拉宫对面的高山上做一个伸手摸着蓝天的巨人,和布达拉宫比一比!”这种气概也绝非读读文字所能激发的呀。

班长的一席话,引出了一个关于外表描绘美奂绝伦的事物它的实质是否也如此美的探究问题,这直指美的本质。我们经常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会想方设法来营造情景、再现情景,把学生引进文字的世界中,我想这是为了让学生去感受文字营造的美。同样让学生走出文字,去质疑文字本身,也是很好的再体验,从而能使学生获得更多地感受,这种获得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美,更有内在的情感共鸣之处,达到精神美的获得。

    相关推荐

    今天再看《出师表》 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字注音 《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字注音 《走一步,再走一步》形近字辨析 初一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基础字词 《走一步,再走一步》形近字辨析 走出习字教学的误区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 “小路是这样美丽出来的” 一枝红杏出墙来——炼字 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基础字词(专项)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让孩子们从“假话作文”中走出来_语文论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案之二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案之一 “30年后,我再来看您!”表达的是?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2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3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学设计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学设计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学设计 《喂——出来》课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精讲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导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简析 喂——出来 《喂——出来》 走一步,再走一步3 《走一步,再走一步》文学常识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出教室学语文 喂——出来 缺少照应、美中不足──《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有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诗歌) 玩出来的作文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仿写 我教《走一步,再走一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表现一个“喜”字,从哪看出来?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及点评 《走一步,再走一步》简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续写 《走一步,再走一步》案例 《走一步,再走一步》续写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15.喂——出来 我们从迷茫与困惑中慢慢地走出来…… 喂——出来4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背景知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三问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 初一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原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本剧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检测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1 《喂──出来》课文评点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 喂——出来5 具有语文味儿的对话最美──《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 喂——出来1 喂——出来2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后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3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