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石榴》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小编:

读中理解:石榴的生长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石榴》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课文的大意。今天,我们将课堂搬到了这个大舞台上,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们要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要争取把课文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来,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85页,小声的快速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些填空你能填出来吗?师出示: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长出了()。到了(),()谢了,树上便结出了()。

生自由读书,喧读边思考老师出示的习题。

指生填空。师把空内的文字补充完整。

师: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读了这个填空,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石榴的生长顺序: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二、读中悟情:叶的生机,花的热闹,果的可爱。

研读叶

师:下面,让我们跟随着季节的变换一起去欣赏石榴吧!

师:春天,我们走进石榴园,看到了什么,谁来读?

生读描写春天石榴的文字。

师:老师注意到你特别强调了“抽出、长出”,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我觉得这几个词写出了石榴长得特别快。

师:你再来读一读“慢慢”看能从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石榴树的生机勃勃。

师:是啊,新枝嫩叶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里长得多快呀!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也想读吗?试试看!

生再读。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你读出了新生的感觉。真好!

研读花:

师:石榴树的枝叶长呀长,长到郁郁葱葱时,夏天就到了。在这个火热的季节里,石榴开花了。石榴花什么样呢?自己读一读吧。

生读描写花的部分。

师:你喜欢这夏天绽放的石榴花吗?说说看,什么地方让你特别喜欢?

生:我喜欢这火红的花,因为这鲜艳夺目的色彩好像把人们的心都给点燃了。

生:我喜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枝头的石榴花:因为他们争先恐后,竞相开放,像是在比赛呢!

师:说的多好啊,你还喜欢呢?

生:我喜欢小喇叭,鼓着劲儿吹:我从这里感受到石榴花好可爱。

师:石榴花好可爱呀,它鼓着劲儿吹,你能读出这股劲吗?

生读。

师:是啊,这石榴花太可爱了,作者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这盛开的石榴花。请大家快速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有一个词表达了作者对石榴花的感觉。

生:我觉得(热闹)这个词写出了作者对石榴花的感觉。

师:你读哪儿让你感觉到“热闹了”?再看看的色彩。

生读相关语句。

师:你觉得“热闹”这个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非常好,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这花开得很热烈。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石榴花的绽放?好,看哪-----视频播放

师配音:到了夏天,石榴树上开出了一个个小花骨朵儿。它舒展开柔嫩的花瓣,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直到挂满枝头。看,多像活泼的小喇叭呀!

师:看到了石榴花的绽放,你想说什么?把你的喜欢带进去,美美地读给我们听吧。

生读。

师:花开得这样美,这样热闹,你觉得这花会把谁引来?

生:小蜜蜂来了。它在采蜜。

生:小蝴蝶来了,它在跳舞。

生:小鸟来了,它在歌唱。

师:好热闹的情景呀,让我们把这一段文字再来读一读。

研读果:

师:热闹了整整一个夏天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同学们,你们惋惜吗?为什么?

生:惋惜:

师:那是因为你太喜欢这美丽的石榴花了,不忍心让她凋零,是吗?

生:不惋惜:

师:因为你知道,石榴花的凋谢是为了孕育新的生命,对吗?

师: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并在书上划一划表示颜色变化的词。再读读,有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你找到了吗?

生:我找到了“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找得非常好,再找找看哪些词写出了这些颜色的先后变化?

生:我觉得是“先”、“逐渐”、“最后”。

师:请同学们看图,谁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

生看着图练习说话。

师:小石榴就这样长啊长啊,最后就熟透啦!知道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吗?(出示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

生:都裂开了。

生:都露出子了。

师:作者又是怎么说石榴熟透的呢,谁来读?

生读。

师:将刚才**说的话和作者说的比一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写的形象生动。

生:作者写的好,我给大家读读吧:“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作者把石榴撑破了皮,露出了子儿当做是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多有趣,多可爱呀!你能读出这种可爱的感觉吗?

生读。

师:这些石榴娃娃可着急了,迫不及待的要报告喜讯呢。如果你就是成熟的石榴娃娃,你会说什么呀?

生:我成熟了,快来看看我们吧。

生:我成熟了,你们来尝尝吧!

师:你们都是可爱的石榴娃娃,加上你喜欢的动作,把成熟的喜悦带给我们一同分享吧!

生:边表演边读课文。

三、读出味道:石榴子儿的样子及滋味

师: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你会忍不住摘下一个,剥开外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图)

师:看着图,读读句子,想一想,这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生:我知道玛瑙的意思了。

生:我知道什么叫紧偎了,因为石榴的子就这样在一起。生和同桌演示。

生:我一看图就知道什么叫“红白相间,晶莹透亮”了。

师:玛瑙是一种珍贵的玉石,在作者眼中,石榴子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不就像那颗颗玛瑙吗?好美的石榴子儿,好诱人的石榴子儿呀。读读吧。

生读。

师:看到这么好看的石榴子儿,你最想干嘛?好,老师请你们伸出手来到抽屉里去摸摸,你会有个惊喜。

(组织学生品尝石榴子儿,并交流味道。)

生:我觉得这子真是酸溜溜、甜津津的。

生:我觉得清爽无比。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亲口品尝最真切。”把你们亲口品尝到的滋味带进课文里再读一读。

生读: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四、回顾石榴,诵读全文:

师:我们欣赏了石榴的生机勃勃的绿叶,竞相开放的花朵,俏皮可爱的果实,并且亲口品尝了它的滋味。此时我们再来看课题,你会在“石榴”的前面加上什么词语,来赞美石榴呢?()的石榴?

生:酸甜可口的石榴。

生:漂亮的石榴。

生:酸溜溜、甜津津的石榴。

生:清爽无比的石榴。

……

师:多么惹人喜爱的石榴呀,让我们和着音乐,把课文再美美地读一遍,好吗?

(师生配乐诵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练习说话:

师:欣赏石榴,我们要观其形,赏其色,品其味,欣赏别的水果也是一样。看,这里有很多你们喜欢的水果,你最喜欢哪个?

生说。

师:欣赏水果是有方法的,我们可以-----(看、摸、闻、尝),特别要注意果肉的样子和颜色,还要细细体会果肉在嘴里的感觉。谁来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生在简单准备好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相关推荐

    《石榴笑了》课堂实录 《石榴》课堂教学之一 小学语文:《石榴》课堂实录 《石榴》之一 《石榴》说课稿之一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之一 《石榴》说课稿之一 《石榴》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 《石榴》教案之一 《石榴》教案之一 《搭石》课堂实录 《石榴》教学反思之一 《搭石》课堂实录 搭石课堂实录 《石榴》教学反思之一 《搭石》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石榴》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实录之一 《石榴》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语文S版《石榴笑了》教学实录 石灰吟课堂实录 《小青石》课堂实录 《化石吟》课堂实录 活化石课堂教学实录 《水》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山村》课堂实录之一 《爱之链》课堂实录之一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望月》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秋游》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钱学森》课堂实录之一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石榴》教学一得 《画风》课堂实录之一 《小池》课堂实录之一 《船长》课堂实录之一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河中石兽》课堂实录 《石榴》教案之三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鸟语》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秋游》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石榴》教案之二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 《赶海》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军神》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石榴笑了》教学设计之一 《石榴》教案之三 石榴 石榴 《长江之歌》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石榴干扰了我的《石榴》教学 《石榴》教学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4课堂实录 《九寨沟》课堂实录之一 《云房子》课堂实录之一 《石榴》第二课时教案之三 《石榴》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蚕姑娘》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搭石》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春风吹》课堂实录之一 石榴 石榴 石榴 《石榴》 石榴 《郑成功》课堂实录之一 《两件宝》课堂实录之一 《石榴》一课听后所得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祁黄羊》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1 《司马光》课堂实录之一 《云房子》课堂实录之一 苏教版第六册《石榴》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狼和鹿》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蚕姑娘》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放小鸟》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大熊猫》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大熊猫》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雨铃铛》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放小鸟》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浪娃娃》课堂实录之一 《蒲公英》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蒲公英》课堂教学实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