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4

小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你还记得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吗?西方也有与我们的春节一样盛大的节日,是──(生接)圣诞节。在那样美好的节日里,孩子们最希望得到什么?(礼物、团聚、快乐、爱……)有一年的圣诞节,在一个仅有8岁的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节课上,如果你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听讲,你一定能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

2、师板书课题,指读,纠正读音。

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入手,引入新课,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进而建构阅读的话题;同时,将课堂常规要求和文本中的“礼物”结合起来,非常巧妙;对题目中出现的多音字,及时指导,很有必要。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⑶ 读完以后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自学要求清晰而明确,有目标要求,也有方法指导。

2、出示以下词语,说说意思: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谅

3、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含有以上词语的句子: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以词入课,看似乎顺手捎带,实则匠心独具,由一串词,拎起重点段落,王老师深谙“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实质。若能在这个环节前面加上检查其他词句和学生读通的训练,则学习更为扎实。因为5册孩子毕竟还有不少的识字任务,读通课文,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若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则另当别论。

三、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⑴ 品读第3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沉默不语”中隐含的体贴和善良。

① 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她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自由读读1~3自然段。

(她想:哥哥姐姐买了那么多礼物,而我只买了棒棒糖,他们会不会失望呀?我把钱给别人买礼物,妈妈会怎么想呢?……)

② 随机理解“兴高采烈”、“猜测”等词义,指导朗读相应的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在这个地方,王老师为我们示范了如何抓关键词语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教学策略。人物心理细腻的变化,是这个文本的特点,王老师抓最能表现金吉亚内心世界的词语,通过正面体会和侧面对比,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心灵深处。学生的理解就此走向丰满而深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文本的解读和捕捉关键词的能力,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

2、品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通过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外表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这么体贴,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重点出示:

“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故意少“什么都”三字,使学生体会那个小女孩的一无所有。)

⑴ 说话:那个小女孩没有……没有……没有……(礼物、鲜花、欢乐、爱……)

⑵ 朗读。

⑶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会说什么?(学生自由说话──师生情景对话)

师:孩子,我们家并不宽裕,这点钱是让她帮哥哥姐姐实现愿望的。

生:……

师: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才攒下的钱,你该为自家人买礼物的呀。

生:……

师:孩子,哥哥姐姐都给你买了礼物,你却要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花钱,值得吗?你可要想清楚啊!

生:……

师:孩子,你是多么善良,多么仁爱,多么体贴,多么富有同情心啊!

⑷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学生齐读。

⑸ 那个陌生的小女孩收到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

(说话:不仅……还有……还有……还有……还有……)

⑹ 再次齐读“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四、想象说话、写话

1、如果金吉娅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她说什么?

2、那个陌生的小女孩会怎样表达对金吉娅的谢意?

尽量用上以下词语:如愿以偿、善良、体贴、仁爱、同情、不仅……还……

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学习迁移词语,这是这个设计的一大亮点。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殖。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才是有效度的词语。王老师让孩子们借助这些词语来抒发情感,则将词语教学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相关推荐

    《给予树》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给予树》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 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 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 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 《给予树》教学设计2 《给予树》教学设计3 《给予树》教学设计14 《给予树》教学设计5 《给予树》教学设计6 《给予树》教学设计1 《给予树》教学设计10 《给予树》教学设计12 《给予树》教学设计12 9、给予树 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15 《给予树》教学设计10 《给予树》教学设计9 《给予树》教学设计5 《给予树》教学设计11 《给予树》教学设计一 给予树—5 《给予树》教学设计7 《给予树》教学设计8 《给予树》教学设计11 《给予树》教学设计13 《给予树》教学设计1 《给予树》教学设计8 《给予树》教学设计6 《给予树》教学设计3 《给予树》教学设计二 31《给予树》 《给予树》教案 《给予树》教学设计9 《给予树》教学设计7 《给予树》教学设计2 《给予树》教学设计三 给予树 教案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案 给予树-教案 《给予树》教学设计之一 《给予树》教学设计之三 《给予树》教案 《给予树》教学设计之二 《给予树》教学设计之四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杂谈 《给予树》教学案例 《给予树》教学片段 《给予树》说课 《给予树》教学案例 《给予树》教学实录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建议 3给予树 教案教学设计 《给予树》词语 《给予树》导学案 《给予树》教学实录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片段 《给予树》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建议 《给予树》教学实录 《给予树》教学杂谈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实录 《给予树》教学实录 《给予树》教学实录 《给予树》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