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望洞庭》教学片断及反思

小编:

【教学片断】

师:“湖光秋月两相和”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两相和”的“两”指谁和谁?

生:湖光和秋月。

师:“和”呢?

生:……

师:别急,我们先往下看。“潭面无风镜未磨”写什么?

生:写了没有风的湖面就像还没打磨的铜镜。

师:那又为什么比作没打磨的镜子,为什么不比作已打磨了的镜子呢?(古时的镜子是铜做的)

生:已打磨的镜子很亮。

生:已打磨的镜子在月亮照耀下会闪闪发光。

生:已打磨的镜子很光滑。

师:没打磨的镜子呢?

生:没打磨的镜子有点粗糙。

生:没打磨的镜子不太光滑。

生:没打磨的镜子还不能很清晰地照见人影。

师:那你想象一下,这秋月下的洞庭湖不那么光滑,不那么亮,是怎样的景色呢?

生:有点模糊。

生:有点看不清。

生:有点朦朦胧胧。

师:对呀,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景色啊。假如改成“潭面无风镜似磨,你看又是怎样的景象了呢?

生:很亮,有点刺眼了。

师:说得真好,那就不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了,就不和谐了嘛!正因为如此,湖光和秋月光才这么“和谐、协调。”

师:孩子们,这就是(齐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自评】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的后两句比较好理解,利用插图,让学生想象一下,较易形成感知,大脑中容易构勒出千里洞庭,青翠君山的画面。但对前两句的意象可能一时还不能体悟。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来展开。片段中紧紧扣住“和”来理解,在联系下文、交流、碰撞中,学生一步步走进了诗的意境,真正理解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象,从而体悟到古诗的深层内涵。这一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渗透的又一范例。

    相关推荐

    望洞庭反思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后反思 望洞庭课后反思 赏析: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学浅思 望洞庭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望洞庭 望洞庭 望洞庭优秀教案五教学反思 望洞庭优秀教案六教学反思 望洞庭优秀教案三教学反思 望洞庭优秀教案四教学反思 望洞庭优秀教案二(附反思)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望洞庭》教学后记 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教学设计及评价 《望洞庭》改写 赏析《望洞庭》 《望洞庭》课文 《湖》教学片断及反思 《望洞庭》教学实录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望洞庭》有感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学案例 山行教学片断及反思 《草原》教学片断及反思 《灰雀》教学片断及反思 《所见》教学片断及反思 《燕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画风》教学片断及反思 望洞庭说课稿 《望洞庭》教案之四 《望洞庭》教材理解 《望洞庭》教案之四 《望洞庭》教案之二 望洞庭教案设计 《望洞庭》教学设计1 《望洞庭》教学设计3 望洞庭教案设计 《望洞庭》教案之五 《望洞庭》教案之三 《望洞庭》教案之一 《望洞庭》教案之三 望洞庭优秀教案 《望洞庭》教学设计2 我教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教材理解 《望洞庭》教案之五 《望洞庭》教案之二 《望洞庭》教案之一 望洞庭教案指导 《找春天》教学片断及反思 《月光曲》教学片断及反思 《望洞庭》古诗解读 《望洞庭》诗词解读 望洞庭 教案教学设计 《望洞庭》古诗解读 《望洞庭》其它杂项 《望洞庭》古诗解读 望洞庭全诗解析 《小熊住山洞》教学片段及反思 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望洞庭精品教学设计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