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用“心”读书,重视个性阅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案例与反思

小编:

一、案例背景

在多年的中年段的教学中,我不断尝试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巨大动力,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八册的课文,本课属于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很难体会到“战争”这个可怕的代名词意味着什么!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基于此,我特在此次的实验汇报课上执教了这一课,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战争,了解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树立全球观,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二、案例描述

本课共分两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先进行“三分钟小测”(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并在学习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评改,填写好小组评价表。再以问题“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引入新课的教学。

2、个性阅读,琢磨品味。

教学描写“世界并不太平”这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个性阅读,琢磨品味,自已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特别是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战争资料,进行交流讨论,认识当今世界和平环境。课堂上,他们从不同渠道得到信息的能力,令我惊叹!接着,我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播放出伊拉克战争画面,学生目睹着这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对战争的憎恶之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于是,我又趁势让学生当场把自已此时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来,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3、激情朗读,呼吁和平。

教学“雷利的呼吁”这个段落,我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始终以“你读懂了什么?”来贯穿整段的教学,再配以和学生一起激情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情绪高昂,仿佛与作者融为一体,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接着,我又特意把黑板的使用权留给了学生,让他们上台在黑板这个神圣的地方写出自已的心声,写出自已对和平的渴望。他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伴随下,大胆地书写自已的情怀,达到了整堂课的高潮。

4、拓展延伸,自主综合实践。

讨论: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三、分析反思

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所以,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我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课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文中感情的体会超出了我的预想,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教学中读

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为教教材而教教材,应该更灵活的运用教材,为教学所用,适当安排。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已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这两段话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已的感想。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们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当时,我如果能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的资源,再让他们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畅所欲言彼此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效果会更好一些。课堂应该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这一点。如:我设计了“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收获;小组探讨学习,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把板书的使用权留给学生;等等。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师问生答”的现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实际上是为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的捷径。

    相关推荐

    用“心”读书,重视个性阅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案例与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以读为主 以情动人——《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案例与反思 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有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整体阅读感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品读感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读中悟情 以情动人──《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考点练兵:阅读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重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1 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重点字词的意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2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读中悟情    以情动人──《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重点问题探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重点字词梳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精品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后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后感 四下、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心底的呼唤--《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材理解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五教学反思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八教学反思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二教学反思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教学反思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七教学反思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三教学反思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四教学反思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六教学反思教学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一教学反思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一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教学反思教学 多元解读,拨动学生的情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及反思 多元解读,拨动学生的情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趣闻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老师语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片断赏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好词好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相关人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材简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建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