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14《登山》第一课时

小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深渊”、“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毅然”等词语意思。

2.精读重点句段,从列宁选的路的“险”中去体会并学习他不让害怕征服自己的,处锻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3.学会自读自悟的读书方法,在重点句学习中进行迁移。

4.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重点句的学习中,体会列宁不怕困难,处处锻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2.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最后一段句子的意思。

2.体会读重音的词在句子意思表达上的作用。

课前预习

1.自学本课生字、词语,不懂的做上“_____?”。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用“()”标出自认为难以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列宁吗?列宁是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俄国十月革命者,列宁多次受到反动派的迫害和打击。有一段时间,他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就隐居在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我们今天所学的《登山》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那个时候的那个地方的一个故事。(板书:登山)

二、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老师已布置大家预习,下面先检查:

1.投影出示:

躲避 刹那间 黎明 若是 脊背 巴果茨基

沙皇 矮树丛 深渊 锻炼 悬崖 令人目眩

分别从音、形、义三个角度让学生提出难点,不能解决的请同学互相帮助;再不理解的在老师帮助下查字典解决。

2.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划分段落。

按照“选择上山的路——走危险小路上山——还要走危险小路下山”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结果。

3)讨论有争议的部分归属问题。

三、根据质疑,出示最后一小节。

1.质疑:你们在预习过程中,觉得哪些句子不好理解?

学生提出的句子,简单的,由他自己思考后回答,难的存疑。

【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将难点抛出,目的是为了让教师的指导能对症下药,教学有的放矢。】

2.投影出示:“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1)让质疑的同学说说不懂在哪里,心里有哪些疑问,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如下:

① 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是怎样的路?

② 革命者为什么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那他们又应该怎样对待困难?

③ 列宁同志为什么说“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列宁同志又是怎样锻炼自己的意志的?

3.在学习建议下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板书:险)

【这一环节,让学生层层质疑,自己设计教学目标 ,做学习的主人。】

四、学习有关路“险”的句子。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写路“险”的词句,用“”标出。(自学期间,以四人为合作小组,可以互相讨论,并说说原因。)

2.交流。指名读有关词句。(随机板书:深渊)

投影出示:“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

① 指名读句子,其他同学听后评论好在哪里。

问:你认为哪里读得好?为什么?有没了有不足之处?你认为该怎么读?(板书:陡峭、悬崖、狭窄)

② 再次指名读,从中悟出重音不一定要重读,“贴”轻读,“移动”读得轻而缓慢。

③ 学生自由试读,指名读,小组比赛。

④ 刚才读出路的“险”,大家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出路的险,小组讨论。

交流中有建议表演的,有建议用自己的话表述的,也有建议用简笔画表现的,等等。

⑤ 总结学法:

交流归纳:一是自读,确定重音;二是精读,读出路的“险”;三是用其他方法表现出路的“险”。

【这一部分是写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难点。以有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最能反映出路“险”的词语,并进行重音处理。好的朗读能将文章的重点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做,不光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想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

过渡:还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路的“险”?

交流:吓得险些掉进深渊……头昏目眩了。

投影出示:“可是,列宁只站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回忆刚才的学法,运用前两步自学方法学习以上这段话。

交流板书:不慌不忙小心一步一步移动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比较一下,以上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出示:

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

可是,列宁只站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上一处写巴果茨基登山,下一处写列宁登山。)

讨论:这篇文章主要人物应是列宁,那为什么要把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写得这么具体呢?

(反衬作用。因为巴果茨基已经走过多次,还表现得如此小心翼翼,说明了这条路的险,也更突出列宁同志的勇敢。)

【这个大环节,主问题就是一个“哪些句子反映出路的‘险’”。在重点句的学习中进行学法迁移,学生掌握如何自己读懂一段话的意思,如何去朗读好这段话,这就是“授之以渔”。】

六、学习写晨景一节。

1.列宁和巴果茨基经历了危险之后,登上山顶,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听录音配乐朗读。(交流板书:风光无限)

3.学生自由读。觉得怎样读才美就怎样读。(体会列宁成功的喜悦)

4.指名读,齐读(配乐)。

【这一部分重在读的训练,任何讲解都无法取代美读。在读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感受美,理解美,达到美的意境。】

七、小结,学写名言。

1.同学们,列宁同志选择危险的小路上山,仅仅是为了欣赏山顶的美景吗?那是为什么呢?重新出示最后一节(板书:征服害怕,锻炼意志)。

2.写名言:列宁是伟大的导师,他在文中最后说的那段话已成为教育后人的至理名言,在座的小朋友,也许将来都能成为名人,今天,我们就“未来的名人”。你们能写几句对待困难,磨炼意志的话吗?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的名人╳ ╳ ╳

【该练习旨在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促使对课文中心思想的升华。】

附板书:

登山

风光 无限

狭窄 移动

陡峭 一步一步

深渊 小心

险 不慌不忙

征服害怕 锻炼意志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让学生层层质疑和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解疑的方法进行“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力求体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尽力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在内容的处理上,从最后一节入手,最后又归结到最后一节。这样,使各环节间的结构严密紧凑。解疑方式,通过抓重点句、美读、表演、品读等途径感悟句子的内蕴。此外,板书设计 既切题,又体现了三条主线:一是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二是列宁登山的经过,三是文章的中心。

    相关推荐

    14《登山》第二课时 14*登山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 14《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登 山(第二课时) 14《登山》教学设计之一 登泰山记(第三课时) 14《黄山奇石》第二课时 登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4《登山》教学设计之六 14《登山》教学设计之三 14《登山》教学设计之四 14《登山》教学设计之五 14《登山》教学设计之二 14《登山》教学设计之七 14*登山 教案教学设计 登 山(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14 周总理借书(第一课时) 14登上企鹅岛 【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 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游褒山记(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 登山 登山 登山 登山 《登山》 登山 登山 登山 14 周总理借书(第二课时) 登山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4第一课时 《登山》 登山 登山 《登山》说课设计 游褒禅山记(第一课时) 《小熊住山洞》第一课时 《小熊住山洞》第一课时 2《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好第一课时 一课一得——咏华山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17、 登 山 语文A版一上册《登鹳雀楼》教案第一课时 过万重山漫想(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庐山云雾》第一课时教案 21《登山》 17、 登 山 七年级语文 14《春》第一课时 精品导学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14(第二课时) 詹天佑最新教案14(第二课时)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小山羊》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挑山工 (第2课时) 1、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1、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1、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1、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春到梅花山》第一课时教案 登泰山记 挑山工 (第2课时) 挑山工 (第2课时) 挑山工 (第2课时)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小熊住山洞》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小熊住山洞》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草船借箭最新教案14(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石钟山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教案 14、游中山陵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