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小编:

高二选修教材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主要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教材中说,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情境”意思是“情景、境界”。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的情感(相当于“物境”)。我将两种意思合而为一,理解为“情景和情感”,而把以把握情景、体验情感为主体的教学称之为“情境教学”。“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教学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形象教学教会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形象教学必须根据情境再造想象,依据文字想象出当时景当时人当时主人公的感情。没有置身诗境,“再造想象,缘景明情”的情境教学就是空谈。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篇浪漫主义的杰作。我想就这首诗歌来谈谈“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教学方法。《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李白运用奇特的想象、神奇的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场场梦境中的奇景,塑造了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把全诗构思成几幅美丽的图画。读诗如同观画,他能把我们带入那神奇的梦境,去领略天姥山的雄奇和壮美,去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置身诗境,创设情境,运用再造想象的方法缘景明情,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这样,才能既重点突出,又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

《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我们描绘了四幅图画,即四个情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为第一情境。

讲解第一情境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读两遍,再思考,并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诗境(情境)中,体验梦境中种种神奇的经历,体味诗人内心情感受到的强烈震撼,让学生自己描绘此情境(最好采用口头表达),并提醒学生注意“湖”“月”“飞”“影”“绿水”“清猿”等词。比如,教师可作如下示范,让学生领会方法。

教师示范:

诗人描述的第一情境是:诗人因向往而生梦。今夜月光格外皎洁,镜湖清幽静谧,诗人在月光荡漾下飞渡镜湖,那飘逸的身影映照在清澈的湖水中,令人恍若仙境。诗人一直飞到剡溪。这里因晋代山水诗人谢灵运曾经宿过而神秘。此处绿水荡漾,清猿啼鸣,景象清静幽雅,似乎只有神仙才能领略这里的神奇景象。还没有登山,诗人的喜悦已难以言喻,登山的心情已迫不及待了。李白是何等的飘然快意!“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为第二情境。诗人描述的第二情境是:穿上谢公特制的登山木屐,登临连接青云的石阶,在半山腰观日出,又听到天空的天鸡叫,景色壮观,令人心醉,这就点明了梦游的时间是从月夜到拂晓,景色由清幽到壮美,此为第二情境。陶醉的李白乐而忘返!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为第三情境。诗人描述的第三情境是: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景色由清幽壮美到离奇险怪,此为第三情境。李白震撼惊奇!“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为第四情境。诗人描述的第四情境是:突然间,电闪雷鸣,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的洞府石门打开了。在那一望无际的青色透明的天空中,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的楼台。这里先后使用四字短句与七字对句,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景色和惊天动地的响声,把洞天石门打开的雄伟之势,充分表达出来,为神仙们的出场拉开序幕。紧接着,神仙们都“霓衣”“风马”而至,老虎为他们奏乐,鸾鸟为他们驾车,浩浩荡荡,其乐融融。凡此种种,一个富丽堂皇,光明一片,济济一堂,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就呈现于我们眼前了。此为第四情境。这便是诗人的梦寐以求的乐土,当然就成了梦游中的高潮。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是通过他所描绘的情境表现出来的,没有景就没有情。因此,欣赏诗人为我们描绘的这四个美妙的情境过程中,必须反复诵读,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创设出梦境中的情景,再造出情境中的形象,进而体会诗人因情景变化而产生的不同感情和深沉的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至境?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求?

其实,梦中仙境象征的是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作者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是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而后半部分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总之,“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再造想象教学是一种形象的教学,较之抽象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相关推荐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导学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例:《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诗意”缘于“情意” 创设文本情境,授之以渔场──对《天上的街市》一诗的情境设置 激之于情置之于境_语文论文 《圆明园的毁灭》情境导入 我寄愁心与明月——“情景关系诗”教学案 情境 情趣 情怀 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诗文相融情景同现 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的情景创设 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的情景创设 杜聿明匪部最后覆没情景 知诗意·解诗句·悟诗情·入诗境_语文论文 入情入境学古诗──《古诗两首》教学谈 创设情境 感悟真情 《包身工》背景资料 情境与写作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 李吉林:情境作文有情有境导童稚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 钱钟书杨绛的一世情缘 入情入境,引发三情共振──《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包身工》背景资料 入情入境,引发三情共振──《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在具体生活情景中学古诗 一生情缘忆恩师 鲁迅津门看社戏 《包身工》说明手法 表演入境 情景交融──《窗前的气球》教学片断 设置情境真切体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以情动情创设乐学环境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眼睛明亮 身材合体 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 用诗情召唤诗情 情境教学的启示 创设情境感受美 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歌之法重难点分析: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创设情境感受美 创设情境感受美 情境创设的作用 高考语文古诗词辨析做题思路:抓诗眼 明意境 悟情解文,解文明情 《新型玻璃》情境设计 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金庸小说的环境背景 《新型玻璃》情境设计 入情入境 感悟想象 李吉林与情境教学 【拟出情境 写出兴趣】 入情入境 多元体验 六年级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 景由望中出,情因景而生 《画风》情境体验设计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入情入境 潜心体会 激情入境激活课堂 巧设情境读悟仿说 《画风》情境体验设计 入情境 品细节 悟真情(教学设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语文论文 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记》教学案例 《新型玻璃》情境设计 情境激发指向强化 巧设情境 读悟仿说 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 诗情萧飒 意境深邃──杜甫《秋兴八首之“玉露凋伤”》中的意境创造 以境衬情 情境交融──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有感 同是赤壁景,境界各不同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内容论文精品 读古诗 悟意境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 作文:《小发明就在我身边》 多媒体课件情境创设 在情境中体验中学习 作文:《小发明就在我身边》 为口语交际创设情境 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为口语交际创设情境 话题作文的困境与前景 创设情境,情趣朗读──赏析《我是什么》 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试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情境教育:儿童—知识—社会 田园诗情 田园诗情 田园诗情 走出情境创设的沼泽地 感悟意境,涵咏真情——读《9、母亲的恩情》 《小石潭记》的景与情 画图理解 再现情景 寓情于景 朴素即美 《唯一的听众》情景剧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唯一的听众》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