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关于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思考(高三)

小编: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师都在学习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并且力求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化作实际行动。根据多年来的观察,我认为,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有的课堂忽视语文的工具性而一味追求人文性;有的语文课堂沉湎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有的语文课堂空泛、浅表,热衷于表面的浮华而忽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有的语文课堂,学生唱主角的同时,教师的功能被忽略;有的语文课堂老师语言平板无味,课堂缺少诗意;有的语文课堂,老师搞一言堂,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课堂还是老师的讲堂而非学生的学堂;有的语文课堂从头到尾听不到学生的朗读声;有的语文课堂设计过于随意,处于放任自流之中,缺少一条鲜明的主线来贯串课堂。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力求作出比较完整的思考。

一、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本体的体现就是在教学中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简而言之就是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热爱文化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上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对于文本中那些该抓的词句,要脚踏实地地旗帜鲜明地抓;该品味的地方,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咀嚼品味;该落实的地方,要脚踏实地地要求落实。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对祖国、对人类、对自然、对历史充满着热爱,充满着博爱的精神,富于人类的良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富于深度的。

在有的语文课堂上,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的文本解读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文本之美的领略,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而是开口千言、离题万里,或是蜻蜓点水,或是隔鞋搔痒,或是顾左右而言他,或是指着鹿说是马,明明没有搞清楚文本,又急匆匆进行拓展,看起来热闹,实际是摆花架子,缺少一种攻坚克难的勇气,多了一份知难而退的懒惰。长期这样下去,必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的过程,二是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无论是阅读还是教学都是建立在以文本话题为内容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文本才是对话的核心、对话的依据。只有以文本本质为内容的对话,才是最深刻最有效的对话。在对文本意义的探寻中,只有深入地阅读和感受文本,才能够使文本实现由无生气的意义痕迹向有生气的意义的转换,才能使文本有着现实的意义及审美的存在。只有高度重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能使文本中的精华、气韵,转换成自己的血肉,涵养进自己的气质,融入自己的思想。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够实现与读者的心灵对话,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忽视文本,忽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将会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的徘徊不进。文本解读的过程是老师引导着学生不断攀登高峰不断领略美景不断豁然开朗的过程。如果老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就会出现思考无序、杂乱无章、浅尝辄止或是走马观花等现象,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自然低下。长此以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就只能停留在浅表的层次、阅读能力存在欠缺,从而导致语文素养的整体下降。实际上,一堂语文课的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沟通和语言交流的广度、深度和效度。而这些,又取决于师生一起解读文本的深度。因此,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的设置、巧设的机锋,引领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攀登高峰,不断顿悟,不断豁然开朗,不断领略文学之美、语文之美、人生之美,不断提高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未来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也不断地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三、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民主平等的,必须变讲堂为学堂。

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的学堂,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时间的主人。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邓世平校长要求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15分钟以上的活动时间,就是力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突破而在量上提出的要求。

教师应把工夫用在“导”字上,引导、指导、诱导、导方法、导技巧、导规律。在“导”上用功不等于不要讲,而是要在“精讲”上动脑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学,不老是在无谓的问题上耗时间;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搞填鸭式;要用最精粹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腾出时间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要鼓励质疑,不要搞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反对,不要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火花。要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堂里自学、思考、探究,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不要独揽课堂,那只会使学生养成懒惰的思维习惯;不要霸道专制,那与培养现代公民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不要把课堂变成教师演讲课,须知学生并不是接受语音的容器;不要把课堂变成牧师的传道布道,要充分相信现代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我们要多向孔子学习。请看孔子是如何上课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晒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在这里,孔子与他的学生在民主平等地讨论问题,其场景,实在让我们这些现代人艳羡。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就是要真正实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创设良好氛围,激荡思维风云,促进彼此成长。

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讲究艺术的。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讲究这门艺术,效果就会显著。课堂教学艺术,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讲究仪表艺术。仪表是指一个人的神态、容貌和服饰。教师的仪表,要精神饱满、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服装要整洁大方,给学生以亲切感。二是讲究开头艺术。每一节课的开头很重要。可以用开头五分钟演讲引入,可以用复习旧课的形式引出新课,可以用时事引入课堂,也可以用名言警句引出新课。总之,课堂开头可以千变万化,可以绚丽多彩,一下子吸引住学生。三是讲究语言艺术。教师语言,要求明晰流利,幽默生动、风趣引人。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增强教学效果。四是讲究眼睛艺术。教师的眼睛,要关注全场,又要关照个体。既要对大众传递关爱和喜悦的信息,也要对个别传递提醒和监督的信息。五是讲究手势的艺术。列宁演讲时的手势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要善于运用手势,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可鼓励,可否定,可褒扬,可抨击,可激昂,可低沉,可抒情,可倾诉,但要讲究分寸。总之,教师要讲究课堂的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五、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高度重视“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教学至理名言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读,是赋予语文老师发展学生语言的最基本的训练方式,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

可分为多个层面地读。要感知性地读,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要感悟性地读,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来;要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很好地进入到文本意境之中。要重视多种形式的读。或轻声读,或默读;或精读,或略读;或分角色读,或引读。这些形式都应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定。在学生感悟文本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可用引读的方式把学生的情感点化到不同层次的体验。从大量成功的教学看,有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都反映“以读为本”的理念,或书声琅琅,或默读品味,读出了个性理解,读出了思考,读出了精神,读出了情感……。在读中,很好地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在读中,充分地感受了语言艺术之美;在读中,思维在瞬间豁然开朗;在读中,很好地吸取了别人的精华。

读,最有效的是吟诵。吟诵,能使人充分领略文章之美;吟诵,能使人深刻体味经典的丰富内涵;吟诵,能使人忘情享受读书的快乐!诵当然包括背诵。巴金背诵《古文观止》200篇,茅盾背诵《红楼梦》,才有了《家》《春》《秋》和《子夜》等巨著。韩军说,若一个人能熟诵“1、2、3”,即背诵100篇古文、20篇现代文、300篇古诗词,达到高中毕业的语文水平绝不成问题。我们的先人对自然以及人类的认识,是宝贵的一笔财富,它通过文字这种形式,蕴含着无穷的信息。吟诵这些民族的精华久了,慢慢地就会将这种力量灌注到我们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我们在思想上及气质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放声读,广泛读,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升我们的气度,优雅我们的气质,提高我们的品位,丰富我们的思想,开阔我们的视野。其中的妙处,说也说不完!

六、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能体现文本特点、学科特点,展示自己教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照抄和复制人家的课,是没有活力、没有魅力、没有个性的课,更谈不上有效的教学,更很难设想这样的克隆的课堂教学能洋溢着师生生命的活力。当然,我们可以汲取专家和特、优教师的思想精华,把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既符合教学规律,又充满个性魅力。但我们坚决反对照抄照搬人家的东西。只有当教学设计融入了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只有当教学设计照进了我们的智慧之光,只有当教学设计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个性,只有当教学设计在加进了学生的共同创造之后,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是真正有效的。

    相关推荐

    关于新课程“课”的若干评价问题的思考 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语文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几点思考 韩军:关于“新语文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 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 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浅见 关于语文教材与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思考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关于《笋芽儿》教学中若干细节的思考 关于把语文课“教活”问题的思考 关于语文教学效率的两个问题 关于语文教学效率的两个问题 关于走向高效艺术化的语文教学的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高考改革的若干设想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点拨教学法的若干基本问题 关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搞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分析 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以“快”促“乐”,构建和谐、高效语文课堂 有关于莫言题材的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我对《丑小鸭》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好课”的思考 关于中考增强信心的有效方法 关于高考分析构思题型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关于语文选修课的几个问题 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必修课选修课的思考 谈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 关于高三备考的讨论 最有效的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一) 最有效的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二)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性细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着力点 关于高中新课标阅读问题的访谈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效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有关拖鞋的问题 高考综合性学习的有关问题与对策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关于高考语文答题常见的失误 关于课堂开展关联作文训练的教学建议 关于高考语文实用答题的公式 关于中考语文复习中须注意的问题 [原创]关于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最有效的高考语文答题方法分享 由《祝福》的“同课异构”谈语文的有效教学 透过课堂现象看教学效益——对小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对教研组建设问题的思考 高考引发的关于民族文化危机的思考 关于鉴赏课文语言的建议 浅谈“乐学”课堂结构的构建 构建新型的初中语文课堂 建构信息共享的语文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增强德育实效性——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构建课堂阅读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关于语文的30条建议 高考语文关于标点符号的训练题 关于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思考 关于一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中国建筑的特征》高效课堂导学案 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关于识字课的两点思考 优化课堂提问的思考 关于窦娥“三桩誓愿”的思考 关于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的思考 关于《海燕》译文的一些问题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 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关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理论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考语文最易失分的考点 关于《祝福》中的几个问题 有效阅读: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 构建“没有教师的课堂”拓宽学生的发展时空 构建没有教师的课堂拓宽学生的发展时空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考语文考试存在的问题 关于语文中考改革的两点思考 关于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以《华南虎》为例——谈谈有效的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