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案例

小编:

【设计理念】

按照课程时间安排开展此项活动时正值春季,相信学生能够对活动产生充分的兴趣。本活动围绕“春天”的主题设计了三项内容,分别是“编一辑‘自然日志’”、“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一幅‘诗画’”,对于这三项活动涉及的相关内容,其实很多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需要教师在活动之初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

我在设计和进行这次活动时,是对这三项活动做了一些调整,活动1名之为“春天的足迹”,活动2名之为“春天的赞歌”,活动3名之为“诗情画意的春天”,然后让学生从三项活动中必选活动2,任选活动1或3来进行。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考虑到活动时间、活动精力的安排,同时教材对本次活动的定位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写作和口语交际”,因此我力求能通过设计达到有重点地让学生进行写景的写作尝试。

【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会用心观察、勤于记录,了解春天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

在寻觅、观赏、赞美春天的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学会用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有灵性地抒写自己对春天的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和对自然初步的观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活动设计】

〖活动1:春天的足迹〗

1、通过网络、书籍或请教他人等方式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比如:“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时间、特征等。

2、在校园里、社区中或家庭内,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以“自然日志”的形式记录下它们在春天的变化。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

活动准备:选择好观察目标,了解“自然日志”的写法。

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记录方式上可以是文字与图片(比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3、请科学老师对学生的“自然日志”进行评价:

相关链接:

⑴ 国学网──二十四节气表

⑵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⑶ 二十四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⑷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 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 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 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 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 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 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 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 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 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 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 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 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 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分天气白云多 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 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 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 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 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 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 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 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 倘逢大雪旱年来 若然此日天晴好 下岁农夫大发财

⑸ 节气与气象的农谚:

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编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虽不一一应验,但亦有些可靠性,对从事农时和预防灾害的降临,有备无患而极有裨益。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

“雨打五更日晒水。”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雨。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

“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三月若过份酷热,水中部分泥鳅酷死,象征台风及早来,六月稻谷会受其吹毁。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西北雨,落不过田埂。”夏季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放。”端午节后始无寒气。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吹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早晚泛出红霞,表将有台风。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早晨一阵雷响,中午前一定有雨。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

“六一九,无风水也哮。”六月十九日必定有风,否则必有雨。

“七一雷,一雷九台来。”七月初一日若有雷鸣,年中台风必定很多。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内受熬煎。”夏至日吹西北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也。

“立秋无雨最堪悲,万物从来只半收。”立秋日若无雨,万物可能不丰收。

“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夏秋相交时,东闪电表无雨,西闪电重重有雨,北闪即有雨,南闪卜迟迟少雨。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鸣,则迟禾少收之报。

“好中秋,好晚稻。”中秋月明朗,预卜丰收。

“快雨快晴。”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突然起风不到明天,突然下雨不会到天黑。

“重阳无雨一冬晴。”九月初九日若无雨,可卜下半年雨量稀少。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

“冬至天阴无日色。”可卜来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南风现报。”十二月间若吹南风则马上下雨。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日不冷,可卜人畜多疾之情。

“晨雾罩不开,戴笠披水衣。”观早晨之雾若久久不散,往往变雨,农夫下田不得不披上水衣。

“送神风,接神雨。”十二月廿四日是送诸神上天的日子,这时若吹风则下年正月初四日接神下凡时则会下雨之卜测。

⑹ 二十四节气推算: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气与阴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 惊蛰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 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

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 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 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

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 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 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

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 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

⑺ 观察日志记录形式:

观察时间、观察对象、观察主题、参与观察人员、记录员、观察记录、观察感受等。

〖活动2:春天的赞歌〗

1、在课堂上开展“一句话形容春天──一段话描写春天──一篇文章抒写春天”的写作练习。

2、将同学们优秀的习作整理编排出一期黑板报。

〖活动3:诗情画意的春天〗

1、教师先组织学生欣赏一些“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然后讲述一些有关的故事,给予学生以这方面的知识和启发。

比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告诉学生无论是“诗配画”还是“画配诗”,首先要能理解诗歌或绘画作品的题意,另外要懂得巧妙构思和选择适当的表现手法,就好像写作一样,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都是一篇成功习作的因素。另外我觉得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作品是很好的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例子,比如他在《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里所展示的一幅作品,就极好地启示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画我真将是多么可贵的。

2、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查找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这种形式的创作。关于这方面的资源现在网络上很丰富,学生可以找到许多很优秀的作品。

3、展示并解说自己小组或个人课外制作的“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

4、由全班同学根据“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诗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要求投票选出“我们最喜欢的作品”。

相关链接:

⑴ “深山藏古寺”: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司一连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魁选,即第一名。那幅画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那些落选的画家并非画技不好,如果不好,根本就没资格参加应考了,他们落选的原因是因为构思平庸。而那位聪明的画家过人之处未见得是绘画技术,但由于他巧于构思,选择了老和尚挑水的角度,就使画面含蓄,能启发别人的联想。对于作文来说,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⑵ “踏花归去马蹄香”:北宋皇帝宋微宗赵佶喜欢绘画,他本身也是一个善于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的内容体现出来。开始,画家们个个都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过了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了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画面上画了许许多多的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的疾速归来;有的画家运思独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是在全面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的落日近黄昏的时刻,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张不满意,放在一边;又看了一张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了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这一幅时,他脸上立时现出了喜悦的微笑。他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因为只有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在这句诗题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字则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用鼻子闻得到可用眼睛却看不见,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没有选中的那些幅画,恰恰都没有体现出这个“香”字来:而被选中的这一幅,蝴蝶追逐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那是因为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缘故,所以是成功的。

⑶ 几米绘本作品:《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月亮忘记了》等。

以上三项活动要求学生必选第二项,任选一、三两项进行。下面简单讲述一下第二项活动“春天的赞歌”中几个实施片断。

本次活动中要求学生“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写下你对春天的感受与赞美”,或“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整理有关材料,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两个写作的要求虽然提得很自由,但却很宽泛,尤其是面对“春天”这个学生接触颇多的话题,他们从小学到初二,肯定写过不止一次了。如果就这样笼统地要求学生进行写作,他们的写作态度和习作质量必然会不尽如人意,所以我设计了“一句话形容春天──一段话描写春天──一篇文章抒写春天”有剃度的写作练习,提倡学生特别注意有灵性的个性语言表达。从“一句话形容春天”的训练开始,一是为了让学生觉得任务很轻松,乐意去参与去思考去实践,二是我认为一篇文章哪怕只有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语言就很不易了,杜甫就曾言:“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步骤一:用范例开路

出示名家写作春天的句子:

春天是冒泡的天。(司马中原)

春天是从冬眠中刚刚醒来的岁月。(蓉子)

春天是期待一种绽放的心情。(杨锦郁)

春天不在枝头的花朵,也不在空中的鸟声,而在人的一颗跃动的心。(马森)

一个隐约的角落打开,迎接温柔。(叶姿麟)

步骤二:指导学生进行鉴赏

教师:“这5句话描写春天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学生:“它们都没有停留在春天的表象描写上,而是抓住了春天的本质──春天是四个季节中最有生机的一个季节来进行描写。”

教师进一步在语言思维上启发:“描写要抓住事物区别与他人的特征。这5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春天的特征?”

学生:“第一句‘冒泡’是说不断出现新的东西,比喻春天是充满生机的季节。”

学生:“第二句话从季节的更替来写。”

学生:“第三句话作者从花朵的角度来写。”

学生:“第四句话把春天和人的心情联系在一起了。”

学生:“第五句话写春天给人的感觉,类似朱自清写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教师:“看,作家们眼中的春天拥有多么丰富的侧面,我们也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事物,力求新颖。那么这5句话又各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春天呢?可以从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上考虑。”

学生:“第一句用动态来描写。”

学生:“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

学生:“第三句也用拟人的修辞,而且从花的角度来写,写出花也和人一样期待争奇斗艳的心理。”

学生:“第四句用了‘不在……不在……而在……’的句式,通过对比来写。”

学生:“第五句用了诗一样的语言,很含蓄。”

步骤三:我也来试一试

要求学生每人写出2~3句形容春天的句子,并交流,然后请同学点评。

学生:“春天像五线谱里的一个音符,刚一弹响,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学生:“春天小河胖了,草儿绿了。”

点评:前半句写得特别好,用拟人的修辞和含蓄的表达描写出春天给河流带来的变化,并且富有童真。

学生:“春天,杨柳羞答答地在水里照了个影儿。”

点评:丰富的想像、生动的拟人。

……

总结:如何让描写的语言插上灵性的翅膀?第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第二、要多角度、新角度地观察,第三、要综合运用多种写作、修辞手法,第四、丰富和想像和联想不可少。

在一句话形容春天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奇特了,接着再要求学生进行一段话描写春天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述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写作的顺序,然后是一篇文章抒写春天,可以是诗歌、歌词、散文等等不同的体裁,注意谋篇布局,最后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学生优秀作品整理编辑一期黑板报。在编辑黑板报时学生自己命名的刊题是“让春天做主!”,将学生的习作刊登在黑板报上时,不要忘了写上该学生的姓名,这对他个人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在这项活动结束后令我倍感欣慰的是,学生呈现的习作或多或少都闪现着他们独有的灵气,而非一片用成人眼光装点的矫揉造作。让学生的语言拥有灵性的翅膀,让学生的心灵具有震撼的琴弦,一直是我认为理想的写作教学境界。美国哲学家弗也阿本德有一个绝妙的论点:“科学的唯一方法论原则就是‘怎么都行’,科学讲求‘最佳生态位’。”语文教学也应当致力于最佳方法和形式的探索,尤其是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可以为作文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相关推荐

    《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评价 《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指导与建议 《寻觅春天的踪迹》说课稿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4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1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2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3 八下第二单元教案3《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10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青春随想》活动案例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雪、短文两篇(日、月)、组歌、雷电颂、海燕、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5 《寻觅文言津梁》学案 《找春天》探究活动 高考作文湖南卷:寻觅生活的诗意 寻访克隆羊活动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的寻美活动 寻找春天 探寻多彩的春天 实践活动案例 《三峡》美点寻踪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述评 《献给母亲的歌》活动案例 活动课案例:说不尽的桥 综合学习活动 春天在哪里 《追寻人类起源》活动实录 远行路上的寻觅者与漂泊者 《小石潭记》美点寻踪 《找春天》案例 《找春天》课后题解和探究活动 活动课案例:莲文化的魅力 《鸟的天堂》探究活动 小学语文《春天的节日》主题活动设计 寻觅自由与爱---《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 寻觅自由与爱──《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春天的手》教学案例 寻找春天 教案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活动案例: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对对子活动 追寻狼牙山勇士的足迹 《紫藤萝瀑布》美点寻踪 评《鸟的天堂》教学活动 追寻狼牙山勇士的足迹 追寻母亲林海音的足迹 《秋天的图画》探究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教案1 活动课案例:《走上辩论台》 《好读书 读好书》活动案例 活动课案例:走上辩论台 《难忘的一天》探究活动 《秋天的图画》探究活动 春天话题作文: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 《好读书 读好书》活动案例 《秋天的图画》探究活动 《秋天的图画》探究活动 追寻母亲林海音的足迹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述评_语文论文 在活动中实现由猜想认知的飞跃——《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让学生动起来──《春》的教学案例 《青春随想》活动评价 《找春天》课堂重点:课堂回放 春的追寻 活动课案例:怎样搜集资料 活动课案例:让世界充满爱 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重难点解析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案例 “我们的节日——春节”2017主题活动教案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案例:探寻人类起源 《女娲补天》探究活动 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教案 《女娲补天》探究活动 《秋天的图画》说话训练活动 《秋天的图画》说话训练活动 《秋天的图画》说话训练活动 《古诗苑漫步》活动课教学案例 “我们的节日 春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秋天的图画》说话训练活动 嗨,你真棒! ——赞美教育活动案例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案例 小组活动计划──《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活动案例 《秋天的图画》说话训练活动 活动课《集体视听活动》方案 跟踪台风的卫星案例及反思 《青春随想·写作》活动设计 《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案大班 大班语言活动春雨的色彩教案 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三) 蜜蜂的活动 寻找秋天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案例 把握课程标准,确定活动形式——《春节知多少》教学案例 《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找春天教学案例综述教学案例 评《鸟的天堂》教学活动 教案教学设计 “寻觅节日诗情”教学设计(原创,粤教版) 蜜蜂的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教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