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掌握作者、体裁、中心。

3、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

4、课文内容、主旨的挖掘。

【教学重点】

1、2、3。

【教学难点】

4。

【教学方法】

抢记法,比赛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用两分钟时间抢记和作者有关的文体常识。

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二、自渎课文,检测生字词等预习情况

1、给生字注音并解词。

(将全班分为两大组,请每小组的最后一位同学上台来各写一个,分别计入两大组的比赛成绩。)

畎(quán)亩:田间水沟

傅说(yuè)

曾(zēng)益:增加

胶鬲(gé)

拂(bì)士: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fú)乱:违反、阻挠

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曾:同“增”,增加

衡:同“横”,梗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辅弼

3、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

空乏(使……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心

忍(使……坚韧)性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4、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今义:士兵。古义:狱官)

5、多义词。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而:

而后作(承接连词)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发:

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

是:

于是人也(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

拂:

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6、特殊句式:

⑴ 状语后置。

⑵ 被动句。

①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② 付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

③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

④ 举于士(被录用)

⑤ 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

⑥ 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

7、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到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⑴ 举市故所以征作

⑵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⑶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学习课文内容,思考

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

2、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3、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4、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正、反)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

5、齐读写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的句子(征于色,发于声),写成才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思想、生活、行为)。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

商纣王、隋炀帝等事例。

6、得出的结论句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在:

标题,也是结论。

8、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9、小结:

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五、拓展

1、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提示: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让人佩服,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

2、辩论:

上回搞的那次辩论赛后,我们的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想那天,我一人舌战群雄,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只要一想起,就豪气顿生。……”可见辩论的白热化程度。今天我们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这个观点为辩论题目,赞成和反对的双方都要求说出各自的理由。

(认识到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

六、作业

背诵课文。

    相关推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我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案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全文通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初一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九年级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八年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范文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学案(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文言文复习: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九年级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孟子》两章教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教时教案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初二语文家庭作业:生于忧患测试题及答案 关于“生死谜、手足情” 让学生乐于作文 关于项燕之死 关于项燕之死 王安忆:关于史铁生 关于老舍死于自杀的依据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4 关于祥林嫂的死 关于伯乐 关于王安石 让学生乐于“捕风捉影”──《画风》教学设计 于永正:我的坚持与忧虑 让学生乐于“捕风捉影”──《画风》教学设计 于永正:我的坚持与忧虑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激活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激活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祥林嫂到底死于何时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寓教于乐,学好拼音 于永正:作业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乐于写作文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 轻松识字 寓教于乐,以情施教 解析:敬畏之心与忧患意识 关于《谈生命》 寓教于乐轻松识字 《紫藤萝瀑布》教参-关于“生死谜、手足情”(宗璞) 乐于助人的孟德欣 学生作文范文 教学应基于学生又高于学生——教学《棉鞋里的阳光》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高效导学案3 有感于师生共同写日记安_语文论文 关于《智取生辰纲》 2016关于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学生乐于写作文,不要让作文成为负担 以多样化的识字法激发学生乐于识字 关于生命的格言 于永正:关于上课 教师,应是一个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伯乐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 关于“安塞腰鼓”的常见问题 融语文教学于生活之中 设境演练寓教于乐——《草》片断赏析 关于“安塞腰鼓”的新闻报道 五年级语文关于生死攸关的烛光的同步练习题 于永正:于永正教学经验集 对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的尝试 精缘于生成──《穷人》教学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