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小编:

今天,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我们重新审视《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仍会感到有当代教师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设立私学,“有教无类”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但一般平民百姓的子弟是上不起学的,文化的传播范围是很有限的。孔子恐怕是创办私立学校的第一人,而且,他的学生中大多出身贫贱。为什么穷人的孩子能上得起学?因为孔子收费十分低廉。《述而》篇中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脩,即干肉,十条为束,“束”即十条干肉。这是古代用来作为初次拜见的礼物,但这礼物是微不足道的。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卫灵公》),能面向所有学生,不分贫贱、地域,一视同仁。孔子设立私学而不以赢利为目的,又能平等地对待他的学生,有利于文化在下层人民中间的传播。这一办学指导思想是值得今天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民办私立学校的办学者们学习的。

二、“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寓教于乐”思想

孔子教学不是单纯的灌输,他善于根据学生实际相机而发,注重引导学生去“乐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可能是孔子的首创,至尽仍被视为经典之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等,都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乐学”思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运用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颜渊就曾感慨过:“……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启发式”是“乐学”的前提,“乐学”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孔子弟子能达到三千人之多,且“贤者七十二”,这与他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乐学”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再反省当代许多人奉为法宝的“苦学”一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应该从孔子身上学到点什么?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孔子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他也确实是这样实践的。《颜渊》篇中记载了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而孔子针对三人不同的性格和学识,便有三种回答。在《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竟然用完全相反的话回答他们,公西华提出疑问,孔子说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教学中看对象,有的放矢,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孔夫子的确了不得!

四、“终身学习”的观念

许多人认为,“终身学习”的观念是舶来品,是开放后才传入我国的一种学习理念上的革命。其实,《论语》中的很多记录都体现了这一思想。《里仁》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述而》篇中的“学而不厌”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有一次,孔子站立于黄河岸边,看到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河水时,由衷地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的感叹。而且,即使他经常处于清贫,甚至饥饿之中,也毫不悲观,仍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而坚持不懈。从“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等记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超然脱俗、求知若渴的圣贤就站在我们面前。对于好学的弟子颜回他更是大加赞赏:“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现在,时代变了,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更快。据研究,一个人工作一生所运用的知识,只有20%左右是在工作前的学校里获得的。如果不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一个教育工作者决不可能搞好他的工作,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观念的开拓创造型人才。

在《论语》中,我们还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学思结合”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及他的特别强调后天的重要性、德育的教化作用、对美育的精辟论述、身教重于言教的思想。重新品味,这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好“主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推荐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语文论文 论教师的教育思想现代化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教学意见_语文论文 《兰亭集序》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 试论语文素养的背景意义与现实价值 谈“因材施教”的历史演变及现实意义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 试论语文教育的后现代主义批评_语文论文 简论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布鲁纳节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 “大语文教育”教改实验及教学思想 论庄子《逍遥游》的意义及境界 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试论中学经典诗文中“水”意象的多元意义 “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及意义 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教学思想_语文论文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施 《学会合作》中“顾名思义”的意思 两字三言实现“教育”革命_语文论文 孔子塑像在校园文化中的教育意义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语文论文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施的思路 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中的古代语文教材 教育理论的属性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功能 语文教育:实现“人”的跨越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五个注意点 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 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思潮简论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_语文论文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_语文论文 《管子》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初探_语文论文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本义和现在表示的意思 荀子的教育思想 口语交际的意义记心中 《故乡》中杨二嫂形象的主题意义_语文论文 同义实词辨析中的十个注意点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新构想_语文论文 《黔之驴》的寓意及含义 现实主义大师 陈寅惆守老僧之旧义”诗文释证——一个富涵思想意义的学术史典掌_语文论文 现实主义大师 实施人格教育:语文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 试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中学]试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曹刿论战》中心思想 浅谈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_语文论文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_语文论文 《曹刿论战》中心思想 《曹刿论战》中心思想 对话与发现──中小学写作教育断想 特级教师思想录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_语文论文 对话与发现──中小学写作教育断想 《我有一个梦想》中心意思 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 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语文论文 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文言文教学要注意多义词义项的选择_语文论文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_语文论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心意思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渗透之我见 论语文教育中的四大关系 陶行知思想与“后进生”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美国中学语文课中的德育和美育_语文论文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现实主义的典范《石壕吏》 现代语文教育的三维建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种解读》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中心思想 《理想的风筝》分段及段意 “意义”的翻飞 《理想的风筝》中的近义词的反义词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石方:胡适语文教育思想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_语文论文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1〕_语文论文 诗心的哺育——试论现当代诗歌的教学 白杨的形象、品格和象征意义_语文论文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赏析《小狗包弟》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语文论文 语文:留住教育的诗意 教师忧思录:理想与现实的困境(九年级)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和显示意义 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克隆技术的意义及经济价值 “无辜、至仁至义”这两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克隆技术的意义及经济价值 谈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