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草 地 夜 行

小编: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

《草地夜行》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名小战士过草地而壮烈牺牲的故事,赞扬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它既是一篇感人的记事写人的文章,又是一篇与阅读指导——《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相配合的重点讲读课文。通过本文教学,既要使学生受到一些必要的语文能力的训练,也要使学生受到英雄崇高精神的强烈感染和深刻的教育。如何更好地进行本文的教学呢?有如下设想:

(一)“文”“道”统一,知能结合。

“文”与“道”是辩证统一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时说:“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之提高,品德之修养。”语文教学的过程是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在阅读中,学生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的中介,才能感受到教材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时,既不能离“文”讲“道”,架空分析,也不能弃“道”讲“文”,单授知识。而要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教育紧密和谐地统一于教学过程 中。扎实地抓好重点的词、句、段的教学,认真地落实必要的语言训练,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中既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也要善于挖掘潜在的训练因素,并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训练,学习认识、排比句和复句是本学期一项双基训练内容,前边的学习已使学生有了一些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本课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此项训练。

(二)以学为主,以读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能动主体,语文教学的主旨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自学能力。多种形式的读书,是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1.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足够的时间发表见解。

②提供自学的情境:a.运用“画批法”:重点段落让学生边默读、边画批、边思考,抓住重点词句细心体味。b.实行讨论法:在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各自的认识、体会理解,彼此启发、共同提高。

③指导自学实践,学生自学前提出自学的范围,要求和方式方法,自学后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理解有误或不深、不透的地方给予指点。

④尊重自学的成果: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质疑与解疑;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和相互争辩,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多从正面给予扶植、指点。

2.以“读”贯始终。

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反复读才能体会。要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来掌握语言文字,提高阅读能力;理解思想内容,受到感染教育。

①默读深思:带着思考的问题有目的的读,读懂文字,理解内容,体会含义。

②诵读抒情,把理解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读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强情感体验。

③研读探意:有的段落含义较多,不易一次读懂,可分次研读,读一遍理解一个意思,步步深化。

重点的地方细读:例如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赶路一段。

关键的地方精读:例如老红军牺牲时一段,对其语言、动作要“咬文嚼字”,深入体味。

难懂的地方多读:例如课文最后一段。

默读第一、二段。

自由读,小声读,个别读第二段,自学讨论时采取边议边读。

感情朗读最后两节。

分角色读:全文。一人读老红军的语言,一人读“我”叙述的部分,最后两节全班齐读。

(三)围绕课题,组织教学。

1.以“文”释“题”。

由词语练习导出句子,再由句子引出课题。

从题目入手,先解题再学文是一般的常规作法。我考虑①书后作业 有一题是“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草地和夜景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做这个题,一是要找准,二是要体会作用。而“作用”,不单要使学生明白是对实际环境和景物的描绘,还要使学生懂得在文章中又是为刻画人物思想品质服务的。(这后一个正是应体会的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把这些都放在读课中去完成,一费时,二冲淡情感,三一并解决不能突出景物描写的真正作用。根据这些缘由,采取分步进行。在检查预习的时候,找出描写草地与夜景的句子,理解字面的意思。这样既明确哪些是描写草地与夜景的句子,又清楚了它写出了草地的宽广无边,夜的漆黑,路途的遥远,难走和危险,而把景物描写的作用放到讲读中去体会,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受到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染。②由“行”的动作到人物,再到按不同人物的活动分段。

由文到题的作法可一举三得:一是巧妙解决课后作业 。二是由文悟题,使学生体会题目与文章的内在联系,以及题目定得精当;三是将解题与分段紧密衔接。

2.扣题分段。

课文以“行”为线索,先写小红军掉队了,一个人赶路;再写老红军奉军部之命返回草地,找到小红军帮助他赶路,不幸陷进泥潭光荣牺牲,最后写小红军在老红军崇高精神的鼓舞下,继续赶路。文章脉络清晰,层次条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也是按照不同人物的活动,可依据“一人行”——“两人行”——“一人行”将文章分为三段。

这样比分四段有两点好处:一是降低分段难度,节省分段时间,学生也易于接受,有了分歧也比较好统一认识。二是使老红军对小红军由寻找到帮助,到舍己救人的一系列活动完整地在一个段落里,使“情”线不断,教与学一气呵成。

3.拨文点题。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要领会内含的思想感情。每学完一段,引导学生围绕“行”字,总结归纳阅读所得。例如第一段可归纳为“艰难地行”,虽艰难但又坚持行,感受小红军顽强的毅力;第二段可概括为“帮助行”,感受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第三段归纳为“坚定地行”,感受小红军化悲痛为力量,继续革命的意志。这样由“文”线“一人行——两人行——一人行”,导出“情”线“艰难行——帮助行——坚定行”,使学生的认识由“文”到“情”到“理”,不断深化,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

(四)景物描写,烘托中心。

课文中有三处景物描写,文字都很简洁,但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1.“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这一段简洁的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还隐含着两个意思:一是小红军掉队了,老红军是重返草地来寻找小红军的;二是行军是极其艰难的,路遥远而难走。

2.“天空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这段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起了重要的衬托作用。夜幕降临,雨又骤然而至,给两位红军战士增添了更大的困难,使本来“稀烂的路”更泥泞难走;“一步一滑”使“到处是泥潭”的草地,更步步危险;黑暗,看不见路,随时可能陷下去,已是饥饿难忍、疲惫不堪的老红军毅然决然地背着小红军走,把困难危险全都一人承担,真是困难之中更显英雄本色,险境当中更见战友真情。在这种特殊的艰险环境中,老红军甘愿为革命为战友而牺牲自己的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3.“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这里对风雨、黑暗的描写,一方面衬托了小红军为老红军的牺牲而无限悲痛的心情,另一方面暗示了小红军前面的路程困难更大,但老红军“要记住革命”的嘱咐鼓舞了他的斗志,因此也更衬托出小红军从老红军身上汲取了力量,继承老红军的遗志,增强了走出草地的信心,鼓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更坚定地向着光明的陕北走去。

(五)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1.教学的重点和突出重点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课文第二大段。这一段主要写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赶路,不幸陷进泥潭,壮烈牺牲。集中地表现出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其间对老红军的动作,语言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力地展现了老红军的高大形象,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突出重点的方法:

①“学”“导”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基础,老师据情启发,引导。

②“点”“面”结合,在理解全段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领会。

③“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中思考,边理解边讨论,理解后朗读,朗读中加深理解。

④“知”“能”结合,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2.教学的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课文最后一节写小红军记住老红军的话,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前走。结尾含蓄,耐人寻味,明写小红军,暗写老红军,学生的理解易停留在表面文意上。

突破难点的方法:

①用“比较法”理解含义。a.结尾一段与开头一段对照阅读,使学生体会出环境更恶劣了,而小红军更坚强了。b.比较两处“要记住革命”在形式上的不同,理解第二次“要记住革命”已成为小红军的坚定信念。

②由“明线”导“暗线”,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探究小红军力量的源泉是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教育了他,鼓舞了他。

③反复朗读,逐步加深体会。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文教学教育学生学习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险,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3.体会描写草地和夜景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5.学会生字新词,会用“魁梧”、“敬佩”造句。

三、教学时间4课时

课时分配:第1课时:预习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2、3课时:讲读课文

第4课时:完成书后第2、4、5题

四、教学用具

小黑板一块,为指导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第一段和第二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受到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救人崇高精神的感染。体会描写草地和夜景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能把理解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教学步骤 :

(一)启发谈话。

1.了解学生初读课文时的感受。

2.交代本课学习任务及方法。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听读思考:小红军为什么一个人赶路?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3.学生分析讨论。

理解“一步一换”,什么叫“一步一换”?为什么“一步一换”的走。讨论明确:小红军面临“路途遥远,道路泥泞,饥饿难忍,疲惫不堪等困难。

4.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红军艰难地行,但是仍坚持着行的语气。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学第二段。

要求学生带着“老红军是怎么和小红军走到一起的,是怎样帮助他的”这个问题,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批理解。

2.自学后,全班讨论。

(1)先明确这一段从哪儿开始是写老红军具体帮助小红军的。(从第10小节即“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开始)

(2)理解内容。

讨论两个问题:①从两个人的对话中,你们对老红军有什么了解?②从对老红军的外貌描写中你们看出什么?

(3)重点讨论老红军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帮助小红军赶路的?讨论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

第一组老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背着小红军走的。为什么坚持背着小红军走。(边理解,边讨论,边自由读)。

讨论明确:老红军看到天快黑了,想到天黑以前必须赶上部队,否则就有掉进深潭的危险,于是不顾自己饥饿、疲惫,背着小红军走,天黑下来,又下起大雨,使赶路更艰难、危险,老红军为了小红军的安全,把危险、困难一人承担,坚持背小红军走,充分表现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第二组这一“顶”一“甩”会有什么结果?说明什么?“要记住革命”是老红军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怎样说出来的?这句话包含了老红军对小红军的哪些嘱咐和希望?

讨论明确:老红军用力一“顶”、一“甩”,为了使小红军尽快脱离危险境地,却使自己陷得更快、更深,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红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红军拼尽全力喊出“要记住革命”,包含了希望小红军克服困难,走出草地,赶上部队,继续革命。充分表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理解后朗读。

第三组理解“坚强”的意思。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帮助小战士都做了哪些事?

启发学生用“为了革命……”说排比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理解第三段内容,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分析课文主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

(一)温习第二段内容。

1.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

2.自由地感情朗读全段。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听读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明确:先写景物环境,再写人物活动。

2.再默读全段。与第一段对照读,思考:环境和人物的表现原来是怎样的,现在有没有变化,表现在哪?

先讨论:①环境的变化是怎样一个变化?(越来越恶劣)②这个变化使你们想到什么?(小红军往后的路更难走,困难更大。)

再讨论:小红军的表现是怎样的?读有关的语句来理解。其间学生应知道陕北是革命根据地,是长征的目的地。

3.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小红军是怎样行的?

引导讨论:为什么条件更恶劣,困难更大,小红军反而更坚定地行?

讨论明确:是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和“要记住革命”的嘱咐鼓舞了小红军的斗志,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力量。

4.引导学生理解两次“要记住革命”不同的表现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意思,以及反复出现的作用。

5.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口头造一个转折复句,以突出老红军的革命精神。老师说前一个分句“虽然老红军牺牲了”,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补后一个分句。

6.感情朗读全段。

7.概括段意。

(三)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四)导入 学习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1.出示小黑板。

告诉学生表述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为:

说明了……道理;赞扬(颂扬)了……精神(品质);

抒发了……思想感情。

2.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适合本文的表述形式,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指几名学生说。(兼顾好、中、差)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教师总结。

    相关推荐

    《草地夜行》 草地夜行 草地夜行 草地夜行 草地夜行(第一课时) 草地夜行习题设计 《草地夜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草地夜行(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北京市小学语文九册教材《草地夜行》(教案) 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草地夜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地入党 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 2《金色的草地》 2、金色的草地 22《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葛洲坝工地夜景 金色的草地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分析 《山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 《金色的草地》教案 《金色的草地》课文 《过雪山草地》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 《金色的草地》评课稿 走进草地,感悟英雄 课后思──《金色的草地》 5《葛洲坝工地的夜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材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材理解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相关知识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之二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说课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作者简介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之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金色的草地》学习指导 《金色的草地》词语解释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 《金色的草地》教学追记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金色的草地》词语解释 《金色的草地》教学建议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重点语句 《金色的草地》教学杂谈 《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建议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好词好句 《金色的草地》教材简说 《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 《金色的草地》课文解读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听《金色的草地》的心得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说课案例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参考资料 《金色的草地》课文分析 《金色的草地》学法指导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 《金色的草地》课文分析 《金色的草地》教学实录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课文内容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教学有感 《金色的草地》教学后记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