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小编: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短诗采用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我在教学中,觉得有如下两点需着重体会:

一、体会诗里平淡中出新奇的地方。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二、体会诗里朴实中显壮美之处。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有条件的教师,可依照诗句将松、童子、“我”所在的环境,以彩粉、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来,与全诗对照,以达到诗情和画意完美的统一。从诗本身的语言文字出发,通过合理想象来揭示诗的画面或艺术形象,这是古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以上所写两点,只是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串讲、朗读指导中进行教学,还需教者再花一番心血。

    相关推荐

    《寻隐者不遇》课文 《寻隐者不遇》课文 《寻隐者不遇》教材谈 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 《寻隐者不遇》作者简介 《寻隐者不遇》作者简介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 《寻隐者不遇》教学总结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教材理解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之三 《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 《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教材理解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教案之一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隐者不遇》教案之一 《寻隐者不遇》教后反思 《寻隐者不遇》课堂设计之二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综合资料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课堂设计之一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课后反思 《寻隐者不遇》课堂设计之三 《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寻隐着不遇》 寻隐着不遇 寻隐者不遇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 西师版《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课堂实录之一 《寻隐者不遇》课文内容填空 小学语文《寻隐者不遇》教学分析 《寻隐者不遇》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寻隐者不遇》主要表达了什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寻隐者不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长春版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教案:《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四年级教案:《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一年级语文下册《寻隐者不遇》教案 《语文教案-寻隐着不遇》 观察想象表达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之三 湘教版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寻隐者不遇》教案 平淡出新奇朴实显壮美——《寻隐者不遇》教学拾遗 《寻隐者不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寻隐者不遇》中,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 2016年一年级下册语文寻隐者不遇随堂检测题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古诗二首:登鹤雀楼、寻隐者不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寻隐者不遇》综合资料之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寻隐着不遇教案 在活动中实现由猜想认知的飞跃——《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隐者的田园歌吟 隐者的田园歌吟 一个归隐者的自白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一个归隐者的自白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本文【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版块7-2寻隐者不遇教案】所属专题栏目是【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案设计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教案教学设计 寻常的语词,不寻常的词 远行路上的寻觅者与漂泊者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习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