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5

小编: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ㄥ”和2个偏旁“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朗读和认字。

难点:读好问句。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森林里的动物要举行一次比赛,看,连牌子都挂出来了,(师出示课题)。赶快拼读一下吧,(生读两次课题)。读得好极了,声音清楚又响亮,简直就是最好的拉拉队。

过渡:同学们,今天这场比赛就由我来主持,你们想不想去给动物当评委啊?(想去!)好,请你们做好准备,我们马上出发。请大家闭上双眼(播放音乐),想象自己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我们一起飞出教室,飞向森林,飞呀飞呀……到了,睁开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二、认识本课所出示的六种动物,初步了解它们的尾巴特点

1、师说:多美丽的森林呀,多可爱的一群动物啊!来,我们向小动物问声好!

如:小动物,你好!

⑴指导学生观察

⑵师问:今天前来参赛的都有哪些动物呀?

生答,师相机张贴动物图片。

⑶师说:小评委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动物模特闪亮登场。

指名向动物打招呼。如:松鼠,你好!

练习说话:( )、( )和( )来参加比尾巴。

2、初步了解这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⑴师说:同学们,我们既然是这次动物比赛的小评委,那就要公平公正。请小评委们认真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有哪些特点,然后发言。

⑵学生观察后发言。

⑶师小结:刚才,小评委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来,我们一起把自己鼓励一下(“一、二、三,我真棒!”)。

过渡:小评委们,主持人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一位记者也来到了比赛现场,将这次比赛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并且发表在我们的语文书时里啦!赶快翻到83页,我们来读一读吧。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数一数有几个小节,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过渡:小评委们读得真不错,动物模特听了也非常高兴,都想单独与我们见见面,你们高兴吧?(高兴!)不过,动物模特有个要求:不能读错它们的名字,能做到吗?大声告诉主持人:“我会读!”

2、借助图认识生字

出示:六种动物图片依次出现,图旁出现带音节的词。

四、学习课文问句

1、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特点,那比赛的项目有什么呢?

(六个问题一起出现: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2、师:赶快拼拼,有哪些比赛项目?(先小声拼小声读,再大声拼大声读,最后请小老师领读。)

3、师:想不想听主持人读一读,仔细听听与刚才小老师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读时突出问句的句末语气上扬)

小结:为什么要在句末把声音往上扬呢,因为这个符号在提醒我。(认识问号)

学生试读。

小结:我们读这样的问句时,就是要把句子最后的部分读得往上扬,像读二声一样。

五、学习答句部分

师:模特们还站在那儿。各位观众、各位评委,根据比赛项目请公证地、认真地、仔细地评一评。(学生上台贴“长”“短”“扁”“弯”“最好看”“好像一把伞”等词语卡片)

师:你们都同意这样的评选结果吗?如果不同意,请说说理由。

六、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男女生分读问句和答句。

2、表演朗读

⑴抽生上台表演朗读。

⑵全班学生表演读。

七、拓展运用

师:比尾巴大赛不仅吸引了这些小动物,还有很多动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赛。它们的尾巴在哪里呢?赶快找出来。

1、学生上台给动物贴尾巴。

2、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用谁的尾巴( )?( )谁的尾巴( )?的格式编儿歌。

八、总结本课,情感升华

1、总结:本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很多动物的尾巴特点,还认识了许多汉字,更了不起的是会创作儿歌了,老师祝贺你们!

2、升华:同学们,通过本节的学习,你们是不是更喜欢小动物了呢?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动物,和它们永远作朋友!

九、指导书写“云、公、车”3个字

1、出示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2、指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并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相关推荐

    比尾巴教案比尾巴板书设计 比尾巴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比尾巴 比尾巴教学实录比尾巴 比尾巴教学设计比尾巴最新教学设计 比尾巴比尾巴教学实录 比尾巴比尾巴精品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 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 尾 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 《比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