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老课新读

小编: :admin

老课质疑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该不该赶出课本

【话题点击】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收入我国中学课本。其中“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场

景描写传神,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2010年5月29日、31日,央视百家讲坛“《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的主讲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侯会连发两篇博文,讨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中学课本该不该拿掉,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侯教授认为在中学课本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三篇文章血腥内容较多,不宜编入中学课本,供辨别能力不完整的中学生学习。

版 主: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侯教授此言一出,立即引发无数争议。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课堂BBS积极留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亮亮:我支持删除,现在是法治社会,任何人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随便剥夺他人的生命。

在水一方:我力挺楼上。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节中,鲁提辖所扮演的就是一个“杀人犯”的角色。不要说镇关西罪不至死,即便是罪大恶极,也没有谁可以擅自剥夺他的生命。鲁提辖的行为,不但为现代法律所不容,就是在那个年代也是非法的,否则他也不会出家逃避。那么,小说家对于鲁提辖杀人的美化,无异于肯定了鲁提辖行凶杀人的做法。试问,对于我们这些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的初中生而言,这意味着什么?所以我认为“删除暴力鲁提辖”并非小题大做。

小雨点:是呀,现代社会提倡文明、理性地解决问题,一切要依法办事。法治精神和文明理念,必须要从教育入手,从学生抓起。而教 育部门在选择名著或者其他文艺作品编入课本之时,要有所甄别,尽量摒弃一些腐朽的、暴力的、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元素”。这才是一种对我们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侃侃而谈:侯教授说,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当有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修养,表现为自尊、自重,具有正义感及进取心,富于同情心、宽容心,尊重他人,珍惜乃至敬畏生命,恪守法制。这话多好呀!我认为,侯教授其实是在用现代眼光看这个文本,我觉得他的观点当中确实揭露了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糟粕,比如说暴力、血腥,缺少宽容,等等。所以我觉得侯教授的观点我们应该关注,因为它确实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一些根本性的弊病。建议编写人员今后在教材的注解当中有所提示。

木言木语:我不同意这种说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为《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其魅力就在于拳打镇关西的场面描写上: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让人读出了惩恶扬善的痛快淋漓。更妙的是,作者采取了通感、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加上传神精练的语言,让读者淡化了阅读联想上的血腥暴力感。

如果说该文宣扬“以暴治暴”,与现代社会倡导的“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等观念背道而驰,显然是迂腐甚至可笑的。因为按照这种逻辑,所有的古典文学作品都应束之高阁,因为古典文学中与现代观念相冲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毛毛虫:我支持楼上。鲁提辖不是小混混,镇关西也不是无辜的路人甲。他们其实只是善和恶的一个形象化的描述而已。我们这些中学生,其实已经具备了区分善恶的能力。三拳打死镇关西或许有些血腥,但这并无损于鲁智深的正面形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已经在教材里存在了这么多年,请问有几个同学是因为读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而走上了杀人越货的犯罪道 路?

一剪梅:是呀,如果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因为充满暴力和血腥色彩,应该从课本中剔除,那《武松打虎》呢?三碗不过冈,武松却连喝十八碗,岂不让孩子们学会酗酒?那花斑猛虎可是国家 重点保护动物,武松三下两下就给打死了,岂不成了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违法者 ?所以我理解教授保护青少年,希望他们免遭来自暴力、色情等外界干扰的好意,但我却并不赞同这种动不动就删除某篇文章的做法。

初生牛犊:一千个读者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迄今为止,或许还没有哪篇文章能达到完美无瑕、十全十美的境界,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如果硬要戴着“有色眼镜”看鲁提辖,那《水浒传》里就到处充斥着打杀场景;《红楼梦》里莺歌燕舞、卿卿我我的场景,就会诱使中学生早恋;《三国演义》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则与学生的纯真背道而驰;而《西游记》里形形色色的神仙鬼怪,则不利于“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塑造……真是岂有此理!

琼英:我也举个例子,譬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且看魏巍对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的描写:烈士们的遗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 的半块耳朵。这不也是“暴力”“残忍”得不能学习吗?

足球小子:现在很多人好像患上了“教材洁癖症”——老是怀疑教材中有“不干净”的东西把学生教坏了。不是吗?担心《出师表》让学生学会“愚忠”,担心《牛郎 织女》会教唆学生早恋,担心鲁迅的作品火药味太浓,担心世界大战会影响和平观念的传播和教导……

大山:唉,鲁迅先生的文章太艰涩,所以要从教材中删除;金庸先生的文章太通俗,所以不能进教材。这其实是一种教材洁癖。过去的文章,今人的眼光,肯定是存在某种认识上的差异。但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差异。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从教材中剔除,真的就天下一片清净了?要我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打场面的描写尽管形象,但与当前的电视剧、电影、网络游戏相比,实在是太OUT了。

犀利哥:说到渲染暴力,现在的游戏当中比比皆是,常见的有“加血”与“补血”,更甚者人头血淋淋落地,“反恐精英”等游戏更是将这种面对面的血腥场面一一呈现。两相对比,鲁智深那点杀戮的场景,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版主:事实上,同样一篇文章,因人而异会有许多种理解。有人可能会理解成渲染暴力,但更多的理解会倾向于匡扶正义、惩恶扬善,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读者自身认识事物的角度。不管这篇文章引起了你怎样的思索与联想,其价值与意义是首先要肯定的。而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调动了联想、遐想;你曾与人物或作者一起喜,一起忧,一起愤慨;你试着将作品中高妙的手法借鉴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你就已形成了难能可贵的个性体验。这是读名著不可或缺的环节——体验。至于在教材中读,还是课外读,这个问题就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吧?

最后,谢谢大家参与讨论。

名家博客

专家名片:侯会,满族,1949年3月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教学、科研工作。 著有专著《水浒源流新证》《中华文学五千年》《世界文学五千年》 《元曲诵读》《中国神话故事精选》《水浒、西游探源》等。兼任北京市

文艺学会古代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中心《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编委 。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拳打镇关西》该不该从语文教材中拿掉?

侯会

题目中的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多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精彩片段,从上个世纪50年代即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成为几十年不变的保留篇目。

从内心讲,我对此篇十分欣赏。原因很简单,我本人讲授古代文学课,对《水浒》情有独钟,写过十几篇专论文章,也出过专著。在梁山诸人中,我最喜欢鲁智深,他性格豪爽、正义在胸,思想境界远超他人。“拳打镇关西”一段又最能体现其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文字也足够精 彩。我想,如果把这段故事删去,《水浒传》无 疑会大为减色。

然而这样一篇文字,是否适宜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呢?古人云“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并非全无道理。仅就后半句而论,少年人血气方刚,易于冲动,思想尚未定型,是非辨别能力稍逊成人;读多了《水浒》文字,难免要揎拳捋袖、跃跃欲试,其后果不言自明。撇开古人的训诫,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应当有着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修养,表现为自尊、自重,具有正义感及进取精神,富于同情心、宽容心,尊重他人,珍惜乃至敬畏生命,恪守法制……

而《鲁提辖》一篇的核心,无非是描写了一个杀人场面,尽管血淋淋的内容被生动的比喻、花团锦簇的文字所掩饰,但丝毫不能改变一个生命当场陨灭的残酷现实。我不反对在大学课堂上给更为成熟的年轻人讲析这样的经典片段,然而这样的故事是否适合放在中学课本中,则是个问题。人格尚未定型的十几岁的孩子,会由此产生何种联想,这又会如何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是很难确知的。

我们已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伙十几岁的中学生群殴同学或路人,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致残致死的后果也时有发生。——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习惯说一个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以区别于受过旧式教育的人。然而到了今天,哪个孩子不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而少数少年身上令人不寒 而栗的邪恶与冷血,又是从何而来?

当然,社会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太多的血腥暴力的影视节目,做得越来越逼真的网络打斗游戏,种种强烈的感官刺激,对沉溺其中的孩子们的心理性格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尖声惨叫、鲜血四溅、一枪毙命……这些血淋淋的逼真场景,在他们早已见惯不怪、视为平常,他们的一颗颗稚嫩的心,也因此变冷、变硬!

然而回到课堂上,他们所读的课文,依然是打打杀杀。还不止《鲁提辖》这一篇,高中课本还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样是《水浒传》节选。林冲在那个风雪之夜挺枪挥刀连杀三人,场面更为恐怖。然而此前林冲含怨负屈、饱受逼迫的情节,却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尽选为课文。于是学生面对的,便只有最后的雪白血红,以及林冲被仇恨扭曲的那张脸。

因此,当现实生活中出现青少年虐打乞丐、残杀神经病患者或群殴同学的新闻事件时,我们不能不考虑教育所应当担负的责任。……

在现代教育中,《三国》《水浒》等古典小说名著处于一个 尴尬的地位,究竟应如何对待,还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个人的浅见:就《鲁提辖》《林教头》《武行者》这几篇而言,还是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拿掉为好。(文章略有删节)

名家视线

《范进中举》不能这样讲

侯会

一提科举制,人们马上想到《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这位屡试不中的穷书生一旦 得知自己成了举人老爷,竟高兴得发了疯,在集市上飞跑,拍着手叫:“噫!好了!我中了!”一脚踹在泥水里,鞋也跑掉了一只……

作为小说节选,《范进中举》从解放初期就入选中学课本,亿万国人对科举制的认识,几乎全部来自这篇课文!于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分析说:你们看,科举制把人的灵魂扭曲成什么样子?范进就是科举牺牲品啊!老师如此教,学生如此记,于是一个结论牢牢扎根心中:科举制是一种扼杀人才、制造废物的糟糕制度!

然而,你若肯多动一点脑子,便会想:范进从二十几岁考到五十几岁,前后考了二十多回,仍旧连个秀才都不是;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坚持?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单是名利双收的美好前景,能引诱 他如此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吗?谁能保证他的努力不会被金钱和权势所篡夺呢?

你又进一步设想:假如范进头一回考试落榜,而东邻财主家的儿 子却榜上有名;第二回再度落榜,而西邻县长的侄儿却名列榜首……如此三四番,范进肯定恍然大悟:科举的游戏规则有“猫腻”,平民子弟玩不起!那么,他还会考第五回、第六回……直至第二十回吗?当然不会。他不如去当个私塾先生,甚至跟着岳父去杀猪卖肉算了。

然而在小说中,范进没有退缩,他连考了二十多次,在科举中押上了全部的青春岁月乃至身家性命!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范进的视线里,没发现科举有什么猫腻。是科举制本身跟范进签订了一纸无形的契约,保证他只要按照要求砥砺自己的学问,科举的大门永远朝他敞开着!

事实也证明,科举在范进身上明白无误地体现了它的公平公正。作为一介平民,范进始终挣扎在饥饿线上,无力用金钱为自己铺路;从政治背景看,范进没有任何有势力的“后门”关系为他撑腰,他唯一“有头有脸”的亲戚,是个市井屠户!在范进的生活圈子里,没有人能提携他、引荐他,为他叩响富贵之门。正是这么个无钱无势的平民文士,几乎完全凭藉个人的不懈努力,最终登上权力之阶!他不但入学、中举,后来还中了进士,当上御史。由此看来,范进又哪里是什么科举的“牺牲品”,分明是科举的“幸运儿”!

科举制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为统治阶层 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政权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臣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的积极性。——说来奇怪,最讲等级也最重出身的封建社会,居然能产生出这样一种美好的制度来,比之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国人的这一发明对人类文明贡献更大!

总而言之,我们的语文教师再讲《范进中举》这一课时,是否能作更全面的把握呢?例如怎样看待范进?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像鲁迅称赞的运动场上跑在最后却不轻言放弃的运动员吗?当范进发疯时,我们能不能给他一点理解和同情呢?奥运会上拼尽全力、终获冠军的运动员,扑倒在地、掩面而泣,不也是当众“出丑”吗?我们却能陪着他哭,陪着他笑,为什么单单要苛求范进呢?

(略有删节)

犀利哥:如果说上篇关于《拳打镇关西》的思考是着眼于古典文学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它和我们青少年心理成长、价值观确立密切相关,那么这一篇则是回望历史,以理性的眼光给科举制度打分,并在这一基点重新审视人性。

我们当然站不到教授的高度来看问题,但这两篇老课新读的文章却告诉我们:第一,文学作品的内涵是丰富多元的,我们可以换个眼光来看它存在的合理性或其意义,以形成自己的个性体验;第二,任何作品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我们要看到其局限性与不足;第三,不满足于教科书或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将质疑探究的精神用于学习上,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再来大胆地挑战一下权威吧!犀利哥我对于侯教授将科举制度美化为比“四大发明”贡献更大的重要发明这一说法持反对意见!这个制度在让极少数人受益的同时,毒害了多少可怜的读书 人啊!我以为侯教授是矫枉过正了,你们说呢?

老课新解

亮出独特观点 撞出思想火花

——“点评经典课文”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让大家认识了许多名家大师,阅读了许多优美诗文,积累了许多美句佳段。回首那些经典老课文,同学们在深受启发的同时,是不是也有一点自己独特的思考,或者是鲜为人知的探索发现呢?这一节课,我们想请同学们对三年来所学过 的经典老课文进行点评,希望你们能亮出独特观点,撞出美丽的思想火花。

生1:我来说说《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谓感人至深。但我却在感动之余觉得,《出师表》明显在传递着一种“愚忠”思想。你想想看,刘禅那么无能,俗称“扶不起的阿斗”,拥戴这样一位统治者,岂不是上对国家不负责,下对天下黎民百姓不负责?如果诸葛亮能果断地取而代之,那历史也许会改写。

师:观点独特,令人深思。但诸葛亮若取而代之,在那个时代将会是怎样的结局呢?王莽的新朝不就是个前车之鉴吗?而 且作者显然是很尊重诸葛亮这个形象的,可以神化他,但决不会以不忠之名丑化他。同学们以为如何?

生2:我来谈谈《海燕》的作者高尔基。老师在指导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时,告诉大家说,高尔基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他就是一只勇敢的“海燕”。他不仅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而且创作了大量作品,如《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等作品。他以伟大的贡献成为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但一篇文章却让我读到了另一个高尔基。那篇文章讲,上世纪20年代,高尔基去苏联索洛维茨岛劳改营进行视察,面对囚犯们所过的地狱般的生活,高尔基却违背良心,在苏联和世界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以雄鹰和海燕的名义,宣称犯人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之好,改造得也很好”。我觉得,高尔基彼时的谎言玷污了其良知和人性。

师:我也读过这篇文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性的复杂,即使是伟大的人,他也会有一些阴暗面,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时有资料表明,高尔基曾写违心的文章并非出自作家本意。有一点可以明确,文学如果一味为政治服务,其生命力也就终结了。

生3:我来议一议朱自清的《背影》。《背影》中描绘的父亲形象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包括我。但有中学生 提出了文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 象不潇洒”,应从课本中删除的看法。知名学者丁启阵在其博客中发表文章《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力挺这种观点。我不赞成丁启阵的观点,他说,《背影》“符合中国人的病态审美理论”,其语言流畅煽情,除此外,乏善可陈。我认为朱自清的散文自有其高妙处,但文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不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确是事实。删除这一情节大可不必,但完全可以进行“补救”,譬如可在课文后面设计这方面的讨论题,让同学们在辩论中明白该文的时代局限性,从而懂得在现代社 会就该努 力摒弃这种不文明习惯,人人都做谦谦君子。

师:你的关注面真广,建议也很中肯。相比日本、德国等国家,我们的民族真的是很缺乏“规则”意识呢。

但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如果不能超越这些,挖掘出其内在的浓浓父爱——亲情是不管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的——那么,再有新意的别解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生4:我对《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子印象特别深刻,他以一句“可 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戳破了谎言,成为一个最诚实的人。因此,我们理当把掌声送给他。可如果站在今天来看,这种诚实还会有“市场”吗?有些学校偷偷补课,不是让学生对调 查的人说谎吗?有家长捡到了钱包,不是让自己的小孩说不知道吗?凡此种种,怎不让人担忧?

师:你说的这些现象的确都有,但毕竟是少数,不可以偏概全。当今社会,诚实仍是主流价值观。

生5:我说说自己学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老师说,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许多辅导资料上也说,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我却觉得,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不仅不枯燥无味,相反却生动有趣。去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里玩耍,放开喉咙乱读课文,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这是多么的吸引人。再看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真是一声叹息。

…… ……

师:同学们从各自的感受出发,畅谈了自己阅读一些经典课文所产生的感触,这当中有内心独白,有反思,有疑问,有建议,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深受启迪。阅读是一次再创作,人们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要说,不动思想不读书,文学作品中的真谛,永远属于那些有思想的阅读者。

今日盘点

犀利哥:本版是对教材中老课文的新读,朋友们在学习时还有哪些重大发现呢?平常的阅读中,我们要让自己的眼光更犀利,心思更敏捷,让阅读变成常读常新的个性体验。

我先抛块砖吧。

最近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看到这样一段话:“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都是树, 而杨柳最多……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半夜蝉会鸣吗?小时在乡下长大,听惯蝉声的我一下子也怔住了。去搜一下吧。网上有篇文章《朱自清亲证月夜鸣蝉》,记叙了朱自清先生在受到质疑后,请教同事与昆虫学家,但没有得出确论,他便亲自于夜里听蝉,以亲历来求证,得出“月夜鸣蝉”可信的结论。

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朱自清先生治学的严谨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若把这种质疑思维、探究品质注入学习与生活中,想必是一桩别样的趣事。

现在,犀利哥邀请你也来做个求证的工作:

1.对于“月夜鸣蝉”这一景象,我们学过的《西江月》中有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除此,你还知道哪些相关诗句呢?

2.本文对“月夜鸣蝉”的质疑、释疑,恰可看出一种做学问的严谨态度。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啊。对了,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请你探究一下:“乌啼”月落时分是否符合自然规律?还有哪些诗文中写到这样的景象了呢?

    相关推荐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名著导读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专题探究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语言实践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语法词典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语病诊所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文化长廊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说文解字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修辞例话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开心驿站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对联拾趣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课外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最新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新疆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分类复习:新闻类 新疆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高清版)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考点分析:记叙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家解读高中新课改如何衔接高考 新中考必读:2017年中考语文学习攻略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课内)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课外)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古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9月最新整理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 2011年中考语文9月最新整理试题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家评析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最新)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说明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名著阅读 新疆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苏州高新区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记叙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解读方法 激情探究 快乐创新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2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记叙文阅读1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小说阅读2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小说阅读1 2011年中考语文最新复习资料:一词多义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说明文阅读2 2011年最新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字音、字形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记叙文阅读2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1 2011年中考语文最新复习资料:初中文言文句式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比较阅读) 阜新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说明文阅读1 2011年中考作文一轮复习:出新技巧 新疆建设兵团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专题探究 2011年中考语文9月最新整理试题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快乐读书屋七《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诗词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常考成语(372条)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2011年中考语文漫画题专项训练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语音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话题作文 无锡新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成语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外名著(12部) 2011年中考语文最新复习资料:多音字(108个)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新增内容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词语 2011年中考语文9月最新整理试题汇编:散文 寒假备课专辑(三) 快乐假期每一天五年级语文作业最新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改病句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字形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字音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汇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修改病句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默写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名著 2011中考一轮复习资料:新课标中考课本知识总汇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音与汉字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句子理解 课外阅读:三字经2011年最新推荐 最新高一快乐寒假语文作业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全命题作文 寒假备课专辑(一) 寒假备课专辑(二) 黄冈市2011年中考语文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 新泰市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9月最新整理试题汇编:议论文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句子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汉字 2011年中考语文最新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词语解释(1-6册) 杭州市新桥初中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新闻综合 2011年中考语文9月最新整理试题汇编: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