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中考语文作文辅导讲义:第六章语言表达能力

小编: :admin

第六章 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定位】

调遣语言,是指写作者要合理地运用语言材料为表达作文的主题服务,这是一篇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学好语言的重要实践。一篇文章能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情节、细腻的描绘、催人的鼓动效应和启迪思想的作用,全赖于语言作为载体,才能表达出来。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和词语,增强遣词造句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人民群众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汲取有生命力的语言营养,在写作实践中养成锤字炼句的习惯,逐步掌握写作的语言运用规律,提高语言素养。

【要点阐释】

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写作中我们运用语言材料时,也应遵循这“三性”,并把它们作为我们学好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一、语言的准确性

这就要求对所运用的语言予以条件限制,并且准确地使用语言。首先,要讲真话,讲公道话,要对所阐述的事物认识明确,即写进文章的或作为根据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绝非无中生有,如果是杜撰或臆造的事实(如假新闻等),那么结构技巧再好,语言再精美,都是站不住脚的。其次,要有确切的程度,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无限拔高。如果把七分成绩写成十分,则是浮夸文风的一种表现,阅读者看了也会嗤之以鼻的。再就是细节要真实,尤其是记叙文在表现场景和人物动作等时,要符合生活规律和历史现状。议论文、说明文在阐述问题时观点要明确,不罗嗦,不东扯西拉,避免态度暧昧。写作者是向别人宣传自己主张和论点的,必须对文章所触及的有关知识能正确掌握,如果把自己都未搞清或搞错的东西介绍给读者,只能以讹传讹,贻误别人。当然,正确的政治观点是确保作文语言准确性的首要条件。

二、语言的生动性

一篇文章光是准确,还不能达到吸引人的目的。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与影响力,语言还要具有生动性。这就要求把内容写得具体些,语言显得活泼些。如果语言文字太干瘪,缺乏文采,文章就会枯燥乏味,令人望而生厌,不忍再读。语言的生动是与作者的思想活动分不开的,思想保守、僵化的人很难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来。

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要有生动的表现形式,这就要运用各种方法。如运用修辞手段,郭沫若《科学的春天》用了一连串排比句来赞美粉碎“四人帮”后的好形势,文字错落有致,气势很强。鲁迅《<野草>题辞》以重叠和反复的句子来称颂野草的品格,立意深刻,感情奔放,堪称散文诗中的杰作。对褒贬词语的正确运用,也能为文章增强生动性,像同样是一群人的聚集,“团结各界人土”就从正面肯定了团结的积极作用,而“勾结狐朋狗党” 则是反面人物的动作体现,让人一看就明白动作主体的身份。语言还要有创新意识,如果在文章中老是讲别人已讲烂了的话,那文章就像钻石失去光泽那样无人欣赏了。

三、语言的鲜明性

要把文章写得语言鲜明,并非是多用形容词和副词。恰恰相反,简洁明快,质朴自然,不故意雕琢,就能达到鲜明的目的。准确是文章鲜明性的基础。

语言的鲜明性首先表现在态度鲜明上,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要明朗确定,一点儿不含糊。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文,一开头就说:“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态度是何等鲜明。其次,要突出作者观点,文中要有一个“我”。尤其是在夹叙夹议时,要亮出自己的看法,不能老是摘录或引用别人的观点或言论,因为作者如果不表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文章只能起传声筒的作用。在表现形式上,语言鲜明的文章往往是开门见山,开始就入题的。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四句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初期的壮观景象用12个字就鲜明地显现在人们眼前。标题也是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论说文应直接揭示主题,所以一个好标题就能把中心思想鲜明地揭示出来。

【方法点拨】

语言要有文采,“文采”的本义是“华丽的色彩”,那么,就语言而言,是不是有了“华丽的色彩”就有了文采呢?而朴素的语言是不是就没有文采?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搞清看待“文采”的角度。单单从语言的角度看,“有文采”就是辞藻华丽;从审美角度考虑,“文采”有“华丽”和“朴素”之分。作家徐迟说:“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而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且往往是美的极致。朴素不是没有文采,而是至巧近拙的文采。”(《说散文》)因此我们说“有文采”不等于华丽,而朴素也不是没文采。

那么,中学生在作文中怎样才能做到“有文采”呢?我们以为“有文采”不等于华丽,还需要思想作支撑;“朴素”不是没文采,但“朴素”也不是直白、浅陋。“有文采”的文章应具备如下特点:

(1)富含哲理,耐人寻味。

(2)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3)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要使你的语言具备上述特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练习。

(一)巧用修辞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

如果一直向上看,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向下看,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在前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存在。(其此《位置》)

这段文字巧用排比和对比,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目光和位置的关系,使“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存在”这一结论的得出有水到渠成之感,虽然文字平实,却耐人寻味。再如: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毕淑敏《孝心无价》)

排比与比喻的结合,把“孝”具体化、深刻化,让读者明了于心又回味无穷。再如: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张彦金《无悔的付出》

这段文字精练生动,寥寥数语把左思的付出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得益于作者巧用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排比句

排比句式能增强语势,淋漓尽致地渲染气氛,刻画丰满的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能周密论述道理,深刻表达思想有内容。假若用得合适,是很容易取胜的。

高考作文“玫瑰园”材料,有位考生是这样写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盯住它的一个方面,否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国色天香的牡丹虽好,但香气远远比不上茉莉;‘铁榔头’郎平拳头虽硬,但不一定能绣花;一位功课门门优秀的学生虽令人称羡,但在运动场上却甘拜下风。所以只看一个方面,是不能匆忙下结论的。我们说一种事物好,只是从整体来说,优点很多,但仍免不了有缺点,就如同玫瑰一样,我们不能说它有刺,花就不美。 (《不能片面看问题》,一类卷)

在议论中,集中一个段落,用排比事例,可以达到非凡效果。一篇《拒绝谎言》的满分作文第三自然段就是这样组合的。

“诚信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责任心的体现,而谎言则让你的人生永远处在虚伪的“光辉”下。古代便有“获季布一诺可抵千金”之说法,这正是对诚信者的最高肯定。唐朝李义府在当时被称为‘人猫’,便是因为他在人前极尽阿谄之能事,而在背后却挑拨离间,陷害了不少忠臣。而当年陷害岳飞于风波亭之大奸臣秦桧,亦说出过‘桧荷国忠,甚愧无报’之类的漂亮话。然而,历史是公正的,昔日的奸臣至今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经受正义的拷问。”

开篇或结尾用排比式比喻句,技高一等。

下面这篇《心的丈量》的满分作文,开篇使用了比喻,十分醒目,十分聪明,这种方法易学,用上就高人一等。

“我愿如云一样潇洒飘泊,却有风之羁绊;我愿像鸟一样自由飞翔,却有弓弩网罟之惊; 我愿如流水之负载而轻扬,却有淤积崖壁之埋阻。

在映过朝朝代代不动声色的明月的水里,拥有着梅的疏影与藕的深根,也掠过鹤的白羽与蝶的金翅。我抱着《诚信》这本书坐在水边,想着我的人生,好羡慕古代的那些隐者,如云、如乌、如流云,远离尘世的喧嚣,不必为自己许下的诺言而负载。我总在想着,为什么会有风之羁绊,为什么会有弓弩网罟之惊,为什么会有淤积崖壁之埋阻?怀里抱着的书是那么深刻,我的心却如池鱼似的悠游。末了,归巢的鸟儿掠过苍穹去迎接聚集的星辰,我顺手摘下一片绿叶夹在《诚信》中,忽然走回家去。”

又如范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记忆好比一杯美酒,甜美甘醇;记忆好似一首清丽的小诗,韵味隽永;记忆像是一棵待熟的青果,昂着头回味成长的苦涩与喜悦;记忆是一辆彩车,载着缤纷的色彩,载着缤纷的人生。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入真,移入那世上一切的真。移入慈母的真情,移入游子的赤诚;移入真挚的友情,让友谊的火焰永远在心头跳跃;移入真挚的爱情,让爱的光明驱散心头的黑暗,照彻内心的天空;移入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理解,让世界永不寂寞。因为这世界,若是少情,人生又有何意义?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入善,移入这世上一切的善。移入友善,多份理解;移入淳朴的善良,体味人生的真情,体味人性的伟大;移入发自内心的善,在困难面前,共筑一座钢铁长城。移入善,让自己的心变得澄清,让善的温馨在心间永远地散发……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入美,移入这世上一切的美。移入朦胧的美,体味爱的芬芳;移入欢快、活泼的美,体味着春的蓬勃,体味生意的盎然;移入那理性的美,在逻辑的世界里翱翔;移入力的壮美,体验力的热情火焰,让自己的潜力尽情燃烧。这美的记忆哟!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还要移入人生的坎坷与苦难。体味在坎坷的道路上攀援的勇气和意志,体味在苦难的历程里的坚毅与辛酸。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奏响前进的号角;在人生的旅途上,奏起奋进的曲目;在成功的喜悦中,奏出胜利的凯歌。

饮完记忆这杯美酒,我醉了,做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在梦中我看到了那一份份难舍的情缘,看到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看到了缤纷的美,看到创造之神在向我招手。忽而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群铁汉,是他们拉起了时代的序幕,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泥浆中苦苦奋斗,在工厂和实验室中坚守,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辉煌,一次又一次地奏着凯歌。他们对我说:向着明天勇敢地前进吧,只为那母亲的骄傲。我默默地点了点头,我的记忆中再也抹不去--这一幕…………

该文作者能依文题要求,紧扣中心,倾泻出一篇文采洋溢的美文。起语不凡,用排比式的比喻,揭示“记忆”带给人们的无限愉悦。文中的几处省略又恰如一串点燃思维的火花,万种奇思,尽在不言中。文章主体部分,先用排比平行式结构,分别写出作者所要移植的内容--真善美;接着笔锋一转,写出应当移植的另一层内容--坎坷与苦难,因为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干。此外,结尾以“梦”收笔,与前“假如”遥相呼应,也可谓匠心独具。

2.对偶句

对偶是一种好形式,但在文章中,对偶的形式可宽泛些,主要是利用这种形式达到整齐多样的效果。例如《习惯》,有位考生是这样写的:

“我喜欢在每个早晨等待世界分娩出太阳,喜欢在每个夜晚点数星星又多了几颗;在雨天我从不打伞,让雨点轻轻地滴在我渴望的面颊上;在雪天我常常一个人出去散步,雪花落在我的睫毛上,我便有了一双梦幻的眼睛……噢,你别偷偷笑我,这只是我的习惯。我习惯于和动物交朋友,我家门前的蚂蚁每天都会收到我馈赠的美餐;我习惯于和植物做知己,我家院中的玫瑰总要闪烁着我为它点缀的露珠。真的,我熟悉自然界像熟悉我的挚友。早晨我问候这世界,晚上我不会忘记道声‘晚安’,因为这一切都已成为我的习惯。”

(《习惯》选段,原文获满分)

3.比喻句

比喻,可以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数一定会高出一个等级。下面是一位考生《尝试》,开篇用的比喻。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种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以上是开头,接着记叙了作者在海边高崖跳水的一次尝试,最后是结尾)。我相信我会珍惜这一方生存的空间,我会勇敢地迈步于人生之路,那勇于尝试的勇气将伴我一生,碧海作证,白帆作证!”

(《尝试》,一类卷)

有一篇文章结尾是这样的:

诚信是航船的巨帆,推动它驶向理想的彼岸;诚信是山鹰的双翅,托着它飞上成功的顶峰;诚信是我们的双腿,支撑着我们站在世界上,朝着我们的目标不断地开拓、进取。

再如:

初夏,还能看到春天的背影,而街上已被五色的彩裙所点缀。青春的女孩,活泼的短裙,像一首轻快的舞曲;端庄的少妇,飘逸的长裙,使城市多了一道温柔的风景。

初夏也是雨的季节。6月的天气像个调皮的孩子,时而愁容满面,哭得整日雨水淋淋,但忽而又喜笑颜开,把阳光播撒一地。勤劳的家庭主妇们都拿它毫无办法,只盼着它能给个风和日丽的晒洗日。

描写初夏时令特征,主要通过“五色的彩裙”表现。“青春的女孩,活泼的短裙,像一首轻快的舞曲”一句,“活泼”是移用,“舞曲”用了比喻的特殊形式通感。全句清新明快,形象生动,且与所写的内容融为一体。(如果后一个分句也用比喻,则更美。)第二段把初夏的天气比作“调皮的孩子”,这本不特别,但小作者能巧妙地抓住喻体的特征,把夏天时雨时晴的气候特点形象而优美地描绘出来了。

4.对比句

一篇《拒绝谎言》是这样写的:

诚信是你事业腾飞的基石,可以让你产生一种亲和力,博得他人的尊敬。而谎言是一种深刻的自私,是骨子里的尖刻,成功或许会团谎言与你擦肩而过。诚信应是一种美德,谎言才是步入成年历经世事后的人的“专利”。然而年轻人的谎言是社会道德的沦丧,给自身、给集体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5.拟人句

拟人属比拟的一种形式,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前者把物当人,后者把人作物。运用比拟,能把人或物描述得更为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并能充分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我们这里只提拟人,是由于高考作文用得比较多。拟人的关键是赋物以灵性,将其人格化,实际上用写人词语来写景状物也是常用的拟人手法。

当你走在放学的路上,发现身旁的姑娘、小伙都戴上了太阳镜,穿上了各种款式的凉鞋,你最先感受到的是:夏天在敲门。

当你回到家,发现妈妈已经换上了凉席,爸爸已经装好了电扇;电视剧间隙所播的广告片换成各式防晒用品时,你更可以感到:夏天已经推开门了。

当你一觉醒来,发现楼下出现了卖瓜的老农和油亮的大西瓜,菜场上有你久违的毛豆时,你看到,夏天已经进了门。

朋友,当你所穿的,用的,吃的发生了这些变化,你能不说夏天到了吗?

(二)巧用联想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作文要考查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巧用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开拓思路,还可以使文章有文采,可谓一举两得。如:

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跃跃欲试的画家无力画出雪白的精神;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芭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刘兰鹏《落雪》)

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写出了雪夜的灵动,写出了雪夜的美。没有想象,不管怎样描写,都不会有如此美丽的雪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再如: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毕淑敏《孝心无价》

作者巧妙联想,通过排比和正反对比告诉读者赶快尽一份孝心,无论怎样的方式,在“孝”的天平上都是等值的。若没有联想,怎样尽孝的问题就得不到解答。

(三)巧用动词、形容词等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可以通过选择锤炼动词来达到。如: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鲁迅《药》

这里表述手的动作一共用了13个动词,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了无可更改的地步。一个“摊”字把刽子手索款的架势活现了出来;而“抢”“扯”“裹”“塞”,既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手所触到的四个不同对象,又贴切地反映出动作的急迫利索。对于洋钱,只一个“抓”,就可看出讹诈式的攫取。

为了使所用动词准确贴切传神,在选用同义词时,需要根据表达对象的要求,严格区分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一篇《折断的翅膀》的满分作文,开篇用了形象描写的方法,也令人刮目相看。

“蓝天。白云。苍鹰展翅飞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我们惊叹于苍鹰那和谐自在的飞翔时,是否想到了它那双强有力的翅膀?没有翅膀,苍鹰恐怕是永远飞不起来的。

人,是智慧的人。他的心灵长着一对翅膀,凭着那对翅膀,穿梭在茫茫人海中,不至于迷茫,不至于失望,也不至于众叛亲离,在漫漫人生路途中寻找生命的真谛。那双翅膀便是诚信,拥有它,你就拥有超然达观的人生;拥有它,你就不会在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中迷失自己;拥有它,你就不会在色彩缤纷的社会中失去方向。

我没有见过断翅的乌儿在天空中飞翔。

我也不相信失去诚信的人能够辉煌灿烂。”

(四)巧用句式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有主动句、被动句,有倒装句,还有文言句式,写作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这样可以使语言准确、凝练,增强表达效果,而使语言有文采。如: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鲁迅《狂人日记》)“未必不会吃我”同“大概也会吃我”意思相同,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狂人”当时对情况进行估量的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

1.倒装句

如:“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张彦金《学会舍弃》)

上段文字中的“止争斗于未起”是文言句式--状语后置,用在这里使语句整齐,节奏感强。

2.整散结合。

现代中学生写文章,当然要以散句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难免单调、散漫,表现不出文采。整句庄重有力,匀称谐调。如:

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作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张彦金《距离产生美》)

上面这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3.假设句

假设句式的使用是议论文中的常见形式,往往事情在一个方面论述受到限制时,用“假如……”“如果……”从另一方面展开,将会使论述更深一个层次。有人把这种思考方式叫“退位思考”或“换位思考”。打个比喻,这就像拳击,直直地把拳打出去没有力量,倘若把拳抽回来,再猛地击出去,这才有力量。

例如《近墨者未必黑》一文中,考生就用了“假设句式”。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阐述了批判地吸收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试想,当面对着古今中外鱼龙混杂,精华糟粕并存的文化遗产时,如果一味抱着‘近墨者黑’的观点,战战兢兢,不敢进前或者干脆一脚踢开,以确保自己的“清白”,这不就成了鲁迅笔下的‘孱头’和‘昏蛋’了吗?只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力,不自私,大胆地去吃‘鱼翅’,把鸦片‘送进药房’,扔掉‘烟灯’、‘烟枪’、遣散‘姨太太’,就能去其糟粕,吸取营养,充实自身,近墨者不但未必黑,反而会获得许多有益的东西。”

(《近墨者未必黑》,一类卷)

同样是使用爱迪生的例子,一般人则直说爱迪生发明了多少成果,但下面这两位考生同样都有“假设句式”角度却迥然不同,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考生在论述“只有冲破习惯”一文中这样说:

“如果爱迪生习惯于黑暗生活,今天我们也许还在点着蜡烛;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于宽大的袍子,沉重的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不客气地说,如果老祖宗猿人习惯于爬着走路,恐怕我们今天的境况就不可想象了。” (《习惯》)

一位考生论述“人才的发掘”一文中这样说:

“试问,如果爱迪生的母亲也像他的老师一样,认为他不聪明,老提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那么今天我们能有电灯、电影吗?爱因斯坦若因糟糕的小板凳而被扫入蠢笨之列,能有今天的相对论吗?全国著名的陆昱,具有非凡的数学头脑,但就是有粗心的毛病,要不是数学老师撇开他的粗心,硬要他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竞赛,华罗庚杯上能有他的名字吗?”

假设句式可以使语言的含量增加,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概括内容。散文家赵丽宏在《叩门》一文中也用了“假设句式”,是这样的:

“假如你是一个身患疑病的病人,终于到了可以知道最后诊断的时刻,你去叩医生的门;假如你是一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精疲力尽的考试之后,终于等到了该发榜的日子,你去叩主考老师的门;假如你是一个一时误入迷途的人,这一天,你翻悟了,你怀着羞悔的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曾经规劝过你,却被你断然拒绝过的朋友的门口……在这样的时刻,你怎么会不假思索、冒冒失失地敲响那些关着的门呢!”

假设句式也可以以一个语段为单位,形成排比句假设语段。上海有次“语言美”演讲比赛,一位一等奖获得者,就是成功地运用了排比式假设语段。

“假如让我选择,我选择什么呢?

假如让我选择,我真想选择一个返老还童的妙方,还我青春,还我年华,还我那段人生最珍贵的黄金岁月。然而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好吧,那我就选择用浪漫主义色彩编织渲染而成的一腔情愫,来表达我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和我的一点梦幻吧!

假如让我选择,我愿意变成一只蜜蜂,在祖国的花园里,我将飞来飞去,不知疲倦地为祖国酿制甘甜的蜂蜜。

假如让我选择,我愿意变成一只紫燕,在祖国的蓝天上,我将穿越千家万户,向祖国向人民报告春的信息。

假如让我选择,我愿意变成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北方,我将飘飘洒洒,从天而降,扑向大兴安岭森林火区,迎着熊熊燃烧的火焰,那怕以四分之一秒的速度,把我化为一团烟气。

假如让我选择,我愿意化成一株青松,在祖国的边疆,我将傲然屹立在陡崖峭壁,迎着呼啸的炮弹,显示出我庄严威武的身姿。这足以吓退胆敢来犯之敌!

有一篇《车与辕》,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诚信变得尤其重要。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诚信像一块试金石,又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的灵魂。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桥,那诚信便是坚固的桥墩;如果说人生的成功是一座塔,那诚信便是塔下牢固的基石;如果说“金钱”“权力”“才学”……都是人生的财富,那诚信便是那颗最亮的最耀眼的钻石。诚信的价值不在于伸手可取的金钱,也不在于举步可登的名位,它是一种永久的财富,不论时间和空间。那位破产的银行家斯托克用40年的时间偿还每一笔债务,这就是诚信。”

还有篇文章也用了“如果”句式:

如果我是米洛斯的维纳斯我决不舍弃关貌;如果我是古希腊的柏拉因我决不舍弃“才学”;如果我是威尼斯的夏洛克我决不舍弃“金钱”……如果我只是我自己,那么我决不会放弃“诚信”。

4.反问句

反问句在议论文中使用频率很高,较好地运用也会使文章锦上添花。“玫瑰园”材料写议论文,有位考生在谈“人才”时这样写道:

“记得我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导,一位知识分子仅仅是因为计算错了一个数据,从而总是受到同行的排挤从此不再受到领导的重用,这位知识分子十分痛苦,人生哪有不犯错误的时候呢?哪能只因为这一点小小的缺点,小小的不足,小小的不完美就对整个人进行否定呢?这位知识分子以前做过许多贡献,难道这些都被那小小的不是淹没了吗?埋没这样的人才不觉得可惜吗?难道忘记了‘不以一眚掩大德’的至理名言了吗?”

“玻璃罐”材料写议论文,有位考生也用了反问句,写道:

“春雨中的一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运动鞋’的一脚,‘红雨衣’的嘟嚷,‘高跟鞋’的牢骚,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也许我们也曾有过类似的表演或‘沾光’,正因为如此,生活才失去了本应有的温馨。不是吗?马路上的果皮,长椅上的足迹,宿舍前的垃圾,人群蜂拥的公共汽车站,屡修屡毁的街头电话亭……当我们有意无意地创造这样的‘杰作’,当我们身受其害却又止于抱怨,甚至还要让别人也来‘沾光’的时候,生活还能是美好的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书、休息,我最讨厌有人吵闹,那么别人读书休息时我该怎样?候车、购物,我最怕有人加塞,难道别人就欢迎我加塞吗?”

(五)利用名言名句,使文章高人一筹

在高考中假若文章恰当地引用了名言警句,就会使文章顿时生辉。根据“老树皮、新树皮”写文章,一位考生在记叙女儿、儿子赞颂树皮时,引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赞颂新树皮,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赞颂老树皮,就得分较高。

例如:

“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着想,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统。古代有‘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念念不忘平定中原的陆游,‘精忠报国’的岳飞等民族英雄。近代有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这些中国的脊梁,他们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救民于水火之中,兴国于混乱之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司马迁面对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矢志与笃誓))

要以博大的胸怀笑对人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风物长宜放眼量”。去发现别人的亮点吧,别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 (高考作文)

当我从中看到了希望世上能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广厦,“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当看到为使中国画坛脱离“八股画风”,经常自己出钱让青年学生出国深造的徐悲鸿………… (高考作文)

开学分班,苍白的通知书上白纸黑字让人。惊肉跳:“慢班”。……我不知道回家后怎么向父母开口。每当看到慈爱的父母“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时,我总是“低头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高考作文)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一枚钱币而了解中国浩瀚的历史,我有说不出的自豪和骄傲。

(中考作文)

以上四例都是把诗文名句镶嵌于自己的句子中,恰切自然,对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使人感到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且也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这样的语言,理所当然会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

800字的文章,集中而灵活地展示几个句群就可以了,而以名人名言为主要内容的句群最受人青睐,既展示了自己的博学,也符合发展等级的要求,何乐而不为?

请看这个句群:

“言必信,行必果。”古人的话总是那样富于哲理。易水之畔,荆轲的悲壮形象是那样动人,至死不忘的依然是自己的承诺。“士为知己者死。”荆轲死了,他壮烈地死去了,他给后人留下的是一种不得不令人低头致敬的“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维新变法,蹈海醒民的陈天华、仗剑去国的秋瑾女士向世人昭示的不也是那个“信”么?

下面两个句群中也巧妙地引用了名言。

诚信应是一种美德,谎言才是步入成年历经世事后的人的“专利”。然而年轻人的谎言是社会道德的沦丧,给自身、给集体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想当年,复旦大学一名学生申请出国时伪造了导师的证明,事发至今,复旦仍收到外国大学要求核对证明的信件。教训啊,这是一个让人引以为戒的教训啊!无怪乎,泰戈尔说:“诚信是一块幕布,撕破了再也无法犯回。”

然而,文明的进程要撕玻谎言的笼罩,真理终将战胜邪恶。请记住海涅的话;“生命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美丽的花朵的。”让我们团结起来,用你的诚信之箭,射穿谎言!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作文辅导讲义:第一章审清题意的能力 中考语文作文辅导讲义:第二章拟制标题的能力 中考语文作文辅导讲义:第五章谋篇布局的能力 中考语文作文辅导讲义:第二章拟制标题的能力 中考语文作文辅导讲义:第四章选材 读中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考语文辅导试题:能力测试题 怎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多途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辅导 加强言语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水平_语文论文 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六)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下)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上)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十六)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专训2016 中考作文辅导资料 注意培养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_语文论文 2017中考语文作文考前辅导:点好题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辅导:如何快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以看促讲,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中考语文辅导:气候的威力练习题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2017 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与对策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辅导: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 2010年中考语文高分辅导:作文篇 《文言文两则》学弈 讲解辅导 2011年中考语文辅导:成语 精心设计提问,培养表达能力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综合检测 高考语文考前辅导:语言运用题 初一家庭辅导语文知识点-表达方式 2017年中考语文考前辅导 中考作文写作辅导:话题作文 2017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专项练习: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解析版)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高考文言文释义要“追根溯源”准确表达 16年中考语文重点辅导:词语释义的方法 2016中考语文备考辅导之词语的几种定义理解 高考语文考前辅导2017:文言文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四大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记叙文练习10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记叙文练习8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记叙文练习3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记叙文练习11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记叙文练习2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语文记叙文试题122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八) 《语文常谈》第1章:文字不能超脱语言 高考语文复习讲义精编(六)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011年中考语文写作指导训练:能力提升要诀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文言文基本能力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记叙文练习9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五法” 初中生起步作文十六讲3:语言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一)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二)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五)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记叙文练习7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记叙文练习5 中考辅导:中考语文记叙文试题83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记叙文练习6 (第14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分解层次 (第16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设计开头 (第18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板块组合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十)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四)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九) 勤积累,多表达--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概括能力和文章标题_语文论文 (第17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重视结尾 (第15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过渡照应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三)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七) 浅谈高考语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备考策略 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表 中考语文记叙文辅导试题(6) 中考辅导:语文记叙文试题91 2012年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辅导:论语十则 中考备考辅导: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高考语言表达:敬谦辞歌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辅导:名著导读 中考语文记叙文辅导试题(9) 关于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答题技巧 2017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专题练习(有解析) 探秘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复习方法 语言表达九年级语文同步暑假作业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记叙文试题练习70 2017中考语文复习辅导(十五) 初二语文辅导:文言文解析 初一语文家庭作业辅导-病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