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使至塞上》学案

小编: :admin

内容预览:

《使至塞上》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一、课内阅读

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

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答:

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2、鉴赏下列诗词中加点字的妙处

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⑵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二、相关知识理解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所以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

三、开放题点击进入 初中学习小组

(一)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二)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诗做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

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⑹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2、⑴“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⑵“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三、(一)1、.“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2、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3、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二):“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使至塞上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2 《使至塞上》教案1 《使至塞上》分析 使至塞上教案设计 《使至塞上》预习学案 《使至塞上》教案设计 初三上册语文《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 《使至塞上》原文和译文 《使至塞上》诗五首 《使至塞上》练习题 长春版《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说课稿 《使至塞上》《泊秦淮》教案1 《使至塞上》诗五首 教案示例 《使至塞上》教学反思(7篇) 《使至塞上》赏析及练习 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使至塞上》 中考语文古诗词习题:《使至塞上》 王维《使至塞上》诗歌鉴赏 2015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使至塞上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至4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5至8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各课学案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迹》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精品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颗钻石》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繁星》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学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苏州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至六单元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柳叶儿》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四首》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安塞腰鼓》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晏子使楚教学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学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松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步导学案 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学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一面》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晏子使楚导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4.15《松鼠》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凡尔赛宫》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沁园春·雪》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天上的街市》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安塞腰鼓》教案(3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再别康桥》学案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我的老师》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闻两篇》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太阳》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 (学案设计) 中考必背文言文《使至塞上》重点字词整理 专题《狼》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评课稿 七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教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 读边塞诗两首《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出塞》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往事依依》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伟人细胞》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7 安塞腰鼓》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郑人买履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狼》导学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塞腰鼓》教学案例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10《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