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3)

小编: :admin

2010中考语文阅读周周练

周一诗词鉴赏

赏析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训练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___”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浩荡离愁(离愁)。(2)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

周二文言阅读

王积薪逆旅闻棋①[唐]李 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⑤。”媪曰:“第几道⑥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⑦。”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⑧,意思{9}皆所不及也。

(选自《国史补》)

注释:①王积薪:唐朝著名棋手。棋:指围棋。②逆旅:客舍;旅馆。③媪(ǎo):老妇人。④妇:指儿媳。⑤诺(nuò):答应的声音,表示应允。⑥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⑦伏局:意为这一局棋认输了。⑧复其势:意为再次摆出那棋的局势。{9}意思:用意、思路,此指下每一步棋的用意。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王积薪棋术功成 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棋一局乎 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谓天下无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思皆所不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一个“自谓”表现了王积薪怎样的心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店主婆媳的棋艺高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成熟,高超。(2)名词作动词,下棋。2.(1)自以为天下没有敌手。(2)(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3.恃才傲物、沾沾自喜、目空一切的心理。店主婆媳不仅能在暗夜说棋,而且每招每势都是王积薪所不及的。4.说明了艺无止境、学亦无止境。我们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有一点本领不要骄傲自满,只有不断地虚心学习,才能完善自我。

周三记叙文阅读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她(他)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母亲是最后一个坐上桌的,她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桌。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好像与生俱来就是这样的。

话题是聊不完的。儿子在学校里的新鲜事;妻子单位里的同事哪个又结婚了,哪个又离了;妹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澜壮阔;我的写作进度,还是像老驴拉磨……在所有人中,儿子抛出的话题,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大家继续吃饭。儿子突然一拍脑袋,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笑话一点也不可笑,但我们大人们还是很配合地笑得前仰后合。

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自己去厨房再换一双筷子,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大家埋头吃饭,谁搛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凉了。”是啊,外面天寒地冻,这么冷的天,难怪饭菜吃着吃着,就凉掉了。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起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

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

“叮铃铃!”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估计吃了一半的饭,都凉透了。我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已经放下饭碗,站起来三四次。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母亲一次次站起来,是想让我们安安心心地吃顿饭啊。

如果留意一下,就会看出,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人: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她(他)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是用一辈子在呵护我们的亲人啊!

(选自《齐鲁晚报》09-02-15)

阅读训练

1.文章第三段:“母亲是最后一个坐上桌的,她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桌。”这句话中的“总是”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讲到一顿饭工夫,母亲至少站起来三四次去帮我们做事,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好像与生俱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画线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该文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能删去。“总是”是“常常”或“往往”的意思,用在这里把母亲是最后一个才上桌吃饭的真实情况鲜明地表达出来了,对于突出人物形象很有帮助。2.说明了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帮助、呵护着我们,同时也说明我们体察不到母亲的爱意和默默付出,只是慷慨地接受着,并把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4.“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是我们最亲的人,是她(他)用自己默默无私的爱呵护着我们、帮助着我们,使我们享受到家的温暖。该句揭示了文章主旨。5.答案略。(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

周四说明文阅读

威尼斯的沉没

暴雨导致的洪水,造成威尼斯全城水位上涨。2008年12月1日,威尼斯当局发出警报称,海水可能要比正常水位上升1.6米,此次水位上涨为1986年来最高的一次。

威尼斯陷入瘫痪了:几乎所有街道都被水淹没;著名的圣马可广场上,水深达到了80厘米。

穿过亚得里亚海,进入意大利东北部,就能看见威尼斯躺在眼前,俯瞰起来形如一只海豚。这座总面积不到7.8平方千米的城市,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如同蜘蛛网一般密布于城市之中。大约350座桥将小岛和运河连在一起。

威尼斯最严重的洪水发生在1966年11月4日。当时,整个意大利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水灾,而威尼斯城的积水深达1.94米,城中5000居民无家可归。每年的洪水入侵,使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了逃离。从1966年至今,威尼斯的人口从12.7万人减少至6.5万人。

“现在,威尼斯差不多每年都要被淹上一次,遇到雨水丰腴的年头,几乎是每周被淹一次。”何庆成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现象。威尼斯每年都会遇到风暴潮,而且越来越严重。“我们从地质的眼光看,大概在20年~30年后,最迟也就是50年,威尼斯就会消失不见。”

目前,全世界的海平面处于上升中,只是每个海域所上升的幅度不同。威尼斯本身的海拔很低,很多地方又都处在海的入海口处,或是海边的交互地带。只要海平面上升,海水自然就会涌入城中。

事实上,早在二十多年前,意大利就拿出了一个拯救“水城”的计划。这是一个名为“摩西”的解救工程。方案计划在威尼斯的泻湖与亚得里亚海相连的出海口上建造活动闸门。闸门的一端固定在海床上,另一端则不固定。平时,闸门隐藏在海面之下。一旦水位超过正常水位1.1米,就升起闸门,阻断洪水。但是,意大利举国上下对这项工程的环境影响、效果、成本等一直争论不休,于是,“摩西”工程至今仍没能上马。

1900年,1.2米的潮水仅能侵入威尼斯很小的一个区域,当水位达到1.4米时,威尼斯的很多区域才被淹没。然而,到了2000年,1米的潮水已经能够侵入这个城市了。

这种现象与全球演化密不可分。因为地质在冰期与间冰期之间,呈周期性地变化着。冰期非常寒冷,而间冰期是比较温暖的时期,温暖就必然会导致冰雪融化。

此外,威尼斯还处在软土上,被称为“软土三角洲”。这种类型的土地属于松散地层,迟早都会出现一个自然压缩的过程。

城市本身就在自然压密,然而二战后,当地为了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求,大量开采地下水,加速了软土层压缩的进程。土层被压缩后,反映在地表就是高地消失。土层在下降,海平面在上升,从而加剧了对城市的破坏。

2004年,意大利专家提出,往威尼斯的地基灌注海水,以阻止城市下沉。项目预计耗资1亿欧元,具体内容是:在威尼斯城周围10千米的范围内,挖掘12个直径30厘米的孔洞;然后抽取海水,通过这些孔洞往地表以下700米深处灌注。因为这一深度的沙土层在吸水后会膨胀,而地表浅层的黏土层不会透水,因此,整个地表最终会被“顶”起来。

专家们打算先在一个小区域内试验这一方法。但地表上升较为缓慢,恢复到沉降前的状态可能需要10年。

(选自《青年文摘》2009.4)

Section targeting

阅读训练

1.整体感知全文,归纳威尼斯沉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中的话回答威尼斯在不断沉没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尼斯沉没会给威尼斯带来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简述文中可以拯救威尼斯下沉的两个方案。然后,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请为阻止威尼斯下沉提出自己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了准确、具体地说明威尼斯的沉没,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请举例说明文章使用的一两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全球气温变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②威尼斯本身的海拔很低,很多地方又都处在海的入海口处,或是海边的交互地带。③威尼斯处在软土上,大量开采地下水,加速了软土层压缩的进程。2.1900年,1.2米的潮水仅能侵入威尼斯很小的一个区域,当水位达到1.4米时,威尼斯的很多区域才被淹没。然而,到了2000年,1米的潮水已经能够侵入这个城市了。3.①洪水泛滥,使城市陷入瘫痪。②从1966年至今,威尼斯的人口从12.7万人减少至6.5万人。③威尼斯每年都会遇到风暴潮,而且越来越严重。④在20年~30年后,最迟也就是50年,威尼斯将会消失。4.文中可以拯救威尼斯下沉的两个方案是:一、“摩西”的解救工程。方案是在威尼斯的泻湖与亚得里亚海相连的出海口上建造活动闸门。闸门的一端固定在海床上,另一端则不固定。平时,闸门隐藏在海面之下。一旦水位超过正常水位1.1米,就升起闸门,阻断洪水。二、往威尼斯的地基灌注海水,以阻止城市下沉。具体内容是:在威尼斯城周围10千米的范围内,挖掘12个直径30厘米的孔洞;然后抽取海水,通过这些孔洞往地表以下700米深处灌注。第二问可以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全力阻止全球气温变暖,防止海平面上升、节约用水,不要大量开采地下水等方面入手。5.示例:①列数字 如:“当时,整个意大利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水灾……威尼斯的人口从12.7万人减少至6.5万人。”通过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洪水给威尼斯带来的危害之大。②作比较 如:“1900年……1米的潮水已经能够侵入这个城市了。”通过作比较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威尼斯在不断地沉没。③作诠释 如:“项目预计耗资1亿欧元……因此,整个地表最终会被‘顶’起来。”通过作诠释,使读者具体清晰地了解拯救威尼斯沉没的方案内容。

周五议论文阅读

是是非非说时髦

时髦这个词含有多义性,时而指人的穿着打扮领先入时,时而指风尚的新颖别致,时而指某种做法出格越轨……亦褒亦贬,似抑似扬,见仁见智,难以共识。

时髦具有时间区位的特指性。比方50年代穿灯芯绒、劳动布衣服较为时髦,20年前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左邻右舍艳羡不已,视为时髦,谁家安装电话,将引起轰动效应……

世上很难找到永远时髦的东西,因为人类总在不断地搜奇猎异,满足永远不满足的夙愿,推动社会的发展,时髦会不断继续下去。

物质的时髦或精神的时髦不是个人行为,而是许多人不约而同灵感火花的集体迸射,难以找出始作俑者,难以阻挡遏制。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之流竭力反对火车、电灯等时髦的玩意,螳螂挡车般成为历史笑柄,“老佛爷”是个极端的反面典型,不提也罢。

时髦的事物改变人的习惯,带来许多实惠与方便,比方拥有移动电话、私人轿车、别墅,等等,不仅标志档次身份,也符合快节奏高效率的潮流。似乎没有什么人绝对地拒绝时髦,虽说有“酸葡萄效应”,那是因为自己条件不允许形成的心理反弹,讲究或享受时髦除了观念新之外,还要物质基础,否则只能望洋兴叹。

总体来说,痴迷时髦的是年轻人,或者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人。而中老年人相对稳定,他们习惯了几十年的生活方式,不大容易被时风左右,他们之所以接受冰箱、彩电、程控电话,等等,是出于实用而不是时髦。他们大宗的钱还是存入银行,利息再低也难改初衷。

不是所有时髦的东西都是好的。尤其是一些天真幼稚的年轻人,他们追求的时髦比较多。拿美容来说,如果是演员、公关小姐等,由于职业需要,无可厚非,可是一些大学生、普通职工,也在头发、眉毛、眼睛、嘴唇、指甲上花费许多时间去包装,自以为时髦,却失去了本色个性。

笔者曾在天津一辆中巴车上见到一位售票员小姐佩戴了八只不同款式的金戒指,人们叽叽咕咕,一方面羡慕她富裕,另一方面怀疑她神经有些毛病,我则担心她会招来杀身之祸。

时髦一旦失去分寸,必然坠入庸俗的泥淖。那位拥有八只戒指的小姐,并不明白时髦的含义,究竟出于什么心态,值得专家学者们探讨。

中国人毕竟是谨慎的,一面稳妥地接受时髦,一面又提防时髦的负面效应,极为艰苦地把握着分寸。

时髦在中国是个热点问题,也是个纠缠不清的问题,你说时髦,他说怪异;你说潇洒,他说胡闹……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你是哪种时髦,必须建立在诚实劳动、不侵占他人或国家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另外,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摘自《中国青年报》)

阅读训练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夙()愿 笑柄() 别墅( ) 泥淖( )

2.文章标题为“是是非非说时髦”,文中用哪几个段落阐释了“是”?又用哪几个段落阐释了“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世上很难找到永远时髦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八段中“不是所有时髦的东西都是好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论证“不是所有时髦的东西都是好的”这一观点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具体解说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为一个21世纪的年轻人,你是怎样看待“时髦“的?请用不少于80字的文字表明你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2.二至七段阐释“是”,八至十段阐释“非”。3.人类总在不断地搜奇猎异,满足永远不满足的夙愿,推动社会的发展,时髦会不断继续下去。4.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概括“有一些时髦是不好的”的观点。5.举例论证,举“售票员小姐手戴八只不同款式的戒指”的事例证明观点。6.无论怎样追求时髦,都要以不损害他人、国家利益,不违背民俗国情为前提。7.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我们应当冷静地对待“时髦”,用我们的理智,去判断生活中人们追求的所谓时髦的事物,绝不能盲目地去追随时髦,否则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迷失自己。(意思对即可)

......

    相关推荐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9)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8)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7)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2)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1)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3)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5)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4)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6)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3)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1)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4)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有的人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2)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7)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6)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5) 2010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核舟记 2010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3)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黎明的通知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3)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3)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3)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5)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3) 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训练:阅读题30篇(可下载)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6)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8)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4)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7)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2010年中考语文特色题训练 2010年中考名作家作品阅读训练:秦文君专场 201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压轴题3篇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3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1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2010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周总理,你在哪里 中考作文:小说阅读训练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课外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练习(3)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题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3 2010年中考名作家作品阅读训练:余秋雨专场 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3) 2010年中考名作家作品阅读训练:冯骥才专场 2010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1) 2010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2)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骆驼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比较阅读) 2016中考语文一模备考阅读训练方法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共老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古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话题作文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议论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记叙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说明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解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名著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怎样阅读童话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材料作文 2010年中考备考: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 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破解 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破解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记叙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说明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课文复习训练:文言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死海不死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201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记叙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文意把握” 201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训练1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1)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 2010中考语文:仿句考点解析及训练 【阅读训练】散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文学作品阅读 郴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4)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2)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7)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2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记叙文阅读1 郴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说明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小说阅读2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小说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