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各地试题分类详解:《孟子》

小编: :admin

2009全国各省市《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

1.北京市(09)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

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

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大连市(09辽宁省)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则( )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

二、(16分)

(一)

9.(1)明白(了解、知道) (2)如果(假若) (3)这样

10.(通过这些)使他(们)的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们)所没有的才能。(翻译意思对,语句连贯;“益”字翻译正确即可)

11.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3.衡阳市(09湖南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A.困于心 苛政猛于虎也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

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2分)

19.B

20.B

21.D

22.示例:“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

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4.济宁市(09山东省)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5.辽阳市(09辽宁省)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8~11题。(10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②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⑤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注释】

①舍:住屋。②市:市场。③贾人:商人。④炫卖:边喊边卖。⑤学宫:学校。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⑦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8.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2).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可以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分)(1)违背;通“弼”,辅佐 (2)安顿;处在 (每空1分)

9.(2分)(1)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这里可以安顿我儿子了。(意对即可,每句1分)

10.(2分)围绕“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来答即可。

11.(2分)围绕“要居安思危,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增强忧患意识”来答即可。

6.临沂市(09山东省)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③足兵 兵

④民信之矣 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 [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6.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信用

7. 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 [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墨子.公输》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口技》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三峡》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陋室铭》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出师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核舟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小石潭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答谢中书书》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大道之行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鱼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送东阳马生序》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试题分类详解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分类详解:《爱莲说》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试题分类详解:《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中考试题分类详解:《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中考试题分类详解:《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中考试题分类详解:《愚公移山》 中考语文文言文中考试题分类详解:《陈涉世家》 中考语文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2017年中考语文“成语”分类详解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句子 2011年各地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句子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课内文言文阅读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作文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句子排序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精选:名著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精选:古文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仿写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散文阅读 2010年全国各地各科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2011年各地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默写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精选: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文言文被动句详解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口语交际 中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判断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名著阅读 初二文言文考察题型解读(含各类题型)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修辞手法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书写字形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字音字形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小说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图标漫画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精选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6)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0)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6)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4)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9)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9)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6)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5)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2)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0)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5)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4)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4)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3)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3)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3)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2)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0)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9)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 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古诗词赏析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2)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6)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5)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3)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0)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9)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4)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6)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9)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