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2010年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叶倾城专场

小编: :admin

 

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叶倾城专场

作家名片

叶倾城,一个以散文随笔著称的新锐女作家。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纸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著有《情感的第三条道路》、《住在内衣里》、《我的百合岁月》等多部散文集,《原配》、《麒麟夜》等多部长篇小说。

近年来,叶倾城以唯美浪漫而又不乏理性与深刻的文字征服了大量读者。她的散文多取材于平凡人生的真实感悟,以女性特有的感性、细腻和聪慧给读者带来愉悦和启迪。她曾谦虚地说:“从来没有写得很好过,也终生不可能写得非常好。但若这世界恒久是淡蔷色的秋,只希望我的文章可以是一场桂花雨,一小朵一小朵,芳香沁人地滴落,令世界也温柔可亲。”

“写作之于我,越来越像一桩宿命,一份天赐的枷锁,但我愿意背负这沉重,直至永远。”她如是说。为此,她笔耕不辍,期冀有朝一日成为文坛常青树。

她在自我介绍上说:如果你曾爱过我,你自然知道。如果你不曾,我该如何让你明白呢。

在这里,就让我们的心灵下“一场芳香沁人的桂花雨”,一起走近叶倾城质朴、可亲和灵动的精神世界。

人生智慧?意蕴无穷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叶倾城

学者谢泳在研究西南联大的时候注意到,当时同班的同学,后来的差别主要在机遇上:“是机遇影响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机遇。有才能没有机遇,才能慢慢就没有了;而有机遇,没有才能慢慢也会发展出才能,获得成功。”

同学少年的日子,大家都是纤纤小树,生长在同一片苗圃里。而后,大家渐渐分散到人生的大森林里,有些不幸落在低洼,有些却有缘栽种在山顶。种在山顶的,比周遭的林木都高出一截,于是,更多的阳光照在它身上,春天的第一场雨也都给了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错。狂风暴雨季节,它在风中凌乱,断了一地的枝丫。但,一年能有几次摧折之风?平常日子里,风把它的花粉远播,蜜蜂蝴蝶都飞来;借助风势,它的种子传播天下。而随着它越长越大,成为参天大树,小小的风对于它,连摧折都无能为力了。它得到的越多,其他树就得到越少——资源,不过就是一碗饭,你多吃一口,其他人就饿着。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还没有两棵树之间来得大,毕竟人家还可能不同科不同纲不同属,而我们,都是人科人属人种。所以,能流传千古的名言,普通人也说得出来;伟大的、撼动世界的发明,多得是人曾心念一转间想到。区别何在?不是说了什么,也不一定是谁说的,往往只取决于,你在什么位置上,风帮不帮你忙。

就像如果树会说话,森林里也有窃窃私语,最矮的灌木丛,满腹心事只能说给小草听——小草可能还似听非听。而百年红松,才有资格发出松吟,好风凭借力,松涛入你梦。

你要当灌木还是红松?想风不打头雨不打脸,还是笑傲风云?你是愿意湮没人海,默默无闻,还是成为参天大树,活出人生的丰盛美好?

一切,都是人类自愿的选择。

(选自《格言》2009年第7期)

品后余香

三国魏人李康在《运命论》中写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种思想曾经制约了很多人,随大溜儿,不敢表现自己,藏匿于“鸡群”之中,不敢成为“鸡群之鹤”。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很多人常常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被淘汰。所以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展现自我,标新立异,渴望与众不同,社会也随之提供了很多平台,只要敢站在台上,就有机会实现梦想。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且读且思

1.三国魏人李康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本文作者却说:木秀于林,风必助之。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说法的?

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人生如茶?静心透悟

喝茶的日子

叶倾城

喝水的日子,是清纯无知的日子。喝咖啡的日子,是潇洒随意的日子。喝酒的日子,是狂放落寞的日子。而喝茶的日子……

好像是乏善可陈,又好像是一言难尽。

第一口茶,是苦的,在办公室的桌前。办公室里永远是秋天的幽静,看见窗外夏天的阳光,常常会想起学生时代。并没有什么人来告诉我那只是年少轻狂,我自己知道,几乎是一瞬间,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我便知道。有时我会想:我所憧憬的成长,就是这样的吗?那时,学会了喝茶,仿佛象征了从清水的年少到甘苦自知的成年。

以后,知道茶是香的。一股沸水冲下,清香绽放如花朵,令人想起茶的身世。想起那些起伏的山岳,漫山如雪的茶花,万里遥遥只为这一片茶林的一脉阳光,千里迢迢只为这一杯水的一把茶叶,而终于可以辗转成为这样一种简单的快乐,成长的本质是不是就是这样的?

而茶真正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在后来。

不甘心平凡的生活,刻意使自己忙,让自己像一座上紧了弦的钟,计划分秒,力求毫厘不差。每一件待做的事,一旦想起,就像铃声大震,惊得自己跳起来。

此时,一杯茶在手中,感到它的温暖,使我安心。并不以它为意,做事说话写文章,主题自有,茶不过是背景音乐。口中有茶,心中无茶,到一种视若无睹的地步,是意不在喝茶,意在日子。

而今始知,人生本是一杯茶,微苦而略带芳香。有的醇厚,有的清淡,有的千红一窟,有的只是一杯概念上的茶。喝茶的日子,也就是千万个平常日子。

(选自《悬崖上的草莓》,江苏文艺出版社)

Section targeting

哲理意蕴

人生如茶。王蒙说:“茶是魂,是韵,是趣味,是机智,也是微笑与漂移,舞蹈与飞升,嗜茶者多半是好相处的人。”我以人生当茶喝,因茶制宜,专心泡制,细心品味,静心透悟。叶倾城以水、咖啡、酒和茶来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预示了一个人成长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茶的身世变化及由此带来的人生感悟。在作者看来,茶是生命的一部分,人生如茶,茶似人生。茶有三味,甘苦自知。世事纷扰中,用心品茗,不仅能够冲淡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还能荡涤灵魂,修养性情。因此,喧嚣繁杂的尘世,我们不仅需要一本好书,也需要一杯好茶。全文以对茶的认识感受为线索,逐层深入,语言平淡而不乏睿智,富有哲理。

且读且思

1.文章第一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开篇以喝水、咖啡、酒和茶来比喻人生的不同日子,有什么作用?

2.对“人生本是一杯茶”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结合文章,理解“喝茶的日子,也就是千万个平常日子”这句话的含义。

4.请概括作者对喝茶的认识过程。你是怎样认识这个过程的?

人生一课?仁爱谎言

六个人的一生和一句仁爱的谎言

叶倾城

那是他遇到的第一桩案子,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1848年,美国南部一个安静的小镇上,刺耳的枪声划破了午后的沉寂。他是刚入警局不久的年轻助手,随警长匆匆出动。

一位年轻人被发现倒在卧室地板上,身下一排血迹,右手已无力地松开,****滚落在地,身边的遗书笔迹杂乱,而他钟爱的女子昨天与另一个男人走进了教堂。

死者的六位亲人都呆呆伫立着,他禁不住向他们投去同情的一瞥。他知道,他们的哀伤与绝望,不仅因为一个生命的陨落,还因为对于基督徒来说,自杀便是在上帝面前犯了罪,他的灵魂从此将在地狱里饱受烈焰焚烧。而风气保守的小镇居民会视他们全家为异教徒,从此不会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约会女儿们,也不会有良家女子肯接受儿子们的戒指与玫瑰。

这时,一直沉默的警长突然开口了:“不,这是谋杀。”他弯下腰,在死者身上探摸许久,忽然转过头来,用威严的语调问:“你们有谁看见他的银挂表了吗?”

那块银挂表,镇上的每个人都认得,是那个女子送给年轻人唯一的信物,每个人都记得他是如何五分钟便拿出来看一次时间,而阳光下挂表闪闪发光,仿佛一颗银色的、温柔的心。

所有的人都忙乱地否认。

警长站起身严肃地说:“如果你们都没看到,那就一定是凶手拿走了,这是典型的谋财害命。”

死者的亲人们号啕大哭起来,仿佛那根压断骆驼背的稻草从他们身上取下了,而邻居们也开始上门表示慰问与吊唁。警长充满信心地宣布:“只要找到银挂表就可以找到凶手了。”

门外,阳光如蜜汁,风是薄荷酒,五月大草原上滚动的长草像燃烧着的绿色波浪。他对警长明察秋毫十公钦佩,他问:“我们该从哪里开始找起呢?”

警长的嘴角出现了一抹偷偷的笑意,他伸手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表。

他忍不住叫出声来:“难道是……”

警长看向四周广阔的草原,微笑点头:“幸好任何人都知道,在大草原上寻找一个凶手和寻找一株毒草是一样困难的。”

“他明明是自杀,你为什么硬要说是谋杀呢?你让他的家人更加难过了。”

“但是他们不用担心他灵魂的去向,而他们在哭过之后,还可以像任何一个好基督徒一样清清白白地生活了。”

“可是偷盗、说谎也是违背十诚的呀。”

警长锐利的眼睛盯着他:“年轻人,请相信我,六个人的一生,比摩西十诚要重要得多。而一句因为仁爱而说的谎话,连上帝也会装着没有听见。”

那是他遇到的第一桩案子,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选自《山东广播电报》)

心灵沙漏

诚实本来是一种美德,谎言本来是不应该要的。但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谎言,这个时候的谎言是因为仁爱而说的,为了让他们快乐,为了帮助他们解脱心灵上的负担而说,这个时候的谎言是美丽的,是可爱的,是我们应该要的。

故事中的警长为了帮助六个人,不让他们沉浸于哀伤与绝望中,因为这种哀伤与绝望是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如果弄得不好,他们在心理上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会把自己的一生毁掉的。所以警长说了谎,他硬是把自杀说成了谋杀,这样就能够让那六个人摆脱心理上的负担,让他们不再以为是在上帝面前犯了罪,也不用担心自杀者灵魂的去向,他们还能够好好地生活。所以,我想,警长的谎言说得是应该的,因为他的出发点是仁爱。

且读且思

1.文题中“六个人的一生”与“一句仁爱的谎言”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2.第九段中“那根压断骆驼背的稻草”指的是什么?

3.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4.你有过“善意地说谎”的经历吗?试简要写出来,并说说你说谎的理由。

参考答案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种思想曾经制约了很多人。而作者反其意而用之,给人以激励。2.文章运用形象的借喻手法,从木到林,描写了人生的境遇,人似于木,虽有形上的差别,却有神上的相似,谓之取材新颖,语言凝练深刻,富有表现力,深刻地写出了木与人的相似之处,强调了机遇对人的重要性。3.略。

《喝茶的日子》:1.比喻。作者抓住了水、咖啡、酒和茶的不同特点,以此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能够唤起读者的味觉感受,别有一番滋味,又形象生动。2.茶有三味,用心品茗,不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还能荡涤灵魂,修养性情。3.作者对喝茶的理解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已经把喝茶当作生活的一部分。4.第一口茶,是苦的——以后,知道茶是香的——茶真正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在后来——而今始知,人生本是一杯茶。由浅入深,由茶道到人生之道,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喧嚣繁杂的尘世,我们不仅需要一本好书,也需要一杯好茶。

《六个人的一生和一句仁爱的谎言》:1.一句仁爱的谎言,挽救了六个人的一生。2.阿拉伯寓言记载,一个主人在一只已经不堪重负的骆驼背上,轻轻地投了一根稻草,没想到就是这一根稻草使老骆驼轰然倒下。意思是说事情发展已经到了极限的临界点,再增加任何一点点的因素就会使之崩溃。3.使用第三人称,倒叙手法。4.有,比如母亲生病花了很多钱,我们骗她只花了一点儿,以免她觉得给家人增添了负担。

 

    相关推荐

    2010年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刘心武专场 2010年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包利民专场 2010年中考名作家作品阅读训练:秦文君专场 2010年中考名作家作品阅读训练:余秋雨专场 2010年中考名作家作品阅读训练:冯骥才专场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9)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8)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7)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3)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2)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1)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5)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4)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6) 2010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3) 2010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1) 2010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2) 中考作文:小说阅读训练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课外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文学作品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有的人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1)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话题作文 2010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核舟记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4)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3)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2)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7)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6)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5)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材料作文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名著阅读 郴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文学作品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古文阅读 《边城》阅读能力训练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黎明的通知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比较阅读) 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要点概括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半命题作文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记叙文阅读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全命题作文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说明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小说阅读2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小说阅读1 2010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曹刿论战》 2010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二章》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2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记叙文阅读1 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训练:阅读题30篇(可下载)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说明文阅读1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说明文阅读2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训练2016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记叙文阅读2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1 中考作文专项训练:拟好题 中考作文专项训练:选好材 议论文专题阅读训练 2010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鱼我所欲也》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课外)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课内)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最后一堂课 0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最新作文构思专项训练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2017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项训练题(《水浒传》)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5)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4 2010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周总理,你在哪里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特色题训练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8)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4)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3)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6)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7) [专题训练]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三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中心 讨论:中学语文教师读什么报刊? 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2010年中考古诗词默写训练 中考语文作文专项训练:美好言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主题阅读:记叙文人称专题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九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语文报刊文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 阅读训练 “人与自我”专题阅读与训练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2010年中考备考: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1 中考语文作文专项训练:布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