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北京各区2010年中考一模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

小编: :admin

说明文阅读测试题汇编(一)

密云区

(二)阅读《漫谈桂文化》,完成第17—18题。(共5分)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阅读第②段,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2分)

阅读下面材料,请运用文中的知识说说各地广泛种植桂花的原因。(3分)

链接材料:

桂林市区的桂花有20万株之多,种有桂花的道路多达59条,有无数美丽的“桂花长廊”。杭州南山烟霞岭上的满觉陇,有九千多株桂花。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丹桂、金桂和银桂,房前屋后、山坡道旁,一丛丛、一层层,举目四望,满眼皆是。

湖北咸宁市的桂花乡,以盛产桂花著称,年产桂花达几十万斤之多。如此大量的桂花除带来浓烈的芬芳外,还被人们腌制成糖桂花作为糕点等食品的原料。此外还用它制成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点、桂花酒等。八月中秋节,在明朗如镜的月光下一面赏月,一面吃桂花月饼,则别有风趣。

参考答案

(二)5分

.答案(共2分,意思对即可):杰出的人才(或特别出众的人才)。

答案(共3分,每点1分):

桂花被广泛种植的原因不仅是树姿美观、花香馥郁,有美好的寓意(或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而且还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门头沟

(二)阅读《大自然的神功——自净》,完成第17—18题。(6分)大自然的神功——自净大气、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使自己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印度的恒河被佛教徒视为圣河,他们认为河水能消灾除难,强身健体。因此,每一位教徒都爱到河中沐浴,甚至有人在此投水“升天”。河水中常常漂起尸体,尸体火化后骨灰也被倒入河中。即便如此,虔诚的教徒仍然一边沐浴,一边开怀畅饮。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生病。

另一种现象也令人费解:世界各国往来的船只储存的恒河水,行经万里后仍能新鲜不腐。科学家发现,恒河的水质良好,其中的细菌并没有对人构成危险。原来,恒河河床里含有一种放射性的矿化物——铋,它能有效地杀灭河水中99%的细菌。

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海上油田的开采以及运输油轮的泄漏,都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科威特有几十万吨原油流入海洋,所到之处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但是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受害的海域生态大都恢复正常。

陆地的自净能力也令人惊叹。海湾战争中,泄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沙漠里形成了一个50平方千米的“油湖”,清除它们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就在人们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大自然显示其“自净”的本领:流动的沙粒覆盖了油层,沙层中长出了绿色的小草,沙漠中异常的高温也促使了原油的分解和挥发。

但是,人类不要以为大自然具有自净能力就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要知道,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恒河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恒河水有强大的自净能力?而它自净的本质原因是什么?(3分)

依据文本内容,联系链接材料,说一说我国的长江是怎样实现大自然的自净功能的。(3分)

【链接材料一】

水的自净一般指受污染的物体经本身的作用达到净化或无害化的现象。关于水质受污染的河流的自净作用,即意味着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在流动的过程中自然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机制可分为以下三点:(1)物理净化:通过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沉淀等作用使浓度降低。(2)化学净化:通过污染物的氧化、还原、吸附、凝聚等作用使浓度降低。(3)生物净化:通过生物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特别是水中的异养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在其中起主要的作用。狭义的自净作用,就是指生物的净化作用,通常都是采用这个定义。作为自净作用的具体实例,如伴随河水的流动,而生物需氧量或悬浮物量的逐渐减少等。

【链接材料二】

我国的长江也有这样特殊的自净能力。在支流较多的中下游地区,有色金属分布较集中。有史以来,长江的不少支流发生过金属污染事件,但长江干流及一些湖泊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这是因为长江在流经三峡时带入了大量的碳酸盐,江水呈弱碱性,而较多支流的水呈弱酸性。它们相通后,经中和反应,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沉淀在入江口的三角洲,保证了长江水不受或少受污染。

参考答案

(二)说明文阅读(6分

(3分)

教徒在常常漂起尸体和倒入骨灰的恒河水中沐浴和畅饮而不会因此生病;恒河水行经万里仍能新鲜不腐;根本原因是恒河河床里含有一种放射性的矿化物——铋,它能有效地杀灭河水中99%的细菌。

(3分)

长江的自净属于典型的化学净化过程。(1分)在支流较多的中下游地区,有色金属分布较集中,使较多支流的水呈弱酸性。 长江在流经三峡时带入了大量的碳酸盐,江水呈弱碱性,它们相通后,经中和反应,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沉淀在入江口的三角洲,保证了长江水不受或少受污染。(2分)

平谷区

(二)阅读说明文《说窗》,回答18——20题(共7分)

说窗

①“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ǒu,窗子),在屋曰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②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③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④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园林墙上的漏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⑤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2分)

.第⑤段中,加点词“生命窗”指什么?(2分)

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一说下面链接材料所提到的苏州园林中的哪一处窗户属于“漏窗”,为什么? (3分)

【链接材料】

苏州园林中的留园石林小院之南的“洞天一碧”小屋内,面东墙上有“六角”窗将墙隅空地生长的修竹与秀石框入窗,极富雅意。狮子林的一处墙上四个不同形状的窗子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罗汉松,四季长青,与之相配,既具有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参考答案

(二)(共7分)

.①具有实用功能(或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②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共2分,每个要点1分)

.“生命窗”指的是设计活泼、造型丰富、流露出真性情的窗(具有审美功能而不只是实用功能的窗;或会说话的、有表情的、能流露出人情味的窗;或有诗意的窗) (共2分,意思对即可)

.狮子林一处墙上的四个不同形状的窗子属于“漏窗”。因为这些窗户塑有琴、棋、书、画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框中构图,本身就是景;窗外又配有竹、松等植物,可谓窗内窗外双向“借景”。(共3分,判断1分,理由2分,顺畅表达1分)

房山区

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7题。(7分)

①“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一些环保专家这样大声疾呼。

②生产一台电脑大约要消耗1.8吨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资源。 。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如芯片则必须在高度清洁无尘的车间内进行,连使用到的水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可见,生产电脑消耗的资源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统计数字显示,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电脑显示器、芯片、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有毒物质如石棉、砷、汞、铅、含溴防火材料。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③电脑配置还包括一些看不见的隐形“配置”,如石棉、砷、水银、铅、放射性物质等等。它们就隐藏在显像管、电子电路、机壳和主板中。电脑报废后,这些有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它们随时可能变成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

④正因为电脑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所以,电脑垃圾更难处理。如果采用焚烧的方法,必将直接污染大气、水源,甚至引起人员中毒;如果采用深埋的方法,有毒物质还将慢慢渗透出来,污染地下水层、庄稼和人,仍可能惹出大祸;如果回收处理,由于代价不菲,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美国IBM公司为处理报废电脑支付的费用是30美元每台,回收公司却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大部分国家的电脑垃圾不是废物利用,而是直接被送到垃圾站,甚至非法走私到第三世界国家,电脑就成为“生态炸弹”。

⑤测试表明,打印机、显示器、遥控器、摄录像机等所有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电子设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形成一种电子雾。这种电子雾充斥在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它容易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痛、失眠、健忘等各种不良症状。

⑥电脑中的“隐形杀手”到底有多少,现在仍说不准。

请从下面备选句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填在第②段横线处,并说明选择的理由。(3分)

备选句:

如果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就可能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

即使是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也需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

答:

结合选文相关内容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当前电脑垃圾处理现状的认识。(4分)

【材料】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充斥着数不尽的废旧电脑加工点。根据国外研究人员分析的结果显示,每一吨的电子板中,通过简单的提炼就可以分离出286磅铜、44磅锡、1磅黄金以及银、铬、铂、钯等少量的贵重金属。那些加工点缺乏必要的处理设备和科学环保的处理工艺。一块计算机主板只是简单地往酸碱溶液里一丢,然后把被溶解下的金属拿走就算完成了对主板的处理。

答:

参考答案

㈡本题共7分

选B句。B句强调生产一台普通电脑就需消耗大量资源,退一步说明,更能突出电脑生产消耗资源巨大。

评分:本题3分。选出句子1分,解释2分(要点全、意思说清即可)。

当前的电脑垃圾处理现状令人忧虑。(1分)因为简易的加工处理,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有好多更有价值的金属元素没有被回收,(2分)而且简单的处理,会直接给环境带来污染,损害人们健康,成为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1分)

评分:本题4分。

石景山

(二)阅读《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完成16-18小题。(共7分)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这叫跽(jì)坐。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变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到了宋朝,这种椅子便广泛地流行起来。

椅子的流行不仅仅使人们的坐姿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跪礼,进而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

人们的双腿解放以后,许多重要的仪式、日常的交际礼仪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跪”为主的礼节逐渐演变成了以“坐”为主的礼节。

椅子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用具和生活习俗。比如房屋内部风格: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人们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椅子出现以前,人们的坐姿很低,导致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身体位置及视线都不一样了,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中国人吃饭、看书的最主要的家具。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合餐制。

椅子最大的影响,是对于国人的心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宋代以前,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在跪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的观念,奴化了国人。

.结合文章,说说椅子的出现怎样改变了中国文化。(3分)

.“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中国人吃饭、看书的最主要的家具”中“逐渐”一词在说明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运用文中相关知识,解释我国古代餐具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链接材料】

唐人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器皿都变得玲珑精巧。

参考答案

(二)共7分

.①改变了古代中国的跪礼,进而导致了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②导致了生活用具及习俗的变化,③影响了国人心理和观念的变化。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①与前文的“陆续”一词相照应,②准确说明桌子成为吃饭、看书的家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①到了宋代,椅子广泛流行起来,②人的身体位置及视线都不一样了,因此高足餐具变得玲珑精巧。

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崇文区

(二)阅读《风能助火也能灭火》,完成18—19题。(共6分)

风能助火也能灭火

王永宏

①很早以前,人们就利用风来耕田、提水、磨面、行船、发电……它为人类做出了许多贡献。然而,在风的大家族中,还有人们比较陌生的火风。火风在气象科学上称作“焚风”。焚者,火也。冷季的焚风常引起积雪融化,甚至出现雪崩;暖季的焚风则使谷物或果实早熟,严重时可引起农作物枯萎,甚至使山林发生火灾。可见,风与火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风,就是流动的空气。燃烧都离不开氧气,空气里约有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有风的时候,空气流动比较快,氧气的供应比较充足,火就烧得旺。风的大小和方向对火势的蔓延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2009年4月29日,石家庄市东开发区一家木材加工场失火,就在消防队员全力扑救时,突然起了大风,由西向东,使火势迅速向东蔓延,使本来可迅速扑灭的火经过5个多小时才被扑灭。

③众所周知,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一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越充足,可燃物的燃烧也就越剧烈;而当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即使氧气很充足,也不可能燃烧。例如,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要的足量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却不能使炉内环境温度低到煤的着火点以下,这样炉火持续燃烧,所以会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所以一扇就灭了。

④因此,风能助火也能灭火。大风可以助火,但当风大到可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时,风便灭火;当风无法使可燃物温度 着火点以下时,风便助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空战中,有一架飞机中弹着火,机智的飞行员通过加快飞机的飞行速度,使流过飞机的气流速度大幅度提高而最终灭火。又如,油井着火时,消防人员在油井附近引爆炸药,用爆炸引起的强烈气流来扑灭油井大火等。虽然上述火灾起因和灭火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利用的都是风能灭火这一原理。

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了风的脾气和特点后,就一定能让它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阅读第④段,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格处。(2分)

达到 B.降至 C.低于

运用文中知识,说说下面两则材料中的事例怎样利用了“风能助火也能灭火”的原理。(4分)

材料一 赤壁之战中,两军对垒,周瑜与曹操各自驻扎于长江两岸,曹操在西北岸安营,周瑜在东南岸扎寨。周瑜打算用火攻曹营。按照预定的计谋,一切布置停当,只缺一样——风。就在这时,诸葛亮“借”来了东南风。风一起,几十万曹兵被烧得大败而逃。

材料二 1980年,我国黑龙江大丰林业局机修厂的郭跃尊研制成功了一种风力灭火机。这种灭火机重5.7千克,可喷出强度在32级以上的飓风,使火瞬间熄灭。这种风力灭火机在扑救小兴安岭的一场大火中大显神威,将2万多亩森林大火全部扑灭。

材料一:

材料二:

参考答案

(二)说明文阅读(共6分)

评分:共2分。

答案示例:

材料一 风的方向对火势的蔓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曹营在周瑜的西北方,当周瑜将火船送入曹营时,诸葛亮借来了东南风,风一起,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使风迅速向西北方蔓延,越烧越大,终于大败曹操。

材料二 当风大到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时,风便灭火。灭火机瞬间喷出强度在32级以上的飓风,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火就被熄灭了。

评分:共4分。每条材料2分。

大兴区

六、说明文阅读。(8分

北京克隆古树名木

北京城历史悠久,其中的古树名木是一笔无法估量价值的财富,来自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现有古树名木40721株,其中古树39408株,树龄在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名木3606株。古树见证着北京城市的兴盛,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但随着“年岁”的增大,有些已经“百病缠身”,随时有死亡的可能。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一位专家告诉我们,古树名木的基因图谱有其特殊性,其基因交换和变异比一般树木少,具有独特的长寿基因。一旦某株古树名木死了,那么它特有、独有的基因也会随之消失。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这些祖辈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就有必要通过科技手段对古树进行繁殖,延续其“香火”。目前,繁殖的方法有三种,即通过种子繁殖、扦插和试管组培,而试管组培也就是平时人们所熟知的“克隆”技术。

北京在种子繁殖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曾经被清代乾隆皇帝亲笔御封为“白袍将军”的一株金代的白皮松,亲封为“遮荫侯”的一株金代油松,以及一棵位于八达岭被封为“关沟大神树”的银杏,都已经通过种子繁殖,延续了“香火”。

“收集古树的种子来繁育,确实是延续后代的好方法,技术上难度小,但这里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导致‘子辈’在继承‘父辈’的遗传特征中出现偏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朱春全博士告诉我们,种子繁殖出来的树木,只有一部分基因是古树传承下来的,只能算做是“混血儿”。而扦插和作为“克隆”技术的试管组培,就能避免基因改变、树木性状发生变异的情况。“但扦插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合某些树种,不是所有的树种都能通过这一方法来实现‘香火’的延续。因此,不能用扦插方法来繁育后代的树种,就要靠‘克隆’技术来大显身手。”朱博士进一步解释,“扦插”,即从古树名木上剪一根枝子下来,插到铺放沙子的易于生根的像小床铺一样的插床里,生根后再移栽入苗圃里,继续提供充足的养分、水分以促进其更好地生长。而试管组培,即取出古树名木的一段组织器官,放入有培养基的玻璃瓶内进行组织培养,生根后分栽进花盆,长大后再移栽入土地。通过这样的“克隆”方法,就能完全保存古树名木的基因资源,从而有效地防止其特有的基因密码的丢失。

当然,要使“克隆”出的“子辈古树”也能成为像父辈那样的“老寿星树”,仅有基因的延续是不够的,生长地、养护和其他偶然事件都可能决定树木的寿命和大小。所以,克隆出的“子辈古树”并不一定就能成长为正真的“老寿星”。但科学界普遍认为,长命数百岁的“老寿星树”一定具有优秀的基因,才能够抵御病虫害和干旱,所以它们的克隆体只要能够延续“老寿星树”的基因,并在培育过程中注意保护,这些克隆体成为新“老寿星树”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古树名木的基因图谱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种子繁殖”和“扦插”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4分)

①种子繁殖的优势:(不超过5个字)

②种子繁殖的劣势:(不超过8个字)

③扦插的优势:(不超过20个字)

④扦插的劣势:(不超过8个字)

阅读【链接材料】后,你对“北京保护古树古木”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有哪些认识?(2分)

【链接材料】据介绍,北京市园林科研所计划3年繁殖100株重点古树名木,包括古松柏、古银杏、古槐树等。专家表示,要繁殖的古树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而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为名木,这些树木更是繁殖的重点。中山公园社稷坛现存的直径近两米的千年古柏,是辽代兴国寺的遗物;故宫御花园里的两株代表清帝故乡的楸树,在清代每年都要从东北运来黄土培放于树根,以示根基永固。故宫乾隆花园里也有一株楸树,当年乾隆皇帝特意在树旁建造了一座古华轩,“古华”就是指这株古楸树开放的花朵。北京市园林科研所树木研究室丛日晨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高楼可以盖,城市可以建设,但古树却不可能重新生长,而它们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包括中山公园内的千年古柏,天坛公园、颐和园内的古松和北京市植物园内的银杏将有望首批入选繁殖名单。一旦有幸被选为繁殖“对象”,那把这棵树定为“国宝”也绝不过分。

参考答案

六、说明文阅读。(8分)

(2分)古树古木的基因交换和变异比一般树木少,具有独特的长寿基因。

(4分)①技术难度小;

②遗传特征出现偏差(或会发生变异)

③避免基因改变、树木性状发生变异;

④只适合某些树种。

(2分)古树名木是一笔无法估量价值的财富,它们见证着北京城市的兴盛,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因此,保护古树古木刻不容缓。(每个要点1分)

    相关推荐

    北京各区2010年中考一模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 北京各区2010年中考一模试题汇编:作文 北京各区县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 2010年北京市各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 2010年北京各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字音 北京各区2010年中考一模试题汇编:名著默写 北京各区2010年中考一模试题汇编:名著默写 北京各区2010年中考一模试题汇编:基础知识 北京各区2010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0年北京各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文学常识 北京各区县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综合性学习 2010年北京各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字形词语俗语 2011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试题汇编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北京各区县2010年中考二模试题精选汇编:综合练习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词汇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作文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小说阅读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修辞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默写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修辞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语境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语病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标点 北京市17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说明文阅读篇 北京市各区2012年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北京市各区县2011年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北京各区县2010年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不断更新中...)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精选汇编:议论文阅读 四川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北京各区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综合性学习 北京市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 北京市各区县2011年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 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说明文阅读专题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北京西城区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点评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1)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山东省各地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四川省各地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 北京东城区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0年北京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各地各科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北京市17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总文言文阅读篇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小说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60套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精选汇编:作文 2009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字音练习汇总 北京市17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记叙文阅读篇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精选汇编:默写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小说阅读 2010年上海各区中考二模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2010年北京石景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选择题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南京市玄武区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南京市栖霞区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北京丰台区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书写 中考语文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仿写 北京东城区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 北京市顺义区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 2010年中考语文各地试题精选汇编:话题作文 2010年北京海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0年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作文及范文 北京市顺义区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161套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北京市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语音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名著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散文阅读 2010年四川各地市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全命题作文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材料作文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古文阅读 北京各区县2010-2011学年度各科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 各地中考试题之作文汇编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汇编:汉字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散文阅读 四川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议论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