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小说阅读

小编: :admin

内容预览: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 小说阅读

1.(2010?山东省东营市,14-16,8分)

看上去,这个洞似乎永远也填不满似的。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并且,也许越往深处洞的直径越大吧。“填洞公司”的经营规模一点一点地扩大了起来。

……

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然而,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由这个洞来逐步地加以妥善解决。

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

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无一失了。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睛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喂——出来》

14.在“人们”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洞”?(2分)

15.选文写天空变得瓦蓝清澈、高楼大厦不断竖起、建筑工人对传来的叫声和飞来的小石块毫不在意等内容,说明了什么?(2分)

16.“喂——出来!”是“探洞”时一个年轻人的叫声,选文中这一叫声再次出现。它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其含义是什么?(4分)

【答案】 14.答案:深不可测;慷慨大方、任劳任怨;可妥善解决城市公害和社会问题。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说明人们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不自省不自控,对填洞带来的后果不自知;说明由于人们的麻木不仁、急功近利,必将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结构作用使文章前后呼应,使事件前后构成因果关系。含义①人们填到洞里的垃圾终会倒“出来”返还给人类。②警示人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环境,终会自食其果。③表露出对人们的规劝,希望人们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暂时的利益中走“出来”。 评分:结构作用1分,含义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2010?浙江省金华市,6—10,1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10题。(13分)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3分)

7.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2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8.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50字左右)(3分)

9.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2分)

10.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3分)

【答案】6.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大意相符即可)(道歉的原因不写,扣1分;没有指明绅士,扣1 分。)

7.(1)“皱皱眉头”,说明心事大,难处理。这里,包含了多层意思:既有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有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的羞愧,同时还有为妥善处理好这件事而产生的担忧。(答出两点即可)

(2)一方面,“用力”一词写出了烧炭工对这位绅士教子有方的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绅士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崇敬心理。(大意相符即可)

8.答案示例(1):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好可爱。

示例(2):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能扣住“爱怜”和“歉意”写,各1 分,语言连贯1 分,共3 分)

9.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写出两点即可)

10.教育学生不能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等的。(写出两点即可)(3分)

3. (2010?浙江省衢州市,7—10,16分)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7.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4分)

8.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4分)

9.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0.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4分)

【答案】7.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8.妻子看看陪读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子,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他认为儿子花钱解决问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9.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处,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意思符合即可)

10.第一问答案: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子女)”这个问题的思考。第二问:示例:小说中儿子的独立是花钱买来的假独立,反映了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错误的处世观念。(第一问,答“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也可;第二问,要求观点鲜明,能结合儿子行为进行评价)

4.(2010?浙江省湖州市,7-10,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 一10 题。(13 分)

一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③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 心想: 。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选自《 意林 少年版》 2010年第4 期,有删改)

7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 3 分)

① —筹款遭拒— ② — ③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8 阅读第⑥段,按要求答题。( 3 分)

(1)加点词语“这番景象”指什么?

(2)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9 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3 分)

10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受助者家长的看法。(字数不超过80字)(4 分)

【链接材料】丛飞,深圳著名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丛飞身患重病后,曾接到受助者家长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当对方得知丛飞正患病住院没钱继续捐助时,就问:“那你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答案】 7. ① 学校被毁 — ② 种植花生 — ③ 准备材料

8.(1)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呢?

9.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

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10.受助者家长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其实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

5. (2010?浙江省温州市,11-14,16分)

从教第一课

[美]雷切尔?斯劳特

(1)1986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2)在当地,贫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浓雾缠绕着人们的身心。

(3)对我的学生们来说,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布在街头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样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4)对于现实中的种种恶劣不堪,我的学生们已经麻木了。他们一天一天漫不经心地踢着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着日子。生活的艰苦与不平不会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澜。

(5)但迪龙却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样家境贫寒,常常是一周七天里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到学校里来。

(6)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愤世嫉俗。在他的观念里,他命中注定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但他不甘于如此。

(7)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

(8)我,一名新到任的满怀激情和抱负的英文老师向他保证,读书写字可以为他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显而易见,迪龙对他现在身处的世界极为反感。

(9)于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他随手翻了一两页后,便很客气地对我说它们太郁闷了,他不感兴趣。我感觉很挫败。

(10)但是,我没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欢我选择的书籍也许是因为它们与他的生活经历毫无共同之处。我一门心思地想要把他熏陶成为与我相似的文学爱好者,于是又开始了另一次尝试。我把私人藏书里的当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来。迪龙一边读,一边扬起了眉毛。

(11)“这些书稍好一点。”他说,“但是对我没用。他们写的都不是我们的事情。没有一本能帮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样过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模样!”

(12)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为什么不由你来告诉我呢?如果你认为你比书中的作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难,干嘛不自己写出来?告诉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统统地写出来!”

(13)那天以后,迪龙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在学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到下课后,他在他的课桌旁踌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过来。

(14)我问他有什么事,他略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拿起来开始读。

(15)意识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令我很是激动,但是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震撼的却是文章的内容。

(16)迪龙的散文和诗歌记述了他在短短的12年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字里行间充斥着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

(17)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

(18)迪龙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见识见识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

(19)于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给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几家得到了出版。

(20)10年之后,迪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个热衷写作并以此为生的人。

(21)从我与迪龙相处的经历里我得到了一条至今仍坚定不移的信念:“年轻人的敢作敢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22)只是我无法确定世界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4年8月)

11.为了要把迪龙熏陶成一个文学爱好者,“我”都做了哪些尝试?阅读第9——12段依次简要概括。(4分)

(1) (2)

(3)激发迪龙真实表达

1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加点的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3.阅读第17段,结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这句话的含义。(4分)

14.有人评价这是一篇师生之间彼此唤醒心灵的小说,请结合作品谈谈理由。(4分)

【答案】

6. (2010?浙江省义乌市,7-10,14分)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有改动)

7. 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8.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9.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其生活哲理。(3分)

(1)《山就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平结合的赏析性文字。(80字左右)(5分)

【答案】

7.“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

8.(1)“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2) “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或产生的重大影响

9.(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因难,逐步解决

10. 例 :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需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传身教

7.(2010.贵州省安顺市市,20--24,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 题。

一样的渺小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批注:“突破”一词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100 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前去拜访。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着弟子们步行前往。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到了山腰,画家远远看见山头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批注:这一描写极妙:一是切合人物身份;二是虚实结合,生动形象。】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

【批注:“淡定”一词既照应上文,又为下文“淡淡”一词张本。】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批注: 画家“回家”是有潜台词的。】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0.画家“回家”的潜台词是 (2 分)

答:

21.结合上下文,解读划线的两句话。(4 分)

①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②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2.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3 分)

答:

2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3 分)

答:

24.请你就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写景作用,写一句批注。(3 分)

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批注:

【答案】

20.我懂了(我明白了等)。

21. ①当自己达到了一个顶峰,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人生忽然变得狭窄而又孤单,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自己。因此显得渺小无依。 ②当突破了自己的瓶颈,看到了一篇新的天地,超越了自我的界限,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22.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且能改正。

23.不同意。结尾作用有二:①使小说情节完整。因为画家上山的目的是为找禅师解决人生的困惑,没有这个结尾,不能表明画家的困惑已经解决 ②点明小说主旨:当自己心态改变后,看别人也就高大了。(或者:不同意。结尾精炼深刻的解释了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并且与文章的开头首尾呼应,很好的点题,并且很好的说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整合和升华。所以不是“蛇尾”)。

24.为下文刻画人物服务(或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描述精炼准确,优美动人。)

8.(2010,福建省石狮市,19—24,18分)阅读《花事》一文,完成各题。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

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上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

直到l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

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句中加点词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粉红的花朵”结构相同的短语是( )(2分)

A.看清楚 B.小而密 C.开得更大 D.彩色插图

(5).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B.本文的“花事”在文文心目中不是“小事”,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王大伯等人认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考试又不考它”,这些共同反映出人们的功利主义心理,也直接批判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危害。

D.文文“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因为他通过了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多年没人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6).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否有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花事》写一棵树上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大家不知道它叫什么花。一个叫文文的孩子,面对大人们的批评指责,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弄清它叫樱桃花。(符合大意即可。答案侧重在后一句) (2)、语言描写(1分),写出了父亲对文文的指责(分析合理即可得2分)(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花枝伸出墙外的情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1分)(4)、D (5)C解析:C.文章没有直接批判学校应式教育。)24、答案示例:第一问“启示”(占2分):持之以恒.可获成功: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刨根问底……答对一点,言之有理即可。第二问:写出类似问题(1分),写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言之有理(2分)。

9.(2010,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21—24,16分)阅读小说《听出心灵的杂音》一文,完成各题

听出心灵的杂音

去年夏天,从省医科大学毕业后,经朋友介绍,我随五六个同学一起,来到本市一家三甲医院实习。院长告诉我们,三个月实习期满,如果我们表现良好,就可以成为医院的正式人员。

实习第一天,我们来到心脏科报到。早听说心脏科主任医师吴春玉是一位全国赫赫有名的冠心病专家,人很亲切。果然,见到我们的第一眼,他便和蔼可亲地说:“年轻人,往后,心脏科就是你们的家了。好好努力吧,这可是好多医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儿哟!”

听了吴大夫的鼓励,我们都暗暗攒足了劲儿,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应对每一个病人。终于,三个月实习期到了,我们得到了吴大夫的夸奖和赞赏。吴大夫说,我们将要应诊最后一位病人,如果不出现任何差错的话,我们便全都可以得到医院的正式聘用。

那是一位五十上下的中年人。吴大夫将我们上下打量一番,说:“这是一位心脏僧帽瓣硬化症患者,从农村来的,你们可以先听听他心脏的声音。”

关下心脏僧帽硬化症的病理知识,我们在书本中早就学过。我知道这种病的心跳规律是先有一阵清晰的强音,接着是两下微弱的杂音。

但就在我们准备取出以往都随身携带的听诊器时,才想起今天不知何故,听诊器早已按吴大夫的吩咐放在办公室了。

“用我的听诊器吧。”吴大夫笑笑说,“这是一具特制的听诊器,它可以听出任何来自心灵深处的杂音。你们要仔细地听,这个病患的心跳强音一向都很明显。”

接过那具听诊器,我们依次凑近了病患的心脏。“嗯,没错,果然他的心脏具有很重的强音!”我的同学们听过后,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是最后一个听诊的。我仔细地聆听,但半分钟后,一丝失望的表情浮在我脸上:我没有听到半点儿声音!

“怎么样?”跟那几个同学一样,吴大夫又例行地问我,“心跳强音是不是很明显?”

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我怀疑到底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还是我根本就不是块做医生的料?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吴大夫又对我说:“再给你一次机会,再听一次吧。”

我又凑近了病患者的心脏,结果,依然没有一丝声音。

“怎么样?”吴大夫对我投过关切的眼光,那几个同学全都向我使眼色。

犹豫了半天,我终于实话实说了:“对不起,大夫,我什么也没听到。”同学们发出了一阵不屑的笑声,吴大夫的脸上也出现一种怪怪的表情。

我想我是彻底没希望了.一个失去听觉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做一名医师?就在我灰心地转身离去时,没想到身后传来院长的声音:“王贞虎,你被录用了。”

我惊诧地转身,不知何时.院长已站在吴大夫的身旁,两人正微笑着注视着我。

“为什么?”我讷讷地问道。

“就为这个。”吴大夫笑了关.从怀中掏出一把镊子,竟从听诊器里夹出一团棉球。

天啊,闹了半天,原来这根本就是一个没用的听诊器!

院长瞄了一眼那几个面红耳赤的同学,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跟吴大夫事先商量好的一堂特珠的听诊课,目的是想听听来自学员内心深处的杂音。也许,为了能正式留在医院,你们一个个假装清醒地撒谎,的确可以蒙过主管人员的眼睛,但在应诊的过程中,你们将要结束的,却极有可能是一个患者的生命啊!”

终于,仅我一人,成了留用在这家三甲医院的幸运儿。在往后的人生履历表上,我写下了这样一句座右铭:“做一名心无杂音的人,去听诊每一个生命!”

(1)﹒本文标题“听出心灵的杂音”有哪两层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道“我的同学听过后,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整个听诊过程,“几个同学”和吴大夫的表情表达丰富的”潜台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全都向我使眼色”的潜台词是“还不快跟我们一样说,你太不够哥们意思”。

B“发出了一阵不屑的笑声” 的潜台词是“你这个傻冒,榆木脑袋,你会吃亏的”。

C“脸上也出现一种怪怪的表情”的潜台词是“人家都听到了,你耳朵肯定有问题”。

D“面红耳赤”的潜台词是“吴大夫,你怎么骗人,我们可是为你撒慌,你害苦我们”。

(4)﹒如果你是落聘的实习生,你会喜欢吴春玉大夫吗?请谈谈对它的评价。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启示应围绕摘句内容并联系实际去谈)。 3分

做一个心无杂音的人,去听每一个生命。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层含义:一是指“几个同学”撒慌听出病患者心脏的杂音;一是指吴大夫和院长听出“几个同学”心灵深处不诚实的杂音。

(2)“这样的结论”指“这个病患者具有很重的强音”; “都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原因在于吴大夫是该医院的心脏科主任医师,又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心脏病专家,她诊断的病哪会有假,因此“几个同学”不顾事实,曲意逢迎权威。(3)C(4)示例:会喜欢的,她和蔼可亲,对工作一丝不苟,具有从医的良好品德,且对后学鼓励鞭策,虽故意设置陷阱考验我们,但透露一些信息,只因我们迷信权威,缺乏自主精神。(5)启示:未来,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崇尚诚信,求真务实,不计较一己之利和个人恩怨,不妄从权威。

10.(2010,贵州省安顺市,20—24,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 题。一样的渺小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批注:“突破”一词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100 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前去拜访。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着弟子们步行前往。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到了山腰,画家远远看见山头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批注:这一描写极妙:一是切合人物身份;二是虚实结合,生动形象。】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

【批注:“淡定”一词既照应上文,又为下文“淡淡”一词张本。】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批注: 画家“回家”是有潜台词的。】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1)、画家“回家”的潜台词是 (2 分)

答:

(2)结合上下文,解读划线的两句话。(4 分)

①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②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3)、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3 分)

答: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3 分)

答:

(5)、请你就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写景作用,写一句批注。(3 分)

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批注:

【答案】(1)我懂了(我明白了等)。

(2) ①当自己达到了一个顶峰,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人生忽然变得狭窄而又孤单,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自己。因此显得渺小无依。 ②当突破了自己的瓶颈,看到了一篇新的天地,超越了自我的界限,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3)、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且能改正。

(4)、不同意。结尾作用有二:①使小说情节完整。因为画家上山的目的是为找禅师解决人生的困惑,没有这个结尾,不能表明画家的困惑已经解决 ②点明小说主旨:当自己心态改变后,看别人也就高大了。(或者:不同意。结尾精炼深刻的解释了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并且与文章的开头首尾呼应,很好的点题,并且很好的说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整合和升华。所以不是“蛇尾”)。

(5)、为下文刻画人物服务(或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描述精炼准确,优美动人。)

11.(2010,湖北省荆州市,25—29,12分)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①开学三天后,我如愿当上了班长。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充满自信。

②我希望一个班级能有好的团队精神和面貌。当天下午,我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打扰各位同学几分钟,为了方便大家联系,我决定在班里开通飞信。”

③“什么是飞信啊?”前排,一个短头发的女生问。

④“就是综合通信服务啊,可以实现互联网和手机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通俗点说吧,就是可以群体使用的短信息,免费的,就像QQ群,我们班先建立起自己的飞信群。”

⑤短头发的女生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小县城来的,消息不灵通。”好多同学笑起来。我也笑了笑说:“如果大家都明白了的话,把手机号报给我……”

⑥我的话还没说完,听到有个男生问:“必须要用手机吗?”

⑦“当然,不用手机怎么发短信?”我不解地向后看去,问话的,是个皮肤微黑的男生,瘦瘦的,但是眼睛很亮,唇角微微上扬,有点倔强的表情。但是我没想到那个男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没有手机。”

⑧“去买一个啊。”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⑨“我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穷,家里还有奶奶和妹妹,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亲在城里做建筑工。我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借来的,在大学里怎么生活下去,还要靠我自己,所以对不起,虽然我热爱我们的班级,但是班里的飞信群,我不能参加。”说完,那个男生朝外走去。

⑩我愣住了,而此刻,全班同学,也都鸦雀无声。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糙……而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拔。

却依然挺拔。

(11)许久,我站在那里,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惭愧、自责,甚至有一种失效。

(12)第二天,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我说:“以后有什么消息,我会写在黑板上通知大家,请大家留意!”然后,走到教室后面,走到那个拒绝了我并敢于承认贫穷的男生面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弯下身,深深地鞠了一躬。

(13)教室的某个角落,发出了孤单的掌声,很快,掌声多了起来,连成了片。

(14)我抬起头的时候,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15)这一天,是我18岁生日,虽然我收到了许多贵重的礼物,但是我知道,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

(作者:宁子 有删改)

(1). (2分)通读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脉络,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 )→( )→自责、失败→真诚、成熟

(2). (2分)第⑩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分)第(13)段运用了侧面描写,你认为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分)你怎样理解“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分)如果小说第(11)段改成“许久,我站在那里,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不屑、耻辱,甚至有一种愤恨。”请你为小说改写一个结尾(简述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信、优越感(或骄傲)

(2)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表现了男生虽家境贫困,但性格倔强、自尊、不卑不亢。(意思相近即可)

(3)描写同学们的掌声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形象,是对“我”的一种赞赏。(抓住渲染、衬托、赞赏,其中一点即可)

(4)点明主题,男生感动的眼泪,让“我”明白了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男生感动的泪水,让“我”学会了成熟、理智地处理事情,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言及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5)示例1:“我”坚持使用了飞信,只有那个农村男生没有参加,我们渐渐地也疏远了他。

示例2:开学的第一件事就草草收场,同学们不欣赏“我”的傲慢,“我”的威信也大打折扣。(结尾设计合情合理即可)

12.(2010,湖南省娄底市,9,4分)

父爱陷阱

郑成南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 (选自《父爱故事》,有删改

(1).“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在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2分)

 答:

(2)“他”从陷阱中成功自救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 父亲和 父亲两个阶段。(2分)

(3)父亲看到儿子以后,“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为什么?(2分)

答:

(4) 本文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巧妙设伏和悬念,请从文中找出。(4分)

答:伏笔:

 悬念:

(5)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试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5分)

 答:含义:

 形象:

【答案】(1)在盼援无望的情况下才自救(1分);性格上习惯等待别人的救助,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自强自立能力(1分,答其中的任何一项即可得分)。(2)愤恨(埋怨、怨恨)(1分) 理解(1分)

(3)为儿子成功自救而兴奋(1分),为自己的教育方法获得成功而兴奋(1分)。(4)巧设伏笔: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前面有三处伏笔,(1)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3)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巧设悬念:结局时才点出陷阱是父亲有意所为。(2分)

(5)含义:父亲挖陷阱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学会自救(1分),这是对儿子一种深沉的爱(1分)。

形象:对儿子严格要求(1分),对儿子体贴关怀(1分),教育方法独特,有教育智慧(1分)。

13.(2010,江苏省常州市,9—12,12分)阅读微型小说,完成各题

意 外 [德国]梅洛利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但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紧!她赶紧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出声!我叫佐林,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

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箱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些!”话筒中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快到丛林古堡了。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咱们该加油了。”塔玛拉说。歹徒瞅了一眼汽油计量表:“好吧,你待在车里,闭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左边的一辆车上走下一名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人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是警察!”另一侧的车门被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

    相关推荐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选择题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小说阅读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书写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仿写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小说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各地试题精选汇编:话题作文 2010年四川各地市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材料作文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全命题作文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名著阅读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标点符号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散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各地试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名著阅读 2007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精选汇编 2005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精选汇编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 2006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精选汇编 2009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精选汇编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山东省各地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四川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散文阅读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52套精选汇编:小说阅读 四川省各地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 2005-2010年度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精选汇编 近五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名著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议论文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课内文言文阅读 四川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议论文阅读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病句辨析及修改 四川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 四川省各地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仿写 四川省各地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 四川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议论文阅读 北京各区2010年中考一模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山东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四川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句子运用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图表漫画 浙江省2010年各市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诗词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仿写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78套精选汇编:选词填空 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议论文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病句修改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诗歌赏析 四川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60套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词语运用 2010年全国各地各科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文学常识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议论文阅读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精选8篇汇总 山东省各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诗词鉴赏 2011年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60套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综合性学习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学作品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标点符号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语音与汉字 浙江省2010年各市中考题精选汇编:名著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口语交际 浙江省各地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词语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修辞手法 2010年浙江省各市语文中考试题精选汇编:名句默写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66套精选汇编:散文阅读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综合性学习1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古文阅读 2010年各地中考作文题目精选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图标漫画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精选(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精选(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精选(5)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书写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古诗词默写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精选(4)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修辞手法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书写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