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的艺术

小编: :admin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来理解教案二字。

第一层面--定义层面:

教案,简言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策划、而营构的一种教学安排。

第二层面--技术层面: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而进行的结构完整、目标明确、过程清晰、方法得当、时间分配合理的一种教学策划。

第三层面--艺术层面:

教案,是既有理性色彩又具备诗意手法的教学蓝图,是教师文化底蕴、个人智慧和教学艺术的结晶。

第四层面--教改层面:

教案,是从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角度来表现时代教改意志的一种载体。

尽管本章前面以前的所有内容都与教案设计有关,但教案设计这个事物本身仍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尽管课堂教学设计带有特别鲜明的个人特点,教案设计本身仍有自己的基本表达规律与基本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还需要从整合的角度来对教案设计的艺术进行探讨,于是本章安排了这样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回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2教案设计要力求准确运用教材;3教案设计与教师资料积累;4.一课多案的设计;5教案的创新设计。

1.教案设计的艺术——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笔者曾这样指导青年教师听课,要求做到听课五看:一看教学设计的理念,二看教学设计的创意,三看教学设计的思路,四看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五看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这其实是从听课的角度来判断一个教学方案的优劣。那么,从实际操作上来讲,教案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基本要求之一: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案设计。

所谓新的教学理念,目前就是课标理念。

我们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从指导思想上讲,需要贯彻如下四个方面的重要理念:

1.要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要突出全新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要表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我们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从突出教改特色上讲,需要渗透如下十个方面的理念:

1.要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

2.要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凋内容综合。

3.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

4.应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

5.要注重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6.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7.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8.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9.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

10.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案设计,其直接结果就是使我们的教案能够立意高远。

教学方案的立意,要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更重要的,是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教。课标理念就是我们决定这样教的依据。在这样有力的依据指导下,教案设计就能表现出教案的理性色彩,将教案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就能表现出面貌一新的教学特色。

基本要求之二:要在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下进行教案设计。

所谓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就是要进行深思熟虑,要对教案设计进行多方位的立体的思考,要从优质高效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备课。

所谓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指的是从设计本身表现出来的思考深度。理性思考深刻的课,其课型是创新的,其教学思路是严密而又灵巧的,其教学内容经过有角度的选取、提炼且用得恰到好处,其教学活动经过精心的安排已比较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表达作用,其教学细节优美得当已经过认真的琢磨,甚至连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经过筛选。

因此可以说,一节阅读课的优劣高下之分,首先决定于设计者的有质量的理性思考。比较优秀的课从其教学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组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来看,其教学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从其外在的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表现出一种或彼此承接、或起承转合、或拾级而上、或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从其活动的细节来看,则表现出一种圆润、自然、细腻和富有文气之美。

概括地说,如果某篇课文或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表达出如下方面的特点:1、课型新颖,2、思路明晰,3、层次细腻,4、手法生动,5、活动充分,6、积累丰富;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教学设计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理性思考的特征。

这就是笔者提炼出来的教学艺术设计的24字口诀。在这24个字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这8个字。课堂的民主和谐与优质高效,教师的设计艺术与教材研读,教学的生动活泼与扎实训练,学生的有效活动与知识落实,都在这看似平常而实难做到的8个字之中了。

基本要求之三:要在大力改革旧习惯的基础上进行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案设计中的旧习惯是大面积的,是年深日久的。它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点有三个:一是千篇一律的结构模式,二是可以多年沿用的教学安排,三是以教师讲析为主的课堂活动。形象一点说,在大面积的教学中,在教案设计上传唱的几乎是同一首歌。

所谓改革旧的教案设计习惯,就是要求我们学习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先进教学方式,养成新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设计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尝试:

1.在教案设计中说明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教学创意。

2.在教案设计中说明自己的教材处理方式。

3.科学地周全地设计学生的活动,准备教师与学生对话的一些内容。

4.做到每个学期有几节课的创新教案或新的教学模式实验方案。

5.做到每学期有若干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与之相应的应该有课件设计说明。

6.做到对教读篇目的课文写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详案。

7.有的教案中要配合相应的教法准备好补充资料、联读资料或者扩读资料。

8.设计出教师的教学示范活动,准备好教师精彩讲析的内容。

9.尝试教案表达方式的创新,如用评点式教案表现自己的理性思考。

10.改革手抄笔写的备课方式,尝试电脑备课,以便常备常新。

仍有余力的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案设计编写出课文的语言积累卡片或撰写课文的美点赏析短文。

总的来说,教案的设计要表现出教师思想的深刻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教案是经过了多么深刻的思考,经过了多少的雕琢。它一个方面表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反复咀嚼,有时甚至咀嚼到了化的地步;另一个方面它又表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独到思路。在一个有深度的教学设计中,一定是有着非常精妙的创意,一定是有着其深层的含义或者说是言外之意。

下面是笔者根据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人教版课标教材《珍珠鸟》进行的教案设计。它以体验作为教学的线索,组织起比较丰富的学生实践活动。

[NextPage]

别出心裁读课文一一《珍珠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创意

创意之一:从体验角度组织教学,全课的教学由朗读体验发现体验学法体验三个部分构成。

创意之二:在学法体验中向学生介绍若干种阅读方法,由学生自由选取,进行阅读实践。这个教学创意意在开发课文资源,意在对学法指导方面的教学进行突破。意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熏陶。

二、课时与课型

课时:一节。

课型:学法体验课。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同学们进行朗读体验。

1.同学们自由快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是从什么写到什么?

同学们发言。

同学们与老师的对话内容可能有:

这篇课文由怕人的鸟写到与人亲近的鸟,由鸟儿怕人写到信赖人,由大鸟写到小鸟,由鸟写到对生活的感受,由爱心写到哲理,由描叙到抒情,从情感之美写到意境之美,由实写到虚。

2.朗读写小鸟这一部分课文--体味课文重点内容。

①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构图之美。

②再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运用之美与细节描写之美。

③再动情地朗读课文,体验、表达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先讨论一下,我们的语调应表现出小鸟的哪个方面的可爱。

讨论后进行朗读体验:我们应读出(表现出)小鸟的稚嫩可爱、调皮可爱、活泼可爱和娇憨可爱。

④同学们进行体验式演读。

教学板块之二:同学们进行发现体验。

教学活动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问题进行:这篇课文中有什么?(请同学们进行自主的、合作的学习)

同学们发言的内容可能有:

课文中有一只可爱的鸟,有一位爱鸟的人,有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有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的描写之中融人的喜爱之情,有温馨和谐的环境,有一个简洁美好的开头,有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有生动的拟人笔法,有色调暖和的色彩词,有十几个充满爱意的小字,有几个表达喜爱之情的小家伙,有几十个用得轻盈活泼的动词,有时间的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

老师在对话中可能要表述的内容有:

课文中有满溢着爱意的描写,有盎然的诗意,有画的色彩,有哲人的思索;有一幅爱意盎然的雏鸟初出图,有一幅活灵活现的小鸟玩耍图,有一幅摄人心魄的小鸟甜睡图;有细腻的笔触、绰约的文姿、委婉的风格、清雅的格调、浓郁的诗意;有美好的语言,有美好的画面,有美好的意境;富有情趣的生活画面,富有情谊的情感流露,富有情味的生活感悟……

教学板块之三:同学们进行学法体验。

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别出心裁读课文的方法:

1.多次概括法--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几次概括。

2.文序把握法--找出表现文章顺序的关键词语或句于,迅速理解文章的脉络。

3.画面标题法--从文章中选出一个或几个精美的片断,然后给它命名。

4.句典编写法--选一个或几个句子,对它的作用、妙处进行评点。

5.形象素描法--抽取文中词句,组成对描述人或物的材料,如小小珍珠鸟素描。

请各位同学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尝试,并进行课中交流活动。

有的同学如果认为自己还有更为美好的读课文方法,也可将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准备的内容有:

1.多次概括法:

①人鸟情②我爱珍珠鸟③图画组成的美文④一曲爱的颂歌,一首动人的抒情诗⑤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⑥爱心·哲理⑦爱心·尊重·信赖⑧情感浓郁,描绘细腻,朴素而有文采⑨语言美,构图美,意境美⑩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意⑾信赖创造美……

2.文序把握法:

①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

第一部分(第l-段)写我为珍珠鸟布置了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巢。

第二部分(第6-16段)写珍珠雏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交流过程。

②由大鸟写到小鸟由怕人的鸟写到与人亲近的鸟由鸟写到对生活的感受。

③小鸟儿先是钻出笼子,继而落在书桌上,再又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笔尖蹦来蹦去,最后竟然落到我的肩上睡熟了。

④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渐渐它胆子大了它先是离我较远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它完全放心了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睡得好熟

3.画面标题法:

阳光·吊兰·小鸟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芜。小乌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调皮啊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4.句典编写法:

①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拟人笔法,生气二字,真是神来之笔。

②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三次称呼,三种角度,三种语气,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笔端。

③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三个一会儿,五个动词,一个神气十足,写出了小鸟的活泼好动调皮可爱。

④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写出了小鸟的心理活动,传神地绘出了小鸟招人怜爱的神情。

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一一简笔概括,淘气写出了性格特点,再三写出了贪玩,飞扭动挤开钻充满动感。

5.形象素描法: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红嘴红脚,银灰色的眼睑,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

教学板块之四:教师小结。

2.教案设计的艺术——教案设计要力求准确运用教材

凡方案,都得讲究有所依凭和有所意图。阅读教学方案的设计也不例外。

教材,就是教案设计最为基本的依凭。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人们对准确运用教材这个话题显得比较淡漠,提得较多的是如何生动地运用教材,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等等,研究与实践得较多的也是这些方面。

所以有必要提一提准确运用教材的问题。

研究如何准确地运用教材,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收益就是准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使我们能最大限度地靠近教材的教学要求并落实这些训练要求;经常地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能够让我们注意通读教材的编写说明与教材单元说明,从而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

一般来讲,要做到准确地运用教材,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内容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要关注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训练要求。

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方案便会表现出目标准确的特点。

因为此时的教者是在准确理解并力求有效地贯彻教材的编写意图。

请看下面内容,这是笔者从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标教材七年级(下)的单元说明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

教学这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是:①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②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③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祖国。

教学这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是:①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②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③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名人。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①理清作者的思路②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文化艺术。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①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程度的自己的认识;③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化艺术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探险。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①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②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继续提高阅读能力;③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动物。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①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②反复诵读课文,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整体感知能力;③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以上内容,能够在我们设计教学时提示我们,至少提醒我们的教学设计不要离题太远,否则我们就难以从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方面来准确有效地贯彻其训练要求,否则就大有买椟还珠的味道。所以,像这样的对单元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提炼,不论初中高中,不论是哪一册教材,我们都应该理一理,做一做,以使自己心中有数。

第二,要关注单篇课文的训练要求,要研究课后练习设计。

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方案便会表现出重点突出的力度。

课文后面的练习设计,往往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作业,它们往往承载着、表现着课文的训练方式与训练重点,往往折射出教材编者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如果我们有机地利用课后练习中透露出来的教学信息来进行教学方案的立意,这样的教学方案肯定是简洁、明了而又重点突出的。

[NextPage]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例一:透过《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来进行教学立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七年级下学期第2课,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这样一些内容:

1.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勾起了我对哪些事情的回忆,简要叙述这几件事情。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2.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1)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想象我回家时所见到的情景,说说这情景预示着什么。

(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广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上面这三个练习启发我们:

1.这篇课文的教学程序可以是:整体理解(练习一的信息)--重点突破(练习二的信息)--体验表达(练习三的信息)。

2.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是:速读,复述(练习一的信息)--精读,品析(练习二的信息)--讨论,交流(练习三的信息)。

3.这篇课文要突出的重点内容可以是:理解插叙的巧妙--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练习一的信息)。感受与品味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文中贯穿着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也透露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练习一、练习二的信息)。

以上就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立意,这样的教学立意,你能说它不是紧扣课文、重点突出么?

例二:透过《与朱元思书》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来进行教学立意。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下学期第21课,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这样一些内容:

1.背诵课文。

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3.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以上这三个练习,有着各自的表达作用:

练习一--这是整体感知练习,也是一道背的练习。《与朱元思书》是传世名篇,提出背诵的要求,意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背诵,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增强文言文的语感。

练习二--这是文笔精华练习。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让学生体会作品语言方面的特色,体会写景的妙处。同时,这也是一道说的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

练习三--这是迁移拓展练习。是一道开放性练习,同时也是一道写的练习。这个练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动手改写,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作品的想象、联想能力。

综合起来看,这三个练习所透露出来的教学信息是:背一说一写。

将这三点扩展一下,在细节方面雕琢一下,在资料方面充实一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案吗?这样的教学方案是一定能体现课文的训练要求的。

顺便说一句,很多语文教师没有阅读课文编写说明(含全册说明和各个单元的说明)的习惯,这其实是教学设计理性思考不强的表现。

如果我们细读这些说明,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的内容对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是有启迪作用的。比如说在单元说明中,教材编者也往往以对话者的身份出现,谈一谈对某篇课文的教学建议,这真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因为编者的建议一定表现出他对课文与教法的深刻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去有效地利用呢?

第三,为了准确运用教材,教师要深刻研究和准确理解教材。

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方案便会表现出训练到位的分量。课标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课标还有一点没有说到,阅读也是教师个性化的行为,没有教师个性化的阅读,没有教师对教材的力透纸背的深刻理解,没有教师在这种深刻理解下的导引、点拨、应接与交流,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只能是低层次或者浅层次的。从师不高,学艺不妙,此话也是规律的概括。所以,即便是短小浅显的课文,教师也应着力钻研,悉心玩味,积累丰厚,准确教学。

比如课文《三峡》,不少教例都涉及对它的层次结构之美的教学。

笔者以为,教师对此文的赏析应力求达到如下阐释的深度与美感,达到真正的准确理解,教学起来才能显得有底气:

《三峡》的层次之美

郦道元的《三峡》精致小巧,凝练优美,将长江三峡美丽的风光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可谓尺幅之内,气象万千。文中美点云集,且不说它的描绘技巧,且不说它的视点变换,且不说它的选词炼句,仅文中的层次之美就够我们欣赏的了。

先看全文的层次之美。

《三峡》全篇文章150来字,共分为四个段落,大体上表现出一种由总到分的层次结构。第一段大笔勾勒,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自三峡七百里中笼罩全篇,两岸连山,略无阀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为下文所有的写景设下了伏笔。第二、三、四段生动描绘,分写季节与景色:第二段写夏,描写凶猛的水势;第三段写春与冬,描写秀美的山水;第四段写秋,描写凄清的秋意。四个段落字数相当,排列有致,文面清朗美观。

再看各段层次之美。

第一段分为两个大的层次。先是正面描绘,写峡之长、山之高、谷之深。有趣的是正面描绘中还有小的层次,你看,作者写了两岸连山,略无暇处,但他觉得这概述的一笔还不够,又加上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这形容的一笔,这一来,雄伟的山势不就突现出来了吗?然后是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用夸张的手法来写,啊,不到亭午夜分,连太阳月亮都看不到哩,三峡竞是这样的巍峨而又幽深啊!

第二段也分为两层。先也是正面描绘,写水势之大,水流之急。同样有趣的是这一层也写得很细腻。夏水襄陵,沿阻绝已经写出了夏水猛涨的凶险,但作者又加上一个生动的特例,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了奔腾的江水一泻千里、汹涌向前的狂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侧面的烘托,作者假设了一个情景--连乘奔御风都不能与江水的急迅相比,那江流该具有何等的排山倒海的威力!在这几笔之中,写得最美的就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那几句,它不仅仅只从时间之短、距离之长写了水之流速,它可让我们想象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可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荡魂摄魄的快感,它还让我们联想到,李白那极具美感的《早发白帝城》,是不是对此的创造性改写呢?

第三段的写法又有变化,这一段写春冬江景,全段分为两大层,先分而后总。先写江水,写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漩的清波,闪动的物影;再写山岩,写那极高的山峰,山上的怪柏,下垂的瀑布,飞溅的水花,最后总写一句,用评赞语结束--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实在是很有趣味啊。这一段写得很美,画面是立体的,有高山也有流水;画面是流动的,波浪在回漩,飞瀑在跌落;画面更是交相辉映的,深潭之上有晃动的倒影;绝之巅有婆娑的怪柏,山水之间悬挂着像白练一样的瀑布,实在是山川秀美,风景奇特。

第四段层次更为细腻,层层相联,情景交融。睛初霜旦,林寒涧肃为一层,点明季节与景物特征。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为一层,写凄清秋景中猿的哀呜和鸣声在空旷山谷中的回荡。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为一层,写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这最后一层在文中有着特别的韵味,作者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使全文情景交融,极好地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想到:如果我们能够精读课文,从对课文的揣摩品评之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的点和能力训练的点;如果我们能够将精读课文所得化为简单明晰、操作性强、于平实之中又带有一点儿艺术性的教学思路;如果我们能够运用科学而生动的教学方法,着眼于语言与思维训练,巧妙地设计、安排自主、合作、探究的课中活动,那教学效益该有多好。

3.教案设计的艺术——教案设计与教师资料积累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崭新的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在课标教材带着崭新面貌和清新气息进入教学的背景下,教学设计不仅仅只是对方案的表现形式、教学角度、活动内容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更在占有教学资料方面对广大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打开教材,对教学资料提出的要求俯拾皆是。如果说2000年以前大面积上的那种靠一本教材及一本教师用书进行教学的状况可以用窘迫囊中羞涩一类的词来形容,那么,为了标准地实现现在的教学要求,每位教师即使拥有一家出版社也不为过。

笔者认为,在现在,在课文的阅读教学方面,我们至少在以下10类教学资料的积累上要下一点功夫,花一点时间,付出一点代价:

1.指导教师提高素质、把握方向的纲领性文献。

2.有助于教师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的专家学者的论述。

3.与课文作家作品有关的各类背景材料。

4.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数量众多的论文资料。

5.与教案编写有关的教学札记、备课参考、教学实录、创新设计等参考资料。

6.与课文教学有关的扩读材料、联读材料。

7.与教学手段密切有关的各类音像资料。

8.与综合性学习有关的文化著作、科技作品、现代综合性报刊等。

9.与名著导读与古诗词背诵有关的古今中外名著及指导性书籍。

10.与选修课教学有关的各种参读资料。

另外,还应该掌握一定数量的网站名录。

以上内容,笼统地说,都是教学资源。积累教学资料,也就是在进行某个方面的课程资料的开发工作。这种开发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

第一,教师要勇于磨练自己,撰写对课文教学确有心得的教学资料。

这里指的是教师自己要动手写。

这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立身之本,这是相信自己、磨练自己。

激发自己潜力的必经之路。这就是用写作的方式来激活自己的智慧并积累着凝聚自己心血的资料。

坚持在研究教材、设计教学中进行写作,这就是在做学问。

能够坚持像这样积累资料,就是在往专家的道路上走。

下面是笔者对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进行的一次别出心裁的资料写作--假设这篇课文仅仅只是一篇文章,没有任何教学参考资料而需要我来编写,我该怎么办?

如下内容就是在研读了课文之后写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资料

课文提示

困难与挫折,畏惧乃至恐怖,是青春少年花季生活的又一侧面,也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含义之一。读一读这个发生在悬崖上的故事,也许你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想一想作者的这次经历,也许你对战胜胆小有新的认识;体味一下作者对这次经历的感悟,你会明白蕴含于故事中的道司理。

阅读中可将表现、描写作者内心活动的词句勾画出来,体会作者在这次难忘事件中的心理历程。

目标定向

1.整体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

2.整体理解全文,体会记叙过程中的心理描写。

3.重点品读我从石架向下望……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这一部分,体会我在这次难忘事件中的心理历程。

文本分析

1.怎样分析这篇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我的攀崖和下崖。第二部分,写我的感悟。第一部分又可分为如下几个层次:攀崖之前,攀上悬崖,我在崖上,走下悬崖。其中'我'在崖上与走下悬崖也可视为一个层次。第二部分就是文中最后一段。

2.文中对我的描写,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文中对我的描写,成功的地方是心理的刻画。

课文的第一部分,基本上由细节构成,几乎每一段都是故事中的一个细节。

在这些细节描写之中,不断地出现表现我心理状态的句子,它们有的直接进行心理刻画,有的用感受来表现心理,有些用动作行为来折射心理,生动微妙地表现了我在这次难忘事件中的心理历程。请看下面的一些句子: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它只有大约20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不可能登临的禁地--我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我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向下爬回去,我会滑倒摔死的--我听见有人啜泣,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恐惧和疲乏使我变得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它们真实、生动、细腻,它们连点成线,起伏于文中,成为故事发展的一条线索。

3.这篇文章有哪些特别的表达技巧?

①省笔技巧。就是在写作中尽量节省文字,用尽量少的文字表现尽量多的内容。这篇文章的省笔技巧就是在文章的铺叙之中巧妙地交代有关作者自己的背景材料。如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这一句,不露痕迹地交代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8岁时的故事;如我一直把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牢记在心里实际上是在写我从来就是一个循规蹈矩、胆小柔弱的孩子;又如朝着离崖顶尚有三分之二路程处的一处狭小岩石架进发一句,巧妙地写出了我攀爬的高度最多只有六七米。

②变议为叙技巧。就是在写作中巧发议论而不让人觉得这是议论。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如果用纯粹议论的方式写,给读者的感觉就会不一样。那么现在这种写法给读者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是叙述的感觉,是面对面说话的感觉,如我曾屡次发现……我提醒自己说……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等等,而就在这娓娓道来之中,文章所要点示的道理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已深深进入读者的心中了。

③伏应技巧。就是伏笔和照应。文中最关键的伏应之处就是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和树林里有一道手电筒光在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杰利不放心地走了,这是伏下的一笔;杰利带着我的父亲来了,这是照应的一笔。这一伏一应,不仅仅是写出了故事的波澜,更重要的是让故事能够发展,能够进行。

④小段连缀技巧。即文中的段落都很小巧,全文用很小的。很短的段落连缀而成。这种小段连缀的技巧使全文从文面上表现出一种散文式的美,从故事的发展上表现出一种镜头转换之美,能够表现出较好的阅读效果--让人觉得轻松。

4.感受文中的父亲。

文章对父亲着墨不多,故事的内容也不是在表现父亲,但我们对父亲这个人物还是应该有些感受,父亲这个人物还是应该对我们有些启迪。

作者写父亲就像写自己一样,在细节中加以表现。从文中的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镇定的人,父亲是一个温和的人,父亲是一个能安慰孩子的人,父亲是一个能给孩子以主意的人,父亲是一个能让孩子自己战胜恐惧的人,父亲是一个即使在危险的情况下也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备课策略

教学这篇课文,可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主要过程大致如下:

l.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

这个步骤的教学,主要完成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读、讨论。

2.认识文中的人物。主要是认识文中的我,时间大约12分钟左右。这个步骤的教学,主要完成对课文主体部分的品读。在角度处理上,通过对我的品读来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理解课文对我的描写作好铺垫。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

3.品味文中的描写。主要是品味对我的心理刻画,时间大约18分钟左右。这一个步骤的教学主要完成教学目标之二、之三。

视野拓宽

建议同学们课外选读下面的文章。

1.(美)克马·黑格《第一次挣到的钱》(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在北极光下》)

2.张艳梅《千金一诺》(《读者文摘》1994年第7期)

3.林清玄《和时间赛跑》(《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2年第1期)

第二,教师要讲究治学方法,提炼对课文教学确有见解的教学资料。

这里指的是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要进行资料性阅读。资料性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门基本活路,在现时来讲,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的提出,教材的深刻变化等等,都对资料性阅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于这一点,已在第一章助读这一节中作了说明。现在从更高的层面上进行一下再说明,那就是不仅要乐于积累,还要善于提炼。

所谓提炼,就是面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的筛选,进行分门别类的组合,进行事物规律的发现:这就是分析提炼的技巧。运用分析提炼之法积累资料,是教师善于训练自己的表现,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积累。因为:

分析提炼本身就是研究。

分析提炼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梯。

拥有分析提炼的手段,能够让我们在做学问上成为一个清醒的人。

分析提炼的基本手法可以是三步走:第一步,积累;第二步,挑选;第三步,提炼。

第一步,积累:

1.做课文赏析笔记。

2.做课文教例及教例分析笔记。

3.做课文资料目录卡片。

4.做课文背景资料课文释疑资料课文评析资料课文练习资料等方面的笔记。

第二步,挑选:

如《荷塘月色》的教学参考资料。

笔者手中关于《荷塘月色》的教学论文资料,有目录可查的有70余篇。

现进行挑选,教学《荷塘月色》,如下14篇文章要重点读:

1.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语文学习》1993、12.Pll)

2.张文斌《〈荷塘月色〉--一篇娱乐性情的美术文》(《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10、P39)

3.石险峰《诱导启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语文教学》1995、10、P30)

4.卫建平《谈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教学》(〈〈〈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语文教学通讯》1995.12.P14)

5.常文《入境悟神学技一一现代散文教学管见》(《语文教学通讯》1996.1.P9)

6.陈玲珍《以现代感读现代文一一余光中谈朱自清散文》(《中学语文》1997、3、P16)

7.喻天望《穿越艺术世界的一次精神之旅》(《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5、P5)

8.许建国〈〈〈荷塘月色〉示范课访谈录〉〉《语文教学通讯》1998、5.P10)

9.韦喻《把握散文情感的教学尝试》(《中学语文教学》1999、6、P15)

10.杨绍崇《限定语揭开了朱自清微笑的面纱》(《中学语文教学》1999、7、p21)

11.黄品泉施建玉《<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中学语文教学》1999.7.P19)

12.卫晨霞《新教材教学设计ABC--〈荷塘月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6.P56)

13.倪剑《有关<荷塘月色=教学方法的再探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4、P63〉

14.程红兵《<荷塘月色=教案=(〈〈语文学习》2002.7-8、P36)

第三步,提炼:

从上面《荷塘月色》的教学论文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这仅是提炼的角度之一);1、语言赏析的文章很少。

2、优秀的教学设计太少。

3、精美的课堂教学实录几乎没有。

4、基本上没有课标理念下的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案。

5、缺乏精妙的教学艺术镜头。

6、缺少名流大家的教学范例。

7、缺少完整的多媒体教学方案。

8、板书设计依然繁杂。

经过这样的三步,我们在《荷塘月色》的教案设计上是不是就有了思想呢?因为这提炼出来的种种内容,就是我们可以进去的空白,就是我们可以经过努力而取得成果的地方。

4教案设计的艺术——一课多案的设计

教案,课堂教学的蓝图。

好的教学方案,应该是一种创造,一课多案就是这样。

一课多案,指的是教师本人对一篇课文设计多种可运行的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一课多案的探索,更谈不上有一课多案的设计习惯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到这个方面的研究。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上就开设有《教学设计ABC》这一个栏,其表现形式就是一课三案。

研究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在现实的教改前景下,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其关键是它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艺术,养成教师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同时使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宏观构想的水平,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调控、应对、引导、撩拨、激励的微观操作水平,一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之中对教学内容恰到好处的处理。一课多案的设计,能立体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视点的变换、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教学角度的创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表现出很大的牵引力,使得教师要关注很多方面的问题,如:

1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多维地表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新要求,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

2.教师要感悟诸如活动式、学长式、训练为主式、自学辅导式等有影响的教学实验与教学风格给自己以启示并进行实践与探索。

3.教师要注重对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教学风格的前沿研究,尽可能地吸收其新的美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设计手法。

4教帅应在不同教学方案的对比施教中体味最优的设计角度和最好的课中活动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设计水平。

5.教师要不断更新、调整教学设计的视点。根据时代的进步与形势的正确发展,努力创新自己的阅读教学设计。

6年轻的语文教师要追求变化,拓展思维,经受磨练,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素质,使自己有一些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艺术的学术背景。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并不要求语文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设计出几种详案,也并不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来进行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我们应当从教学科研的角度,从教学艺术的角度,从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角度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表现形式:

1、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详案。

2、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简案,乃至多种微型教案。

3、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详案,其他的为简案。

4、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为主要方案,其他的为预备方案。

5、勾勒出多种教学设想,优化其中的一篇。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思考角度:

l、不同教学思路的一课多案。

2、不同教材处理的一课多案。

3、不同活动方式的一课多案。

4、不同教学手段的一课多案。

5、不同执行对象的一课多案。

下面是《散步》一课两案的教学设计。

教案一:

设计角度: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

课型设计:自读课。

课中活动:一读,二背,三写。

教学过程:

l、学习内容之一:整体理解课文(理解一篇)

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家庭生活、表现亲情的美文。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②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介绍课中的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天真可爱的孙子。

③教师指出: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如: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⑤教师完成板书:成熟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责任…

2.学习内容之二:品读记诵文段(记诵一节)

①导入:刚才我们说课文中写了景,写了情,写了事,写了意。在写事之外,有两段文字十分重要,它们是……

②教师指导从不同角度品读下面两段文字: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学生自由背读这两段文字,老师对这两段文字由实到虚的结构略作讲析。

3.学习内容之三:学用文中句式(突破一点)

①导入:文章的情感,文章的情意,要靠作者的语言来表达。这篇课文之所以人们觉得它美,就在于语言文字中渗透着情,在表情上,作者注意选用了精美的句式。

②讲析:

如比较句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如反复句式: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③请同学们重点学习对称句式,如: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上面这些句子的特点有:

第一,每个句了中都有一个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显得特别精练、精神,形式美观,是句式中的精品。

第二,这种句式讲究对称。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传达出一种音乐美。

第三,它们除了用于记叙之外,还可以用于议论,用于写出精辟的警句、格言。

④请同学们学用对称句,以亲情为话题,每人写几个这种形式的句子。

教案二:

教学创意:对学生进行审美阅读的启蒙。

设计角度:学生的学法实践活动课中活动:品读文章,美点寻踪。

教材处理:联读课外美文《送小龟回家》。

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导入: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中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进入《散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②同学们听读课文,感受体味文中的美。

③同学们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再进行体味。

④师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2、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①点拨: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等等内容。

②教师举例说明对课文美点的寻踪:

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

③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美在文中对春景的生动描写;美在小家伙的话表现出儿子的天真可爱;美在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美在文中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美在文章的语言:美在结尾段的最后一句话。……

3、迁移阅读,学法实践

①同学们轻读《送小龟回家》(作者:杨进):

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街上,流动着七色伞。

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到了。我们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粗扩的脸。他们在喝酒哩。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儿子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龟放在河边,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

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我们耐心地等着。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潇洒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我和妻相视一笑。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

而妻,真的流泪了。

②同学们进行自主的合作的学习,寻找《送小龟回家》中的美点:

美在一把花伞下的温情的世界;美在微风、秋雨、夜色中的一片秋意;美在秋雨纷纷的夜晚表现出一种思家的氛围;美在对河上情景的描写;美在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美在水面上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美在儿子的欢呼;美在我的感动和妻子的流泪;美在故事的童话色彩;美在美丽的童心;美在爸爸妈妈理解孩子的童心;美在文中有一种思家之情、团聚之情;美在文章告诉我们从幼年起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善良……

③同学们进行课堂学习交流活动。

④教师进行教学小结,总说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的角度。

如果要设计教案三,可用人教版课标教材中的建议,将《散步》与《三代》进行联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自己更喜欢哪篇文章。

如果要设计教案四,可以摘录语文报刊中对《散步》进行品析欣赏的文章片断,用资料助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品析。

[NextPage]

5、教案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

在教学艺术的海洋中,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永远是一片激荡美丽浪花的水域,奔涌的浪花永远不会平息。可以说,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大多数内容,都与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有关,然而在即将结束全书的这一讲中,就此内容还可以再一次展开话题。

这是因为,在本章开始的时候说过,教案,是从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角度来表现时代教改意志的一种载体。试想,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连教案的设计都不能进行创新,那么改革还有什么力度?

所以,应该从表现新课程深度与广度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案创新的问题,让教案成为落实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创新的真正载体。在这个方面,没有更多的原则可言,也不必用大多的原则来限制教师的创新精神,总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笔者认为,进行教学方案的创新,除了理念的更新之外,除了手法的变换之外,更应以思维创新为先行,用开放、灵活、深层的思维来引领教案设计的创新。

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下面一些角度来进行教案创新的思考与尝试:

l、从学习与实践的角度编写学案。

2、为学生自主的阅读出金点子。

3、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

4、进行师生对话型语文教学新方案的设计。

5、从实践活动课的角度来设计教案。

6、从课文内容整合的角度设计教案。

7、创造教师限时讲授的教学方案。

8、尝试进行由学生选用的一课多案式教学方案。

9、设计无分析过程的积累一感悟一运用式教学方案。

10、设计资料助读资料助学式教案。

11、着眼于语言模式学习与实践来创新教案。

12、着眼于阅读技能训练来设计一次多篇式教学。

13、尝试文言诗词吟唱的教案设计。

14、设计增加教学容量的扩读式联读式比读式插读式教学方案。

15、设计培养学生发现能力提炼能力的教学方案。

16、进行诗化教学的尝试。

17、从指导学生别出心裁读课文的角度设计教案。

18、从形式各异的课文作文的角度来设计教案。

19、从生活化的角度来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20、进行美教说明文巧教议论文趣教文言文的案例研究。

21、设计精短课文的名作重读式教案。

22、有效利用课文《研讨与练习》中所渗透出来的教学要求并设计教案。

23、从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人手,分别设计以自主阅读朗读品味读写结合精析巧练品析揣摩迁移联想比较探究……为主体活动的教案。

24、探索教案设计的建筑之美。

25、研究淡化课堂提问的课题并设计教案。

26、研究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27、探索特殊形势下远程教育的讲授型教案设计。

28、尝试综艺化的教学方案。

29、设计课文阅读教学的综合性学习教案。

30、设计课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教案。

这些探究内容丰富多彩,像奔流归海的百川,有着各自的特色风貌;像深邃夜空中闪烁着神秘光辉的群星,引发着我们的向往与遐思。

然而它们并不像星星那样遥远,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能够捕捉到它们的神光。

请看下面三个例子。

例一:这是笔者设计的学案编写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案及那种书面作业式的所谓学案,这种模式表现出平等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进行语文实践的特点。

初中语文学案编写模式

[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单元及课文训练意图指出学习目标,20字以内。)

[教师建议]

(下面四项,根据教学实况进行组合,不一定让四项都出现在一课的教学之中;也还可以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删减项目或增加新项。)

1、建议你这样初读:(教师从几种整体理解的不同角度,建议学生如何初读课文。教师写的文字量在100字左右。)

2、建议你这样品析:(教师建议品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角度要小,内容要美,要举例说明品析的方法。教师写的文字量在200字左右。)

3、建议你这样积累:(教师指出本单元中或最美的、或最好的、或最有情味的、或最有趣味的……内容,只突出某一个方面,引导学生将这个方面的内容集聚成一个知能板块。教师写的文字在100字以内。)

4、建议你这样探究(教师建议探究什么并如何探究。教师写的文字在100字以内。)

[智能练习]

编写内容精美活泼的课内精段阅读智能练习,所谓智能练习,不仅仅只包括阅读练习,还包括思维练习、运用练习、探究练习与学习方法实践等。在这样的练习中不设计拼音、文学常识之类的练习,不设计选择题。600字左右。

[美文联读」

选与课文内容或主题相近的课外美文或美文片段,出两个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感悟。600字左右。

「练习答案」

(1)智能练习答案,要准确、灵活、简洁。(2)美文联读思考题的答案要简明。

例二:这是笔者从学习与实践的角度编写的《马说》自主学习方案。它将教师研读教材所得及教学构思变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从读一读练一练的角度充分地展开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

《马说》练读课自主学习方案

一、初识课文

1、《马说》是()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的意思,比论显得随便些。这篇文章以()为喻,谈的是()问题,马说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或()。

2、《马说》的作者韩愈,是()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马说》以()的故事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深沉的叹息和不平的感慨。

二、朗读课文

1、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正确。

2、中速朗读,读出文章句内的停顿,体会文中的语气。

3、轻声朗读,要读好句中的关键词语中表达出来的语气。

4、有情感地读,读出三个段末的也字所表达出来的语气。

5、体味式地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运用多种语气表现作者内心不平。

建议:可边朗读课文边感受每一段的意思。

三、理解字词

1.请同学们以课文中的两个''字的意思不同为探究的内容,进行一词多义的辨读。请接着例子往下写:

①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②能:虽有千里之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④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

2.再请同学们以课文中的两个''字的意思相同为探究的内容,进行词义的辨读。

请接着例子再往下写:

①于: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流之间

②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

③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里不能尽其材

④食:食马者食之不能尽其材

……

3、请同学们进行合作的学习,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解说:

①一个不好懂的奴隶人--奴隶人指:

②两个不好懂的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是()的意思,后一个其有()的意思。

③三个需要着重理解的词--马说的说(),马之千里者的之(),不以千里称也的以()。

④四个没有注释的字-一虽()有名马是()马也,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可边辨析词义边感受每一段的意思。

四、品读文意

1、请同学们进行译读练习。

①自读课

    相关推荐

    读书的艺术 写作的艺术 赞赏的艺术 排桌的艺术 赞赏的艺术 《春》的绘光艺术 教学的梯度艺术 分类沟通的艺术 教案教学设计 赏识——爱的艺术 《科学与艺术》教案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之二) 语文教学的艺术 《语文教学的艺术》 木偶艺术 《口技》的艺术特色 《诗经》的艺术特点 《祝福》的讽刺艺术 班主任的工作艺术 教案教学设计 《诗经》的艺术特点 《木兰诗》的艺术美 湘西苗族的艺术 标题的修辞艺术 艺术三昧 《海燕》的艺术特征 湘西苗族的艺术 《祝福》的讽刺艺术 作文批改的艺术 作文批改的艺术 科学与艺术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的入境艺术 课堂教学的再造艺术 《包身工》的结构艺术 春天的艺术品──风筝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 红楼梦》的命名艺术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的艺术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孔乙己》的剪辑艺术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窑洞里的民间艺术 《过秦论》的结构艺术 读书是对话的艺术 《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教学的板书艺术 《雷雨》艺术特点 巧施表扬艺术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阅读指导的艺术2 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我喜欢的一部艺术作品》教学设计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冯骥才的艺术人生 《雷雨》艺术特色 《范进中举》的艺术特点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老师称呼学生的艺术 不露痕迹的艺术追求 《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教案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 爱是一种艺术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朗读指导的艺术 《社戏》艺术漫话 《口技》艺术四美 语文教学中的虚实艺术 《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谈《变色龙》的细节艺术 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 作文训练:描写的艺术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阅读指导的艺术1 《宇宙的边疆》艺术特色 《雷雨》(节选)的“发现”艺术 《皇帝的新装》的艺术特色 《济南的冬天》的写作艺术 神秘的非洲木雕艺术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戏曲脸谱的艺术特征 戏曲脸谱的艺术特征 谈《出师表》的结构艺术 自主学习的“结尾”艺术 4.《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艺术家与匠人 九年级艺术与科学教案 《我喜欢的一部艺术作品》教学设计 谈《出师表》的结构艺术 《荷塘月色》的写景艺术 老师称呼学生的艺术 课堂导语的七性艺术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新课导入的语言艺术 《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略谈《包身工》的写作艺术 关于赋、比、兴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