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

小编: :admin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第一次抱母亲》。伸出右手跟老师写课题。(师半蹲着、倾斜着身子。边写边述)这个“抱”要注意右边的写法.横折钩要小,因为下面还有竖弯钩,可为它留出位置。“母”字要注意笔顺,点、横、点。“亲”字第二横要长,下面横要短。

师:喜欢于老师写的字吗?

生:喜欢。

师:很认真是吗?写给人家看的字,我是一点也不敢马虎。

师: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任何学科都要预习。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

师:通过事表现了什么.想一想。

生:通过一件事表现了母爱,也说明儿子很孝顺。

生:我知道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师:这样说就比较具体了。

生:我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我知道每个父母在子女

生:母爱是一本伟大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书.我们要一直读下去.

师(肯定地):要读一辈子!你们预习收获很大、很多。不过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大.比较远,现在谁来说具体一点?

生:作者认为他母亲有一百多斤,但实际上他母亲只有八十多斤.所以说他对母亲了解得太少了。

师:好,这叫具体。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母亲最重的时候有多少斤?

生:只有八十九斤。

师:嗯,没有一百多斤.是八十九斤。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数字,但你通过读课文已经记住了,并且说得那么清楚(师板书:89斤),很好。她通过读书知道了母亲最重的时候只有八十九斤,你们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母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就连他长大了挑一点柴火都不让。

生: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流泪了。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具体了。

师:通过预习。字都认识了吗?

生(齐说):认识了。

师:好,我来检查检查.先写一个好认的字。

(师板书:越)读。

生(齐读):越。

师:“越”在课文中和哪些字组成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抬起手来.一起写“岭”字(师板书:岭),下面写“翻”,认识吗? 生:认识。

师:谁能说说“越”字的意思。

生:“越”是“超过、翻越”的意思。

师:还有谁猜猜?

生:越就是跨。,

师:你查过字典吗?

生:没有。

师:怎么那么准确啊?“越”在字典中有七个意思。在这儿当“跨”讲。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就是这个词的意思。再写一个字,这个字很难.如果这个字读准了.其他的就不在话下了。

(师板书:疚)

生(读):疚。

师:再读。

生(读):疚。

师:它和课文里哪个字组成了什么词?

生:愧疚。

师:现在写“愧”.注意竖心旁,先两边后中间,再读。

生:愧疚。

师:再读。

生:愧疚。

师:谁知道愧疚的意思?

生:内疚。

师:那“疚”呢?

生(想了想):不好意思。

生:我觉得是后悔的意思。

师:不做后悔讲。

生:心里有些难过。

师:有难过但不全面’.再好好想一想。

生:我觉得应该是自卑。

师:没有自卑的意思。

生:就是过意不去。

师(耐心地等待着):也不准确。

生:我觉得应该是内心里难过、伤心。

生:我刚才查了字典.是指做错了事,内心很难过,很惭愧。

师:好吧,我告诉大家.单讲,“疚”就是不安,心里不安。

也有难过的意思。愧疚是惭愧不安,懂了吗?

生:懂了。

师(指“愧疚”):读。

生:愧疚。

师:通过预习,课文读得怎么样?能读得正确流利吗?

生:能。

师:通过预习,谁能有把

握读得正确流利,来读一遍。

(大部分学生高举起手。)

师:这样好不好,前面的同学用话筒方便一点.请他们

读。你来读第一段。

生(读):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

师:停下来,读课题。

(生再读。句与句之间没有停顿。)

师:读课文要注意停顿.没有停顿就没有思考,读书一定要思考。(板书:思考)还要想象(板书:想象)。看书,听于老师读一、二、三句。(师范读第一段)

师:一句话读完了要停.停顿的时间就给自己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同样,一个自然段读完了停顿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像说话一样自然。好,先自己把第一段轻轻地读一遍.轻轻地念,边读边思考、想象。

(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第一段。)

师:现在我再请刚才那个同学来读,看他有没有进步。

(刚才的那位学生站起来读第一段,注意停顿,语速较慢。众生鼓掌。)

师:应该鼓掌,为他的进步鼓掌。他很聪明,非常聪明。(走到某生面前)现在你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较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师:越读越好。这一段里有句话难读.一是“担子”的“担”读第四声,还有“背(b白)上背(b斟)着妹妹”。跟我读。

师(领读课文):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生齐跟读。)

师:非常好.谁再来读第三段。(某生读第三段,全班鼓掌。)

师:护士的一个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动作。“把边边角角抹平”;听起来非常平常的一句话,“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多细心的护士,多好的人哪。咱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护士把旧床单拿走”,读。

(生齐读这句话。)

师:记住,看起来平凡却很精彩的这两句话。请你来读第四段。

(生读第四段。)

师:最后一段最难读的.你来。(又指一生。)

(生读第五自然段.读得很好,众生齐鼓掌。)

师:通过预习,字都认识了.课文读得那么好.还明白了那么多东西,我们班学生很会学习。现在听于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于老师深情地范读课文.读完后,台上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有人把读书叫做煮书。(板书:煮书)。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可以煮呢?“煮”就是告诉我们要把书读熟.读的遍数越多。书就“煮”得越熟.它的味道.它的意思才能被体会出来。这篇课文如果反复地品读,对母亲,我们就会了解得更多。所以同学们读书时要静下心来,潜心读,静静地读,用心去读。请大家翻开书.让我们用心去读。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师(5—6分钟后):是不是越读越有味道?只要你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味道,谁再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这位同学。请你站起来,看这次与上次有什么不一样。

(生读第一段。师点头并板书:赶紧责怪。读完后生齐鼓掌。)

师:读得太好了。有两个词读得特别好,第一是“赶紧”。第二是“责怪”。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这种情况下.作者,就是儿子,“赶紧”说。请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我赶紧说……

(生读:我赶紧说……)

师:“赶紧”,不仅速度要快.更表达了一种心情。儿子对母亲的焦急、关爱的心情.赶紧说.说慢了不行,慢了母亲要动的.再读: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生读)

师:再来看这个词——责怪。先看责,它可以和哪个字组成其他什么词?

生:责备。

师:是的,责备。在这里做责备讲。“怪”是埋怨的意思。为什么这里护士不是用责备的语气对作者说话,而是用责怪?如果护士责备作者。那就不符合她的身份,因为毕竞他们素不相识,她不能责备人家。但是如果仅仅埋怨他.又不足以表达护士对母亲那种关心和关爱,所以这里用了“责怪”。在埋怨中带有一点批评的意思。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语言,这就是我们的汉语言.说话、写文章要推敲的.用词要准确。来,你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面对同学们)看她是怎么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的。

(生读护士的两句话。)

师:这就是责怪。“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读。(生齐读。)

师:谁来读第二段?后面的女同学。

(生读第二段,师板书:重担)

师:多好!一个比一个棒!请坐下。同学们,歌德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着书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懂文字所包含的意思。当我们用两只眼睛去读“重担”这个词的时候,它仅仅指那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吗?母亲肩上挑的到底是什么?请你们静下心来,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要和生活联系起来,理解得更加透彻。

生:是为了养活一家。

师:是的,她挑起了一个家庭。

生:挑的是母爱。

师:是的,她用自己所有的爱把一个家庭承担下来。还有吗?

生:所有的负担.要照顾孩子,还要关心老人,要劳动。还要去挣钱。

生:责任,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师:必须承担的责任.是的.这就叫用两只眼睛看。同学们坐好,听我说:“哺乳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孩子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教育子女的巨大付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农,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儿女即将远行的时候.母亲的牵挂。同学们,这就是母亲肩上担子中的东西。她挑的担子是子女、家庭和社会的一部分。这就是她挑的责任,重大的责任,她挑的是大半边天啊。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承受着这么重的担子啊!(讲到这里,师把“重担”和“89斤”这两个词用线连在一起。)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之后。再来看“翻山越岭”.还仅仅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座座岭”吗?请你静静地默读.想好再发言。

生:很艰辛地翻山越岭。

师:这个“翻山越岭”指的什么?

生:越过一道道难关。

师:是。还有吗?

生:人生的坎坷。

师:是啊,坎坷的人生,不易啊。

生:克服一个个磨难。

生:走出一个个黑暗。

师:人生中有无数黑暗.无数的曲折。

生:走出了生活中的大山。

师:这是诗。走出生活中的大山。好,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对“翻山越岭”的理解也和刚才大不一样了。这是母亲带着全家走过了艰辛的曲折的道路。是生活中的大山。同学们。这样读书,就是“煮书”.就是真正用心去读,就是用两只眼睛读。

    相关推荐

    于永正教学实录——《第一次抱母亲》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母亲》 听于永正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有感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真的是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思考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后记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之一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练习题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阅读答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之三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之二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之五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之四 第一次抱母亲原文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设计一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一) 《第一次抱母亲》课文原文 《第一次抱母亲》同步练习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五) 第一次抱母亲设计五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三)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四) 第一次抱母亲设计四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设计二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二)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六)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七) 第一次抱母亲设计三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课堂之一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补充习题答案 要母爱,更要爱母——《第一次抱母亲》教后 于永正课堂实录 第一次抱母亲同步练习教案 于永正课堂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翠鸟》 于永正教学实录——《翠鸟》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翠鸟》课堂实录 (于永正) 于永正教学实录《水上飞机》 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10.25.于永正《翠鸟》课堂实录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于永正:于永正教学经验集 于永正教学实录——《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 “大红花”说写课教学实录──于永正 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水上飞机》 于永正:于永正谈”文本细读” 于永正老师的习作课:《考试》实录(一) 三年级教案:于永正教学实录——《翠鸟》 与父亲的一次拥抱 草教学实录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阅读教学:于永正课堂实录与评析 《草》片断赏析(节选)——于永正教学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翠鸟》 教案教学设计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庐山的云雾》 于永正课堂实录——《小稻秧脱险记》 要露一手(于永正) 于永正:《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四年级教案: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秋天的怀念》 于永正作文教学 于永正:关于上课 于永正:于永正给年轻教师的十条建议 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教案教学设计 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怀念母亲》教学实录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