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桥之美》课文研讨

小编: :admin

课文研讨

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而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我们也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将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来进行一些审美活动,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了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这段文字为读者开辟了一个视角:可以完全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桥,同时也为下文展开描述预设了心理准备。

课文随后举了四个例子,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象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迭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是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练习说明

一、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在理解本文的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生发开去,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学生从中得到的启发会是多方面的,如领悟到桥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生活周围就有饱含画意的景致等,还有可能借作者的眼光对某一处自然风景或室内布置进行一番品头论足,老师要适时加以鼓励和引导。

二、注意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在内容和表达上都较具作者个性色彩的句子,提高欣赏能力,培养语感。

1.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三、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说明文有很大区别,试具体说明。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作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建议

一、要注意与《中国石拱桥》作比较。可以从两篇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手法的不同以及给人的阅读感受不同两方面来进行比较。

二、画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文中所描述的景致虽然主要是着眼于画意,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距并不甚远。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曾有的经验和体验,发挥想象,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和作者产生共鸣。

三、本文有不少语句蕴涵丰富而表达上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疑问,教师可结合练习第二题,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其中的意蕴。

有关资料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加龙省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课文教学研讨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研讨 《珍珠鸟》课文研讨 《惊弓之鸟》研讨 《惊弓之鸟》研讨 《桥之美》课文补遗 《桥之美》课文简析 《桥之美》课文分析 桥之美说课稿 《桥之美》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课文研讨 桥之美说课稿 桥之美 桥之美 桥之美 桥之美 桥之美 桥之美 第12课《桥之美》课文简介 《桥之美》说课材料 《桥之美》课文结构分析 地下森林断想课文研讨 《桥之美》课时训练 《桥之美》课案设计 《桥之美》课堂实录 《桥之美》说课设计 12桥之美 12桥之美 《桥之美》说课稿(3篇) 公开课教案 桥之美 《桥之美》审美鉴赏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说课稿 初二语文:桥之美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课文教学研讨 《桥之美》导读 《桥之美》赏析 《桥之美》学案 研讨课《大舞台》教学设计 《观潮》写法研讨 《桥之美》课外阅读训练 《桥之美》课堂教学反思 《桥之美》课后练习答案 《桥之美》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文本研读专题研讨会反思 《丑小鸭》研讨赏析 《桥之美》导学案 《桥之美》讲学稿 《桥之美》教案19 初二语文课《桥之美》教学实录 初二语文:桥之美课文内容解析 初二上册《桥之美》说课稿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讨 新课程评课研讨中的最大缺失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桥之美》教案 《桥之美》写作特点 《桥之美》生字注音 《桥之美》词语解释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相关知识 《桥之美》相关知识 “以读导写 ”作文教学研讨课教案及说课 《雪》研讨与练习说明 初一语文课文:新闻两则研讨与练习 《桥之美》有关资料 《桥之美》中心意思 《桥之美》结构分析 《桥之美》问题探究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其它杂项 《桥之美》教学反思 《桥之美》教学案例 《桥之美》自学评估 《再塑生命》研讨赏析 《春》研讨与练习说明 《小石潭记》写法研讨 我眼中的桥之美 《桥之美》写作特色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杂谈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实录 鲜花和星星研讨课教学实录 《桥之美》学法引导 《桥之美》重点难点 《桥之美》词义辨析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