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小编: :admin

自1990年开始,我就进行一项名叫“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的教学实验,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我本人也得以在1998年秋天进入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东阳中学任教。如果说此前更多的还是着重在探索如何使教师本人形成个性化教学特色的话,那么进入东阳中学后就主要地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和利用了。

一、观念转变: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使之恢复接受主体地位

 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习惯于将人的思维纳入某一凝固化的甚至荒谬的“定论”中,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使人沦为“标准答案”的附庸。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使之恢复接受主体。主要应确立这样两种观念——

1.读者也是作品的塑造者。接受美学认为,文学存在于“作家→作品→读者”这个动态流程中,“本文中所蕴含的潜能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含义”。(伊瑟尔语)

2.批评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诚如许子东所说:“批评不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是一种事业,它还是人的一种功能。事实上,每一个男女老少在文学世界当中的喜怒哀乐,一旦诉诸语言或见诸文字,便已构成批评,有时还可能是出色的批评。”而“读着手里的作品,想想自己所知道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自己),再用自己学来的各种文学的和非文学的理论来描述、解释、论证自己的感觉、想法——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批评了;至少我的批评便是如此”(许子东《当代文学印象》第186、202页)。

二、榜样示范:教师应该成为勇于进行批评活动的学者型教育者,同时带动学生参与其间,形成同龄共振效应

1.教师示范作用。“教者,效也,上行之,下效之。”(班固《白虎通议·三教》)“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布鲁纳《教育过程》)应该说,我个人在文学批评方面刚好有一技之长,从教伊始撰成的《是批判,但是批判谁》在杂志上发表之后,即形成一发而不可收的局面,这无疑能给学生一定的感染作用。与此同时,我又注重指导学生以阅读语文教学杂志上的教学争鸣、教学实录、教学艺术镜头等专栏文章的形式向其他教师请教,收“转益多师是吾师”之效益。

2.同龄共振效应。就是说到榜样示范,不是只把目光投向老师,而是同时设法带动学生参与其间。这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倡导学生大胆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师生之间的意见分歧,并不只是是非之争,而是互相启发、补充和完善,能更有效地促使其他学生通过比较、认同和摹仿等等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课外阅读时,则注意搜集学生作文中的批评性作品,将其引入阅读教学,让学生去研讨,赞同、反对、补充或完善,并说(写)出所以然,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学识积累:帮助学生建构“期待视野”,激活“批评意识”

对作品世界的“入”与“出”,和读者的“期待视野”密切相关。重视学生的学识积累,尤其是在文学、哲学、历史、美学和心理学等等方面的学识积累,有这样两点应予注意:

1.名著阅读:既重视“经”,更重视“传”。“经”指经典文学作品,“传”指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批评著作。而我强调要“更重视传”,则是因为阅读批评著作不可能像阅读文学名著那样,读者自有相当的主动(甚至强烈的嗜好),电影和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又会从旁推动,因而必须施加有影响力的指导。例如:讲到《水浒》,就提到了牧惠的《歪批水浒》;而讲到《红楼梦》,则提到王朝闻的《凤姐论》、李劼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和梅新林的《红楼梦哲学精神》;至于鲁迅作品教学,那我往往已经融合了王富仁、钱理群、汪晖和王晓明以及李欧梵、林毓生和竹内好等人的研究成果……

2.常识建构:史论并举,学用结合。所谓“史论并举”,就是无论历史和理论方面的常识都要注意积累。对此最好是指导学生尽可能去涉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虽属粗线条宏观考察但却卓见迭出的论著。所谓“学用结合”,就是注重通过实际运用来强化学习。如我本人教《警察和赞美诗》,首先是请班上最大胆的同学表演吃白食的无赖、下流讨厌的小流氓和扰乱治安的醉鬼等角色的动作,但大多数动作那位同学却无论怎样都拿不出手。然后我说:“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警察和赞美诗》中的主人公,却能在稠人广众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扮演好这一系列角色,正是‘习惯成自然’,毫不费力。由此可见苏比过去是怎样的一个人。只要想一想‘积重难返’‘积习难改’‘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等成语,你对他被赞美诗所感动的情形可以作出怎样的评价?……”基于最大胆的同学届时演不出常人深以为羞(难)的动作,我发出这样一连串的提问,就奠定了对“预习提示”中的简单社会学读解进行消解的基调(参见杜秉庄老师的论文《试论评析中的错误倾向》,原载《语文学习》1993年第10期),有助于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四、思路点拨:指导学生形成两种文本观念,引导“批评意识”

从内容的生成上说,批评当然是根据美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民俗学和政治学等等对作品所作的读解。如果从形式方面着眼,我们可以根据这样两种文本观念给学生以思路的点拨,引导“批评意识”。

    相关推荐

    阅读教学的“讲”要追求直观 实——追求课外阅读之魂 作文批改应追求低负高效 优化教学过程追求鲜活有趣──谈低年级阅读教学 《荒岛余生》·批注·个性化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追求诗意的阅读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 追求创造性民族文化意识 用心的批阅 有心的批阅 理性和感性的追求──评《星星变奏曲》 语文论文:追求朗读的高境界 理性和感性的追求──评《星星变奏曲》 追寻真实的阅读──《最后一课》教学案例与点评 追寻真实的阅读──《最后一课》教学案例与点评 阅读教学:追寻人本的回归 批评三部曲 鲁迅和他批评过的几位现代文化名人 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 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 《祝福》的文化思想批判 “认识自我”活动六:批评与自我批评 解读阅读评价 改善阅读教学 “认识自我”活动六: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学教案 求实——课外阅读的主旋律 《祝福》的文化思想批判 阅读的情感体验要求“真” 梁启超激情一生追求中国现代化 不露痕迹的艺术追求 乡下人家阅读要求 “个性化阅读”的体会 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 对学生的隐性批评艺术 课要追求“三动”的境界 追赶风中的孩子阅读答案 追求公开课的原生态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电化教学 使个性在批注式阅读中飞翔 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 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师德追求 追赶风筝的孩子 阅读答案 孤独的追求者──读《荷塘月色》品作者心情 孤独的追求者——读《荷塘月色》品作者心情 8 追求日的赤诚,月的宁静 追求与创造诗意的人生 力求简约追求和谐──《卡罗纳》教学反思 阅读取向的变化与教学的跟进 作文批改讲评的尝试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 力求简约追求和谐──《卡罗纳》教学反思 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追求 阅读取向的变化与教学的跟进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案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批注解读看整体 “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追求平等的马丁·路德·金 面对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强化元认知训练 阅读教学设计——设计总体要求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学教案 在阅读教学中寻求字词落实的支点 批评学生要心平气和 《化石吟》阅读答案 场效应:理想中好课的追求 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 追求“丰实”的教学──《索溪峪的“野”》教学有感 强化阅读教学 注重学生评价──《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强化阅读教学 注重学生评价──《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巧抓思维个性化 读出阅读个性化 节约型课堂:语文教学的理性追求 个性化阅读教学三步曲 作文批改研究辑评 重批轻改两次评分 作文批改评语参考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优化与设计 个性化阅读教学三步曲 趣中求实 趣中求新——《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趣中求实 趣中求新——《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追求“朴实”而“自然”的语文课 小学语文阅读评课 趣中求实 趣中求新——《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精批略改多评讲──我的作文评改策略 作文拟题指导追求的五个目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要求及策略 《唯一的听众》中的阅读评价 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 教案教学设计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从创作陌生化到阅读陌生化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个性化阅读教学误区探微 浅谈如何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蜡烛》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坚守课堂阵地,追求有效教学 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作文批改及讲评五忌 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