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培训模式与课堂观察

小编: :admin

培训模式与课堂观察

一、培训模式

(一)研修班回顾

(二)研修理念:让研修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研修,在主动参与研修过程中学会研修,导师与学员合作研修共同成长。

(三)研修内容

学校改进计划

校本研修制度建设

群体合作的校本研修

聚焦课堂的校本研修技术

(四)研修班的特点

1.实行双导师制:为了探索和创新校本研修的有效课程和模式,提升教研骨干的专业素养,增进沪嘉两地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上海教科院派出专家导师,嘉兴派出本地导师,实行双导师制。拉近了“光滑的理论平面”与“粗糙的现实地面”之间的距离。

2.组建学员小组:在本研修班中,学员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团队,主要由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组成。又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学习小组,想以此实现区域内的跨校合作,整体推进。

3.导师学员共同备课:策划活动形式、取舍研修内容,设计呈现方式,安排交流互动,讨论实践作业,研究讲学稿。办班过程中,不同形式,不同范围,不同人员参与的大小备课共进行了约三十余次。

4.开发研修资源:1.让学员有表述的机会2.让学员在倾听中思考3.让网络联接智慧

5.创建“讲学稿”:第一是告知学员专题研修目的;第二是提示学员听讲中需要共同关注的要点;第三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试图让学员在听讲中,唤起自身的经验,反思自身的经验,提升自身的经验;第四是给学员一个任务,“把想法变为行动”,试图敦促学员将“听懂的东西做出来”。

二、校本研修要领

(一)校本研修要关注活动策划

1.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教研活动的针对性首先表现在问题的针对性。有效的活动必须是有的放矢的,而且能准确把握教学改革背景,切中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教研活动的针对性表现在对不同教师群体的需求有准确的把握。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工作环境的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师研修活动在组织上有“观众意识”。

2.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研修活动的策划应该善于设置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思考或行动的参与点,并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及时交流共享的机会。此外,教研活动中平等、合作与分享的氛围也是影响参与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对组织策划者和参加者的角色定位都有相应的要求。既要规划好活动的具体环节,也要把握好话语主动权的调控,以避免无价值的交流与参与。

3.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教师研修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进步,二是行为上的改进。我们常把研修比作教师成长与进步的“扶手”,而“蹬阶”的关键是在研究活动后是否能够形成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理解与建议。

4.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成功的教研活动策划就要善于使教研活动的影响扩展到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将若干系列性与连续性的表面相异而实质相关的研究活动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

5.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研修活动的策划,既要有充分的准备,更要尊重真实的生成。充分准备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的“火花”,“预设”是为“生成”服务的。只有当研修活动能够起到激活“生成”的作用,活动才是成功的。

6.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教师培训与教师研究都应把沟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作为着眼点。我们的目标并不在于显示理论研究的深奥,而在于教师能讲出教育教学的朴素道理。教师研修是促进教师学习理论与应用理论的“链接”与“导引”。

(二)校本研修要关注课堂观察

1.我为何要走进课堂?明确观察目的定位观察者的角色:督导:合作者,同伴;考评:研究问题,提供建议

2.我在课堂里用什么方法观察?

(1)了解观察依据。专家教师的九种特征清晰(结构与表达):多样性(教法);热忱(情感);任务导向(效率);避免严厉批评(态度);间接的教学形态(非灌输);强调教学内容(学科);用结构性的陈述方式(认知结构);使用问题激发学生多样的认知层次(提问)

结合中国课堂教学的特征考虑:课堂里语言对话为主,活动为辅(师生语言);课堂里座位相对固定,变化较少(座位表);直接的教学形态居多,间接的较少(思维含量);教学时间严格控制,时间弹性较小(时间效益);对知识目标考虑较多,其他目标容易忽略(学科内容)

结合教师的需求层次考虑:作为“人”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作为“教师”教师的需求层次。

(2)选择观察视角

根据预设的观察视角研究教学得失。其表现是预设观察的框架,其他观察技术为框架里要表现的论点提供论据支持。例如,周伟灿:对一堂初中代数课的分析与思考。例如,庄静:对一堂新综合科学课的观察与分析。

应用观察技术本身所蕴涵的视角。其表现是使用一种或几种观察技术,利用技术本身提供的视点建立论点。例如,陈非:《华威先生》课的分析报告。例如,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3)使用多样的观察方法:选择性的文字记录;基于座位表的记录;叙事性文字记录;采用时间线标记;采用量表记录。

3.我能在走出课堂后说些什么?反思观察方法;选择反馈方式

(1)教师的提问分析若干视点: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提问的方式;问题的指向;学生回答的方式;教师理答的方式………………

(2)教师的反馈分析:

反馈的数量;反馈的数量可以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

反馈的类型:①复述:用教师自己的语言复述;②修正:概念化来修正学生的意见;③推演:把学生的观点加以应用、推演或引发下一个讨论问题;④评论:把学生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作分析、比较、归纳或评价。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二分法划为“鼓励”和“批评”或是“肯定性”反馈与“否定性”反馈。

辨别有效的反馈(定性分析)

(1)关键性事件

(2)叙事记录:决定记录的范围(全局、个体)。用描述性的语言而非评论性。如学生很兴奋----一半孩子几乎站了起来,伸长胳膊想要发言,喊着“我”、“我”、“我”;学生很无聊----几个学生打哈欠、李明看着窗外。

时间标记后面,不是那种事先分类好的“类型”语言的记录,而是“素描”语言。甚至可以用实录片段记录,随后补充出分析的结论

课前:

一看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给教材不会用;只会教教材;用教材教会英语。

二看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目标:从了解课标理念到把握教材目标;整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把握;各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把握;各节课教材的教学目标把握;一节课内容教学目标把握。

语课堂很关键的一个目标是对于行动目标与语言目标的把握,从而让学生做到在课上可言、可语,课堂发展中有言、有语,直到课堂最后是又言、又语。一位教师如能将两者很好结合,也就是说要将语言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这位教师就是一位优秀教师。

课上:

一看课堂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师要忘记自己的年龄;教师要考虑学生年龄、身心特点;活动开展之前教师的示范情感要投入,体现出真情。

二看课堂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步骤安排是否合理和是否随机调整;教师如何多样化地调整时间;课上教师是否腾出时间去指导学生等。

三看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重构:新知识与原有经验、知识相互作用而建构的。情境认知:知识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在实践活动中建构的。社会互动:知识是在人际交往中,在“重要他人” 中介作用下建构的。

四看学生的思维:不同学生都在思考什么?学生能否进行连贯思考;学生的思考空间是否开阔?学生思考时间是否充裕?学生有多少的创造性思维表达等等?

五看是否有的放矢地设计高效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活动的指导:按照孩子的思维来设计任务活动或这种模式目标明确,任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每一个任务由多个次任务组成,后一个任务是在前一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也就是说前一个任务的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为后一个任务提供了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形成一个完整的“脚手架”工程,直至最终目标的完成。

六看教师教学细节处理:课堂上用了什么语言?你的语言学生听懂了吗?你的活动指令学生理解了吗?活动之前都作示范了吗?你对难点进行特殊的处理了吗?你对后进生特殊的关照和鼓励吗?读书时每个学生都看文字了吗?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真正投入了吗?你是怎样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的?学生操练时你巡视指导吗?教师教学细节处理;小组合作真正做到合作了吗?你设计认读活动了吗?(一、二册)单词的拼读记忆你设计活动了吗?(三册)写的动你精心设计并当堂辅导了吗?(四册)你注意课堂中板书设计吗?你的板书设计字体工整规范吗?在教学中你坚持渗透语音教学吗?……….

七看教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上使用了哪些资源?教师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等等?

八看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 小学英语中手段很多:语言、体态语、Signs(大拇指、笑脸、实物、数字、图片、粘贴纸等)、书签( Excellence! Congratulations! Star students; Super star!)和拼图等等。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教师采用了哪些评价措施?教师如何培植评价工具?学生是怎样参与评价的?小组活动是否包含有效的评价?评价的实效如何?

课堂观察所对应的问题一般是较为微观的研究,这正是以往教学中比较忽略的部分。现在新课程提倡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作为教师就应学会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来进行一些微观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才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堂研究中,更熟练而自觉地使用课堂观察的方法。

3、校本研修要关注行为跟进

(1)什么是行为跟进

校本研修活动中的“行为跟进”,是指将研修活动中通过集体讨论形成的新方案、新设想,通过自己的建构性思考之后,再来实践一次即“做”一遍。

(2) 行为跟进的特点

“行为跟进”是教师用他们建构性反思之后形成的思考和想法,指导自身实践的过程。

“行为跟进”是教师不断地进行理论的修正和重新学习的过程。

“行为跟进”是教师实践推理的过程,有助于实践智慧的养成

(3) 行为跟进的操作要点

确定行为责任人

维持小组热情

将想法变成行动

评估与交流

    相关推荐

    《春联》课堂观察 杭州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我理想中的教师培训模式 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培养兴趣训练观察引导积累启发想象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能力培养模式 作文能力培养模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物体说课 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培养观察能力 提高作文水平 谈观察 我在课堂观察中的一点感悟 教师培训方式应改变 探寻语文课堂新模式 《我爱吃的水果》课堂观察及分析 《触摸春天》观察与评价 “可观赏”与“可培养” 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培养尝试 《观察物体》说课稿 浅谈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试谈低段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如何观察 谈语文价值观的培养方式 “减负”与教学模式 如何进行中年级观察写话训练 荷花教案 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分析 融师爱于课堂,构建主体式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 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法布尔 研读模式的常与变 《观察中的发现》说课稿 《察今》课堂实录 “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 “我们选好了观察位置,……。”“观赏”与“观察”能不能换一下? 小学自能作文训练模式 《观察中的发现》说课稿 《察今》课堂实录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观察及反思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指导式教案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指导式教案设计 构建伙伴式口语交际训练模式初探 定向观察六法 观察一处景物 《法布尔观察昆虫》说课稿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表格式教案5 观察中的发现|课标教材 优化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端午的鸭蛋》教学谈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要重视阅读教学中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 野外天气观察 有关观察的格言 对美国初等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初中语文尝试训练模式初探 探究学习的理念与模式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表格式教案5 小学语文阅读“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语文尝试训练模式初探 小语目标教学课堂模式操作特点 “模块备课式”教案 《人生》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观潮》课时训练 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的多模式语文教学课堂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操作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操作 课堂形式的“新”与语文个性的“失” 观察人体识汉字 17、教给学生观察 怎样观察效果好 《那树》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射门集锦式课堂的精彩与不足 用陌生的眼光观察 《观察中的发现》讲稿 《留心观察》教学设计 留心观察 教学设计 九种课外阅读课模式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_语文论文 《诗两首》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谈生命》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课堂观摩视点收获与评价借鉴与反思 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_语文论文 改革作文批改模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改革作文批改模式培养学生自改能力 说话能力的结构与训练方式 构建课堂阅读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观察写话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留心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中的发现》简案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留心观察教学设计 “教你学观察”教学实录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案 高中语文:《察今》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