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评教评学与教学总结

小编: :admin

教学总结,既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教学总结不能为了总结而总结,教学总结不是形式,更不是简单地下结论或者给学生排名。教学总结是教师个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检讨,为的是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语文教学总结浅谈

一、对象及功能

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但要想获得教学的最大效果,教学的过程绝不是上完课便终结的。教学总结与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学总结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表现,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判定的过程。它是教师行为自觉性的体现,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其实质在于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要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语文教学要一步步走向科学,教学总结必不可少。总结对象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教学结果,主体是教学行为,终极是教学观念。

1.对教学结果的总结有助于判断后继语文教学的可能性

人类总是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进行教育活动,因此教学也总是以教学目标的事先拟定为前提的。对教学结果的总结是教学总结的首要任务。

总结教学结果不仅是为了判断现有教学的达标程度,它为判断后继教学的成功也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新知识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那么这种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显然,后继学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原有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掌握。语文教师要判断能不能进一步教学,预测后继教学成功的可能性,首先必须对自己一学期或一单元、一范文、一课时的教学实施结果进行检查与评定。这种检查与评定既是对前一阶段教学结果的总结,也是对后一阶段教学起点的确定。

按照“掌握学习”的原则,教师必须在学生掌握每个教学单元或学段的85%的教学目标后,才能转入下一阶段的教学。但目前语文教材学段、单元、篇章之间缺乏联系的文选型编排体例,使得这种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在判断是否进一步教学方面的功能大大削弱。教师稀里糊涂地教,学生稀里糊涂地学,语文教学漫无目标地行进在“少慢差费”的大道上不得自拔。突破语文教材文选型编排体例,建构有序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是语文教学实践的诉求。

2.对教学行为的总结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而产生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包括“教”与“学”两部分。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的总结是教学总结的主体任务。

教学活动的责任者是教师,教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身心发展的质量。因此教师对教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分清教的成功之处和薄弱环节,总结经验和教训,是教学总结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师教的行为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学设计行为、组织实施行为、人际交往行为等,只有及时、不断地回顾分析这些行为,才能使教师及时了解教之得失,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完善后续教学,不断获得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自我行为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的行为既受到教的行为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教师行为。传统的教学总结,缺乏对学生学的行为的应有关注,这不仅窄化了理应广泛和丰富的教学总结范围,也影响了教学总结的效果和功能的发挥。总结学生学习行为,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使问题得以解决,而且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获取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倾向性和导向性的学生个体学习的信息,从而为不同的学生“量身订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真实材料。所以说,学生学的行为蕴含着影响教学结果的丰富信息,总结学生学的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3.对教学观念的总结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行为受教学观念的支配,对教学观念的总结是教学总结的关键任务。

教学观念内隐于教学行为之后,对教学观念的总结不同于对教学行为的总结。对教学行为的总结往往局限于教学实践的“描述”,侧重“技”之所得;教学观念却是对教学实践的“解释”,关注“道”之所存。前者是工具,追求有用;后者是思想,追求有理。工具是重要的,但没有思想支撑的工具,使用是盲目且可能有害的。缺乏思想的魂灵,没有理论的深度,语文教学同样可能是浮躁且随波逐流的。对教学观念的总结是教师形成语文教学立场,完善学科素养,实现自我发展的良好途径。

对教学观念的总结,是一个理性自我发现的过程,不免会出现与教学实践的误差,只有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体味,反复揣摩,才能积淀学术的素养,为最终发现语文教学真谛,建构科学的语文教学逻辑体系,坚定科学的语文教学方向做好准备。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整体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这是每一个有志于改革语文教学现状,发展语文教育事业的教师应该努力去实现的事情。

语文教学总结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为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对教学作出正确决策,它应是语文教师经常进行的特殊认识活动,其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自我反思,但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别人的类比和自我分析统一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二、方法及示例

在明确语文教学总结对象的基础上,接踵而至的问题便是如何对这些对象进行总结,其途径和方法何在,有些什么基本要求。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谈谈这些问题。

1.教学结果的总结

总结教学结果的方法很多。新课程改革提倡言语操作、言语创作等活动测试的方法,但从目前情况看,传统的考查与考试仍是现阶段最基本的方法,只要考题编制得当,实施得法,纸笔测试同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学生学习的水平,把握学生的学习变化状态。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并观察学生的反应等方法,了解学生语文知识、语文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在一个教学单元或一学段学习结束后,也可以对照单元或学段教学目标进行单元测验或学段考试。根据测试结果,教师着重分析三个问题:学生是否达标;用时是否恰当;成绩与不足。

总结教学结果主要是为了全面检查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并决定是否进一步教。教什么检测什么是总结教学结果要遵循的原则。显然,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检查教学结果的前提。但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虽然教材每单元每篇课文提出了教学重点,但实际教学中多数课只是读懂这篇课文、写好这篇作文的笼笼统统似是而非的目标,具体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节课,大多数情况都没有明确的习得语言培养言语能力的教学目的。以“生活”组元的现行新课程改革教材更是强化了这个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教学结果检测的指向性。不知彼岸何在,学生和教师在无边的年考、月考、单元考、课堂检查中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对此,语文教师应有高度的自觉性,突破应试的桎梏,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己任,利用现有语文教材,自主探索语文能力的知识技能目标体系,自主建构语文能力形成的反馈机制。

创建“语文教读法”的南昌二中特级教师潘凤湘就是这么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大胆创新的老师。

他的“教读法”,顾名思义,就是教会学生阅读。

按照语文的三种主要文体和初中的三个学年,潘老师把读书的技能细分为13个训练点,并按由分到总、由表入里、由此及彼的认知特点将13个技能训练点有序划分到三个学年,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年不同,训练的目标不同;学段不同,训练的目标亦不同。各技能项的达标程度,由各节课的练习检测;各学段或学年的达标程度,由各学段或学年的训练项的组合试卷检测。一经检测达标通过,则教学就向下一个目标进军。如此依序进行,渐次推进,三年结束,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就能分析,就能理解。

我们以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为例,来看看潘老师是如何确定各阶段目标,并如何根据教什么测什么的原则来对教学结果进行检查的。

南昌二中1981-1982年度上学期

初一(3)班期中语文试卷

请概括下列各节文章的节层点大意。

1.写记叙文要回答这几个问题:什么人?发生的是什么事?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如果不把这些说清楚,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不完整,眉目不清晰,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所以,人们常把这些称为记叙的要素。(语文)

2.判别同类项的标准:一是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两者缺一不可。合并同类项的要点是:字母因数不变,把各个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作为系数。(数学)

3.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或绝对高度。在地图上,通常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地理)

(注:该试卷共6道题,分别从各课程教材中选取,以下从略) ——节选自潘凤湘《语文教读法实验报告》

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那么不论什么材料对他们来说都一样。潘老师从其他学科选取材料来检测,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基础性。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结果。

窥一斑而见全豹,明确的合逻辑的阅读技能目标体系,别出一格的教学结果检测方式,是潘老师教读法成功的重要保障。面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潘老师自觉抵制应试教育,自创教学目标体系,自创教学结果反馈机制,毕生矢志于“教会学生读书”这一命题的实验和研究,其所思所为是不是也令我们这些因循的后学者汗颜呢?

2.教学行为的总结

我们已明确,教学行为的总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教师“教”的行为的总结,二是对学生“学”的行为的总结。由于学生行为丰富多样并不断变化,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本部分主要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自我总结。教师教的行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行为、组织实施行为、人际交往行为三方面,下面我们分而述之:

教学设计行为的总结是教学行为总结的主体。根据教学设计流程,有三方面的内容需要总结:㈠教学目标:①是否确切、全面、具体。具体来说,目标的规定是否以语文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是否对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智力发展以及思想教育有明确要求;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即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技能水平;③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㈡教学内容:①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技能的训练、范文的分析是否符合科学性;②是否突出重点,抓准关键;③是否注意前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讲究系统性、整体性;④教学密度和教材处理深度是否恰当,易于学生接受。㈢教学方法:①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知识宜讲授,技能宜练习,转变思想宜讨论;②是否重视启发、引导;③是否重视学法指导和因材施教。

组织实施行为是教学设计意图的落实,它既受到教学设计行为的制约,同时又具现场灵活性,是教学行为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四方面:①教学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富有新意,是否有严密的计划性、组织性;②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如何,讲授、提示、答疑、提问、板书是否有启发性,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学生主体的思考、探索、讨论、练习活动是否有保证;④是否适时和灵活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教育即交往,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为教学设计意图的落实提供了有利保障。对人际交往行为的总结是教学行为总结不可忽视的部分。它包括三方面:①学生是否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是否主动投入或参与学习活动,思维活跃;②师生、生生之间是否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具有开放和接纳的心态,达到配合默契,情感交融;③课堂教学气氛是否生动活泼。

教学行为总结的三方面虽各有侧重点的不同,但良好的课堂教学是三者之间相互配合、整体作用的结果。对教学行为进行总结,设计行为是重点,我们不可厚此薄彼,置组织实施行为和人际交往行为于不顾。

    相关推荐

    《关于牵牛花的评论》教学设计 关于作业布置与评价的几点思考 关于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关于《金黄的稻束》评论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关于九年级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关于2017高考语文病句考点总结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点评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评价标准的探讨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评价标准的探讨 关于小学习作教学及评语的一点思考 总体把握 细心品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断与评析 《精读与略读》教学总结 阅读教学:于永正课堂实录与评析 总体把握 细心品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断与评析 关于给学生作文写好评语的建议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评价(上)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评价(下)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总结 关于对《我多想去看看》一课点评 《父亲和鸟》教学实录总评 关雎评课稿 《早》教学总结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教材精读课和略读课的教学的总结 >教学简评(评课) 《穷人》读写结合教学及评析 关于新诗的解读与教学 关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的评说 翼教三年级上册《关于牵牛花的评论》教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总结 《四季》教学实录与评析 《四季》教学案例与评析 《雷雨》教学实录与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 《看雪》教学设计与点评 《泉水》教学实例与评析 《养花》教学实录与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秋思》教学实录与评析 《四季》教学实录与评析 《燕子》教学实录与评析 《穷人》教学纪实与评析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养花》教学实录与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乡愁》教学纪实与评析 《阳光》教学纪实与评析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总结 关于春节的诗歌总汇 《四季》教学设计与评析 《泉水》教学实例与评析 《燕子》教学案例与点评 《四季》教学实录与评析 《养花》教学实录与评析 《养花》教学实录与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林海》教学实录与评析 争吵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工作总结 《种子》教学总结 关于《老人与海》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 《插秧》教学总结 《村居》教学总结 《观潮》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散步》教学案例与评析 历史上关于对屈原评价问题的争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总结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 关于“小学生语文学业赏识性评价研究”的初探 《鸟语》教学总结 寓教于趣 激思导入──《雷雨》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蜀道难》有关评述 例文引路评改结合 “认识自我”活动六: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学教案 顺平县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总结 教学总结 《识字6》教学设计与评析 《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 《口耳目》教学实录与评析 《比尾巴》教学片断与评析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乡愁》教学纪实与评析二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评析 菜园里教学片段与评析 《比尾巴》教学案例与点评 口 耳 目教学实录与评析 《捞铁牛》教学实录与评析 《识字5》教学片段与评析 《矛与盾》教学实录及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1 《比尾巴》教学片断与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2 《菩萨兵》教学设计与点评 《a o e》教学片断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