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融语文教学于生活之中

小编: :admin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变成纯粹的"教书"。只有把语文教学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才能学好知识,掌握知识,活用知识,并在学习语文知识中,了解社会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社会的人。

一、用生活来教学,把语文知识生活化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任何人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而且必然要首先接受生活世界的教育。老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者,要善于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语文教学内容,用于无限的生活情境之中。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现。"这句话具体写出邱少云和战友潜伏任务的艰巨。而有些学生认为这不会很难做到,这时我叫学生端坐在座位上,坚持十分钟不要动,体验邱少云和战友十几小时纹丝不动,一声不吭的难受。让学生知道人身体,长期保持一种姿态是难以忍受的,这一基本生活常识。使学生感受生活化的语文。

2、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自实践、感受、体验、理解。

(1)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活动过程的素材应取自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内容时,除联系课文外,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来理解和体会。以加强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鼓励个体的不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选择,发展学生个性特征呢?一是尊重学生情感的选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喜好,存在着不同的情感世界。二是肯定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学生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办法不够理想,老师也要给予肯定。三是允许作业题量与难易的选择。教师布置作业时要避免搞一刀切,要分难与易,多与少,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3)引入激励机制。教师要有效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引入激励机制。其方法是学生需要的激励;学习目标的激励;取得成功的激励。

3、教学评价生活化。教师评价学生要全面客观,即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式和发展;即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要多样化,体现过程为主,以表扬鼓励为主,时刻给予人文的关怀。

二、生活以教育,生活问题语文化

"教育把人引入人的生活,引导人在生活中展开为人,展示人的积极的生存状态,展示人的创造性,使人是生活经由创造而得以不断丰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生活问题语文化就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的语文对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了他们获得的大部分语文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的提取,从而形成概念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把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融入自己生活之中,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想。

1、在语文能力化过程中解决生活问题。教育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方法。构建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们适应经验世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学生在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时,语文知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课堂教学中学到新的词语,好的句子,要求学生把这些词句,在写日记时用上;要求学生替父母亲给亲朋好友写信;帮家里、邻居写对联;为学校、班级出板报,编写手抄报;给校广播室、少儿类报刊投稿等。这些都是学生平常看得见摸的着的事,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解决这些事情,不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语文知识化过程中解决品德问题。"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教育不仅引导人去生活,而且引导人去感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善、安宁、和平、正义、自由、健康、诗意,感受生活的幸福,从而不断获得生活的意义,并积极创造、践行生活的意义。目前教育界公认的定义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语文与其他学科比较具有它的显著属性——文道结合。它把课文的内容通过教学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从一个不完善的人逐渐走向真正的人。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学的内容生活化,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把语文知识传授和能力、品德的内化过程有机的结合。

(1)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小学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有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生活教育;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有勤奋好学,锐意进取教育;有尊老爱幼,文明言行教育……。老师教学时要以内容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在《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和创新意识的教育。

(2)要以教学需求着想。教育是目的性很强的一种活动,它体现了施教者意志和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言行,适时调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如果班级学生纪律较差,应着重教育学生学习邱少云严守纪律的品德,而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就可以略带过去。

三、语文引导生活,生活重现语文化

怀特海曾经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语文教学应力求将知识成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去经历生活的一切,去创造生活,学会感受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不断领略并获得生活的意义。因此,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语文中,汲取他人的生活经验和教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自己的生活。其次,鼓励学生用语文知识去探索生活的奥秘,发现生活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并践性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的生活世界不断充盈。而学生在用语文知识引导生活的同时,也是语文知识重现与不断提高的过程。

不管怎样,让学生轻松地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又愉快地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它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相关推荐

    体验生活,融情于教,激发兴趣 9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 体验生活,融情于教,激发兴趣论文精品 让爱融于教学之中 教师随笔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关于《故乡》一课的设计摭谈 让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中──《小松鼠找花生》教后所感 关于初中寒假生活计划表 从生活中学习语言,以文学来感悟生活 《生活中作文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例说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文本解读 关注学生生活 中考语文卷简评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中的文明 学生作文范文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随笔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设计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雨点儿》教学反思 童话教学乐融融 文道相融,奠基人生 生活教育是语文教学高效之路 把语文之花开到生活里 激活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从中韩学生的作文看中韩文化的互补与融合 激活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源于生活 随机生成----一堂生成的口语交际课 生活教育是语文教学高效之路_语文论文 二年级关于寒假生活的作文范文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_语文论文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后记教学实录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教学反思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202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情境交融活教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设计 激之于情置之于境_语文论文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土特产走向四面八方》教学设计 融入儿童生活,增强切身体验──《影子》教学片断欣赏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因生活而精彩 生活因语文而多彩 寓作文于游戏之中 融会贯通教语文 关于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视野融合下的生本对话-小学语文论文 善于利用生活经验──《长城》教学反思 让习作课情意融融,语文味浓浓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一年级教案: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设计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记》教学案例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教学思想_语文论文 生活中的能量 教案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土特产走向四面八方》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追求人文关怀与言语实践的圆融──《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走向生活 语文乐园七语文生活 仙乐飘飘乐融融──《音乐之声》赏析 语文乐园二语文生活 还口语交际的生活之源 语文乐园一语文生活 试论语文活动课中的师生地位 《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_语文论文 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之二 用语文来学习会生活 教学需相长 情理要交融──《论语》的新生 生活随笔,引学生走进生活 用语文来学习会生活 用语文来学习会生活 [小学]试论语文活动课中的师生地位 融师爱于课堂,构建主体式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要关注社会语文生活 语文乐园六语文生活 教学设计 语文乐园八语文生活 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通讯联谊活动融德育与作文为一体 孔融 感于心灵 源于生活──《棉鞋里的阳光》教学片断及反思 语文乐园三语文生活 教学设计 生活作文?活动作文?(下) 生活作文?活动作文?(上) 关于把语文课“教活”问题的思考 语文的精彩在生活 让学生乐于作文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拓展教学:生活中的路案例 太空中的日常生活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语文教学呼唤生活的回归 生活,语文教学的一片沃土 -还口语交际的生活之源 教学设计 追求人文关怀与言语实践的圆融──《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太空中的日常生活 教师要善于在文本和学生之间做媒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口语交际)|课标教材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