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组织学生积累与梳理的讨论

小编: :admin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收看新课程高中语文远程研修第六专题节目。今天我们继续围绕如何进行积累与梳理的教学展开讨论。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上一讲提出的问题:在积累的过程中是否需要记与背?哪些东西是需要识记?同样一个知识和规律的积累梳理方式是多样的,在以下我们看到的几个片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梳理方式更好?为什么?梳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与老师讲授知识有什么区别?以上的片段中老师是在哪些方面,用什么手段帮助学生积累的?除了这些你认为老师还可以做些什么?考试评价对于积累梳理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促成的手段,对现行的考试大家看法很多,你认为怎样的考试更能对语文素养作出科学的评价?我们下面开始今天的讨论。我们在上一讲已经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老师一种普遍地认为一谈到积累大家就觉得那是最基本的语知部分,特别是需要背诵的那些,觉得这些东西是需要记和背的。当然我们上次已经讲了这个说法本身并没有错,的确语文学习有很多东西需要记和背。那么我们先大概来给它也不能说是框定只是提供一些参考,哪些东西需要识记,需要学生用记的方法来实现的?

巢宗祺:这里头它可能涉及到一个是内容,哪些内容他需要去识记?还有刚才提到的背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用什么样方式?其实是两个问题。因为有的东西可能是要记,但是它不是用背诵的方式,它是记住了我看几遍就记住了。比如说过去我们来考这个问题,过去要考什么语法、修辞,甚至有些诗词它也需要记,但是它不会去考某一个修辞的定义,它去用背诵的方式,有的是他也是记方式。那么现在我们有的诗词可能也要你记住。比如说涉及到苏轼,他是我国常见的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生平里面很关键的材料,它对于理解他的作品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你要熟悉必须有个记忆,或者叫识记这样一个过程。这个就是说背诵的内容和方法,这两个可能是结合在一起讨论的。我的想法是什么?就是最核心的方法还是字词句篇。这里头字你当然要记住它的字音、它的字形,否则你会弄错。它的字音字形记住,同时还要经过练习经常写,里面的笔划才不容易错。因为许多词,这个词,你的词汇量越丰富越大,知道的词越多越丰富,你的语言表达会更好。这也需要记。你阅读的时候。有的时候你记住了,或者是你做笔记来扩充词汇量,这两个方式结合在一起。句子也是这样,你在朗读背诵当中记住一些句子,那你的表达方式就知道得多了。在句子平面上表达方式多了,使你整个文章更生动。这个也是需要一个人,你如果读书背诵读诗,这就是表达了你自己的在表达方面的底子,这一点我想是最核心的东西。除了这个以外,有跟它相关的一些文化知识,因为有的你必须知道,否则的话你利用会出毛病。你知道这个词但是你怎么用法,用到什么场合你不知道会闹笑话的。某某主持人,什么你的家父,他知道这个词,而且好像是一个很有书卷气,但是用错了不知道这个什么意思,就类似这些情况有很多的。有的时候你知道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它什么意思你不知道。有人说了也是在商业界,见到你,“你再忙什么?”我们那是门可罗雀。另外一个人怎么说?“那你忙死了!”错了!“门可罗雀”正好是倒过来。所以这里头你要知道一些词,我们叫字词句篇最核心的,跟它相关的事实也是要了解的,否则的话你运用它,你知道它但是你不会用,还有你可能知道它,真实的含义你并不理解。这个如果说哪些需要识记的,有几个层次。

程洪:可能学生在阅读里面,古典文学的知识,他需要积累的可能更多。比如说职官制度、古代的纪年法……职官他不知道,很多时候他就没法读。比如庄老师那个课上,古诗词里面那些意象,不了解可能整首诗就没法去读。

巢宗祺:读不懂或者你读的是很表层的意思。

徐思源:就是刚才巢老师说了以后,很多东西就应该比较清晰起来了,哪些是要记的,除了字的读音,字形你是要记的,然后这个词怎么用,也是一种记忆。那也就是说比如说名句,你是要背的;然后这个文章名篇,要用背诵的方法来记的,那么相关作者的一些情况,或者说刚才说的诗词里面讲到的,课堂上呈现的一些意象的东西,实际上它不是一种背诵过后的记忆,一个记忆对象本身,还有一个是怎么去记的。有些是要背的,有些是通过反复的操练,有些是不断德应用,有些是理解了以后的……

巢宗祺:我刚才讲的比如说一些经典的名篇、优秀的诗文,我们提倡去诵读背诵。我说它最核心的是需要记忆的部分。那么这个最核心的它实际上去提倡他背诵,它不仅仅是记住。所以有的东西你记住它就行了,他背诵这样一个行为,它的功能不仅仅是记住一些东西,这一点有的时候还需要澄清。有的人就是认为死记硬背。你去背住这些诗这些文,你就记住这些东西。记住是一个方面,像这样一些优秀的诗文,它的背诵诵读,可能一个作用大家都知道是记住。我觉得它还有第二个作用就是,你在嘴上反复地读,在嘴上滚啊滚啊滚熟了以后,头脑里面就形成了一个意识。时间长了就具体的句子,这一篇文章,你不一定能够背得很全,但是头脑里边这个文章的结构什么的,你会有一个大体的抽象模型,所以你自己要写作的时候可以用到它。哪一个文章大体是怎么写的,就有一个样本,所以它形成一个模式。我们运用语言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它有一个语言的模式可以匹配。所以你通过做的时候,实际上头脑里就塑造了好多的东西。

程洪:最简单的就像小学语文那个词语,当然说查词典,小孩子需要背下来这是一个方面。老师让他造句,造句其实性质是一样的。

巢宗祺:其实这东西诵读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塑造一个机制,语言反映机制。你不是经常念叨它,你是记住了这个词记住了这个句子,要你说的时候可能要慢慢想,否则可能就要说错。如果你在不断经常反复练的话,到时候想到它就脱口而出了。所以这里面就形成了一个从大脑到发音器官的一个良好的反应机制。

徐思源:所以古人的这种传统诵读还是有这个功效的。

程洪:毕竟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你如果没有这些最基本的记忆,以后语言表达各方面都没法实现。

巢宗祺:要记哪些?第一个字词句篇是要记的,但是要补充的这个朗读背诵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是记住,记住我们还有其他方法。这个事情要积累的核心的部分。如果说还要积累,刚才内容上还有很多知识的东西需要记。

程洪:我觉得这些知识层面的东西,它必须首先借助于背诵。但是我们应该把它看得更大一点,背诵感悟再背诵,这只是一个最最基本的等于是实现更高的目标的一个台阶。

巢宗祺:那么还有一个你背诵背出来了,有的可能也记住了,但是有关的知识你没有掌握。刚才我们讲到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家伙,类似这种事情很多。他那个古装戏里面知识性的错误还是很多的。过去我看了一个叫曹操,电影叫什么片名我不知道,我看到其中有一个地方,曹操叫他的儿子曹植叫子建,闹笑话!这个父亲叫儿子的字,这是一个错误。还有有的时候你记住这篇文章了,但是有关它的知识它的意义……刚才我们讲“门可罗雀”这个成语,意义不理解,不知道它的意义。就是识记的时候,它相关的是什么成语,像那个“七月流火”不也是这样吗?他可能记得,但望文生义。

程洪:知道有这么一个成语。就是说最基本的我们没有办法回避,教学中间这个大可不必回避,有些东西必须记。

徐思源:不是不可回避而是要重视。

程洪:要重视记然后记完了有一种使用,不是纯粹的一种记忆。那么既然这样的话老师在平时教学中间,必须做这个事情。当然老师应该是有一定的手法,背诵是一种手段,但除了背诵有没有其他的手段?比如刚刚巢老师讲了很多的内容,他可以都用背这个手段去实现。我们刚刚讲的一些内容还包括我们平时教学经常接触到一些词类的东西,比如说语言的词汇还有一些规律——语言的规律,阅读的能力,各方面的东西。那么说实话老师有些东西他也没法去记,他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掌握它。这样老师他就有一个方法的问题,过程方法的问题。我们事先聊的时候不是说好不好,从哪个角度去看问题。有的时候,这个方法它很实惠,很有效很快,特别是现在多媒体手段实现了以后,我PPT一打那个标准答案,你自己去记,这是一种手段。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一些方法?这也是老师应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徐思源:我只能说是合适或者不合适。这个合适不合适是针对你的教学内容,你的教学目标等等来说的,否则脱离了这个东西,你就无法说它是好还是不好。就像这个我们现在说教学的方式,学习的方式要学生自主,就从讲授式要转到研究式。那么研究式探究式比讲授式,老师“满堂灌”要好。但是有一些东西可能是讲授能够有效更高效,也有可能无效,就是要看你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教学的目标。现在我们讲积累梳理的方式也是。比如说你一个文言词语积累,在课例里面,这位老师她是让学生在语境当中来辨别这个词在这个句子当中、语段当中是一个什么意思,还可以她在进行新旧的一种梳理,然后让学生“温故知新”,归纳起来这个词大概有哪几种用法,就让他自己去回忆,自己去回顾自己学过的东西。这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你就不能说,比如说我教给你一个表,然后这个词有多少种用法,这完全就是不合适。你要看是什么要求下,比如说我的目标是要学生自己学会在学习过程当中你不断地要整理,自己学会梳理,然后自己形成一个自己好像一个小词典一样的东西。那么你就必须要学生自己去做。我现在要你学生马上就掌握这个词有多少种意义,然后我下面一步要干什么,那么我教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未尝不可。所以我觉得这个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好或者不好,跟你的目标跟你要干什么是密切相关。

程洪:从我们的课程要求来讲,他毕竟还要求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间学会学习。那么我们这个方式肯定是要简单直接给学生,这种方式是很单一的。学生他毕竟还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去背,老师今天给了我三张纸我去背,那是一个背,还是一个很传统。在这个过程中间,学生很难学会自主的一种学习探索学习的方法,然后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这个词为什么有这么多意思?它在哪些文本中间哪种语境条件下面……他就没有这个思考。合适不合适某些时候还是有好坏的。老师的责任在哪?

 

    相关推荐

    关于积累与梳理的讨论 组织学生积累与梳理中的问题 积累与梳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高三备考的讨论 关于语文发现与创新教学的讨论 关于语文应用与拓展教学的讨论 关于选修课教学的讨论 关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理论思考 关于一个标点符号的讨论 王荣生老师:“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在线讨论整理稿 相关讨论 三年级小学语文相关词组积累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小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与选择_语文论文 三年级小学语文相关词组积累(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学案 论语文积累 积累“中介”了然物理_语文论文 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导学案2 积累与写作 运用质疑讨论法组织文言文教学 ——《师说》教学体会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考点练兵积累篇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七) 近义词相关积累 关于《丑小鸭》主题的探讨 积累与运用(九)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八) 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八) 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五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备课资料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八)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三) 关于“名堂”的理解 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八)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八) 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与运用(二)》 小学生成语积累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及练习 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积累”与“激励”_语文论文 梁思成《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阅读 关于课程本质内涵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