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和学生一起读书

小编: :admin

在早读的朗朗书声中,难免会见到几个呵欠连连、昏昏欲睡的厌读者。问题是,怎样才能使这些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有心”并爱上语文呢?笔者从实践中得知,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读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老师和学生一起去读。

一、读教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多读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要求学生能熟读成诵,关于这些背诵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这里不作赘述。要强调的是教师只布置任务和检查是不够的,要特别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

对那些“厌读”者,老师一味地强调重要性和使用强制性手段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我的做法是,学生读,我也读;要求学生读几遍,我也读几遍;要求学生背的,我也背。于是,学生们在早读时总能看到手捧教材读得津津有味的老师。我还经常和学生一起把课文变换形式来读,有时诵读,有时品读,有时美读,师生一起把课文读得兴味盎然,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领悟到文章的气势、神韵和风格。教师带领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徜徉,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进行着积累、感悟和熏陶。当学生把一篇篇课文看作了一个个小小的语言文字聚宝盆,在美的欣赏、美的陶醉中阅读课文时,背诵课文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了。学生觉得难以背诵的课文,老师不妨来个示范,先背给他听。那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一看,老师都能背,我不背行么?于是,他读得更起劲了,想方设法也要把课文背下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学生一起读和背,对教师来说不算是额外负担,结果是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对学生来说,读书的热情大大提高,收获多多。

二、读课外书

课程标准已经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视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已是学语文的题中之义。课程标准从量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了“硬性”的规定:小学阶段总量不少于140万字,初中阶段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个最低要求对城市的学生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农村中小学生来说要想达标却并非易事。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书源问题,因种种原因,农村的学生难以凑齐课程标准所推荐的书籍;二是对课外阅读的认识问题,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教师迫于升学压力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老师怎样和学生一起读课外书呢?首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好书。书目一般以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经典名著为主,例如少儿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格列佛游记》《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等等。其次,师生一起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第三,定期开展课外读书竞赛活动。竞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读书笔记的评比,读书心得的展览,“百科小博士”的评选,向少儿报刊投稿等。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课外阅读中,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教师不能作课外阅读的旁观者。推荐给学生的课外书教师一定要认真地读,并把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学生共享;还要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切切实实有所收获。“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的积累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

 

    相关推荐

    和孩子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 让学生和作业一起“活”起来 和日记一起生活 和学生一起合作成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和思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一练 读书人和旧书摊 读书,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生活的一部分 让学生“读”起来,让文言“动”起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 读书给学生听 为中华只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和鱼一起游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一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生读书考级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文 小学生必读书目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三) 让读书声真正动听起来 与学生一起成长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四)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弹奏起学生心灵与生活的和弦 作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作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学生习作:读书记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杂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建议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札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总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