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积累与梳理的讨论

小编: :admin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继续收看“新课程高中语文远程研修”第六专题第二讲。今天我们围绕上一次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讨论。这五个问题是:你认为学生语文基础差、运用能力弱的原因是什么?积累不光是简单的识记、简单的训练,而且包括更为丰富的内容,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你认为应该怎么认识积累?有人说积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就语文的积累而言,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包含哪些积累的内容?什么是梳理?梳理与积累的关系是什么?下面我们就第一个问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一些老师都觉得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差,运用能力也比较弱,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从语知到语文的语言运用能力各方面,都不太能令人满意。我想问巢老师:你觉得这个原因到底在哪里?

巢宗祺:以前我遇到过有一个高中的学生,大概那个时候他上高二,跟我提了一个问题。这个孩子问的问题我觉得很好玩。他怎么说呢?他说巢老师我数理化还有外语学得都很好,就是语文学来学去就是提不高,特别是作文不会写。那么我琢磨来琢磨去,数理化学得好是什么?它有套公式,这个公式我掌握了,都通了;语文学到现在我没有公式,我不知道从哪学起,你能不能教我一个公式,让我把作文写好了?这个孩子他问得是非常真诚,很可爱!但是我跟他说:对不起,语文里面还找不到这样的公式。如果说你要学好,我跟你开一个药方,你就去找100篇优秀的文章,你给我好好去读,你到读熟了以后,咱们再来讨论下面一个问题。还有的学生家长跟老师谈,老师跟我说起,说孩子他又不肯好好地读书,现在他又觉得你们好像语文没有教好。我说你可以给他提一个建议,我跟你开一个单子,这些书你们去读,课外阅读也好,你去诵读也好,你接受我的这些意见去读,读熟了回头你接受我这个意见,配合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讨论你的孩子用什么方法帮你提高。如果说你这个不接受那我就没有办法。所以从刚才两个例子我想到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孩子语文基础差,还有他的运用能力弱,关键的问题在于最根本的问题积累少。你要会应用,你要体格强壮,你要有营养,肚子里没货你怎么写,怎么去表达?第一条你首先要加强积累。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同意这个看法。

徐思源:是这样!我们作为在学校教书的一线老师,经常会有学生或者会有家长来问:徐老师这个语文怎么才能学好?我的孩子要不要去报一个作文班或者什么阅读班?那我总是说你要报一个写作班,老师教你这个作文的规律有哪些,该怎么开头,该怎么结尾,有作文几大要素,什么几大要诀,这些教到最后其实孩子就不会写了。那我们给他提的建议,总是说怎么学好语文?多读一点书!他们总是很失望,就好像你没有什么秘诀给我。

巢宗祺:他以为你语文老师真是没办法,没本事,说来说去就是看书、读书,没有能告诉我或者没有能拿出秘诀来,没有公式来,没有个什么规则,没有个定理里,实际上它的奥秘就是在读书,奥秘就是要充分的积累。

程洪:那是不是有一种很急功近利的思想,他觉得学生他有的时候也愿意读一阶段,受老师影响,特别是比如说我们高一学生进来,老师让他读书他也比较愿意,包括鼓励学生征订一部分学生刊物,他也愿意。一个学期下来我成绩还没提高,下一个学期,你再让他看书,他觉得我看了没用,用这一点时间我做数理化。一个心态他不知道就是语文的积累,有的时候是比较长期性的。

徐思源:对!这是一个我们苏州人叫水磨工夫。

李峰:我觉得语文的课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觉得现在小孩有时候太功利,他学了一点语文知识以后就想马上做会题目,马上得高分。那么我看到去年我们高考有一些现象,就是到临考的时候,老师布置学生背一千句、两千句,然后去匆匆地应付考试。但是这样的结果,它没有对整个我们的古诗词,或者是我们的语文有一个整体的感悟,那么这就造成了他实际上是积累不了,他学会了就忘了。我想这个目的不同也是造成我们积累不能进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程洪:对!他应付考试的时候,他一个功利的行为,读书是为了得分。比如说我的文化熏陶,我个人德修养,我的文学体验,他不是这个目标。然后他就更看重这个功利性,那一旦一阶段不能实现他就彻底放弃。

李峰:对!最后我们觉得我们中学生还是要解决最后你是以什么一个积累站在社会面前,你在社会上求职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丰厚的素养。那么这样的话我想是这个目标明确以后,他对积累的这种态度也会有所变化。

巢宗祺:刚才程洪老师讲的这样情况,这种想法很普遍。我听你的话,我配合读了一段时间,我也注意积累了,做笔记,去默写,还有把许多字词什么,他都专门有一个材料或者做卡片。做了一段,几个月、一个学期下来,还看了一两本名著,好像还没有马上见效,觉得你教我的方法不行。其实他没有想到:小孩子比如说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你学那些字词,今天学了几个,明天学了几个,这个时候是看到他在积累,在上学。很明显的!家长高兴了。我已经认识了200个字 300个字1000个字!哎呀可高兴了!到后面他们到了高中那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的积累内容就要丰富得多,有的东西的积累不是在外面看得见的。所以我说我打个比方来说,小孩他在出生以后几个月,哪怕是三岁四岁,这个时候他长,家长喜欢给他量身高,一个月长高几公分。哎呀高兴,我给他喂养那么多没白吃!看到他长,长到20岁,你就看不见他长高了。他在不在长?他在长!但是他长往什么地方长你看不见,隐性的。所以在这个上头他不知道,你在这一个学期里面有那么一些积累,实际上他是已经发生变化的,不一定马上看到,就看得清清楚楚。另外还有就是我们说你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比较明显的,可以观察得到;到了高中以后,因为他有的时候你要能够表现出来的话,他不是积累了这一条线马上就能表现出来,他可能要好几条线结合在一起他才能表现。比如说我积累了几千个名句,大家现在时兴的叫“积累名句”。积累几千个名句的时候,我马上就在里面就发酵了,马上变成了什么新的东西了。不是这么回事!它一定要跟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它才会起作用的。

程洪:就往往比如说,我们老师经常说你背了名句,实用的价值你作文里面能用,但是事实上他怎么用,他的写作一种思想认识的提高,他对社会问题的一种看法没有,那这个名句背了那也是白的,一点用都没有,也就是纯粹头尾放一下。这样我这篇作文有两个名句了,但是本质上面没有任何的改变。他的语文的积累,实际上没有出现。

李峰:对!就是程老师讲得非常对!就是他积累的一些东西,他必须和自己生活的经验和自己的写作结合起来他才能起作用。另外一种误区就是他拼命背了一些名词名句,大量地在作文当中堆砌,实际上他也是运用能力差的另外一种表现!

巢宗祺:对!所以刚才提到那个第二个问题,就是你不光是简单的识记训练,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你说这个句子我记得了,这篇文章我也都记得了,怎么成为我自己的东西?因为你记住了这些东西,相当程度上那些材料还是人家的。没有真正成为我自己的东西,没有真正成为我自己的语言。一定要用过那么两次、三次或者更多的次数以后,而且能够运用得很巧妙的时候,很妥贴的时候,到这一步这个词、这个句子这样一段文章会化为你自己东西,否则还是记在人家那个地方,或者人家寄存在你这个地方。你记得而已,不会成为你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东西。

程洪:也就是我们从小到大一个语文学习,它本身就是一个从基础性的积累。最基础的积累,然后到运用,这么一个阶段需要提高,他最终他不是靠一些简单的训练,但实际它是一个基础。你没有名言名句,那你到时候肯定没法用。这个词义,两个词义都没法分清,什么语境中间用哪个词,更妥贴的含义出来,没有这些东西。这些基础如果没有,那当然等到运用的时候,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回过头来讲,这个基础形成了以后怎么办?那么学生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心理:他觉得高中阶段它不像数理化,那个东西能训练,那老师你能不能帮我用一种训练的手段来实现它。就是语文的训练在哪里?怎么达到这个高中阶段更高层次的一个语文素养的提高?

徐思源:刚才我们讲到的这些就是已经涉及到你刚才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说这个学生能力差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他缺少了积累。但是这个积累我们不能简单地去说就是比如说背一些句子,或者是多识了一些字,或者是词汇量丰富了一点了。就是你刚才说了要有一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他应该在不断地运用的过程当中,那么他就是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成为自己的东西。而这个内化的过程当中他还需要别的东西,比如说我的生活经验,他周围人的一些接触,生活当中接触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就是这种综合起作用以后,可能他的积累就更丰富了。所以我们说这个积累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东西,不仅仅是一些字、词、句子或者是语言规律这些东西,

程洪:也就是巢老师刚才讲的怎么变为自己的东西,不是寄存在我这儿。

徐思源:对!就是吃的东西要消化。

巢宗祺:你积累的时候,一种就是成为一个仓库,我把东西都堆在那里面装在头脑里边,我记得人家讲这一句话,我知道,但是我不会用。所以你就联系到怎么成为自己的东西呢?就是我会用,会用在人家语言教学当中人家谈到过你对语言里的那些成份你能够掌握。掌握有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领会式的掌握。你读了这个文章,你能够读懂这些字词的意思,你都明白,别人说你能听懂,这是领会式的。还有一种是复用式的,这个词我能够掌握了,我会用它,那么这个要求就比领会式要高一些了。到了这一步你能复用的话,那么这个词语、这个句子就成为你的了。到这一步肯定是要经过一个更高的一个阶段,就是刚才叫训练也好,我们让你在表达中间,多次去尝试,是去用它几次,用了以后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是很妥贴,到后来慢慢几次明白的里面细微的差别,后来一次比一次用得更好,得心应手了,总会有一个阶段。所以学生可能他会经历一个阶段,开始的阶段就是第一步,他是记住;那么第二个阶段,就有的比较积极的孩子,他尝试应用了。应用的过程中呢,有的孩子可能就是有个掉书袋的这么一个东西,刻意去模仿或者去拼命地想办法要把自己学到的,记得的东西塞进去炫耀。我觉得这一点也不用去责怪他,他有一个过程。这个时候老师就恰当地点拨他,你这个地方用得不太妥贴,但是能用到这个词,你知道这个词,想办法用进去,这一点要鼓励。我记得我小时候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听到人家讲一个词,这个词很新鲜,记住了。记住了下一次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塞进去,塞进去老师说用得不当,这个地方怎么用这个词?用得不当,我下次再想办法再用。用过两次三次以后,我知道怎么用了,这个词我就记得了。以后会用的时候,想到的时候这个词就会蹦出来了,总要有那么一个过程。

李峰:那我们反过来讲,就是巢老师刚开始讲的,就是基础的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永远是不能取消的。那么现在因为好多都是用做题目来代替阅读,而且现在时代不同了,信息量大,各种各样的诱惑多,阅读的时间可能比以前更少。但是高考又引领学生做题目的时间可能比阅读的时间更多,那么这样实际上也是影响我们积累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大家是不是这样觉得?

程洪:是!学生的阅读总体现在来看,即便他想阅读,他也会觉得自己很少有时间能够支配他去阅读,去增长各方面的。还有一个就是刚刚李老师讲的,就是其他的信息。当然我觉得是不是我们能够这样认为:就是书面的阅读这是一种方式,其他的有一些上网,包括影视媒体,各种它都是一种阅读。但只要是可取的阅读,都是一种积累。比如说有一些网络信息,它也可能也有一些文化含量;有一些影视片拍得非常好,对学生等于是一种阅读的积累;包括比如我们教材里面,现在就选了一些比较经典的,一些名片的电影教本在里面,其实不妨也看一些。

    相关推荐

    关于组织学生积累与梳理的讨论 积累与梳理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学生积累与梳理中的问题 关于高三备考的讨论 关于语文发现与创新教学的讨论 关于语文应用与拓展教学的讨论 关于选修课教学的讨论 关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理论思考 关于一个标点符号的讨论 相关讨论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论语文积累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学案 积累“中介”了然物理_语文论文 积累与写作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2 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七) 王荣生老师:“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在线讨论整理稿 近义词相关积累 关于《丑小鸭》主题的探讨 积累与运用(九)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八) 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八) 积累与运用(一)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导学案2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五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备课资料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八)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与运用(六)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三)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二) 积累与运用(三) 关于“名堂”的理解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七)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与运用(五) 积累与运用(八) 积累与运用(四) 积累与运用(八) 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与运用(二)》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及练习 梁思成《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阅读 关于课程本质内涵的探讨 《好汉查理》语言积累 关于《过秦论》的分段 关于“爱情”的哲理句 关于理想的小故事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爱情”的哲理句 小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与选择_语文论文 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积累”与“激励”_语文论文 关于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