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大语文的本质含义

小编: :admin

编者按:本文中对大语文定义为“言语教学”,似乎还是狭窄了,应该还是包括文学、文字与内容的审美和艺术感觉在内。

上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邢台市教师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中首次提出大语文教育概念。他的大语文教育 概念主要是三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 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 就是要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他设计了一体、两翼的语文教学整体结构模式。一体,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一是以课外阅读为重心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二是对学校语文环境、家庭语文环境、社会语文环境的利用。①可以说,这一体、两翼就是张孝纯大语文思想的具体化,其精神实质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充分扩大语文的学习范围(阅读由课内扩展到课外;语文学习环境由学校扩展到家庭,扩展到社会)。

以此发韧,在随后的一二十年里,语文界对大语文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可是近三五年大语文的讨论已逐渐冷却下来,大语文似乎也在渐渐谈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笔者觉得这其间有许多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笔者觉得在近一二十年里语文界对大语文讨论其深广度还是有限的,基本上都还是局限于张孝纯的一体、两翼的思想,仅限于从学语文的角度去拓展语文天地,而对用语文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用语文也普遍没有予以重视,似乎压根儿就不知道用语文是学语文的最好方式。笔者认为大语文除了学语文与用语文要大以外,大语文还有一个要大,那就是语文对学生的影响也应是大的,并不局限于简单的人文精神教育。大语文只有立足这三个维度,才是真正意义的大语文。

一、关于学语文

近20多年来,大语文讨论的焦点就是扩大语文学习范围, 这也就是张孝纯等同志所提倡的语文课本要变大,由课内使用的课本扩大到课外课本(各种课外阅读的书),教室要变大,由学校教室扩大到家庭教室,扩大到社会教室。对此,笔者觉得还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一)课本要变得更大

首先,语文学习的课本变 大不要局限于只扩大到各种课外读物,可以扩展到各种可读的东西。一则广告,一个产品说明书,一个通知,哪怕是一条标语,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对象。在此,最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阅读。教师应对学生的网络阅读进行适当的引导。其次,语文学习的课本变大不能局限于阅读的课本变大,听说写的课本也都要变大。像电视,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听说“课本”,教师应对学生收看电视应予以适当的引导,这不仅对学生的听说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学生的读写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对此务必予以高度重视。

(二)教师要变大

教师可以扩大到其他行业,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了。无论他是做什么的(做官的、经商的、打工的),只要他话说得好或是文章写得好,我们都可以以他为师,向他学习。实事求是讲,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语文教师都少有是全能的,听说读写都十分优秀的教师大概是少之又少。语文教师应放手也应鼓励学生向他人学习 文,向字写得好的人学写字,向文章写的好的人学写作,向话说得好的人学说话。这样学生学习语文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好的东西;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汲取他人长处的良好习惯。

二、关于用语文

多年来学生学语文都是偏重从语文的基本训练中去学习语文,而把通过使用语文去学习语文放在次要的地位。这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是十分不利的。大家都清楚,训练学习与使用学习是有很大差异的。训练是学习,而使用则是更好的学习。训练学习,其学习情景往往是人为去特别设置的,往往带有很多的特殊性,因而训练中习得的东西再拿来实际使用时,往往都会遇到一个适应性的问题;然而在使用中习得的东西是不会遇到适应性这样问题的,它有使用的直接性优势。因此,语文学习应该大力提倡学生通过使用语文去学语文, 而语文教师也应尽力帮助学生拓宽使用语文的范围。

语文的使用学习是多方面的,我们教师要全面拓展语文听说读写使用空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使用性阅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很多教师在提倡,有不少的家长也在提倡。相对于使用性阅读,学生少有其他方面的语文使用性学习。学生在写作方面使用性学习不多,主要是一些应用文的使用性学习,比如让学生写使用性的申请书、请假条等;还有是给校内 的广播室、文学社、班刊、校刊投稿;少有学生给校外报刊投稿,也少有学生从事文学写作。近年来, 针对在写作教学方面效率不高的局面,语文界有人大胆提出了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习使用性写作。福建师范大学的潘新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的李海林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陶本一教授都在不同场合谈到使用性写作教学问题,都曾指出过:使用性写作是突破目前写作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一瓶颈的主要手段。学生在听说(口语交际)方面的使用学习也存在诸多问题。就听说而言,听的使用机会多一些,听老师、听家长、听电视等,而说的使用机会很少。有不少的中小学生金口难开,开口没两句半就会打结。 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听说使用机会;学生也要自觉去捕捉听说使用机会。

    相关推荐

    “互文见义”的含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题的含义 老舍笔名的含义 吟诵的深刻含义 冰心笔名的含义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_语文论文 “高尔基”笔名的含义 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小草和大树》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备考: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声渺远的鸡啼”的含义 《黔之驴》的寓意及含义 中考语文词语含义题与赏析题的辨析 高职语文应凸显语言的功能本质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谁的本领大》文本解读 2017年成都师大一中语文综合素质测评题(含答案)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金蝉脱壳”的本义与引申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暗问”词义质疑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程红兵: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语文中考复习:如何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趣谈拆字喻人含义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含义 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 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什么? 《最大的“书”》近义词反义词 语文素质教育基本规律探讨 青年优质课的八大通病_语文论文 寓言的含义、产生发展和特征 《船长》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 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说课 什么是真意义上的走进文本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定位的思考 谁的本领大 谁的本领大 《谁的本领大》课文原文 《谁的本领大》课文原文 点击优质课中的形式主义 教育惩罚的本质与运用 “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 2016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常见文言实词的文中含义 《大自然的语言》词义辨析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中考语文记叙文解读系列之三:句子含义 《记念刘和珍君》含义隽永的句子 《记念刘和珍君》含义隽永的句子 什么是关键词语,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从《兰亭集序》谈“曲水流觞”的含义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优质 《我的第一本书》词义辨析 《奇怪的大石头》近义词反义词 “茶,很热,很香,”有什么含义? 《太阳是大家的》近义词反义词 《6、谁的本领大》 《大自然的启示》近义词反义词 日积月累: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6《谁的本领大》 《大瀑布的葬礼》近义词反义词 38谁的本领大 《6、谁的本领大》 关于课程本质内涵的探讨 小升初语文笨笨的大熊阅读题(含答案) 大字多义 体会文章重点句的含义──《桂花雨》教学案例 体会文章重点句的含义──《桂花雨》教学案例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文本解读 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_语文论文 《农业的变化真大》近义词反义词 《太阳是大家的》文本链接 《大自然的启示》文本链接 谁的本领大 研读 谁的本领大 反思 谁的本领大 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雪儿》优质教案范本 《谁的本领大》教案 谁的本领大教案 《谁的本领大》教学 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检考试题(语文版含答案) 李大钊就义 《谁的本领大》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白杨》教学片断 2017级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检试题(含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谁的本领大》教案 语文的真实定义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苏教版) 第二学期高三语文3月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 2012年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之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完美体现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体会句子的含义──《触摸春天》教学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