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古代经典需要再发现和新认识

小编: :admin

>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在学校掀起了读经热潮。社会各界或赞赏,或反对,褒贬不一。

中国现代的语言教育,一味地借鉴国外教育经验而忽视中国文化的特质。在课程设置上,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外语,却把中国古典语言视如敝屣,只是作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附属。过去属于孩童启蒙的“小学”教育,读书必备的“经学”常识,变得比外语还要艰涩难懂,令人生畏。一个外语四级的中国大学生,能流利地讲说和阅读外文典籍,却连浅显的文言都阅读不了,“中国几种重要丛书都末曾见过”(林语堂语)。中国大学生被外国人问起孔子在世界思想家的排名,一定会很自豪地说:“是第一!”当问:“你读过他的《论语》吗?”回答是“没有,读不下来。”我们又从何骄傲自豪呢?这是中国文化的幸事还是悲剧?

阅读古代经典,反对者无外以“古代经典的封建糟粕”为借口。所谓的古代经典,多是先秦经典,大都产生于春秋战国。这时是奴隶制崩溃而封建制尚未确立的时代,何来“封建糟粕”?所谓的“封建糟粕”,不过是封建文人因时所需,对古代经典的再发现和新认识。我们现在不必拾人牙慧,完全可以也对古代经典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

现代西方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欧洲力量的来源,常是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和新认识而达至,中国要想真正崛起,为世人瞩目,也应如此,要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也证明,文化的每一次进步和创新,都是以“复古”为名,借以对古代文明的新认识而达至。当代中国文化要充分发挥他宾的民族性和创造性,取得更大的辉煌和成就,就必需对古典文化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

梁启超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宝典”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也说:“无论研究何种学问,都要有目的。什么是历史的目的,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是在将过去的真实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这资鉴。”现代古典文化研究,背离了学术研究的目的。古代经典不是离民众越来越近,而是离民众越来越远,没有予以新意义和新价值,仍是照搬古代的经解,还堂而皇之地斥责古代经典有糟粕。所谓的“糟粕”,不过是不同时代的学者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用以服务当时的社会。现代社会,应该有新认识和再发现,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著名学者顾颉刚说:“不同时代对孔子思想的阐述都不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孔子。”

经典该不该读,问题不是经典本身,而是对经典的注解。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关键,是要对古代经典再发现和新认识,以现代理念重新解经。教育部指定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中,唯一的先秦经典是《论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推荐本是徐志刚教授的《论语通译》。我们不敢说此书有什么不对,但可以肯定地说,此书只是延续了封建文人为当时朝代服务的认识,而没有用现代理念去再发现和新认识。让中学生读这样的注解经典,自然是不读为好。

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这本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书

——《论语》。书中有一句话使人对孔子颇有微词: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认为这表明孔子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是典型的大汉族主义。现在,各民族和睦共处,这种歧视性的传统注解不利民族团结,只会助长大汉族主义。现在的读来自然不合时宜。

且不说孔子作为周的臣民,是否会冒杀头的危险把中原称为“诸夏”,但也没有必要沿用封建文人的注解。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把这章断句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都心中有君,不这样(爱君尊君),是夏朝的灭亡原因”。夏被臣国商所灭,商被臣国周所灭,是同样的以下犯上,但孔子作为周的臣民,不便指责周,故只言夏,也是讲得通的。后儒的解释,原因想必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是以下犯上取得天下,而不敢直解。

宋儒释“中庸”为“不偏为之中,不易之谓庸”,已把中国人的性格塑造成没有棱角的“谦谦君子”。我们完全可以把“中庸”重新释为“中和之用”。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就是适当地表现自己的情绪,审时度势地采用相应的方法。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坦然地接受别人的赞美。面对羊,则如羊,面对狼,则如狼。

博大久远的中国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灵魂,许多积淀在我们血液中的道德理念已不合时宜。要打破这些精神的枷锁,唯有从源头上再发现和新认识。对古代经典的再发现和新认识,不仅仅是当代社会负责,也是我们这代人对古代文化的责任。“通经原以致用”(程树德语),古代经典历朝都有不同的解释。既然宋儒能够以佛理释经,为理学服务,我们为何不可重新解经,为现代服务呢?“一个时代应有一个时代的孔子”,如果我们不能重新对古代经典再发现和新认识,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因其有“糟粕”而拒绝学生接收,也许百余年后,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就像天书一样,只能当作古董煊耀而不知所云,不知所用。

    相关推荐

    古代经典需要再发现和新认识_语文论文 作家韩少功:现代汉语的再认识 创新需要“呵护” 小升初现代文经典阅读题:小叶红豆 对双基的再认识 教师也需要关怀也需被赏识 有感情朗读再认识 “有感情朗读”再认识 教育发展需要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从学生需要出发 以学生发展为本 写作教学目标再认识 课程文化:现代学校发展的新命题 古诗鉴赏 读懂古诗需要“整合” 中国儿童是否应该阅读古代的思想经典 《故乡》主题思想再认识 “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粤教版)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1-2) 郑愁予《错误》:一首充满古典意象的现代诗 对新教材实施中识字的再认识-小学语文论文 新发现的郁达夫墨宝和佚诗 当前语文教学中需要警惕的“伪新课程”现象 由《再别康桥》引发的对现代诗歌教学的思考 《认识大和小》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引发学生需要那种爱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 “引导——发现”教学策略的认识与实践_语文论文 对孔乙己的假话再认识 如何认识传统语文向现代语文转轨_语文论文 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素读”经典 《古代诗歌五首》典题例析 现代文阅读做题指要 古文仿写经典:《孔雀东南飞》 新课改需要教研员做什么? 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背影》何以成为经典新探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 新课改应考虑学生的需要 提高语文素养体现现代意识 认识8和9教案反思 认识8和9教案设计意图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 “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粤教版)教学教案 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再认识 认识继承发扬——《江雪》说课设计 识字2-经典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程需要这样的教学评价 现代教师 现代语文 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的问题?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 高考现代文阅读需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现代文新闻记者辞典:修辞方法(修辞格、修辞手法) 文学教育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 快乐需要分享 高考现代汉语词典:说说“坏分子” 对非预设性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认识un 认识un 古典诗歌的辩证表现手法 用孩童的心去发现经典──《少年闰土》教学活动记载与反思 对课改的实践和认识 教材研究:对于勒形象的再认识 “发现——自主”归类识字教学新探_语文论文 教育需要唤醒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指要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得高分需8种能力 口语交际 “我的发现”新闻发布会 让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谈信息技术在古诗中的运用论文精品 正确认识和使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_语文论文 高考现代汉语词典:“馋”的两个层次 戏曲经典剧目 一个经典文学的经典案例之介绍 圆明园含经堂遗址考古发掘 《故乡》主题思想再认识_语文论文 《现代新式住房》教学设计 人生需要掌声 人生需要曲线 圆明园含经堂遗址考古发掘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戏曲经典剧目 [现代文阅读]怎样区别借喻和借代 认识钟表 六年级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 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 清末经学的解体和儒学形态的现代转换_语文论文 跨过爱情——舒婷《致橡树》主题再认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需抓住表达技巧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3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4 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中的古代语文教材 现代文主观题要把好审题关 “发现─自主”阅读教学新探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6 正方:在现代社会里,竞争更为重要。反方。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更为重要。 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现代文知识要点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