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巧设语文课眼例谈

小编: :admin

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文有文眼,戏有戏眼,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应有最能吸引学生的闪光点——课眼。课眼是教育者根据课文的精华所在或是关键之处而设置的课堂教学切入点、突破口,又是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聚焦点,更是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生长点。抓住它,可以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它,学生可以窥探全课之精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有重点、有条理、有系统地掌握知识。

课眼的设置,要因课而宜,不应雷同。课眼不完全能与“文眼”、“诗眼”划等号,同时,课眼也不同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艺术构思,应该有这样一个点,所有光会集中到这一点上,或从这一点放射出去。” 托尔斯泰所说有这个“点”,正是平时在教学中所说的“课眼”,它是总揽全篇的要点。课眼的设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抓住“文眼”、“诗眼”设课眼

如果课文的“文眼”、“诗眼”等于课眼,就可以直接以此作为课眼。“文眼”是作者炼字之意,叙事写景,理线点题之结晶,“诗眼”则是诗的意境的浓缩,诗人情感的真实再现。对于有些课文,教师可以直接把“文眼”或“诗眼”作为课眼,以此来准确地把握作品主旨。如《变色龙》一文,应抓住这篇小说的“文眼”——主人公的“变”来设置“课眼”,狗的遭遇随着主人的变化而变化,主人公的态度随狗主人的身份的转变而为转变,对待狗的判决也因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小说紧扣一个“变”字展开情节,教学时就应紧扣这个“变”字来设置课眼。让学生了解主人公善变的性格,并揭示人物“变”的根本原因是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则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为诗眼,把春天的江南美景和春风的关系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可谓一字用妥,尽得风流,教学时就可以用“绿”字来设置课眼。。

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的主题并不都是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更多的作品,“文眼”或“诗眼”不完全等同于课眼,并不能直接作为课眼使用,这就需要教者巧妙地设置课眼,有的放矢,准确地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主旨所在。对于这类文章,课眼的设置,更应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备课时,总是不惜花功夫去寻找,对整篇文章,整个课堂起支配统摄作用的关键之处,把设置课眼看成是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提炼点睛之词设课眼

有些作品,课眼的设置可以从点睛之词入手,突出重点,不蔓不枝,持一点而握全局,“窥一斑而知全豹”。如《土地的誓言》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一句的“泛滥”二字,表示作者的心情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向四下奔流,表现了一种激怒狂放的感情。正如歌词《心雨》中所说:“我的思念像是决堤的海。”于是文章第二段列举的大量东北原野的景物、特产就有了依据,有了着落。因此,对“泛滥”的理解就是教学本文的突破口,也就是本课教学的课眼。抓住这个“课眼”,学生才有了与文本进行沟通的可能。文章“那田野里埋葬过我的欢笑”结束了“泛滥”的内容。如果说第一段表现的是作者对故乡的思之切,爱之深,“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第二段则表现了爱的被剥夺,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恨之入骨,所以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铮铮誓言——“为了故乡的美丽”、“我必须回去”、“一定回去”、“为她斗争到底”。表达了作者爱故乡、爱祖国的深挚感情。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握了文本内容。抓住了这个“课眼”,课堂教学中的一切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也有部分课文,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提炼点睛之词。如《故乡》一文,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但字里行间,时时渗透出一个字——变:眼前的故乡阴晦萧索,已全然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故乡变了;活泼聪明的少年闰土,已变得麻木迟钝,乖巧的“豆腐西施”已变成“瘦脚伶仃的圆规”——故乡的人变了;而作者描述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痛苦,也正是源于一个字——变;作者渴望变革社会,“他们应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以“变”作为本课课眼,不仅能使文章主体和客体相互融合,而且也利于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挖掘文本之意设课眼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文章的意思进行理解、分析、感悟,挖掘文本之意,并以此作为课眼,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主动探究,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新解。如对《木兰诗》中的木兰,很多人认为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而通过挖掘文本,木兰其实不是一个以精忠报国为己任,舍小家而保大家的大英雄,而是一个很孝顺的孝女,“孝”可作为课眼。理由是①诗歌的开始说木兰停机叹息,叹息的原因不是少女闺房私事,而是父亲被点名出征的事情。由于父亲年纪大了,又没有大一些的儿子,所以她代父从军的动机是为了替父分忧,尽女儿的一份孝道、责任,而不是主动为国出征。②从出征途中对爷娘的思念来看,木兰更表现出一个孝女的形象,诗歌第二节反复渲染出征途中木兰对爷娘的思念——“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充分表现了为一个孝女对父母的挂念之情。③从辞官还乡和家人团聚这一动人情节看,木兰是一个不慕英雄之名,只为父母尽孝的孝女。挖掘文本后得知,木兰是个大孝女,“孝”是本篇的课眼。

又如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经历了仕途的坎坷、漂泊的苦难,目睹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强烈渴望结束战争恢复和平。所以,难怪当他突然听到官军收复中原的捷报时,会“漫卷诗书喜欲狂”,所以“喜”字是课眼。全诗用闻喜讯、流喜泪、现喜态、喝喜酒、思喜归来安排结构,反映了作者喜国土收复,喜社会安定,喜生活得安宁,喜乡人团聚,喜回家愿望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情,从而充分地表露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品味中心之句设课眼

有时,作者把文章开门见山句作为课文中心句,在文中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以此为课眼,可收到顺势而下,势如破竹的效果。围绕课眼阅读全文,可以一气呵成。如《谈骨气》文章的第一句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下去课文围绕这句中心句,举了三个精心挑选的典型事例来印证它,说明不管是上层士大夫,还是下层的乞丐,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由于抓住了中心句,定准了课眼,不仅让学生意识到了选择事例要有典型性,要为观点服务,而且还意识到了“行文要有序”的道理。

品味文章结尾处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以此为课眼,是很有用的方法之一,可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珍珠鸟》中的“信赖,往往创造了美好的境界”是统领全文的中心句,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这句点睛句可以作为课眼。珍珠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爱人,最后简直与人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鸟与主人之间和谐而自然的关系。这美好的境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对人生的挚爱之情,同时也有希望人类对小生灵献出一片爱心之意。在文中,人与鸟像一支乐曲中不停跳跃的音符,像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闪光的色彩,这境界是和谐的极致。而这美好境界的创造靠的是信赖,文中我的宽容、关爱培养了鸟对人的信赖,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有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有了信赖就多了美好的色彩。把文章的这个中心句设为课眼,可以收到长篇短读,居高临下的效果。

五、理清情节线索设课眼

文章的情节线索是作者的行文思路,是贯穿在作品情节过程中的脉络。理清情节线索,并以此作为课眼,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纲举目张的功效。如《白杨礼赞》高度赞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不平凡”是行文线索,是课眼。文章从三方面来表现其“不平凡”:①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参天耸立的白杨树扎根在贫瘠单调的西北高原;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丫枝一律向上,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要说倒垂了;③内在气质的“不平凡”——伟岸、正直、朴质、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有些文章的线索可能有两条,且一明一暗。这样的文章理清线索,设置课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皇帝的新装》全文以“新装”为线索,通过“爱新装、织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这样几个环节来安排文章内容,这是明线;而文中暗含着一条线索,那就是围绕新装这个中心事件和皇帝这个中心人物,大家如何互相欺骗,演出了一场闹剧,更是一场丑剧。所以我认为“骗”字可设置为课眼,皇帝有爱新装的怪癖,两个骗子投其所好,预谋已久,精心设计了骗局,说他们“能织出人间最美好的布,而且这种布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狡猾的骗子把人们引入了一个怪圈,一个圈套,谁说明真相就等于自己承认了自己是蠢材或不称职,因此后边的一系列笑话、丑态都由此产生。骗子骗皇帝,大臣们自欺欺人,皇帝自欺欺人,百姓们自欺欺人,在这出丑剧中,始作俑者是骗子,起催化作用的是大臣,集愚昧与骄横之大成者是皇帝。文中除一个小孩外,所有的人都在被别人骗或骗在别人。以“骗”为课眼,既有利于理清文章的主线,又有利于深刻有力地揭露出封建统治者虚伪、奸诈、愚蠢、骄横的丑恶本质。

总之,巧设课眼很重要。当然设计出一个好的课眼也决非易事,没有贾岛的推敲精神不行;没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磨砺精神不行;没有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三月花”的创新精神也不行。课文篇篇不同,内容课课迥异,但只要我们牢记课文是一切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生是一切教学的落脚点,真正做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平时潜心学习,多方观摩,努力实践,就一定能通过巧设课眼,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制定出以少胜多,以巧取胜,事半功倍的教学措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吃透课文,用慧眼去发掘这个“点”——课眼,巧妙地设置,从而收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艺术效果。

    相关推荐

    以《穷人》为例谈巧设疑促感悟 “压缩语段”技巧例谈(教师中心稿) 2017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与实例:灵魂·眼睛·语言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入文技巧_语文论文 谈语文教师的现代眼光 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例谈 作文批语例谈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_语文论文 语文新课程学法指导例谈 专家谈中考语文复习技巧 “语段”分析例谈_语文论文 例谈语文课小型课堂辩论的组织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品味题答题技巧例析 中学语文教学中小说技巧琐谈 “一文两读”巧分妙合──谈谈《马》的教学 《蒲公英》导语设计例谈 小学语文:《眼神》说课稿 “成分赘余”语病例谈_语文论文 《荷花》课前谈话一例 课堂教学评价例谈 语文教材使用策略例谈 中考开放性语文题例谈 段落突破式例谈_语文论文 例谈成语的误用 情境作文教学例谈_语文论文 眼睛 说课设计 乞巧教学案例 《永生的眼睛》教学杂谈 小学语文:《眼神》课堂实录 模拟仿谈──口语交际训练例谈 谈谈语文课本中的“练笔”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箭多雕”的微妙技巧 谈语文活动课的设计 乞巧教案(附反思)案例课文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课文 语文教学“回马枪”──复习例谈 《永生的眼睛》课文 巧用提示语,提高语文能力──《找骆驼》教学谈 趣味语文 浅谈提示语的变迁及编拟技巧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 谈谈语文教学的课外阅读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 不为浮云遮望眼,认清题型巧变换 谈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朗读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阅读技巧例文解析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谈生命》案例 口语交际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课文 熟能生巧教学案例 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小学语文活动课例谈 指导学会研究,感受科学精神——《青蛙的眼睛》教学例谈 浅谈提示语的变迁及编拟技巧 《龙眼和山里红》课文 以《华南虎》为例——谈谈有效的课堂提问 《永生的眼睛》课文原文 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教学设计二案例教学反思课文 浅谈新课程的语文课 精点导析电脑示妙——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例谈_语文论文 谈谈语文科的课前作业辅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例谈 《乞巧》说课设计 浅谈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浅谈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谈谈语文素养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技巧:抓住这些标志一眼认出病句 巧设导入,一石三鸟──《活化石》教学谈 《咏柳》教学例谈 雨点教学例谈 谈语文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七律·长征》网络课教学例谈 17年高考语文备考答题技巧:短文阅读例解 小学语文实效性说课技巧 浅谈分析课文_语文论文 《永生的眼睛》课文简说 《永生的眼睛》课文结构 《谈礼貌》教学案例设计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构思技巧 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例谈_语文论文 拓展阅读《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课例实录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构思技巧 《永生的眼睛》课文解读 课文复习巧点击 片言居要百意烛照—一谈“文眼”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示例 《永生的眼睛》说课设计 2017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与例题解析 眼睛和眼镜 语文课堂“三度”摭谈_语文论文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片段)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片段) 以课文为素材,巧写“课文作文” 《永生的眼睛》说课设计 《永生的眼睛》说课设计 例谈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 仿造文句训练指导例谈 也谈——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艺术例谈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艺术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