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温儒敏:中文系应当有 “文气”

小编: :admin

我想借这个机会说说文学教育的问题,重点是本科。现在的大学中文系,普遍规定有七、八门基础课,其中的中国文学史(古代)、现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都是重头课,所占比重比较大。我有个设想,就是对这些课程进行改革。基本方向是减少“史”的份量,加强作品的阅读,强化写作训练。为什么?一是现在中文学科在整个学术界结构已经变化,社会发展对中文系人才培养需求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变化,真正喜欢并立志中文专业的人(作为“志业”的)很少,而且多数不像以前的学生中学阶段就已经读过不少文学作品;三,上课的时间实际上也减少,学生课外阅读减少。必须面对这些新的情况。

以前讲诗经,要求学生必须背诵,现在能背几首?有的连四大名著都没有看过,只看过电视。不读作品,就没有文学感受,谈不上审美,文学史讲再多,也是干巴巴的框架,对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起不到很大作用。

现在的情况是,学生读了几年中文系,知道一些文学史知识,也学会用一些理论套式分析文学,但没有文学的感悟力,甚至没有文学的爱好。从每年报考研究生的生源情况可以看出,“文气”不足。如果我们办的中文系没有“文气”,培养学生也没有“文气”,甚至写作都不过关,那就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与哲学系、历史系、社会学系等系科相比,中文系出来的学生应当有什么特色?我想,艺术审美能力,对语言文学的感悟力和表达能力,可能就是他们的强项。而艺术审美能力要靠长期对艺术的接触体验、包括对作品的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起来,光是理论的训练不能造就真正有艺术素养的专门人才。我建议文学史除了基本的“史”的线索的交待,指定某些知识点,要用主要精力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感悟作品,也就是加强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把审美放在重要位置,把对中国文化、文学的感悟放到重要位置。

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现在中文系学生已经不太读作品,他们用很多精力模仿那些新异而又容易上手的理论方法,本来就逐步在“走出文学”,而文化研究的引导又使大家更多关注日常,关注大众文化之类“大文本”,甚至还要避开经典作品,那不读作品的风气就更是火上添油。虽然不能说都是文化研究带来的“错”,但文化研究“热”起来之后,文学教育受挫就可能是个问题。原有的学科结构的确存在诸多不合理,分工太细也限制了人的才华发挥,文化研究的“入侵”有可能冲击和改变某些不合理的结构,但无论如何,文化研究也不能取代文学研究,中文系不宜改为文化研究系。我赞成文化研究能够以“语言文学”为基点去开拓新路,学者们也完全可以大展身手,做各自感兴趣的学问,同时我对文化研究给目前中文学科冲击造成的得失,仍然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

文学史研究很有必要,文学理论训练也有价值,但文学能力、爱好的培育更重要,也更基础。

事实上,近百年来大学的文学教育不见得很成功,原因在于过分的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学术当然要有分工,要往专深与科学化发展,这是必然趋势,但有利也有弊。对人文学科来说,对讲求个性化和精神性的学科来说,过分的学科分隔以及科学化处理,不见得是好事。现在中文系文学教育用心最多的就是文学研究,学会如何分析处理问题,以及如何写出像样的规范的文章。但 “文学”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淡了。概论、文学史和各种理论展示的课程太多,作家作品与专书选读太少,结果呢,学生刚上大学可能还挺有灵气,学了几年后,理论条条有了,文章也会操作了,但悟性与感受力反而差了。的确有不少文学专业的学生,书越读审美感觉就越是弱化。翻阅这些年各个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论文,有多少是着眼于文本分析与审美研究的?大家一窝蜂都在做“思想史研究”与“文化研究”。其实,术业有专攻,要进入文化史研究领域,总要有些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训练,然而中文系出身的人在这些方面又是弱项,结果就难免邯郸学步,“文学”不见了,“文化”又不到位,未能真正进入研究的境界。我们担心现在的文学教育不能改变文学审美失落的趋向。

这和我们老师的知识状况也有关系。我们许多教授终生从事文学,研究著作可能也不少,但很可能是一种“职业”,而不是“志业”。难怪有些学生批评我们有些文学教授没有多少文学色彩。

这些情况可能与学术生产有关系。就文学史研究而言,也就是八、九十年的事情。当初为什么要研究文学史?主要为了开课。文学史这个学科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产物。就古代文学史而言,多数专著都是教材。讲到小说史研究,鲁迅是开山鼻祖,他1923年出的《中国小说史略》也是教材。不过那时学生读古书比较多,喜欢文学的也多,鲁迅面对的是底子比较好的学生。但鲁迅的文学史中还是很多感悟,很多“文气”的,他在课堂上也注意这方面的引导,不是空头理论。根据回忆,鲁迅上课还是要求读许多作品的。

八十多年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打下基础,有辐射性影响,几十年大致都是在鲁迅的影响下展开研究。二、三十年代之后大概有半个多世纪,那种注重社会学角度、进化论角度的分析研究,发展了鲁迅小说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注重社会、文化变迁来解释小说现象。不过有的过了头,成了庸俗社会学。近二十多年来学术发展,小说研究又转了个头,变得偏重形式,如叙事角度、文体等等,都是常见的角度。最初的文学史大都是通史,后来断代史、类型史、题材史、个案研究比较多。总的趋势是越来越细化,越来越追求系统性、科学性。这跟学术生产机制有关。这种趋向不只是古代文学,其他学科大致相同。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带有现代治学特点,有一定系统性,有自己的概念形成,有时间向度,有处理的模式。不过鲁迅运用比较自然,与传统思维方式有较多也较自然的连结,新旧文人都能接受,大家读了可能感觉都好。阅读过程常常会有被“点亮”效果,我指的是那些属于鲁迅的概念,同时又有传统的评点味。这种结合非常难得,需要大功力。但不要忘了,鲁迅的研究也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产物。所以,我们看到鲁迅如何创立新的文学史思维模式,如何建立小说史研究的基本范式,还必须注意这一切的生成,都跟讲课有关。教学必须有系统、有概念、有可以操作的模式。教学过程是知识化的过程,是信息处理的过程,文学史教学肩负着传播与教育的功能。或者说,教育的生产机制要求老师与学者必须这样来研究、表述和传播。好处是系统、明晰、便于模仿,也便于传播。但日积月累,形成相对定型的研究与教学的程式,大家也就逐步接受并形成了文学史思维模式。比如进化观念、形式与社会文化互动观念,等等。这种文学教育朝现代转化,有必然性,但是否成功?有没有弊病,或者说,在这种受制于教育的学术生产过程,可能会遮蔽了什么?我们实在还没有认真想一想。这肯定值得反思。

从这些年文学研究状况来看,跳出来看,一方面,确实有大的发展。研究规模、量、包括资料整理收集,都大有成绩,也涌现了许多扎实的著作。但回到问题起点:知识多了,系统性突出了,操作性强了,文学的感悟、审美的感觉、那种个性化的真正文学性的东西是否少了?这和文学教育也是紧密相连的。

文学研究越来越细化、科学化,是否意识到这本身是由教学需求的文学史生产所支配?可能会丧失什么?

现今我们许多文学史都写得非常严密、清晰、系统,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不断在这种方位发展下去。但是否与文学越来越远?

作为个人研究,侧重点当然可以不同。我这里担心的只是文学教育的功能与效果问题。

在座都是老师,也许会有同感。我们能否思考一下:中文系的文学教育是在加强还是削弱?文学史现在的讲法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到底有多少好处?

本来这个会议是工作论坛,我却提出文学教学以及研究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我希望不至于唐突。本心是向大家请教。希望我们大家的研究能够在现代学术生产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获得某些自觉,能和大学的文学教育加强互动。

    相关推荐

    温儒敏:《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温儒敏《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出版并序 温儒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 1月31日温儒敏教授“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功能”研讨实录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生活应当靠自己——读《乌塔》有感 语文教材须选编具有当代气息的佳作 中学生作文应有定“法”_语文论文 涵泳在当代教学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语文课应当加强课文的语言练习 漫谈当代中学语文应重视加强伦理教育 语文教学应当强化生命教育 语文学科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应如何定位 “小太阳”日气温并不低 略论语文教学应当以“读”为本_语文论文 论证:“当代语文学”学科体系的建构 语文课应“有所教,有所不教” 教师个性应当缓提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 读毕淑敏《我很重要》有感 刘敏之·[中吕]山坡羊 08年温州中考语文试卷 温州市2011年中考冲刺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有机联系 化整为零_语文论文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儒家名言 高中语文:《好古敏求》课堂实录 语文A版《不应当只记得》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课本剧系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日常评价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随机应变有技巧_语文论文 作文训练《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案3 作文训练《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案4 应当给学生“几把钥匙” 不应当只记得教案设计 中考备考指导:中考语文作文应该如何应对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讲评教案2 作文: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苏教版八年级) 张秉贵——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 听傅敏说父兄:《傅雷家书》之外的温情故事 《当时应该这样做》教学设计 张秉贵——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 新型老师应担当的角色 《当时应该这样做》教学设计 2017高考语文复习全攻略:常见哲学关系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作文中的镜面效应 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_语文论文 论文:小学古诗教学应注意“四当”教学实录 听课笔记 《 贾志敏作文课》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说课稿 高中生应有怎样的技能素养 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高中语文任意选修课体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导读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的应用 温州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高中语文任意选修课体系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 人教版 评《《春江花月夜》2:应当与语文的美“拥抱满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赏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简介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学案 新课程改革中学教师应注意的几种关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温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儒的起源 温州市2012年中考数学试卷评析:稳中有变关注本质 温暖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反思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案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案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6 作文应试的十八个有效窍门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3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7 中考作文应试十八法 温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现代文应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删去_语文论文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三首 论语文教育中的四大关系 2017中考作文的应考策略 中考语文临考复习——文言文应考(上) 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教师应具有的五种角色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案 教师应有的观念 应当承认教育中的“天赋”因素──听讲授《伤仲永》一得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说课稿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2 别拿语文不当语文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苏轼人格中的儒家思想 毕淑敏简介 中考语文改革,中考应该如何学习语文? 2010年中考文言文四大应对技巧 语文中考复习:语文中考变化应对策略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